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仁義禮智信」到「人義法自信」

從「仁義禮智信」到「人義法自信」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網 |作者:馮顏利 廖小明 | 上傳時間:2012-12-06 12:56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

一個政黨要有戰鬥力,一個國家要有凝聚力,一個民族要有生命力,就必須確立起一種在各種價值觀念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起統帥作用,並內化為這個政黨、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核心價值觀。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至今,圍繞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觀點各異,尚難統一。但是,大家普遍認為概括和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批判吸收傳統價值觀的有益成分,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形式表達言簡意賅。依循這個思路,我們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概括為人(以人為本)義(公平正義)法(愛國守法)自(自由民主)信(勤勞誠信)。

一、「仁義禮智信」是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借鑒

核心價值觀通常是指在價值觀念體系中居於中心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價值觀。它體現一定社會的性質、本質和發展趨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本質和發展趨向的集中體現。當然,任何核心價值觀都不可能孤立產生,它既是一定社會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本質規定,也根植於一定的社會文化傳統,體現一定國情和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思想文化,形成了支撐中華民族存續和發展的核心價值觀。我們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堅持古為今用的原則,批判吸收傳統價值觀的合理內核,同時,借鑒其有效的表達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承接傳統,又清晰地體現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具有中國文化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含豐富的價值觀念體系。在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的發展進程中,價值觀念層面的要素不斷得到豐富發展,並緊扣時代要求不斷更新。在傳統價值觀念體系中,始終引領人們精神生活追求和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就是中國傳統的核心價值觀。縱觀中國數千年思想文化發展歷程,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思想文化體系中,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為「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內涵豐富,價值導向明確,意義深遠,其中,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智則是智慧,機智勇敢,信則為信用,誠信,正所謂一諾千金。對「仁義禮智信」,古代思想家們有比較多的註解,而且在認識中逐步深化,內涵日趨豐富。孔子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到了漢代,董仲舒將它們合在一起,稱之為「五常」。董仲舒在「仁義禮智」基礎上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從此,「五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秩序的基本道德準則,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仁義禮智信」這五大德在內涵上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更加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氣魄,更加貼近社會生活。在近現代社會的革命者看來:世界大同為仁,祖國山河為義,家國天下為禮,剛柔相濟為智,一諾千金為信。在現代意義層面上看,仁就是大忠大愛,義就是大孝大勇,禮就是修齊治平,智就是大恩大恕,信就是公平合理。從最基本的意義上看,仁就是仁愛之心,義是處事得宜和合理,禮是人際關係的正常規範,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無反覆、誠實不欺。換句話說,仁就是仁愛,義就是忠義,禮就是禮和,智就是睿智,信就是誠信。雖然「仁義禮智信」的價值觀形成於傳統封建社會,但是作為綿延數千年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仁義禮智信」已經不僅僅在於維護某一個階級或小群體的利益,而是在更大程度上體現出中國人民共有的傳統價值追求,體現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核,體現全體中華兒女的美德和品質,反映全體人民的精神追求。由此可見,現代意義上的「仁義禮智信」已經在多個角度和層面上與社會主義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等價值主張對接起來了。

「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內容的價值觀積澱了中華民族許多優良道德傳統,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早已被公認為人類的道德準則。同時,「仁義禮智信」的表述,作為概括和抽象的道德範疇形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份極其珍貴的遺產,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品牌」。我們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忽視「仁義禮智信」這一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吸取「仁義禮智信」的合理因子,有利於在社會民眾心理上樹立起對於共同道德信念的權威感和歸屬感。同時,「仁義禮智信」僅僅五個字,表達了深刻的內涵,而且各個要素之間以及作為一個整體,都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融為一體,成功實現了以簡潔的形式表達深刻內涵的良好效果。在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我們仍然可以借用「仁義禮智信」的表達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內含的豐富內容,以清新簡潔的形式表達出來,琅琅上口,便於記憶並內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的信念。

二、「人義法自信」的重要內涵

「人義法自信」中的「人」是現實的、具體的人。他「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也就是我們倡導和堅持的「以人為本」的人。這同西方人本主義所堅持的抽象人性論有本質的區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社會主義不僅要堅持以人為本,而且要將其作為根本原則,要堅持以現實的、具體的人的存在和訴求為出發點,依靠人,關心人,為了人。這同中國共產黨確立的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從本質上要求我們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在當代中國社會,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根本特徵和時代要求集中體現為以人為本,這是社會主義最根本、最高、最核心的價值原則。

「人義法自信」中的「義」即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歷來的追求和夢想。在資本主義社會,公平正義是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權利在社會制度價值和利益分配上的體現。羅爾斯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麼精緻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其實,資本主義追求的只是抽象的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強調的是現實的公平正義。與資本主義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社會主義從不簡單侈談公平正義,而是將公平正義貫穿於社會主義實踐探索始終,實現了程序正義與過程正義的有機結合。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經濟成分多樣化、利益分配多樣化、思想觀念多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強調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理念與現實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公平正義」概括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從本質上看,就是將公平正義的理想與現實緊密結合,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公平正義。

「人義法自信」中的「法」是愛國守法。愛國守法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社會主義的重要價值導向,增強全體人民對國家的認同,在思想和行動上落實愛國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堅持和體現的重要價值導向。法治在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歷史上的法治要麼最終成為專制的代名詞,要麼成為剝削階級掩蓋剝削,維護其利益的專有工具。法治是資產階級的核心價值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資產階級在數百年時間裡已經創建了完備的法律體系,資產階級的法治觀念已經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社會主義當然也要講法治,而且我們所講的法治不僅有資產階級社會的形式外殼,而且有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條件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民主自由做基礎,使得社會主義的法治具有形式和實質的高度統一,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權益保障。我們提倡的法治既包含對全體人民愛國守法的要求,也包含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即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要求。

「人義法自信」中的「自」即為自由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主,當然也不可能是資產階級的民主,而是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我們在合理繼承和吸收資產階級所創建的民主權利和形式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必須賦予社會主義民主以實質性的內容,使民主真正成為並體現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我們要充實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賦予人民民主以豐富的內涵,使人民群眾的民主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自由並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資產階級將自由價值觀念作為發動革命,奪取政權的口號,對凝聚革命力量,取得革命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以後,自由成為資產階級粉飾太平和掩蓋剝削實質的外衣。但是,自由價值觀念並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相反,它是現代社會共有的價值範疇,只是不同社會制度條件下各有其解。與資本主義極盡所能地宣稱抽象自由價值觀不同,社會主義並不抽象地侈談自由,而是將自由建構於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的經濟和法律制度體系基礎之上,是強調集體主義的自由,而不是強調自由主義的自由。社會主義的自由價值理念更有寬泛的涵義,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權利的自由,是全體人民共有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更好地確保全體勞動人民享有廣泛而充分的民主自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要旨之一也是為了更大程度上確保和實現人民群眾的自由民主權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當然不是簡單地延襲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價值觀念,而是要在倡導廣泛的自由權利的同時,通過實現整個社會對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政治上的平等自由權利,將資本主義制度所標榜的抽象的自由權利變為人民群眾所能感知和享受的實實在在的權利和利益。

「人義法自信」中的「信」即勤勞誠信,既體現勤勞質樸的傳統美德,也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誠信道德水平,建設誠信社會道德秩序和規範的要求。誠信早在古代社會,就成為社會的基本倫理道德。中國封建社會的將「信」與「仁義禮智」四要素並列作為「五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秩序的基本道德準則,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西方社會有關於「誠信」的深厚傳統,甚至一度將其作為宗教的重要教義。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之後,面對因欺詐造成的嚴重危機,資產階級統治者重拾「誠信」,建立起一套與資本主義制度相適應的誠信制度和規則體系,誠信成為資產階級倫理道德的核心價值觀。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倫理規範,沒有非常嚴格的階級階層特徵,它具有廣泛的意義和價值。社會主義制度下,勤勞和誠信不僅是制度的內在價值,還是全體人民群眾的基本道德準則,這是對傳統美德的堅持和發展。特別在面對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中出現的諸多失信現象和問題,倡導誠信價值回歸,建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傳統道德相銜接的誠信制度體系,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促進人際關係和諧,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成因子的「信」與中國傳統社會所提倡的言無反覆、誠實不欺本質上是一致的,這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遊戲」規則,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精神和價值原則,符合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

三、「人義法自信」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符合大眾化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得到個體和社會的廣泛認同,必須要簡潔明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我們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準確把握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制度屬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邏輯基點,遵循邏輯與歷史、理論與現實相統一的原則,充分汲取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的價值資源,按照思想內涵深刻、表達通俗簡潔、中國特色鮮明、群眾廣泛認同的要求進行提煉。為此,我們認為「人義法自信」這五個要素能夠最簡潔地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符合大眾化要求。

如前所述,這裡的「人」體現了社會主義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堅持以現實的、具體的人的存在和訴求為出發點,依靠人,關心人,為了人。這裡的「義」即公平正義,就是要按照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要求,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重要的價值和目標導向,從制度建構、規則制定、實踐過程等諸多方面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裡的「法」即愛國守法,內含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自覺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這裡的「自」即為自由民主,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裡的「信」即勤勞誠信,既體現勤勞質樸的傳統美德,也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誠信道德水平,建設誠信社會道德秩序和規範的要求。整體上看,「人義法自信」這五個要素應該說比較精鍊地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制度的本質屬性、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承接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時代感,便於宣傳記憶,實現大眾化,能夠真正成為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內核和根基。

推薦閱讀:

如何變得自信?
具體怎麼做可以變得真正的自信?
這10個社交技巧,讓你在陌生聚會中自信自如,談笑風生
OS X 用戶對於該系統的自信來自哪裡?OS X系統相較於其它系統的巨大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如何評價中科大2017年春季校學生會的招新宣傳?

TAG: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