古墓防盜藏玄機<br>暗算無常死不知(上)
有盜墓就有反盜墓古人防盜墓,分為主動防禦和被動防禦、靜態防禦和動態防禦,其中機關很多。洛陽發掘的多是漢唐墓,一般為磚木結構,且多為搶救性發掘(即被盜後被迫進行保護性發掘),墓中鮮見防盜設施。但民間傳聞:洛陽大墓(帝陵諸侯墓)內多有弓箭刀簇和暗弩發射器,那麼為啥在考古發掘中沒有被發現呢?難道洛陽古墓皆無防盜設施?不!洛陽古墓有防盜措施!這是不容置疑的。一位考古專家說:你看看《史記》就知道了,司馬遷記載秦陵地宮時寫道:「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這是正史,寫得明明白白,可見早在秦代就有了盜墓和反盜墓的較量,這是規律,千古一理。洛陽大墓都曾有防盜設施那麼,洛陽的東周王陵、漢魏帝陵、西晉帝陵、北魏大墓、唐墓宋墓,其防盜設施如何呢?有位專家說,要想了解這些,必須先了解歷代墓葬的不同形制:夏、商兩個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所以那時洛陽就有王陵了,這類大墓採取深埋措施,以便防盜,而當時的人特別敬鬼神,所以盜墓還不猖狂。到了東周時期,都城又遷到洛陽了,500多年間死了25個天子,全葬在洛陽一帶。正所謂「春秋無義戰,戰國有紛爭」。天子諸侯講究享樂,視死如生,死後都厚葬,連青銅器大鼎這種國器都敢埋在墓里,有的還將整套編鐘埋到墓里了。這樣的天子墓和諸侯墓,稱得上文物倉庫,能沒有防盜設施嗎?所以,東周天子墓里也會有弓弩機關,只是東周王陵大面積被盜,已是20世紀初的事情了,兩三千年間,弓弩早已漚成泥土,怎能開弓射人?但墓中弓弩在最初階段絕對有殺傷力,而且都定好了角度,對準了墓道、墓門、墓室,稱得上GPS定位系統,盜墓者一旦碰上連接弓弩扳機的絆索,必遭受致命攻擊。這不是今人的猜測,早在唐人《酉陽雜俎》中就有記載:酉陽盜墓賊去盜古墓,打開墓時「箭出如雨,射殺數人」。專家說,弓弩機關屬於動態防禦(主動防禦),還有靜態防禦(被動防禦)。洛陽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墓就有積沙墓,它比機關墓厲害,歷經千年還可防盜。積沙墓活埋盜墓賊所謂積沙墓,就是建一個巨大的墓體,用大量不含雜質的細沙包圍整個墓室,當盜墓者打洞至一定深度時,細沙突然流動,將其活埋。後來,人們在細沙中混石頭,一旦塌陷,沙埋石砸,氣勢磅礡,更有殺傷力。積沙墓的實例是:2005年,考古學家在上蔡縣郭庄楚墓發現了17個盜洞,其中最早的一個盜洞竟然是戰國時打的,這表明該墓修建不久便有人來盜。此墓儘管屢次被盜,但文物沒被盜走,墓主人屍骨也在。後經發掘才知:這是一座積沙墓,除了積沙,沙中還藏石,石頭稜角分明,具有殺傷力。最妙的是在墓葬上方設置了假棺,真棺還要靠下,而且在墓室不同層次填充不同作用的沙石層,形成軟硬結合的防禦體系。所以歷經2000多年,墓中文物未被盜走。夏商時期的墓是土坑深埋,東周時期的墓是積沙積石,到了漢代,出現了磚室墓,防盜技術也跟著改進了。可怕翻板墓,暗中伏殺機東漢以前,墓是從地面豎著向下挖坑,埋入棺槨,斂以厚土,這叫「土坑豎穴墓」。從東漢開始,人們大量使用磚塊建墓,稱為「橫穴磚室墓」。橫穴墓也是先向地下挖豎坑,但在豎坑的下部再橫著向旁邊掏洞,最後用磚砌此洞,形成墓壁、墓頂、地坪、墓門,構成一個安放棺木及隨葬品的密閉空間。洛陽的漢魏墓都是這種結構(譬如曹休墓),百姓墓也是這種結構,只是不砌磚。這種磚室墓雖不易塌方,但最容易讓盜墓賊發現,用洛陽鏟往下打洞,帶上磚屑來了,就知道下面有墓。這樣的墓怎麼防盜呢?有人就發明了翻板墓,類似設置在電影《地道戰》中可以見到。即在墓道地坪上再向下挖4~5米的陷阱,長短、寬度一次能吞噬兩個盜墓賊即可,坑下固定刀錐利刃,坑口處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設軸,下綴一相同重量的物體,呈天平狀虛架在那裡,與墓道地坪齊平,不露痕迹,人走其上,翻板一翻即命喪黃泉。考古專家曾發現一個最「狠」的翻板,不在墓道上,而在墓室內。原來墓主人的隨葬品是分開存放的,墓室上面僅放一些不值錢的陶罐;墓室下面還有一個墓室,存放值錢的寶貝,這叫墓中墓、室中室。墓主和盜賊打起了心理戰,真是有趣。翻板墓最為可怕,翻板無聲無息,專等盜墓賊自投羅網,一旦踏上翻板,跌下去就是死,而翻板又會翻轉過來,一切了無痕迹,等待下一個盜墓賊——看來從古至今,盜墓和反盜墓都在進行無聲的較量。那麼,在盜墓和反盜墓之間,還有哪些絕招呢?請看下篇。3上一篇
推薦閱讀:
※2014春運防盜防騙新一季漫畫來了!
※被前妻勒索1000萬自殺:網路相親如何防火防盜防騙局?
※驚!最新小偷神技2秒開防盜門你還睡的著嗎?
※一步步教你製作實用又防盜的美麗胸前包
※香港,防火防盜防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