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王岐山造訪安徽「六尺巷」釋放啥信號?
據媒體報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11月15日低調造訪安徽桐城「六尺巷」。隨後,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學思踐悟」專欄和「廉政文苑」欄目相繼刊發了《德法相依相輔而行》《讓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啟示》兩篇文章,文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問題。
那麼,中紀委為何在這個節點刊文強調「做官先做人」?反腐強調「做官先做人」又敲打了誰?
王岐山指出法律和道德要共同發揮作用
11月17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學思踐悟」專欄刊發《德法相依相輔而行》一文稱,法律再健全、體系再完備,最終還要靠人來執行。領導幹部如果在德上出了問題,必然導致綱紀鬆弛、法令不行,必然違紀違法、走向腐敗。
一天後,該網站「廉政文苑」欄目刊發《讓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啟示》一文稱,六尺巷的故事在為官修德方面,留下了最好的文化傳承遺產。黨員領導幹部必須知古鑒今,為政以德,正心修身,講規矩、守戒律。
文章特別提出,張英身為一朝宰輔,卻不恃權壓鄰,律己從嚴、舍利求義,權不為己所用,身以德服天下,而現今社會一些官員公然違規違法、以權謀私,置社會的道德法律於不顧,可謂相形見絀。
兩篇文章同時指向「做官先做人」,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強調,引發媒體廣泛關注。
其實,十八大以來,王岐山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過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營養。2014年10月25日,王岐山在中紀委第四次全會上講話指出,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13億人,不可能僅僅靠法律來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法律法規再健全、體系再完備,最終還要靠人來執行。領導幹部一旦在德上出問題,必然導致綱紀鬆弛、法令不行。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厚的治國理政、管權治吏思想,有豐富的禮法相依、崇德重禮、正心修身的歷史智慧。
「身為人民的公僕,黨員領導幹部更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於律己。結合當前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及即將啟動的新一輪中央專項巡視,王岐山此行透露出官員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加強個人修養,是不言而喻的。」 國家行政學院許耀桐教授認為。
王岐山造訪「六尺巷」釋放啥信號
如果從時間節點來分析,王岐山此行及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連續發文強調「做官員先做人」在時機上也不無玄機。
前段時間,周永康落馬引發媒體廣泛關注,讓人聯想起2013年1月23日,王岐山在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的講話,那麼「周案」是反腐從「治標」轉向「治本」的轉折點嗎?
專家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認為,「治本」是制度反腐,需要更長時間。「周案」絕非「標」「本」的轉換節點。下一步,中紀委仍將以「治標」為本,但會不斷通過反腐個案推進「治本」,促進反腐工作制度化、科學化。
2014年10月25日,王岐山在中紀委第四次全會上講話指出,中央橫下心要遏制住腐敗蔓延勢頭。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重點查處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誰還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價!王岐山尤其強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治病樹」「拔爛樹」。
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接受採訪時說,此前的表述中「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而這次會上,王岐山的講話則指出「要加大治本的力度」,有著根本的不同,就是要構建一個不敢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特彆強調,要通過反腐敗來為依法治國提供保障。從這個會議上,確定了一定要走向治本的反腐,可稱為反腐敗由治標的反腐走向治本反腐的轉折點。
加強官員的思想教育,讓官員提高個人修養也是治本之舉。專家認為,強調「做官先做人」也是對「治病樹」「拔爛樹」的一種深化。「對於反腐敗,我們一直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除了制度建設,這些軟性的東西我們也要做硬。如果我們從思想根源上阻斷了官員滑向腐敗的結果,腐敗現象會越來越少。」許耀桐認為。
中央黨校反腐專家林喆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社會上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說『官員也是人,私生活是小節,組織上不要管得過多』。但他們恰恰忘了,官員握有一定的公權力,從事公共管理和公眾服務工作,屬於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黨和政府形象的人格化、具象化,並且還肩負著引領主流價值觀的責任。」顯然,王岐山此行和中紀委網站刊文,是對官員「做官員先做人」的再次提醒。
推薦閱讀:
※釋放著自己的心情
※為贏得喘息機會竟釋放敵國主帥,秦國看似下賭注背後卻是如此妙招
※釋放小空間靈感 造就北歐風格小戶型
※瑜伽體式課堂|釋放消極情緒,從打開髖部開始
※用這種碗吃飯的人注意了,它會釋放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