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探春無奈遠嫁異域是和親還是流放
賈探春,《紅樓夢》中賈府的三小姐,賈政與偏房趙姨娘所生,她的出嫁讓人感覺凄涼,那是一個最不適宜出嫁的日子,而她出嫁了。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這四句詞的意思分明是說她生不逢時,空有一身才能無處施展,又出嫁在清明時節,還遠離家鄉,縱有再多的不舍,仍只能含著淚水在江邊回眸觀望,此去猶如一場東風,不知要飄落在何處,也更無歸期。那麼,賈探春無奈遠嫁異域究竟是和親還是流放呢?
遠嫁
關於探春遠嫁,《紅樓夢》中至少有四處伏筆:
一、紅樓夢曲詞「分骨肉」隱喻賈探春之結局。起首曰:「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三千隻是虛指,想來並不一定是三千里。細味曲子,字字血、聲聲淚,分明是賈探春與家人分別的口吻。「恐哭損殘年」,「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乃是探春強忍心痛,與家人惜別。
另外,賈探春判詞「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也明確無誤地表明賈探春將遠離家鄉。
二、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賈探春抽了一支簽,眾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眾人笑道:……我們家已有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同回書緊接著寫林黛玉向賈探春笑道:「命中該招貴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們好喝」,賈探春笑道:「這是個什麼,大嫂子順手給他一下子」,李紈笑道:「人家不得貴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這段伏筆,暗示賈探春將來遠嫁海外當王妃,是十分明顯的。「瑤池仙品」乃一語中的!
三、七十回「放風箏」。賈探春所放的風箏是「軟翅子大鳳凰」,這無疑暗喻賈探春將來作王妃。更明顯的暗示是這個軟翅子大鳳凰,被天上另一個「鳳凰」絞住,正不可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的風箏絞在一處,隨著三家風箏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遙遙都去了」。這段描寫正應了判詞中的場景。
四、五十一回「薜小妹新編懷古詩」之七「青冢懷古」,是以王昭君出塞比附賈探春遠嫁。因為在金陵十二釵中,只有賈探春的遭際和王昭君最近,故不會有錯。——這裡面需要說明一點:即薜小妹懷古詩,根本就沒有謎底,因為書中寫明冰雪聰明的寶、黛、釵、湘等姐妹都猜不著,何況我們此輩?既無謎底,這「懷古詩」又會隱藏什麼呢?答案只能是:它隱藏著金陵十二釵的命運與結局!明乎此,則可知,賈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絕對毫無疑義了!
和親
遠嫁異域的賈探春,人品、才貌、詩情均與寶、黛、湘等極品少女不分仲伯,除此之外,賈探春還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濟世之才,她的情商明顯高於其她的少女,最難得可貴的是剛直不阿的人品,這點與同樣有濟世之才的王熙鳳不同,王熙鳳無疑是個貪贓枉法的腐敗官員,而賈探春是則必然是剛正不阿的能臣。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給了賈探春極大的表現其個人才華的機會與舞台,而賈探春也不辱使命,以她為核心的三人領導小組在治理榮國府時,很成功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興利除弊。她沒有讓書中的人物失望,她更沒有讓讀者失望,她應該與賈芸一樣,是曹雪芹的希望,更是敗落後的賈府的希望。而賈探春則代表著眾兒女的希望。
賈探春的悲情是相對賈府而言,那是因為賈府已經敗落,遠嫁賈探春是不得已而為之,賈探春之所以悲情是整部小說悲情格調的思維定式在主觀上妄下的定論。其實,就賈探春個人命運而言,除了難歸故土之外,何償不是一件幸事呢?
試看歷朝歷代,素有「和親」的政治運作模式,有許多的「和親」女子遠嫁異域,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也在「和親」之列,她們成為政治犧牲品的同時,也為民族的大融合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如漢代匈奴單于及諸王的瘀氏,漢室公主居多。當匈奴人終於跑到中原來建立後漢國的時候,他們著漢衣、說漢語、行漢禮、用漢文,為了表示正統他們使用漢姓,劉姓。他們自稱為劉邦的子孫,其實不必自稱,他們也確與劉邦有著血緣上的關係。
那些「和親」的「公主」(之所以用引號,是因為有時候公主是假的)們,以及嫁到異域去的女子們,對漢文明在異域的傳播功不可沒。著名女詩人蔡文姬被虜到匈奴後,也成了王妃,並生兒育女,飽受戰亂之苦的蔡文姬,這段生活經歷居然是其一生中最平靜的時候,她的名氣與詩歌在草原上廣為傳播。終於也傳到了中原。
我們無法知曉,賈探春到底嫁到了何方異域,但從她的判詞中至少提供了三條這樣的信息:一、她的遠嫁一定在異域,否則不會是風雨路三千,骨肉家園齊拋閃,泣立江邊一夢遙了。二、與死無關,也即沒有什麼悲慘的命運等著她。三、「江邊泣立」大概此異域是近水的地方。
雄才大略,恨不男兒身的賈探春,她到了異域又會作出一番怎麼樣的事業來呢?
流放
《紅樓夢》中的判詞和曲詞中對賈探春的悲劇結局是這樣描述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曹雪芹為賈探春所創作的判詞曲詞及詩詞毫無喜慶之意,其總體氣氛是非常悲涼的。比如:「清明涕泣」、「一帆風雨」、「莫向東風怨別離」等詞句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凄凄、慘慘、戚戚」的。那麼,曹雪芹設計的賈探春結局真的是遠嫁嗎?
高鶚在續書中將賈探春的結局定為遠嫁。試問:「拋」是扔的意思,「閃」是甩的意思。賈探春若是遠嫁,貴族官宦之家的媳婦回趟娘家也不是什麼難事。曹雪芹又怎麼會誤用「拋閃」之詞?怎麼會說把親人和家園都扔掉甩掉,再也回不來了?女兒出嫁到再遠的地方,也是一樁喜事,爹娘怎麼會悲切得「損殘年」即損壽的程度?若是遠嫁,怎麼會涉及到(途)「窮」和「通」(達)這樣關乎官員命運的話題?還做出「皆有定」,「豈無緣」這樣悲觀縮命自我安慰式的解釋。若是遠嫁,「莫牽連」就更文不對題,更講不通了。一位遠嫁的貴族小姐怎麼會無緣無故地祈盼「莫牽連」上娘家呢?而賈寶玉在看金陵十二釵正冊,翻到賈探春那一頁時,文字之外還有圖畫,「畫中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泣涕」是鼻涕眼淚一起流,既是「清明」,又在「江邊」,一個人哭成這副樣子,該是何等地悲傷與絕望啊。
那麼,曹雪芹設計的賈探春悲劇結局應當是隨獲罪的夫家流放:
唐朝的韓愈曾因一樁歷史公案而寫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唐朝尊崇佛教,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要去躬迎佛骨,刑部侍郎韓愈上《諫佛骨表》進行勸阻,觸怒了憲宗,要處死韓愈,幸虧宰相裴度等大臣苦苦相勸,憲宗改判韓愈流放潮州,韓愈早晨上書,晚上就接到聖旨被流放,緊接著冒著大雪被迫走上八千里的流放之路。
而賈探春的曲詞、判詞與韓愈因這樁歷史公案而寫的詩竟有四處驚人的相似!
賈探春的曲詞、判詞:「一帆……路三千,……損殘年……江邊望」
韓愈因流放作的詩:「一封……路八千,……惜殘年……瘴江邊」
賈探春的曲詞「一帆風雨路三千,」正是韓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縮寫,曲詞「損殘年」暗合了韓詩的「惜殘年。」賈探春的「判詞「清明涕泣江邊望」暗合了韓愈詩的「好收吾骨瘴江邊」。
曹雪芹其實是在暗示:賈探春和韓愈的命運是相似的,都是獲罪流放。而判詞上的畫「畫著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和曲詞「告爹娘,休將兒懸念」都是在暗示賈府中只有賈探春一個人被流放。賈府沒有獲罪,賈府的一個小姐又怎麼會被流放呢?只有一個可能,賈探春嫁到了同樣是貴族或官宦之家後,夫家獲罪被流放,賈探春作為媳婦只能隨之而去。判詞「清明涕泣江邊望」暗合韓詩「好收吾骨瘴江邊。」暗示賈探春夫家沒有韓愈幸運,有人死於政治慘變。而「告爹娘……」是賈探春向賈寶玉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及囑託,又暗示賈寶玉有可能冒著被牽連的風險,親自去為賈探春送行。
曹雪芹用曲詞、判詞暗示了賈探春悲劇結局,正確的破解應當是:「賈探春在夫家經歷了『一帆(番)』獲罪的『風雨』後,隨著走上了『路三千』的流放之路。把娘家的親人和家園都一齊扔了甩了,不可能再回來了。她讓轉告訴爹娘,不要懸念女兒,過度悲痛會損壽的。從古到今官宦的途窮和通達都是有定數的,離合悲歡怎麼會沒有因緣?從現在開始兩地分離,各自保住平安吧。我走了,但願別牽連上娘家。」「賈探春雖然才華能力出眾,志向高遠,但她生於賈府的末世,祖上的好運氣已經消耗盡了。清明哭祭過親人後,她站在江邊望著千里遠的家鄉,過去大觀園裡的生活象夢一樣是那麼的遙遠。」
封建社會一人獲罪誅連九族甚至十族是司空見慣的事。「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賈探春隨獲罪的夫家流放去後不久,賈府的惡運隨之而來,悲劇命運也就不可避免地降臨到大觀園諸女兒頭上了。
而賈探春的結局應當是與賈元春的結局互為先後。曹雪芹借秦可卿的:「三春去後諸芳盡。」已經預示:賈探春的悲劇結局,正是賈府敗落、眾女兒悲劇命運的開端。在《紅樓夢》中,是有著非常關鍵和至關重要作用的事件。曹雪芹如果寫八十回以後的內容,賈探春的悲劇結局可能在八十一或八十二回就開始了,而且,她的悲劇來得非常突然,卒不及防,而且迅速牽連到賈、史、王、薛四大家族。
曹雪芹筆下的賈探春,在賈元春讓姐妹們制燈謎時,她就了制了一個風箏的謎面:「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預示了賈探春的悲劇結局,就象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了……
推薦閱讀:
※【大明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和親妹妹胡搞的男人還能要嗎
※腐儒:漢朝應與匈奴停戰和親!武帝大笑,派腐儒去前線被胡人砍死
※中國古代最有骨氣的王朝:天子守國門,從不割地賠款,也從不和親
※清宗室系列·和碩和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