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煩惱為菩提 無煩惱不成菩提

轉煩惱為菩提 無煩惱不成菩提 煩惱與菩提非一非二,煩惱是自性的起用,所以想斷掉煩惱,即滅了自性,是不可能的。大乘佛法是將煩惱轉化成菩提。煩惱是無明之火是苦,菩提是清凈是樂。火可毀滅一切,不實的物體經它燃燒化為灰燼,但火又有鍛煉的功能,堅真的物體通過它的熔煉,可成更堅硬之體性。所以學佛人在煩惱之中磨鍊、陶冶,成為促進發心的善緣,最後可成為功能圓滿的清器。若無煩惱磨鍊,不但大心難發,縱然有些微小成就,一旦環境所逼,心必隨境轉。 前一時期,社會上受魔的干擾傳出政府禁止信佛,結果許多人把佛像到處送。我告訴他們,有多少我收多少,學佛人真有劫難,由我一人報應足矣!古人講「道在苦中求」,凈心在煩惱中生,況且我們學佛人對國家、對社會、對大眾有百利而無一害,有人以種種借口破壞國家宗教政策,一定要提防。學佛是逆行返本,不逆行怎麼能返本!世間法也是如此,劍不磨不鋒利,玉不琢不成器,欲成就事業,不經艱苦是得不來的。我們學佛就是轉識成智。識是感情,是著相分別;去掉感情,即相離相就是智。識就是煩惱,智就是菩提。煩惱是由無明業識而生,菩提是由清凈慈悲而長。所以識與智非一非二。識是妄心,智是真心,離真無妄,離妄無真。 眾生迷真逐妄,才生煩惱,煩惱愈重,離真愈遠。若遠離虛妄,當下清涼,識就成智。世間苦樂都是因緣所生,本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苦樂分別都是出於妄心的分別,認苦則苦,認樂則樂。如徹夜地玩麻將,學佛人認為是苦,熱衷此道之人則認為是一種享受;官場中爾虞我詐,名利之人認為是樂,是撈取大利的場所,而清高之士則認為是苦。古人有多少拋棄官場,伴山水農耕田的聖人大德……苦與樂在於心。苦就是煩惱,樂就是菩提;煩惱就是識,菩提就是智。轉煩惱為菩提絕非我們凡夫的境界,確切地說,應該是無煩惱不成菩提,煩惱是菩提的善知識。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 如果真明白這個道理,就不要怕苦、怕難,在苦難中求快樂。前幾天某地有一位居士來電話,說單位不發工資了,生活很苦,應如何布施,如何修持。其實就是不了解這個道理。若知世間苦樂都是無常的,都是有為法,都是虛假的夢幻泡影,只要將識與智兩者互相為用,才是煩惱菩提的真義。 現在好多職工都下崗了,賺錢很不容易,生活都很困難,布施只能解決一時,而不能解決長遠。當今隨時隨地主要是法布施,一方可安定社會,守規矩不做非法之事,不做非禮之事,另外法可續人慧命,能做即是大善。 但學佛人,尤其是廣學多聞的善知識,總是說「煩惱即是菩提」,我人對此不敢苟同。為什麼?煩惱是苦,菩提是樂,有苦方知樂;煩惱是暗,菩提是明,有暗方知明;煩惱是業識妄心,菩提是清凈真心,妄心非真心,有妄亦顯真。有人說煩惱即菩提,以為自己一下子開悟了,明了如來之意了,殊不知沒到大徹大悟之時,怎麼可以輕易地說「即妄即真」呢?這是佛的境界,此境界我們連想都不敢想。所以還是在煩惱的環境去修凈心吧!如果再深一點說,菩提是覺悟的心,煩惱是啟發誘導覺悟心的善知識。所以說「魔多反使道心堅」,煩惱確實可以增強修道之心。煩惱是迷,道心是覺。相反,如果學佛人不能真正認清使你煩惱的人、事、物是你修忍辱、修清凈心的善知識,在煩惱中造煩惱增煩惱,所修必然是有漏之因,是障菩提之惡緣。單純求福,不會有真福報的。純印老人講「家大業也大」,福大業必然大,業障必深;業大障深,離菩提肯定愈遠。佛說「發菩提心,一心專念」這一真實利益得不到,你念的是什麼佛?修的什麼心?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可想而知了。 當然我決不否認學佛人會得福報,但應明了福報是什麼?它是前世有漏善因的結果,福報享完了,必然還要墮落。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今生有福應不作享福想,不自己享受,要把已得的福分給大眾,吃穿用、花的都要分出去,讓大家共享共得。用於弘法利生,事事成人之美,這才是真智慧,將來肯定福大、功德大。享有限之福,將受無窮之惡果報。 學佛人眼光要遠,心量要大,千萬不要貪求小利,更不可貢高我慢,固步自封,溫良恭儉讓的五德要具足,才算是一個完美的人。何況我們學佛,只能是剛起步,路的方向、修的方法肯定是對了,但要不遺餘力地精進,要用種種善巧度一切有緣人。處事待人以平等心、清凈心,要逆來順受,不爭虛幻的是非人我,這就是至誠。 只要有此心,就能化煩惱為菩提,心佛眾生為一,才能化度一切眾生。前天來兩位居士,他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訪我的,深怕我冷言冷語不接待。我聽了後非常慚愧,說明我的德行不夠,人家才會誤解,我肯定還有許多不謙遜、不檢點的地方,給人家印象不好。他們走後我深深反省自己,為自己訂了隨緣、隨眾、恆順眾生的原則:一視同仁,決無分別心,要將來訪者當佛菩薩那樣恭敬,禮敬諸佛,首先要從禮敬眾生上著手。希望同修為我創造這個條件,並時時監督提醒我。我的本意普願一切學佛人共登覺岸。


推薦閱讀:

人生的快樂與煩惱
《夏洛特煩惱》抄襲案,真叫人堵得慌
進擊的電視台和煩惱的視頻網站 誰逆襲誰?
隨緣自適,煩惱即去

TAG: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