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女皇武則天(十三)無情最是帝王家
06-10
女皇武則天(十三)無情最是帝王家
推薦閱讀:
分析李弘的情況,從李弘說起。李弘降生,就刺激了武則天的野心。也是爭奪皇位的籌碼。母子二人本是互保的關係。李弘小時備受喜歡。小時也確實聰明伶俐。李弘不管遺傳哪一條,對文學感興趣是…自理成章的事。特別是唐高宗尤其寄希望於兒子身上。他培養兒子的能力。八歲就監國。一共只生活了二十歲,就監國了七次。真把他當皇帝培養。李弘身體與性格都不具備皇帝的素質。性格上,李弘非常柔弱。跟父親少時有得一比。李治少時是愛哭。跟母親特親。感動了長孫無忌。李弘也愛哭。八歲監國,在長安臨朝聽政,父親與母親去了洛陽。古代這個年紀說小不小,應該有點獨立。可是他思念,哭得大臣都沒辦法。武則天沒辦法只得接到身邊。李弘對書本里的壞事也忍受不了。比如,小時讀書,讀了《春秋》,這是史書,有好事有壞事,說楚國世子殺了國君,李弘一看到這兒,就看不下去了。說孔子是聖人,這樣事怎麼可以寫進書里呢?教師解釋為了懲惡呀。李弘還是接受不了。不看了。老師也感動,太子天生仁孝呀。換成《禮記》,都是正面的規則,能接受了。不過,我個人感覺。這個仁孝與當年人家評價其父親仁懦一樣。有點窩囊。像上官儀被殺,李忠卷進謀反案中,被殺了,屍體扔在街上。沒人敢收屍。李弘不忍,上書,請求收葬。身體比父親還不行。李治是成年後得病,李弘是從小就得病,得的是瘵病,肺結核,是慢性疾病。以後還病得重,監國甚至不能來朝中。皇太子這樣的身體,不是福氣。身體與性格都比較軟。
歷史上大書的事,是蕭淑妃女兒出嫁的事。蕭淑妃的女兒留在宮中,好多年了。後來太子李弘在監國。身體不好,沒法處理朝政,只能在宮中靜養。一天他走出病房,去了掖庭宮看到了她們。這是同父異母的姐姐。這兩個姐姐關了十幾年。看著李弘傻傻的。李弘受不了。上書給唐高宗與武則天,讓她們出嫁吧。武則天看到這個上疏,勃然大怒。武則天就把她配給了兩個衛士。歷來史學家都認為這時武則天就開始討厭太子了。這事是不是真的?這事跟許多事情一樣,有部分是真實的,也有相當的誇張。首先是誇張公主的年齡。宣城公主23歲,都離∞有距離。在當時是大齡青年。但是還沒到史書誇張的程度。還有,兩個駙馬的身份,史書說的是衛士。不是這麼回事,這兩駙馬是皇帝的親隨衛士即翊衛。父親當過官。義陽公主的公公是盧國公。二人都是官宦人家子弟。沒比其他公主差太遠。再來看,武則天的措施,我覺得還尚可遮人耳目。武則天也知道不能太絕。馬上找了駙馬,馬上舉辦婚禮,馬上給駙馬陞官。他們迅速當上了刺史。武則天這事還算可以的。再看與太子間因此產生了矛盾,是有一些。太子是沒事找事。母親的權威受到了挑戰。覺得太子對她還有不少不滿。 武則天與太子的矛盾肯定不會只因為這個,關鍵是武則天察覺到太子不是一個人,背後是一個團體,有勢力。要知道太子府是小朝廷。只不過人數少點,級別低點。如果皇帝在這兒直接領導,宰相輔佐。太子監國,就由太子府的官僚來輔佐他。武則天發現自己與兒子有矛盾時,不僅僅想到與孩子本人的矛盾,還想到與太子集團的矛盾。武則天還沒想好,還得琢磨。沒結果時,間題就解決了。而且不同尋常。上元二年,太子陪同他們巡行洛陽時,病死了。唐高宗還剛放出話來,要傳位太子。這事就蹊蹺。李弘是怎麼死的?史書中有兩種記載。一種說是李弘是自然死亡,另一種說法說是武則天毒死的。先看第一種,這是在李弘剛剛死後,由唐高宗親口說的。唐高宗下了制書,給皇太子一個謚號,是孝敬皇帝。說他仁孝,將來一定是好皇帝。可是天不保佑,得了病,期間安慰過他,病稍微好點,就傳位給他。沒想到太子太孝順了,馬上激動難過。病情加重,反倒去世了。現在就只能上謚號,叫孝敬皇帝。因為這個制書,後來的史書多記載是自然死亡。第二種說法,說他是死在武則天手中,最早在唐肅宗時提出的。《唐歷》中記的是「弘仁孝英果,深為上所鍾愛,自升為太子,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居有過之地,以請嫁二公主,失愛於天后,不以壽終。」說是母親不讓他壽終。有大臣說是,「乃鴆殺孝敬。」說是武則天毒死的。一些史書沿襲了這種說法。兩種說法,哪個更真實?我覺得雖有矛盾,武則天也不缺少狠心,但是李弘應該是自然死亡的。有三個理由:一是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說是自然死亡是剛死時,說被毒死是出現在安史之亂後。前者更早。越原始的越可信。二是李弘長期生病的記錄。李弘加重病情的趨勢都感受得出。肺結核五年變得更重,是不難判斷的事。三是武則天沒有殺死李弘的必要。二人間是有矛盾,不過李弘的性格像父親。武則天都能挾制住唐高宗,兒子就不行?李弘的身體還不如唐高宗呢?李弘是成年人,跟當年的小公主不一樣。萬一這樣,武則天會失去唐高宗的信任,不會這樣辦事。那麼怎麼死得這樣時間巧?我想,得分析一下,唐高宗要傳位這話的真實意圖。那時要說,要體會父親的心情,有點類似民間的沖喜。唐高宗也是父親,可能看到太子病得相當重了,也想讓他驚喜,高興沒準多活幾天。沒想到反而死得更快了。其實不過是安慰,反而真死了。觥則天面對李弘的死,應該是在悲痛中鬆了一口氣。悲痛是肯定的。李弘沒給她找過麻煩,反而帶來不少好處,沒他,哪能衝擊皇后之位?再說,有他在位置才穩。沒被廢,是因為有李弘在的因素。否則也要廢太子。皇后一廢,太子就得換。這不是一個人的間題,是一個政治勢力的間題。太子李弘起了作用。李弘死了,當然會悲痛。《一切道經序》中寫道,悲痛難以自持。鬆氣是因為死得及時。李弘是繼承人,勢力正越來越大,是抗衡武則天的重心所在。否則,母子間有惡鬥。現在一死,一切矛盾解決了。為武則天繼續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李弘沒有兒子,由兒子李賢繼承皇太子的位置。推薦閱讀:
※揭秘真正的狄仁傑 武則天一直都暗戀他么
※為睹《蘭亭序》真跡,郭沫若盯上武則天的乾陵,幸好周總理沒理會
※武則天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武家,而是還給了李家?
※武則天要傳位侄子,狄仁傑說了這16個字後,立刻傳位給兒子!
※成功的敘述性詭計,要意外,更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