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禪宗的徹悟要怎樣的善根呢?

蓮池大師說,這個大徹大悟者他要有什麼樣的善根呢?要三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

這樣的基礎。你要有做三次皇帝的福報,還要有做九次狀元的文才,這樣累積起來,才能大徹大悟。那麼要求現在的末法眾生,就太難了 財官姓名學 www.vgv.cn

參禪極殊勝,但必須上根利智才易契入。常說開悟之人須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不是凡庸的人都能問津的。並且開悟的人,往往還未斷除後有,例如禪宗五祖戒禪師轉世為蘇東坡,蘇東坡仍未解決問題,直到明朝轉世為袁中郎,也是喜禪的文學家。袁以作《西方合論》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才真了生死。所以永明大師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跎。」就是指這類情況。只是初步明禪,而無求生西方凈土之願,十人之中就有九個人,反而是多廢時間的.

黃念祖大德開示◎現在是有許多的人不大重視凈土法門,我跟朋友們講過:我也不敢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信仰凈土,但是我卻有這麼一個希望,就是希望每一位都不要輕視凈土法門。釋迦牟尼佛說過,能這麼信,哪怕是一念,清凈單純的一念,就這樣便已不是小乘了!而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了!◎色界有四禪,無色界還有四種定,把色界、無色界加在一起成為八定。禪定全靠自力,很不容易修成功。世尊在《首楞嚴經》中開示,若不依靠密咒加持,行人修禪定想避免魔擾是不可能的。至於外界有很多種練功,好像很了不起,其實是初步又初步,但是大家不知道,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大驚小怪。四禪八定是色界、無色界的事,我們是在欲界,欲界里修鍊,起碼要超欲界才行。得了欲界定的人,在入定之後,身就跟雲跟煙一樣的,非常空虛和清凈,不過還是感覺有身,這個是欲界的定。在這個地方修持再進一步之後,突然間一個很大的轉變:這個時候自己不見自己有身,也不見自己衣服,也看不見自己所坐的床鋪,房子也沒有了,一切都空了。所以很多人到這個地步就要妄自尊大,自以為如何如何,其實這是未到定,還沒有到初禪哪。 初禪之上,二禪、三禪、四禪,他還不到初禪,就像還在幼稚園,就自認為我是博士了。這些地方很容易錯認,你自己沒有開悟,說開悟,沒有到四禪,說四禪,這叫大妄語。大妄語是決定入地獄的,所以你這樣修了半天還不如不修,這是我們修行人很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我們不能聽見別人說到了這個境界,我們念佛念了半天沒有到這個境界,就認為他比我強。應知他不能和閣下相比呀,那遠遠不能相比呀!他們縱不犯大妄語,沒有損人利己的心行,最多是欲界天。我們則是橫超色、無色界、欲界諸天,直生西方凈土,永不退轉,一生成辦。他們如何能比? ◎按一般的修持來說,一個人在一生之中,只要有一次這個男女之間的肉體關係,就沒有資格生到梵天了,可見生天也不容易。所以橫出三界,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參禪極殊勝,但必須上根利智才易契入。常說開悟之人須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不是凡庸的人都能問津的。並且開悟的人,往往還未斷除後有。例如禪宗五祖戒禪師轉世為蘇東坡,蘇東坡仍未解決問題,直到明朝轉世為袁中郎,也是喜禪的文學家,袁以作《西方合論》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才真了生死。所以永明大師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 就是指這類情況。只是初步明禪,而無求生西方凈土之願,十人之中就有九個人反而是多廢時間的。 ◎沒有證到無生法忍,「寧逃後有」,這話很深刻。對於參禪,開悟已經很難了,開悟而沒證無生法忍,你怎麼逃得出後有啊?什麼叫「後有」?你死後還有,這個「有」是三界的有,還是到欲界、色界、無色界去受生,叫後有。真正證得阿羅漢,不受後有,他沒有「人我」了。阿羅漢是小乘極果,是聖人,證有餘涅槃,確實涅槃了,他不受後有,不再輪迴了。升天,那是多少劫,道教修得八萬劫長壽,但是還要落空亡啊!八萬劫完了,還是要墮落。開悟的人,你沒有證無生法忍,你怎麼逃得了後有啊?沒有逃得了後有,那就跟沒開悟的人一樣,又輪迴了。一輪迴就不得了啦。◎修唯識觀、修法界觀而能得到成功的人就太少了,眾生辦不到啊!觀一切都是自己識心所現,如真知道一切都是識,還有什麼分別?吃也吃的是識,看也看的是識,說也說的是識,什麼就都是識。這方法很好,但是說來容易,要真到了誰罵你一句,你馬上火就來了。高明容易解脫難,講得高明很容易,你真正跳得出來才算呢,不大做得到!◎地球上的修行人,雖然有的人開悟了,開悟的極少啊,千個萬個難得一個半個,現在恐怕一億裡頭也難得一個半個。中國十億人口,咱們中國能出十個開悟的人嗎?恐怕不容易。這不是很明顯了嘛!過去有幾位,都圓寂了。有的人自稱是開悟了,實際沒有。 ◎中國舊日的知識分子(士大夫階級)欣賞禪宗,鄙視凈土,認為唯有禪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至於凈土只是愚夫愚婦的行徑。其實他本人正墮在顛倒見之中,如大富盲兒身在寶中為寶所傷。另外一種,目前有許多人,久修無功,產生消極情緒,自認什麼都不行,看經不能深入,參禪更不是根器,學密還有許多懷疑的地方,我什麼都不行,所以我沒有辦法就只好念念佛吧。這個說法,表示這個人雖然習凈,但對於凈宗缺乏正確的信念與認識。《大集經》說「但念阿彌陀」,就是只念、專念、唯念阿彌陀,這就是無上的最深的最妙的禪。◎這裡所說的無上深妙的禪,是指六度里的第六度,是般若。一般所說禪定,是在前五度裡面。兩者雖都用一個禪字,可是差別極大。經教中說,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這就是說,禪定等前五度都像瞎子,要到第六度才有眼睛,才能照見天地萬物。《凈語》談「深妙禪」並不是提倡大家再去參禪,而是要你知道你現在念佛啊,你已經是參了深妙之禪。◎禪宗有的人,不深入理解凈土,他批評凈土說:「你們是心外求法,你不參你的本心,你跑到十萬億佛土外去拜一個阿彌陀。」 他不知道阿彌陀正是本心,不在心外啊! ◎它(凈土宗)不像禪宗和密宗,密宗師父很重要,禪宗同樣地要選擇師父、相信師父、依靠師父。如你遇見一位無面目的長老,被他拿一個冬瓜印子,給你一印。就是說,你本來沒有開悟,偏偏又遇見一個不長眼睛的長老拿一個用冬瓜刻成的印,給你蓋印。冬瓜刻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這是譬喻)。這位長老有開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沒有出頭之日了,所以禪宗的師父也很重要。但是凈土宗不需要這些,為什麼修行難?難就難於生信。但是凈土法門「十方諸佛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無量經論,都在給我們作證,啟發人們的信心,所以對凈土法門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這個法門,由信生願,由願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沒有任何危險,只要老實念佛,不須東參西訪,自然遠離惡師惡友,不易上當,最穩當啊◎「易行」,就是這樣來出三界、出生死,跟八萬四千個法來比,沒有比這個更容易的了,其它各有各的難。當然,密宗,你如果是真實去修,一切都如法,也很容易。但是,密宗有比凈土宗難的地方啊!密宗,你怎麼能認識一個師父啊,而這個師父又不是魔啊?是魔就要破壞佛法啊!這裡頭他容易來混,來破壞。兩個地方,一個密宗,一個禪宗,這裡頭他很可能來冒充啊。密宗,看著他你不大理解,一般都說密宗又是吃葷,又是不很講戒律,也不研究經典。實際上,密宗的戒律還是很重,他自己不遵守啊,研究的是很深的經典,現在我們不知道。另外,他又顯一點神通什麼,種種的,所以欺騙性就特彆強,冒牌起來很容易,大家認識不清楚,你沒有法子辨別。禪宗也是如此,不設理路,隨便名無實,他自己並沒有開悟,偏要強作會家,給你一個糊裡糊塗的證明,印證說你可以回答你。古德問:「什麼是佛?」 答:「麻三斤。」;「什麼是佛?」 答:「新娘子騎驢阿家牽。」 這種話,他冒牌很容易嘛,這隨口說,誰知道是深是淺哪?所以容易在這裡頭藏身哪。凈土宗你不一定需要依靠一個師父嘛,是不是啊?經典上都有,法子都在,你就自己按著這個好好地念,好好去看書,這就是穩當嘛!凈土宗的師父,他起碼要講戒律,他要知道經論,多少你還是可以了解的,他理解得如何,他的戒持得如何,容易觀察啊。總說起來,容易加上穩,加上不易於上當,就沒有更超過凈土法門了。 內容來自姓名學 www.vgv.cn ◎《阿彌陀密釋》(也是密宗的書)說:「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 念這三個字,可以消滅你無始以來的重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 專念阿彌陀這一佛,就成就了不可窮盡的福智。「如帝網一珠」,就像帝釋天宮中寶殿上寶網上的一個珠子。「頓現無盡寶珠」,無量無邊的一切寶珠,都在一個珠中出現。所以念「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書中極贊專念阿彌陀佛的殊勝,很快圓滿無邊的自性本具的功德。這個《密釋》的無上開示,大開諸佛的秘藏,顯示持名一法總攝一切法的功德,只要專念彌陀,就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的無邊妙德。這正是佛的知見,這不是眾生的知見。念佛的福,念佛的德以及殊勝功用,「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只有佛同佛才能徹底知道。若能了知很小的一部份,已經超凡入聖。一般只仿彷彿佛,迷迷糊糊,將信將疑,似懂非懂而已,因為這個法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諾那祖師有過這樣的話:「愈高深的法,愈殊勝的法,愈簡單!」 「阿」字生出一切陀羅尼,這一切陀羅尼從這「阿」字生出,這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所以這一切就從這「阿」字出來的。又說:「『阿』字真言,十方佛心,諸佛法身同所加持。」 又「毗盧遮那,以此『阿』字名為秘藏。」 又「三身唯說『阿』字一法,諸經廣贊此法功德,聞名觸耳,諸罪冰消,唱聲見字,萬德雲集,淺觀但信,直游凈土,深修圓智,現證佛道。」 這三身的佛——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只說「阿」字這一法。你聞到了這個「阿」字,就會諸罪冰消了;見了這個字,一切德就彙集了;淺淺地觀想一下,你只要能這麼信,都可以生凈土;你深修,有圓滿的智慧,現身即可證佛道。極贊這「阿」字的功德,由此也可知佛號之功德。興教大師說:念佛號功德之好,就在於佛號包括了這個「阿」字。所以,我們修的這個凈土法門,它是密教的顯說。凡對密有懷疑的,到此就不要再誹謗密法了。「阿彌陀佛」的「阿」字如此殊勝,就在這一句佛號中,你去念就是了!密宗是很殊勝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對於殊勝的密宗,我們不能隨便就加以批評!密也別再說念佛法門,如何如何簡單成佛不了。相信、承認、承當,一切都得,極圓極頓,無上大妙法! ◎「阿彌陀」就是毗盧遮那,也就是大日如來。《彌陀疏鈔》的話:「一佛而雙,現二土也。」 彌陀跟毗盧遮那就是一尊佛,兼顧兩個佛土——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東密又說,阿彌陀佛就是大日如來。日本的興教大師是密宗的大德,說是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因為不生不滅,又或名無量光佛,因為光明遍照。所以大日如來又名無量壽,又名無量光,大日如來就是阿彌陀佛。◎凈宗持名即是持咒,即修語密。但能一念相應,即是一密相應,亦必即身成就。可見凈宗即是果門,乃密教之顯說也。◎凈土法門是「了義」的教。《阿彌陀經》中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十方諸佛都來讚歎阿彌陀佛,原因就在於它是「一乘了義」的教!「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 永明延壽大師有一部《萬善同歸集》,說一切善最後所得的果,都是要匯到「阿彌陀佛」這個大願之海中,就像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中一樣,一切善行最後所歸宿的,你要得到的最終善果,就是要最終都歸宿到彌陀的願海之中。有許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來合適,下根人就很困難了。比如參禪,許多人就不相信有「頓法」,甚至有些修禪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辦了!由於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頓法,學密法也是如此。這倒不是因為「法」有問題,而是因為修法的人根器不夠造成的。根器不夠就會生出障礙,引起魔障,下場很慘!只有凈土法門,才能三根普被,你再沒有水平的也可以往生。所以說有的法不是三根普被,而凈土法門則不然,唯獨凈土法門,最上根器的人學也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學,也可以入門,真正是凡聖齊收,橫超三界,徑登四土,不但是圓教,而且還是「極圓極頓」之教。 起名 www.vgv.cn ◎有很多人注重表面,總覺得我這回參加一個地方的法會,人非常多,非常盛,這個師父非常有名氣,很熱鬧,天天見著什麼,這個鑼鼓喧天哪,香煙繚繞啊……這與真修沒關係!你要真正用功去修啊,你就要時時清凈,你這個時候,十方諸佛來護念哪!所以我們所貴的是山林中的佛法,不是追求城市裡的佛法的這個熱鬧啊!自古以來,山林中的佛法和城市裡的佛法是不一樣的,一個就是要廣泛地結緣哪,是熱鬧啊;一個就是清凈,是真修啊。所以,這兩個不可兼得啊,不可得兼哪!大家要知道,你要去忙亂之後,那有種種麻煩哪!正果法師他有一句話,他說:「你要認識一個人,他就在你的脖子上掛了一根繩。這掛了一根繩之後,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揪一下。」 你也不知道,他不需要告訴你,因為有了繩,他可以隨便揪你一下。你掛得太多了,這根繩來揪你一下,那根來揪一下,老有人來揪你,你就麻煩了。◎(虛雲老)有幾句談到神通方面的事情:「一般不明佛法,未忘名利,求通求變,存此妄想非邪即魔。」 一般人不明白佛法是什麼,名利之心根本未忘,念念之間所盤算的是如何爭奪佛教中的名位與權利。學法之後就想得神通,就想能變化,存在著這種妄想,不是邪徒就是魔的眷屬,非邪即魔。須知心外無法,一切法是在自己心內。……虛老又說,神通「豈可起心希求,有此用心,豈能證無住真理?」 《金剛經》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先有一個要求得通的心,就有所住,怎麼能夠相契無住的真實道理?「此類人們」,佛就稱他們為「可憐憫者」! ◎今秋我在廣化寺念佛七講阿彌陀經宗要,末後引用印光老法師開示,謂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急求見佛,若有此躁妄求見之心,則為自家的冤對提供機會,他們必藉機干擾報復,破壞行人。講完後,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來問話。該人心情激動,神暗氣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連聲問曰:「您所講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兩年多。因念觀音,就想見觀音,誰知見到觀音後,從此見種種相,擾亂不息。於是白天黑天,開眼合眼都見。或見善相,或見惡形,心驚意怖,苦惱無窮。夜不能睡,晝不能休,精神疲頓,神經緊張,無法可醫。縱滿室坐滿了人,仍見滿室都是惡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惱萬分,命在旦夕。」 末後並問是否應念大悲咒來除魔?我對答曰:「您不必修法去壓制,若去壓制,即是在作對,則這個結子,拉得更緊,更不易解開了。」 於是我告以一法:「古有大德,在深山中,結一茅蓬,率眾共修。但該處山精野鬼,時來干擾,或現佛菩薩相,或現虎豹惡形。大眾驚擾,不能清修,力勸大德遷移,但大德不為所動。三年後,野鬼俱寂,諸相皆無。大德曰:『野鬼伎倆千般有盡,老僧之不聞不睹無窮。』 可見不聞不睹,不去管它,則魔惱自息。古雲『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正此意也。」 她當時要求小女寫下來交給她。本月初一日,我在居士林講《凈修捷要》。講畢,該女居士換若兩人,體態安詳,容光煥發,精神奕奕,特來道謝。蓋小女所寫之字條送到後,諸相俱隱,干擾全清,大患頓除矣。可見「不聞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再者《十往生經》云:「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可見若切願求生,一心持名,即得二十五位菩薩於一切時、一切處,來加護持,那還怕什麼外道的干擾呢?末後,請聽一頌:不聞不睹,平等大智,無愛無憎,不舍不取;般若妙用,不可思議,智光照處,魔障頓息;毋用排遣,不須對治,一心平等,諸魔絕跡;外道邪法,無能為力,自在安然,何必疑懼;舍諸分別,一念單提,深信切願,持佛名字;一聲佛號,萬德圓俱,如海一滴,具百川味;念佛求生,契佛本誓,佛遣菩薩,隨時護衛;現世安泰,臨終佛至,慈悲加護,蓮台迎去;勸君生信,莫更疑慮,信願持名,綿綿密密;乘佛願力,必定生西,蓮花化生,徑登不退。 姓名 www.vgv.cn ◎所以說「但得本,莫愁末」。根本智是本。你雖破本參,你悟了自己的本有,是知有了,這個是根本。那神通只是聖末邊事,是聖道末了的邊邊上的事。現在很多人捨本逐末,你說他不信佛法?他信佛。你說他不用功?他用功。但是他不在根本上用功,他就追求那些末邊上的事情,他看得很重,所以說是顛倒見!若不信佛法,信外道,那是更大的顛倒。你信了佛法,可是你單單看到神通、奇異功能、瑞相與靈感,這就叫做附法外道,是附在佛法裡頭的外道。◎《十往生經》說:「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 所以不會受禪定這麼遭遇魔障的事。極樂世界你真心地這麼修,很虔誠地這麼修,阿彌陀佛派二十五個菩薩來護持你,「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一切惡鬼——現在很多都是惡鬼惡神,很多都是依恃鬼神……搬運東西這個奇異功能,其實我小時候就知道,這個變戲法的法叫做五鬼搬運法……就是鬼跟他合作。這些惡鬼惡神……。有些事大家就喜歡顛倒。◎阿彌陀佛放光作什麼?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佛光都會攝受,而且不舍,不放棄我們,不舍離我們。所以說,我念佛時,就是佛念我時。為什麼你能念佛?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正在攝受你。你能念佛還有什麼畏懼?應該是無所畏懼,因為佛常放光在攝受,而且阿彌陀佛派二十五位大菩薩隨時隨地護持你,所以就沒有魔障。這—點大家要堅決相信。 好名字 www.vgv.cn ◎而且,咱們這個地方的眾生遇見了魔障,就修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可以治魔障。你打坐出了偏差,靠念佛來治。你修禪定出了偏差,怎麼來解決?也是靠念佛。◎這老實念,就是這樣子:在念的時候,一切不考慮,就是這一句,就是這一句跟一句念哪!我常說,你能這麼念的時候,一切都不換哪!有的說見佛見光,那都不能拿我一句清清凈凈的念去跟他作交易,去換哪!這個要堅持的啊!◎這「一向專念」是個重要的修持關鍵。《無量壽經》講到「三輩往生」,不管你上輩、中輩、下輩往生,共同的都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就是一貫如此,一如既往。「專念」就是專一地念,不是又念佛號又念其它咒,或者雖然念的是佛號,可是心裡總胡思亂想,這都屬於不夠專一。真正的專念是指你果然能夠一向專念,一心不亂就能往生,不管你是不是達到「一心」了,這就比《阿彌陀經》中所要求的要低了。因為《阿彌陀經》是打一個突擊,剋期取證,規定一個時期內,專心地修,修到如果能達到「事一心」或者「理一心」的地步,這樣最後一定能往生。而這裡講的要比《阿彌陀經》講的要放寬了一點,只要求「一心不亂,專持名號」就可以了,不需要你非達到「事一心」、「理一心」才能往生。能夠做得到的當然是好,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或者「實報莊嚴土」,而咱們一般往生的人都是到「凡聖同居土」,所以並不需要你非達到「事一心」、「理一心」不可,你只要一心不亂,不是想這想那,不是亂七八糟地想就行。念佛只要一心不亂、清清凈凈、一心一意地念就能往生,所以玄奘大師翻譯的經中用的是「繫念名號」這幾個字,心就專念這個名號就可以。所以《無量壽經》中也是「一向專念」,一貫地念就是專念。也就是說,不管你自己能否達到「一心不亂」,你都可以往生,因為我們只要求能生到「凡聖同居土」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這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如果你能夠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更好了!所以,對於往生有很多人誤解了,以為念不到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這是理解不深。夏老師說過:「念不到一心不亂,一樣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專念就不能往生。」 ◎念佛最重要是「凈念相繼」,若不連貫怎麼能相繼。「心不應口」。嘴裡念的是南無阿彌陀佛,心裡頭盤算著另外一件事:某某真對我不起呀,我對他那麼好,他對我就這樣呀,或者惦記買部彩電。你多盤算這些事,心口怎能相應。至於另外一種情況是:在念佛時雜念紛飛,不知從何處來這麼多的雜念此起彼伏,無法排除。這不用擔憂,這是念佛過程中必然的現象,不要去管它,「任它妄念紛飛,聽我念佛分明」,這是要訣。關鍵是提起這一句佛號。◎「聲不攝念」。「聲」,指念佛時嘴裡發出的念佛聲,這聲音有很大作用,凈土法門的關鍵,也可以說是密訣呀,就在於自念自聽。所念的是「南無阿彌陀佛」,所聽的也是「南無阿彌陀佛」……都攝六根,關鍵在於聽。一般我們自修,以金剛持最好,就是剛剛有一點聲音在嘴唇跟牙齒之間,不是很大,這樣念既有聲音又養氣,叫金剛持。默念也可以聽,不過默念聽起來要累一點。聲音大小可以靈活,散亂的時候,煩惱來的時候,你可以大聲念,用聲音攝住念頭。如果你念得很清凈,就可以小聲地念,金剛持或再小一點都可以。要有聲,要聽這個聲,這聲音就能攝你的念,這是念佛法門特別殊勝之處。古人說:「以音聲做佛事」,極樂世界是法音宣流,聽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一個人聽到寺廟中鐘鼓梵唄之音,自然內心清凈。你念的這聲佛號就是法音,如果你念得既有節奏又相連貫,你念時懇懇切切,清清凈凈,你所念的這一聲,就是妙德音聲,所念是萬德莊嚴的佛,其聲自然是萬德莊嚴之聲,這樣殊勝無上的妙聲又從耳根流入心地,加持自心,自感自應微妙難思。關鍵之處在於自聽。 ◎「懇切綿密」。懇切,懇懇切切,我念佛就如在佛前,或如在大海驚濤駭浪之中乞求佛菩薩的救度,這樣每念一聲,都是從至誠的內心發出來的,是在呼叫,是在求救,懇懇切切「南無阿彌陀佛」。要一句跟一句,這就是綿密,也就是凈念相繼。在已有定課的人,首先要求在定課之中很綿密,這時候不要打閑岔。再進一步的話,那就不僅僅是在定課之中很綿密,要能貫徹到隨時隨處,都要常常提起這一句。這個事情難不難呢?事實上誰阻止你不准你念?你要念就念嘛,完全自由自主,所以說不難。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十分稀有。隨時隨地都有一句佛號,要能到這樣,成片也就沒問題了,那就快要事一心了。凈土法門好就好在這裡,世人能夠做到,不是高不可攀的。要你開悟,那就難了,不是人人都能的,你也有可能性,但要做到就千個萬個難得一個半個,恐怕一億之中也難得一個半個。在中國你能數出十個開悟的人嗎?念佛往生就不是這樣了,誰都可以念。要綿密,老有這一句,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問題是自己不肯念。煩惱一來,人就不肯念了。生氣、著急是煩惱,歡喜也是煩惱,我很高興呀,今天來了很多賓客,大家狂歡呀,談得很好呀,這就是煩惱,它打你的閑岔。其實煩惱中照舊可以念,只是自己不肯念。若能綿綿密密、懇懇切切地念下去,自然會成片。所以念佛往生的事例時時可以聽到。 ◎「沉著安閑」。這句話直指目前許多修行人的病處。有人用功,但是有急躁情緒,於是很緊張,恨不得很快就要有所成功,於是很緊張、很著急,這就是有求的心了。念佛的殊勝就在從有念暗合無念,從有求而契到無求,從往生證到無生。要沉著,沉著鎮定,沒有那些憂慮徘徊、患得患失、焦慮不安的情緒。而且要安閑,有的人努力,但由於急躁情緒而陷入緊張、忙亂、焦急之中,與聖教背道而馳。「安閑」兩個字又進一層,不但鎮定,而且是萬緣都一齊放下了,無取無求,所以是天地間一個大閑人,心中只管念佛,一句聖號朗朗現前,既無掛礙又不顛倒,所以寂然心安,可見安閑二字十分重要。相反若有急躁情緒,想見佛見光,想有瑞相,這樣去念,念出毛病來了,並不是念佛念出毛病來了,是你那個急躁情緒出的毛病。我們很安閑,為什麼能安閑?信心哪!有信心你就很安。有人說我怎麼還念不好,還有妄想,還有什麼什麼,就往生無分了,這是他自定的規章,不是佛的意思。蕅益大師講得好:「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 你有沒有深的信心,你是不是真的發願,真的不留戀這個娑婆世界,欣慕極樂願求往生呀?實際上很多人還是留戀,盡量想多活幾年呀,聽說那裡有點氣功,自己馬上想去練一練呀,想長生不老,正是留戀這個世界。所以欣慕極樂,要發大願,這多劫以來曾做過自己親眷的一切眾生都在苦海中等待我去救度,但我怎麼才能度眾生呀,我還是在苦海中掙扎的一個人,當下毫無能力救度別人,只有往生之後,乘佛的加持力,我就有神通智慧來救度亟待我救度的這一切有親的人,是這樣的心情,這樣的大願力呀!有信有願自然會念,就一定往生,所以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大家想往生的話,大家先在信願上下功夫,我這信是不是具足了,我這願是不是真切。信願切的話,你決定是往生,你再念的話,心裡就不會急躁而自然安閑了。 ◎還忌諱「字句模糊」。這一句佛號,聲音出來是模模糊糊的,別人聽不清,自己也聽不清,故云:「己尚不聞佛豈聞」。◎念的速度不可太慢和太急。「過緩」就給妄想留機會,造成輕忽養識的毛病。「過急」引起緊張,耳朵可能聽不清楚,這就受極大的影響。所以過快過慢都不相宜,應把速度調節合度。◎夏師還有偈句:「由他妄想紛擾,我隻字句分明。」 對於妄想,任其自來自去,自生自滅,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進一步說,於自心外實無妄念,所謂妄念,只是自心妄動,如水生波,請問波是什麼?波只是水,可見妄想也正是自心。妄想不斷,只因自心習於散亂,若能老實念去,久久功純,熟處變生,妄念自然不起。◎唐張拙秀才有一名言「欲斷妄想重增病」,因為「欲除妄想」,正是「去一添兩」。正當念佛,又在希求一心,或卜度分別計較自己念得是否一心,這早已不是「老實念」,而是有為法了。◎從誠懇清凈心中發出的念佛聲,自然和諧寧靜,妙善高雅。這句微妙的念佛音聲,經歷自耳,而達本心,所聽正是所念,所以自然相合,聲合於心。這個聲音是萬德莊嚴的佛號,也就是萬德莊嚴的音聲,這個聲音從耳根而入,是自心所念,自心念佛,自心是佛,所以自心必與所聞之聲相應,聲合心,心應聲,故云「心聲相依」。簡淺說來,我念佛,念佛有聲,聲音又幫助了我,由我發聲,聲又助我,所以說是相依。這樣念下去,用不著排除妄念,「妄念自清」。 ◎「散亂固成病,分別易入魔。」 「散亂」如有人患近視眼;「入魔」就像誤入敵人的特務組織,下場就悲慘了。所以不要總是在「分別」,是好了一點,還是壞了一點?這樣修好,還是那樣修好?時而歡喜,時而焦慮,無時不在分別之中,處處不離有求之念,於是無上殊勝的無為法變成有為法。故夏師有句曰:「分別即是魔網」,念來念去句句都染上有為有求的色彩,焉能老實念!◎我們凡夫應該怎麼樣?就應當老實念。這「老實念」三個字非常好啊!所以夏老師說:「三字真傳老實念」。有一位美國來的,拿著這句話問我:「三字真傳,哪三個字啊?」 我說:「不告訴你了嗎?老實念。」 三字真傳就是老實念,他以為……這也反映了一個什麼問題,也就是不相信「老實念」就是三字真傳。◎「句句念能真,決定出娑婆。」 這兩句中,須解釋的只是一個「真」字。所念句句都「真」,決定出離娑婆,往生極樂。怎樣叫做「真」?現從最平常處解釋:若要念得真,只要真的念。不是偽裝欺人,不是走走形式,不是另有目的,不是妄求非分,不是形存實亡(所謂扛空槍),懇懇切切、老老實實信願持名,就是真念。再簡單一點,這一句你自己清清楚楚全部聽到了,就是真的念了。◎「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一念凈信是信,從信起願,所以信願是往生的根本。所以用自己所有的善根,至心迴向求生極樂。 ◎這八句:「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凈剎。」 全有了:理呀,事呀,正呀,助呀。救命的一句:「求生凈剎」,堅決求生,這願要切!願要切,你念不念?你自然要念,那就行啊!相反哪,念得很好,你願不堅,還在留戀娑婆呀,不見得去得了。留戀娑婆,你喜歡誰是留戀,我討厭誰,也是留戀哪。愛和憎是一件事——情見,總之是娑婆世界人的情見。你心裡老討厭,討厭得不得了——同樣是留戀娑婆,這是娑婆世界的東西,你老是想著它,你老討厭它,你還是想著它。你幹嘛老惦著它?這就是留戀娑婆,你放不下,放不下,這就叫留戀。不是說誰跟我好得不得了,我就是捨不得他,叫留戀。一切事,你只要放不下,皆是留戀。所以要求生凈剎,那就不要放不下。 竹窗隨筆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著

繼祖傳燈世有恆言:「凡大徹大悟,繼祖燈、續佛慧命者,須是三朝天子福、七代狀元才始得。」斯言似過,而理實然。昔中峰老人謂:「無量劫來生死,今日要與和盤翻轉,豈易事哉?」是故十善始得生天,人空方證小果,久積萬行之菩薩尚不免曝腮龍門,則「三朝七代」猶近言之也,「主六合」、「魁多士」猶小喻之也。極之,蓋不可思議功德智慧之所成就也。雖然,亦烏可以難自諉,而付之絕望乎?但決心精進,逢魔不退,遇難轉堅,研窮至理,以悟為則,不患無相應時節。何以故?以宿世善根難測故。

嬰兒起名 www.vgv.cn

後身(一)  贊西方者。記戒禪師後身為蘇子瞻。青草堂後身為曾魯公。遜長老後身為李侍郎。南庵主後身為陳忠肅。知藏某後身為張文定。嚴首座後身為王龜齡。其次。則乘禪師為韓氏子。敬寺僧為岐王子。又其次。善旻為董司戶女。海印為朱防禦女。又甚而雁盪僧為秦氏子檜。居權要。造諸惡業。此數公者。向使精求凈土。則焉有此。愚謂大願大力。如靈樹生生為僧。而雲門三作國王。遂失神通。百世而下。如雲門者能幾。況靈樹乎。為常人。為女人。為惡人。則展轉下劣矣。即為諸名臣。亦非計之得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後身(二)  或謂。諸師後身之為名臣。猶醒醐反而為酥也。猶可也。為常人則酪矣。為女人則乳矣。乃至為惡人則毒藥矣。平生所修。果不足憑仗乎。則何貴於修乎。是大有說。凡修行人二力。一曰福力。堅持戒行。而作種種有為功德者是也。二曰道力。堅持正觀。而念念在般若中者是也。純乎道力如靈樹者置弗論。道力勝福力。則處富貴而不迷。福力勝道力。則迷於富貴。固未可保也。於中貪慾重而為女人。貪嗔俱重而為惡人。則但修福力。而道力轉輕之故也。為僧者。究心於道力。宜何如也。雖然。倘勤修道力。而更助之以願力。得從於諸上善人之後。豈惟惡人。將名臣亦所不為矣。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後身(三)  韓擒虎雲。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榮之也。不知閻王雖受王樂。而亦二時受苦。蓋罪福相兼者居之。非美事也。古有一僧。見鬼使至。問之。則曰迎取作閻王。僧懼。乃勵精正念。使遂不至。昔人謂行僧不明心地。多作水陸靈祇。雖未必盡然。容有是理。下生猶勝天宮。天且弗為。況鬼神乎。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王介甫  介甫擬寒山詩有雲。我曾為牛馬。見草豆歡喜。又曾為女人。歡喜見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常如此。區區轉易間。莫認物為己。介甫此言。信是有見。然胡不雲。我曾聞諛言。入耳則歡喜。又曾聞讜言。喜滅而嗔起。我若真是我。只合常如此。區區轉易間。莫認物為己。而乃悅諛惡讜。依然認物為己耶。故知大聰明人。說禪非難。而得禪難也。

般若咒  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蓋指般若為咒。非指揭諦揭諦四句也。今人但知咒屬密部。而般若心經顯部也。是顯部亦咒也。此持咒家所忽焉而不察者也。又阿彌陀佛四字。悉皆梵語。使前人不加註釋。與大明。准提密部何別。今人但知大明。准提為咒。而彌陀佛名也。是佛名亦咒也。此持咒家所忽焉而不察者也。儒童菩薩  相傳孔子號儒童菩薩。或曰。吾夫子萬代斯文之祖。而童之。童之者。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師。何怪乎儒之闢佛也。又僧號比丘。丘。夫子諱也。比者。並也。僧。佛弟子。而與夫子並。彼且弟子吾師。何怪乎儒之闢佛也。是不然。童者。純一無偽之稱也。文殊為七佛師。而曰文殊師利童子。善財一生得無上菩提。而曰善財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賢聖。有童真住。皆嘆德之極。非幼小之謂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若夫比丘者。梵語也。梵語比丘。此雲乞士。亦云破惡。亦云怖魔。比非比並之謂。丘非丘陵之謂。蓋僅取音不取字也。例如梵語南無。此雲歸命。南不取南北之南。無不取有無之無也。噫。使夫子而生竺國。必演揚佛法以度眾生。使釋迦而現魯邦。必闡明儒道以教萬世。蓋易地則皆然。大聖人所作為。凡情固不識也。為儒者不可毀佛。為佛者獨可毀儒乎哉。 孩子起名 www.vgv.cn 人身難得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語誰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與不知同。昔須達為佛營室。佛視地上螻蟻。而謂達言。此蟻毗婆尸佛以來。經今七佛。尚在蟻身。夫一佛出世。歷年甚久。矧曰七乎。釋迦而後。過五百餘萬歲而慈氏下生。名第八佛。未知此蟻脫故身否。縱脫蟻身。未知何日當得人身也。今徒見舉目世人。比肩相摩。而不知得之之難如是。既得人身。漠然空過。真可痛惜。予之懈怠空過。不能不深自痛惜。而並以告夫同志者.

嬰兒起名 www.vgv.cn

來自:雲中老鳥

姓名 www.vgv.cn

上一篇:大安法師開示:身口意罪業重重,信願持名能夠往生嗎?帶業往生是

下一篇:宇宙黑洞到底是不是佛經所說的地獄?(2009-10-1510:

=========================================================================


推薦閱讀:

虛雲老和尚:但善根淺薄的,會善知識也難。
教導別人要觀機, 不然可能一切善根皆悉燒然
凈空老法師:如何能保持到善根功德愈增愈進,不會退失?
你見過善根最厚的人是怎樣的?

TAG:禪宗 | 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