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不能再簡單的考慮世事了

  發布時間:2014-05-16 10:49:50  編輯:PSYCOFE-念暖

心理引言:在沒有懂得隨遇而安之前,我們可能和現實執拗過,會為了一個堅持將自己難為的不像話,會為了一段感情將自己折磨得像是歷盡滄桑,會為了一份工作茶飯不思夜以繼日。經歷總是好的,它讓你看開人生里許多你曾擰巴著也要堅持下去的「我執」。 ——心靈咖啡網

我們以為這些東西對我們很重要,重要到傷害自己也在所不惜,可是後來慢慢就會懂得,它們都只是自己的一部分,並不值得拿整個生命去交換。所以,後來,我們會自動屏蔽掉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傷害的人或事。

25歲,也許不再是只考慮簡單交往的年齡


不知不覺時間就將自己推上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怎麼也不願相信自己一下子邁進了25歲的門檻。

以前只有憑著喜歡就可以輕鬆戀愛,而到了這個年齡,已經不能簡單地考慮感覺了,25歲的愛情觀,不再是簡單的喜歡,討厭,而是會開始仔細地考慮未來如何相處?工作、生活是否充實?兩個人在一起能否感到幸福?能否一起照顧好父母和孩子?能否一起承擔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各種問題?

打心眼裡,還是會渴望一份純粹的愛情,只是簡單的我喜歡你,你喜歡我,沒有太多世俗的因素,可現實世界裡似乎容不下這樣一個理想化的我。現實告訴我,婚姻是婚姻,愛情是愛情。可是我多麼渴望一段有愛情的婚姻。我不能夠想像在一段失去愛情的婚姻里,自己會多麼孤獨。

偶爾的,會羨慕那些在感情里能夠清楚明白自己所需的人,似乎那樣更容易知足幸福。有的人,你給她鑽戒就能使之心花怒放;有的人,你對她好就能使之成為你的公主;也有的人,愛俘虜不了錢收買不了,她們鐵錚錚地站在那,只為收貨一份自己稱心如意的愛情。喜歡一個人多累啊,遇上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概率多低啊。於是就這樣簡單的我喜歡你,你喜歡我,竟然成了世上昂貴的奢侈品。

或許愛的力量是強大的,但無論如何強大,也強大不過現實里的措手不及和意外的生老病死。或許打心底,我渴望自己這麼勇敢,但現實里,我並不贊成裸婚。如果說愛情是兩個人的生死契闊,那麼婚姻則是一群人的酸甜苦辣。它牽涉到將來會垂垂老矣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下一代,甚至更多人的生活圈,決不僅僅是簡單的感情。

對於結婚,雙方必須要各自準備好自己,不能僅僅憑著一時興起。

是的,在不久前,在24歲的尾巴上,我還在天真地幻想愛情,渴望一段柏拉圖似的愛情,可是25歲一個踉蹌就把自己驚醒了。如果我需要進入一段婚姻,我拿什麼去經營,難道只是愛嗎?面對即將老去的父母,我能夠使之老有所依嗎?面對即將出生的baby,我能夠使之衣食無憂嗎?面對生活中接踵而至的麻煩,我能泰然處之嗎?

不,我暫時是無能為力的。或許打心底,我們都有一個童話似的信念,相信苦盡甘來,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是現實是現實,當我們不能很好地準備好自己時,拿什麼愛別人,愛自己想愛的人。

也曾像其他妙齡少女一般渴望一段純粹的愛情,可是現實告訴我們,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悲劇,僅僅只有愛情沒有任何依託的婚姻也未必能夠長久,與其讓其在瑣碎的生活里糜爛,不如準備好自己讓其盛放。生活不是偶像劇,沒有那麼多高富帥也沒有那麼多白富美。不是所有的灰姑娘都能遇見王子,也不是所有的王子都看得上灰姑娘。

當然,除去這種生活在偶像劇里的姑娘,還有一種有很多人因著不堪現實的厚重,避重就輕地選擇了充斥著利益的婚姻。關於這種現象,我們不能從道德角度去評判其好壞,因為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所以無可厚非。但是,這種寄希望於他人來改變自己的思想,還是盡量避免。你是誰,便會遇見誰。

25歲,如果你單身,會被逼婚,會擔心自己遇不見喜歡的人,會渴望愛情會懼怕婚姻。可是你卻過了花痴的年齡,不能再生活在瓊瑤劇里,不能只要愛情不要其他,也不能只要其他不要愛情,你需要冷靜下來完善自己。

有時,我們需要有邊緣化自己的勇氣


昨日,和一個新認識的朋友聊天。

他說,他在他所在的機構是個極其邊緣化的人。

我問,那樣會不會很孤獨。很另類。甚至會被漠視或排斥。

他說,孤獨是會有的,但是自己是心甘情願被邊緣化的,甚至會故意邊緣化身邊的人。

我問,那樣對你仕途會不會不好。

他說,他不在乎,也不關心,本來就不屬於那裡,所以能夠被邊緣化也甚好,倒省了很多麻煩。

他的話如北京的夜,帶著些寂寥,讓聽的人不免有點傷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被賦予了社會屬性。喜歡熱鬧,害怕離群索居;喜歡盲從,害怕特立獨行。我們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過著別人定義的生活,生怕孤獨了自己。貌似我們每個人都成群結伴,可我們誰又不是各自孤獨著的呢?我們總以為是別人怠慢了我們,可是我們又何嘗不是最容易疏忽自己的人呢?

我們的內心有很多不想,行為上卻有表現得極為樂意。這就是矛盾的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曾如此。因為我們害怕被忽視的感覺,害怕無人喝彩,害怕被邊緣化。於是我們委屈自己的意識從了他人的喜好。可是,這樣的自己,我們喜歡嗎?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是個可以拆分的動詞,即生和活,而不是簡單的名詞「生活」。為了生,有多少人活在別人的企盼里,為了活有多人活在他人的評判里?有多少人將原本可以的生活過得七零八落,卻還假裝很好。

一次聚餐,大家都去了,為了不掃興,你也假裝興緻勃勃地參與了,可其實你內心並不想。又譬如,一次應酬,大家都喝酒,都說一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話,而你不說,似乎就是不夠變通,領導就會不高興,同事就會邊緣化你。

這樣的例子發生在身邊的太多了。可潛移默化了那麼久,自己依然是個極其笨拙之人,參悟得懂,卻總也不願學會花言巧語和隨機應變,不是不會,只是不想也不願。

記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班裡有個極其美麗的女孩,每天都穿著一樣的衣服,於是同伴們便取笑她不洗澡,先是一個人取笑,後來是一伙人取笑,最後是幾乎全班都取笑她。這充分說明了,孩子的世界也是怕被邊緣化的,儘管那行為極其可愛,但有時也足以影響一個純真孩子的成長。

那時,我還小,還是個孩子,可能是因為家裡經歷變遷早熟的緣故,總能理解那漂亮女孩的難言之隱。自始至終,我都是沉默的。無論同伴如何詆毀女孩,我都是沉默的。

之所以選擇沉默,是因為不想得罪周圍的小夥伴不想被邊緣化,但也不想為了不被邊緣化隨便傷害一個內心有難言之隱的小女孩。我從小就以為眼睛看到的和耳朵聽到的都不一定真實,用心感受到的才是。

我一直以為,自己不是壞人,但也一定不是大好人。不會對每個人都好,但一定會對我認定值得的人好。我不會因為你的評判而隨便改變了自己的初衷,也不會因為你一句話隨便否定一件事一個人。

我的善良是不允許別人隨便踐踏的,我的原則也是不允許別人隨便捅破的。在生活里,我可以隨便湊戲,做一個邊緣化的人,但在愛情和夢想面前,我必須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位置。誰也替代不了。

在北京的有段日子,我像是受到了蠱惑,在現實面前會時不時地搖擺。我討厭極了這樣的自己,可是我無能為力,因為我沒有勇氣對掌聲視而不聽對喝彩置若罔聞,更沒有勇氣將自己邊緣化。

我不是一個物質的人,但是會階段性需要依靠物質來填充自己,會購置大量的化妝品和許多平時穿都不穿的華服會無限制地刷信用卡。那時我的靈魂會像是個黑洞,無底的黑,無邊的寂寞,必須依靠外界的刺激,才得以充盈。

其實,比起外界的精彩,我更愛內在豐盛。我是一個姑娘,有自己的小虛榮,愛熱鬧愛交際也愛實實在在的包包和華服,但是最愛的是一個人飽滿的靈魂。生於世俗,再高貴的靈魂都會受到影響,何況凡夫俗子。

我們會時常因為他人的情緒而更改自己的計劃,因為害怕被忽視,於是便尋求一種集體的力量,渲染自己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怕,說到底其實是沒有勇氣邊緣化自己,也沒有勇氣接受自己被邊緣化的事實。

可是尋求夢想做自己的路上必須做好隨時有可能被邊緣化的勇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的夢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取得輝煌時與你同歡,與你落寞時共飲。

人生這條路說容易也容易,說艱難也艱難。你對外界的需求越少,就越有可能活得自如和安詳。只有這樣你才能隨時邊緣化自己,隨時被他人邊緣化。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趨近有可能隨心所欲的自己。

或許,人到了一定階段,會發自內心的渴望靜下來,不願有太多事橫亘心頭,也不願有太複雜的人際往來,真的會但求歲月靜好現實安穩。曾經年幼,可能和青春叫過板,和歲月叛過逆,甚至和現實較過勁,但最終,我們還是會放過自己,畢竟沒有誰願意一輩子為難自己。

當然,有人一直寂靜,有人一直喧囂,也有人,喧囂有時寂靜有時。生命的不同階段,每個人對其解讀意義都不同:在校園時,我們解讀的是象牙塔;在畢業時,解讀的是現實;在踏入社會時,解讀的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在適應後,解讀的是隨遇而安。

在沒有懂得隨遇而安之前,我們可能和現實執拗過,會為了一個堅持將自己難為的不像話,會為了一段感情將自己折磨得像是歷盡滄桑,會為了一份工作茶飯不思夜以繼日。經歷總是好的,它讓你看開人生里許多你曾擰巴著也要堅持下去的「我執」。譬如,你曾不喜歡的人以及你曾厭惡的事。

人的確是善良的,但也有很多人利用你的善良,所以有時你的善良會成為使你成為一顆棋子。而我不想成為任何人的棋子,故而只能靜靜地收斂起自己原本的好意與熱忱,小心收藏,妥善保管,不再隨便任他人浪費。

後來,又發生很多事,這些事漸漸消磨了我的鋒利與尖銳,使我想要找個地方裹挾住自己安靜地待會兒,不被打擾不被束縛不被羈絆。當外在虛妄的喧囂使人精疲力盡時,我選擇了寂靜無聲,不解釋不傾訴。(資料來源:豆瓣網,文/半杯暖)

推薦閱讀:

世事如夢,萬法歸空:評《我是佛前那朵青蓮的淚》並及《紅樓夢》一書
請一定要記住,世界從來就不是為你準備的
看破世事驚破膽 懂透人情寒斷心
如何面對自己的無力感?
攬一簾心事,掬一捧清泉,淡看流年浮華,靜看世事無常

TAG:簡單 | 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