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新手在買魚、運輸、放養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養魚新手在買魚、運輸、放養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熱帶魚是指位於一年內最低表層水溫為20℃的等溫線之間的江河、湖泊和海洋里棲息的魚類。
健康的熱帶魚,最顯著的特徵是背鰭高豎,遊動活潑,尾鰭展開,身體明凈無雜點,無缺損,背部不隆等。此外還應向賣魚者詢問,該魚是否「養定」。即是否剛從外地運來還是貯養過一段時間,剛運到的魚一時難以恢復因旅途的疲勞,也難一時適應環境,不易養好。
一、挑選:各種魚均有其特有形態特徵,但有一共性:「質量好的魚應鱗片完整,體表無破損,各鱗能正常張開,無破損,體表無異常斑點。吃食迅速,遊動活潑,許多種類會集群而游,領頭者通常為上品;用手輕拍水族箱,魚會迅速逃離。」「若遊動不規則、離群獨游或無應急反應,則表明魚質量不佳。若魚攝食不佳則表明有病。」
一般的觀賞魚(除了鱔魚、團魚、金蟾、娃娃魚等特列魚外)是靠尾巴和魚鰭在水中進行活動的,如果不是靠尾巴和魚鰭而是靠身體在水中擺動而不是遊動的話,此魚一定有病且很快會死。魚在水中不精神不活躍或側身遊動的也是此魚一定有病且很快會死。魚體不完整或鱗片突起或體表受傷、脫鱗或體表潰瘍的魚不能購買。魚體色澤要有生機,與同類同性比較不夠鮮亮潤澤的不能購買。
二、環境溫度:魚怕環境溫度突然變化過大,尤其熱帶魚對溫度極為敏感,溫度不適宜,它們很快就會死亡。熱帶魚生活的水溫一般在20℃~30℃為宜。但不同種類的熱帶魚對水溫要求也有差異的:如劍尾魚、孔雀魚可正常生活在16℃左右的低溫,甚至孔雀魚、紅劍魚、黑瑪麗等魚種可以忍耐10℃左右的水溫而不死亡。但七彩神仙魚、燕魚、虎皮魚等水溫低於18℃時就會死亡。絕大多數熱帶魚對水溫極其敏感,水溫變化±2℃與就會得感冒,水溫長期上下波動不穩定,魚就會患各種疾病,因此,要盡量地保持水溫的恆定。尤其是剛買的新魚,要特別注意運輸途中、室內室外、放入魚缸時幾個重要環節。要保證魚市購買、路途運輸、回到家中與魚缸放養的溫度基本保持一致。上下溫差不能大於2℃~3℃,否則極易發生死魚現象。
首先,夏季要防曝晒防高溫,冬季要防凍防低溫注意保暖。因為每種熱帶魚所需的溫度是不同的,就拿神仙魚來說,一般溫度要控制在26℃-30℃之間,低於22℃就是生命極限,如果魚缸的水溫低於22℃,就會發生疾病和死亡。羅漢魚的適合水溫也是26~30℃左右。冬季養魚水族箱中的水溫不要升得太高,應穩定在所養品種魚的適合範圍內,通常熱帶魚應穩定在22℃~24℃範圍內,絕大多數都能正常生長發育。待到翌年春季進行人工繁殖時節,可稍稍提高水溫到26℃~30℃,便能更好地發揮其刺激親魚興奮發情的作用。
冬季控制水溫可採用:將魚缸放在朝陽的房間里,讓魚接受陽光來增加水溫;或利用火爐、暖氣等進行人工加溫。
其次,裝魚的包裝水袋一般可以保證魚存活1~3天,不要在溫差和空氣質量變化較大的環境中隨意打開,否則易使包裝水袋中的水溫、空氣和氧氣發生變化,造成死魚現象。另外,先將未打開的裝魚的包裝水袋放入盛有曬過的水的魚缸中至少30分鐘~1小時以上,待水溫一致後,才可緩慢讓魚進入魚缸,並放適量魚鹽。
最後,剛買的新魚不能馬上與舊魚混缸飼養,由於新魚與舊魚之前分別飼養在不同的環境下,其各自都帶有不同的自身細菌或疾病,如果馬上混缸飼養易造成交叉傳染,所以要先分養5~8天,並使飼養環境水質逐步一致,使新魚逐步適應新環境,且混養前還要用高錳酸鉀稀釋液浸泡新魚和舊魚2~30分鐘,具體視高錳酸鉀稀釋藥液濃度而定。一般高錳酸鉀藥液按每100公斤水溶入2克高錳酸鉀配製,即濃度為10×10-6的高錳酸鉀溶液。在10~20℃水溫時,浸洗魚體20~30分鐘,對單殖類吸蟲和錨頭鰠有特效,可殺死寄生魚體的三代蟲、指環蟲、車輪蟲和斜管蟲等。
以下是幾種常見魚的特點:
孔雀魚——適應性很強,能耐16℃低溫和耐受較髒的水質,在沒有調溫和充氣設備的水族箱中生活良好。最適生長溫度為22℃~24℃,喜微鹼性氫離子濃度39.81-63.09nmol/L,(PH7.2-7.4)水質,也能適應中性水質。PH:7.0H:8T:27cL:4cmV:40L
孔雀魚性情溫和,食性雜,卵生,平時活潑好動,雌魚受驚後極易跳躍。適合在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中,可以和小型魚和其他熱帶魚混養。雖然容易飼養,但如要獲得色彩非常艷麗,體形、尾鰭長大漂亮的孔雀魚,則要從仔魚開始就要放入大的水族箱中飼養,有寬大的水體、深顏色的砂底、較多的水草、適宜的水質等良好的生活環境。它食性廣泛,各種飼料都肯攝食。但不能因此而在飼養中餵養太差,以免影響生長和色澤。
電光美人——又名小彩虹,原產地澳洲,屬虹銀漢魚科。體長5-6cm,紡錐形。背鰭分為前後兩個,背鰭、臀鰭上下對稱,鰭條低矮等寬似帶狀。體色淡黃綠色,體側有數條點狀粉紅色縱線。鰓蓋上有一個紅色圓斑,背鰭、臀鰭鮮紅色,尾鰭但紅色。魚體周邊鑲著紅邊,在光線照射下猶如一個泛著紅光的藍色幽靈,非常美麗。飼養水溫22-26℃,水質弱鹼性硬水,繁殖水溫27-28攝氏度,雌魚每次產卵200-300粒,須延續一周才能產卵完畢.
PH:7.5H:12T:28cL:10cmV:150L
雜食性,卵生,適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可以和小型魚混養.
銀屏燈——又名銀屏魚,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蓋亞那等地,屬擬鯉科。體長5-7cm,紡錐形。銀灰色,鱗片邊緣黑色,眼上部有鮮紅色斑,虹膜上生有紅色反光點,尾鰭基部有一黑色寬橫帶紋。飼養水溫22-25攝氏度,喜弱酸性軟水,常在水族箱中上層活動。繁殖水溫26-28攝氏度,親魚性成熟年齡6個月,雌雄較難區分,雄魚瘦小,雌魚略豐滿,屬水草卵石生魚類,雌魚每次產卵300-500粒.
PH:6.8H:10T:25cL:7cmV:75L
喜歡活食,卵生,適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適合於小型魚混養。
金絲魚——又名白雲山魚、白雲金絲魚、唐魚。原產地我國廣東廣州市郊白雲山溪流。金絲魚體梭形,全長3-4厘米,大眼。體色背部褐中帶藍,腹部銀白,體兩側沿側線有1條金光閃耀的金線,這條金線的一端是黑眼珠,另一端是與黑眼珠相當的黑斑。鰭較小,背鰭、臀鰭後位,尾鰭分叉,背鰭與尾鰭鮮紅色,其餘鰭透明。體上還有一些色彩,但體色往往隨環境條件變化而發生變化,金絲則不變。此魚因最初發現於我國廣州市郊白雲山溪,故英文澤名為白雲山魚。變異種長鰭金絲魚更美麗。金絲魚的適應性強,能耐低溫,可以適應10-30℃的水溫,最適生長水溫18-25℃。不擇食,愛食活餌料、動物性飼料。冬季也能接受干飼料。性情溫順活潑,宜混養。常群游於中上水層。
頭尾燈——又名電燈魚。原產地南美洲的蓋亞那和亞馬遜河流域。體長4~5厘米。體長而側扁,頭短,腹圓。兩眼上部和尾部各有一塊金黃色斑,在燈光照射下,反射出金黃色和紅色的色彩。魚在遊動的過程中,由於光線的關係,頭部和尾部的色斑亮點時隱時現,宛若密林深處的熒火蟲,閃閃發光。性情溫和,身體嬌小,喜群聚遊動,可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2~26℃,對水質要求不嚴。餌料以小型活食為主。喜在水族箱中層活動、覓食.
PH:7.0H:9T:25cL:4cmV:40L
雜食性,卵生,適合密植的水草缸中,可以和小型魚混養。
黑蓮燈——又名黑霓紅燈魚,黑燈魚。原產地巴西。體形與紅蓮燈魚相似。體色偏暗。體側有三條縱向條紋,最上條呈黃綠色,中間一條為白色,下面一條為較寬的黑色帶。鰭均為透明。性溫和,易於其它小型魚類相處。食量大,不挑剔,預製的人工餌料、活餌或冷凍飼料均喜食。對水質要求不嚴。
PH:6.7H:8T:25cL:3cmV:40L
雜食性,卵生,適合密植的水草缸中,可以和小型魚混養.
綠蓮燈——屬於脂鯉目(Characiformes)、脂鯉科(Characidae)、霓虹脂鯉屬(Paracheirodon)的魚類,溫和喜群泳,綠蓮燈的養法和紅蓮燈或日光燈一樣,不過綠蓮燈對水質真的比較挑,也比較容易得到燈科病,一般來說綠蓮燈體型約有3-4公分,可以養到5~7公分(曾經在水族店看過),不過因為他比較容易掛點,又容易生病,所以一般來說在水族店賣的也不會比較大隻,而且綠蓮燈比紅蓮燈還貴,所以一般來說,會買的人比較少,所以討論的人也比較少。適合玩家挑戰繁殖.
PH:6.0H:6T:25CL:2.5V:40L
活餌(線蟲,血蟲等),卵生,可以與大部分小型魚混養,適合水草缸.
紅綠燈——學名紅蓮燈、霓虹燈、紅燈魚,英文名Hyphessobryconinnesi,原產地原分布於秘魯、亞馬遜河支流、哥倫比亞、巴西體形/顏色綠燈是熱帶魚類中較著名的觀賞魚類。體長4厘米。體嬌小。全身籠罩著青綠色光彩,從頭部到尾部有一條明亮的藍綠色帶,體後半部藍綠色帶下方還有一條紅色帶,腹部藍白色,紅色帶和藍色帶貫穿全身,光彩奪目。在不同的光線下或不同的環境中,其色帶的顏色時深時淺。性情溫和,易飼料,喜在水族箱的中下層成群不停地遊動,可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2~24攝氏度,水質微酸性軟水,水色要求清澈透明。餌料以小型活食為主。其喜在光線暗淡的水族箱中生活,禁止在強光下照射。日常飼養的水質以舊水為主,不宜過多地加入新水;否則易患白點病。
飼養水溫20~23℃,在水溫11~15℃時仍能生存,對水質的要求不高。
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0個月。雌雄區別比較困難。一般雄魚體較纖細;雌魚體較肥厚。在30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魚缸底鋪滿頭髮絲草。水溫柔5~26度,水質pH5.6~6.5,其調節器節應緩慢進行,使親魚有一個適應過程(或選用水質極軟的雙蒸水,調節pH,充氧備用)。將一對親魚於傍晚時放入,雌魚一般第二天黎明孵出仔魚,4~5天後仔魚遊動覓食。雌魚每次產孵200~300粒。
紅綠燈的繁殖較難,主要表現在繁殖水質要求較高和仔魚的護理要求較特殊。繁殖用水需選用極軟的蒸餾水,然後用磷酸二氫鈉將水pH調節到5.6~6.5,再用較大氣泵充氣2~3天,將其灌入大口玻璃羨瓶中備用。在大口玻璃瓶(口徑90毫米、高180毫米、深130毫米)底鋪一層尼龍網板(網眼大小應不使親魚穿過),網板上再鋪少許頭髮絲草,每瓶中放入一對親魚。為提高產量,孵化室內通常需要50~100隻玻璃瓶。
傍晚時,將一對對親魚放入玻璃瓶中,瓶周圍用紙遮擋,造就一個光線暗淡的環境。一般第二天即開始產卵,上午10時左右觀察一次。凡產好卵的親魚應立即撈出,尚未產卵的親魚可繼續留在瓶中,如第三天或第四天親魚仍未產卵的瓶也應撈出。產卵期間親魚要停食,以免使水質變壞。對已產過卵的瓶,應集中在一角,晚上9~10時進行一次人工揀卵工作,將瓶內的未受精的白卵用吸管全部吸出,受精卵集中在30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魚缸中孵化,而孵化缸所用的水,是將產卵瓶內上層較清吉的水集中倒入,因紅綠燈的繁殖用水是微酸性的高度軟水,必須採用舊水作為孵化用水,不可用新水取代。每隻缸中集中卵400~500粒,經48小時孵出仔魚,水溫始終保持在25度,缸的四周最好用紙糊貼,以免光線太強導致仔魚畸形。
由於仔魚細小,遊動量較小,餌料到嘴邊才能進食。開口餌料,將蛋黃灰水用200網目網具過篩後,用吸管一滴滴地投喂,等過一段時間,仔魚遊動正常時,再改喂150網目網具篩選過的蛋黃灰水。
由於仔魚生長緩慢,故攝食蛋黃灰水的時間較其他小型品種長些。此外,仔魚的孵化水質水性極軟,且水溫與日常飼養水溫完全不同。待仔魚長到5毫米時,在50厘米X40厘米X40厘米的水族箱內存部分水溫相同的日常飼水,將仔魚連水一起集中在水族箱中,使仔魚慢慢地適應日常用水的水質。這時仔魚可以投喂小型魚蟲,可在水中溶入土霉素1~2片,以防止細菌感染,待幼魚體表有紅綠色澤時,再轉入長80厘米或長100厘米的大水族箱飼養,直到長成為成年魚為止。
紅綠燈和神仙魚都原產南美的亞馬孫河流域,如果神仙魚可以生活得很好,說明那樣的水質養紅綠燈是不成問題的。
紅綠燈本來就是一種比較脆弱的熱帶魚,比較膽小,喜歡多水草的陰暗、寧靜環境,如果光線太強,魚缸空間太擁擠,都會造成它們的體質下降。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種不太好伺候的小魚:正常水溫要保持在22~24℃之間,pH值必須在5.8~6.8的範圍內(酸至弱酸性),飼養水體必須是軟質的老水,不能經常性換水。要做到這些,運作良好的水族箱附屬設施(尤其是控溫和循環過濾系統)和調控水質的能力是必需的。放養紅綠燈的水族箱往往要藉助大量的水草來幫助調節水體微生態,保持水的清澈和必要的酸、軟度,而水草作為背景來襯托魚兒反倒成了次要目的。如果不能滿足上述條件中的一項或幾項,它們常會「突然」死亡——由於身體代謝障礙的原因。因此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海外和港台出版的有關水族的書上,都把紅綠燈列為容易飼養的熱帶魚,但國內大陸地區的水族迷們真正能養好這種魚的卻並不多,原因就在於水族箱和水族用品配套程度上有差異,高級的水族箱很容易將水質調節和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內,而即使在國內規模較大的水族店裡也很難買到調節水軟硬度的藥品,養好這種魚常要靠足夠的經驗來彌補設施上的不足。
應該說,在把所有水指標調節到合適狀態的情況下,在水草箱中養這種魚不需要操心,甚至沒有經驗的人也能應付:
每天(或隔天)投喂少量飼料,讓魚群能在10分鐘內吃完。紅綠燈喜歡的食物是浮游生物等小型活餌,也能吃品質較好的商品飼料;
每隔半月左右換掉少量的陳水,加入經晾曬的自來水或蒸餾水至原水位。換水以抽底污為主,每次換水的量不宜超過總量的1/3,以免水質發生較大的變化。
在具有穩定飼養條件的情況下,這種小魚能活10年,在水族箱中繁育也不難,繁育需要的條件是:
1、酸性軟水;
2、保持26℃左右的水溫;
3、供它們的沉性卵附著的細絲水草;
4、保證孵化的成功的較暗光線。雌魚每次產卵百餘粒,雄魚隨後給卵授精。產後要及時撈出親魚,或用軟管將受精魚卵吸到遮光容器中孵化。仔魚在24小時後孵出,其後2~3天後,仔魚才開始遊動覓食。屆時撤掉遮光物,保持昏暗光線,並餵給適口的「灰水」。仔魚在6個月左右達到性成熟。
雖然紅綠燈性情溫和,可以跟別的小型溫和熱帶魚混養,但是考慮到保持水體生態穩定和清澈的需要,一般不跟別的魚共養,或者只選擇生活要求十分近似的其它脂鯉科小魚進行混養。神仙魚對於紅綠燈而言還是稍微大了一點,雖然它不會傷害紅綠燈,但仍然會給那些嬌小的魚造成緊張。
寶蓮燈——體長4~5厘米。體色絢麗,體側從眼後緣到尾柄處有兩條並行的色帶,上方是一條較寬的藍綠色帶,下方是一條較寬的紅色帶,紅綠相映,色彩奪目。在光線照射下從不同角度觀察,時藍時綠,不斷變換;從胸鰭到尾柄基部的腹面則完全呈鮮紅色。為感謝發現這一美麗品種的美國養魚專家赫伯特·阿克斯勞特,該魚學名為阿克斯勞特燈魚。飼養水溫22~24℃,水質微酸性軟水。易飼養,常成群活動在水族箱的下層。餌料以小型活食為主。
PH:6.0H:6T:22CL:4~5V:40L
小型魚飼料,卵生,可以與大部分小型魚混養,適合水草缸。
紅肚鳳凰——原產地西非洲。體長橢圓形,側扁,長7~9厘米。背鰭鰭基長,末端尖上翹。臀鰭基較短。尾鰭近棱形,上有1-3個黑色圓斑。體色背部青藍色,兩側青紫色,腹部紅色。背鰭外邊紫紅色,內邊色淺,頭部有深淺橫斑,非常美麗。雄魚比雌魚長,背鰭後端尖長接近尾鰭後緣,色澤較淺;雌魚腹部深紅色,肥滿膨大。適應中性水質,水溫為22-29℃。喜愛水草叢生的環境,常活動於水的下層。不擇食,較偏食動物性餌料。性情溫和,可和他魚混養。
PH:7.0H:8T:26cL:8cmV:80L
雜食性,卵生,水族箱的布景最好有岩石和水草讓他們是和躲避,同類之間會有爭鬥.
虎皮魚——又名四間魚、四間鯽魚、品品魚、黑四間魚、紅翩翩魚,鯉科屬。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內陸水域。虎皮魚長4-6厘米,體高,似棱形,側扁。體色基調淺黃,布有紅色斑紋和小點,從頭至尾有4條垂直的黑色條紋,斑讕似虎皮。背鰭高,位於背上中部,尾柄短,尾鰭深×形。色彩艷麗,線條分明,其體色在22-25攝氏度最艷麗。最適生長水溫24℃~26℃,要求含氧量高的老水。雜食性,但愛吃魚蟲、水蚯蚓等活餌料,干飼料也攝食,愛吃貪食。虎皮魚好群聚,游泳敏捷、活潑,成魚會襲擊它魚,尤愛咬絲狀體鰭條,不宜和有絲狀體鰭條的魚(如神仙魚)混養。宜同種群養。虎皮魚的變異種有綠虎皮魚、金虎皮魚等。綠虎皮魚的體形、鰭形均未變,但體色改變成不規則的綠色大斑塊和條紋,非常美麗:綠虎皮魚要求高溶氧水體。金虎皮魚體金紅色,眼也紅色。
PH:6.5H:3T:27cL:8cmV:80L
雜食性,卵生,適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可以和小型魚混養(除神仙魚)。
飼養要求:
虎皮魚是一種喜高溫高氧的熱帶魚,飼養水溫應在24-28攝氏度之間每日可換1/3新水,這樣可增加魚的食慾。當水溫低於18攝氏度時,虎皮魚就會患病,水溫低於15攝氏度時,虎皮魚就會死亡。
虎皮魚生性好動,游泳速度快,喜群居,故飼養時飼養缸要大,要群養。其食性雜,比較貪食,但喜食魚蟲等活飼料。
虎皮魚喜在中層水域遊動,虎皮魚之間經常發生互相鬥毆和轉圈追咬現象,成魚會襲擊遊動緩慢的熱帶魚,愛咬絲狀體鰭條,故不宜與
虎皮魚的雌雄鑒別與繁殖
雄虎皮魚鰭上的紅色比雌魚的深;繁殖期間,雄魚的鼻部及尾部會出現火一般的紅色,非常醒目。雌虎皮魚魚體比雄魚寬而大,尤其腹部膨大。
虎皮魚屬卵生魚類,6月齡進入性成熟期。虎皮魚繁殖並不困難,要求繁殖用水的pH6.4-7.4,硬度5-7,水溫27攝氏度。向繁殖缸內兌入1/2的蒸溜水可以刺激魚的發情。
繁殖缸內應種一些水草,並鋪一些消過毒的棕絲,以便卵附著。可先將發情的雌魚放入繁殖缸,待其適應新環境後再放入雄魚。因雄魚追逐雌魚很激烈,常常會出現雄魚緊貼雌魚,在水中急游打轉轉的情況。在這過程中完成排卵受精活動。每尾雌魚每次可產卵200-500粒,產完卵要立即將種魚撈出另養,因為它們有吞食卵的習性。虎皮魚一年可繁殖多次。
受精卵經36小時左右孵化出仔魚,這時仔魚頭朝上懸浮在缸壁和水草上,不吃食也不遊動,再經36小時左右,仔魚開始覓食遊動。可先喂「洄水」,一周之後改喂小型魚蟲,進入正常飼養階段。
黑瑪麗——別名:黑摩利、寬鰭鰓。
形態特徵:體長側扁,背鰭和胸鰭都很長,胸鰭可長至腹鰭。體長可達60毫米,體色墨黑。
生物學特性:喜歡弱鹼性(pH為7.4)而稍帶鹽分的水質,適宜水溫為23~27℃,對水質的變化十分敏感。應常換新水(部分換水),並加少許食鹽於水中,宜在箱中種植大量水草。喜歡陽光,應將水族箱置於日光充足之處。食性雜,喜啃食水草和缸壁上的綠苔,可常喂些開水燙過的碎菠菜葉。卵胎生,繁殖較容易。雄魚較瘦小,臀鰭呈尖形,雌魚較粗壯,臀鰭圓形。繁殖水溫以25~28℃為宜,pH為7.2~7.6。目前有燕尾黑瑪麗魚、帆鰭黑瑪麗魚、帆鰭燕尾黑瑪麗魚、燕毛皮球黑瑪麗魚(胸腹部渾圓似皮球)等品種。
月光魚:常見的月光魚品種有:紅月光魚、藍月光魚、紅鰭金月光魚、金頭月光魚、雙鰭月光魚、帆鰭月光魚、金頭帆鰭月光魚等。
月光魚——又名「滿魚、月魚、新月魚、闊尾鱂魚」。分布於墨西哥、瓜地馬拉。 水溫:18-24℃,可適應18-28℃的水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2-26℃,飼養水溫以22-28℃最佳,極端水溫不能低於16℃,如屬珍貴種,水溫就為25-26℃。 PH :7.4-8.0,喜中性、弱鹼性水質,氫離子濃度39.81-100nmol/L(PH7-7.4)。更換新水時可加少許鹽。發現月魚遊動無力遲緩時,加些鹽入水(每10升水中加1-2小匙鹽)。 月光魚不挑食。性情溫順,愛靜,遊動覓食都很文雅。 食物:水蚯蚓、水蚤及人工合成餌料性情:溫和文靜,可混養 成年雄魚體長5~6厘米,雌魚可達8~9厘米。體短小而側扁,腹稍圓。在天然水域中,其原始品種的體色衛褐色和黑色,體側有零星的藍色斑點,尾柄上有半月形的黑斑紋。月光魚小巧玲瓏,色澤諸多,很受人們喜愛。其中通身全紅的是紅月光,通身藍色、唯頭頂金黃色的是金頭藍月光,體腹紅色而尾鰭黑色的是黑尾紅月光,體表白玉色並鑲嵌有紅、黃、藍等色斑的是三色月光,背鰭挺拔高大的是高鰭月光。 飼養特點:性情溫和,易飼養。飼養水溫以22~28℃最佳,極端水溫不能低於16℃,喜弱鹼性水質,水的pH保持7.4左右,更換新水時可加少許鹽。餌料以活水蚤為主,也可投喂一些切碎的菠菜或萵苣葉。為保持本品種的品質,多個品種不可混養在一個水族箱中。月光魚性溫和,易飼養。
月光魚與劍尾魚雜交,產生的紅身黑尾的是"小熊貓"也叫"紅月光"。
「熊貓魚」正名叫:熊貓劍,熱帶魚,2001年秋季在全國各地廣泛上市的一個品種,顧名思義,是紅劍尾和紅黑月光魚雜交的變異魚種之一,之所以說是「變異」,是因為他們雖然有父或母的劍魚血統,但自身以及其後代不會像劍尾魚那樣長出長長的尾劍,名中帶「劍」大概是為了其血統做紀念的,體長最大可以長到5厘米,雖然是紅劍尾和紅黑月光魚雜交的變異魚種,但飼養方法和飼養環境卻應當參照孔雀和瑪麗系列的魚。1、保持水質的清新和充足的活餌,一般只要經過三、四個月飼養,魚的個頭和尾鰭長度都會有明顯的增長。2、不宜高溫飼養,如長時間高溫飼養,會使它們的壽命大大縮短,最適宜在22℃左右。
月光魚、劍尾魚、瑪麗魚有什麼關係及區別?月光和紅箭是親戚,可以雜交。他們和瑪麗的生活習慣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都不能和瑪麗雜交。
月光魚、瑪麗魚、劍尾魚的雄雌辨別?
月光魚、瑪麗魚、劍尾魚及卵胎生鱂等雌雄的分辨方法都一樣,就是看臀鰭。
雌雄主要看這裡: 臀鰭:
公魚的臀鰭已經演化成為交尾器,這有助它體內授精,所以生出來的小魚直接就能遊動了。母魚的臀鰭是扇形的。
在平時,公魚就會不停地追著母魚跑,有時還會出現幾條公魚追一條母魚的情況。
而且母魚在繁殖期腹部會變得很大。
三、養殖條件(一)、水
1.水質
人工飼養熱帶魚要求水質為軟水或低硬度水,酸鹼度以弱酸性或中性為好。酸性較強,熱帶魚呼吸困難、生長緩慢;鹼性較強,熱帶魚的鰓組織會受到腐蝕。
2.換水
(1)部分換水
就是用吸管將魚缸底的糞便、殘餌料及其他污物吸出。吸水量以缸內水量的1/4為宜。然後,加入同量、同溫的經過晾曬或化學除氯的新水。兌水的次數以秋冬季每周2次,春、夏季每周3次為宜。
(2)全部換水
應將魚缸里所有設備取出,將水草及魚撈出,放在與原水同溫的其他容器里,用海綿將缸壁及缸底擦洗乾淨。每3個月~4個月換水1次。
(二)、水溫
熱帶魚對溫度極為敏感,如果溫度不適宜,很快就會死亡。不同種類的熱帶魚,對水溫的要求是不同的。大多數熱帶魚的水溫以20℃~24℃為宜,在繁殖期的水溫以25℃~28℃為宜,白天和黑夜溫差不能超過4℃。
(三)、氧氣
應該在魚缸里種植一定數量的水草,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時會產生氧氣,使水中含氧量增加。同時,及時清除污物、經常換水等,也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
(四)、光照
在有陽光的房間擺放魚缸,最好在早、晚陽光不足時,各接受1小時左右的陽光照射;如果在沒有陽光的房間擺設魚缸,應該採用燈光照射水草,用60瓦的白熾燈泡或者40瓦日光燈每天照6小時。光照可使熱帶魚生長更快,使魚體更加絢麗多彩。
(五)、放養
缸養熱帶魚,放養密度視魚缸的大小而定。對於初次養魚的人,密度越小越好,並需添置充氣泵。對於同缸魚的搭配,文靜的魚不能和具有進攻性的魚混養;大型魚不能同小型魚混養。熱帶魚的飼料有多種選擇,如魚蟲、紅蟲或適合不同種類熱帶魚的包裝飼料等。生餌、活餌均要洗凈,以控制病源。
四、魚的繁殖
絕大多數熱帶魚屬卵生,少數是卵胎生,選擇性成熟的親魚應注意親魚需健康強壯,避免「近親交配」。親魚置於繁殖專用水族箱中,水溫高於原有的水溫1~2℃,根據不同魚類的產卵特性及卵的性質,鋪以底質或種植水草,皇冠草、金絲草、狐尾草適合於卵生魚的產卵巢,青苔、水藻等適合於卵胎生魚類做巢。
卵生魚類雌雄鑒別一般雄魚顏色較深而艷麗,身體略薄而瘦長,雌魚體型圓闊而肥厚,顏色較淡。卵生魚類,即雌魚將卵子排出與雄魚的精子結合,即體外受精。產出的卵,無粘性的,卵產出後即下沉箱底,即稱為沉性卵。也有的魚產出的卵有粘性,附著在水草或石塊上。還有的魚產卵前口吐泡沫於水面,營巢交配,產卵其中。此外有的親魚將卵排出有孵化護卵功能,有的親魚將產出的卵,孵於口中。依據產卵水層不同又可分為上層產卵,如金魚類、鬥魚類。中層產卵如神仙魚類、黑裙魚等。下層產卵如金絲魚、斑馬魚、紅寶石魚、豬仔魚等。在水族箱中繁殖雌雄比例應為1∶2為適。雄魚和雌魚活動激烈即為開始產卵和排精。產卵結束後須將親魚撈回原水族箱,受精卵經4~5天孵化為仔魚,在2~3天內仔魚尚不攝食,靠吸取卵黃囊中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3日後可以喂一些輪蟲或熟蛋黃水,10天左右可以攝食水蚤,半年之內可以發育成長為成魚。
卵胎生魚類雌雄鑒別甚為顯著,除觀察魚體,雌魚之臀鰭呈圓扇形,雄魚臀鰭則呈枝條形。此外,雄魚顏色更為鮮艷奪目,如孔雀魚、鴛鴦魚等。卵胎生魚類的卵子不排出體外,精子和卵在雌魚的泄殖腔內結合受精發育成幼魚後離開母體。例如孔雀魚雌雄魚激烈追逐交配,2周後雌魚腹部膨大,腹部末端黑色不斷加深,這是雌魚臨產的前兆。此時可將雌魚轉移到產卵箱內待產,並在箱內放入適當青苔和水草,給小魚以避身之處。一次可產數10尾至100多尾。有的熱帶魚有自食其仔的習慣,所以待產仔結束需將親魚放回原來的水族箱內。幼魚一離開母體很快能自由遊動,次日就能攝食小魚蟲、熟蛋黃水等。餵食不要過量,幼魚6~10月後又可達到性成熟。同孔雀魚相類似的劍尾魚、黑馬麗、珍珠馬麗、月魚、鶴咀魚、三色魚等都是卵胎生魚。
比如月光魚的繁殖特點:月光魚5-6月齡性腺成熟。雌雄魚具有同樣美麗的體色,不易區分,主要區別在臀鰭,雄魚的臀鰭演化成輸精器;繁殖水溫24~27℃。繁殖適宜水溫26℃,水硬度9度左右。同缸成熟雌、雄魚自行交尾繁殖。在繁殖季節,水溫要保持在26攝氏度,多種一些水草,然後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種魚。待魚發情後,雄魚此時不斷追逐雌魚,一有機會雄魚的交接器便會立即插入雌魚的泄殖孔並排出精子,使雌魚進行體內受精。受精後雌魚突起的腹部、臀部逐漸膨大,雌魚臨產前呈上下遊動,並以吻端及水族箱玻璃,雌魚臨產前腹部有一明顯的胎斑,即近肛門處出現大黑斑時即為臨產徵兆。當胎斑變得大而黑、肛門突出時,將雌雄魚分開,可撈入另一較大的、pH6.8-7.4的水族箱內待產。給雌魚一個安靜的環境,並放入一些水草,以供仔魚藏身。月光魚雌魚一般每月產仔一次,每隔25~30天產仔一次,每胎產仔魚20~50尾。 雌魚產仔後,要立即將其撈出,以免吃掉仔魚。或者要塑料片圍成漏斗狀隔離牆,侵入水中,將產仔雌魚放在漏斗中,使仔魚產出後從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體,雌魚就吃不到仔魚了。
魚、劍尾魚、瑪麗魚有什麼關係與區別?月光和紅箭是親戚,可以雜交。他們和瑪麗的生活習慣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都不能和瑪麗雜交。光魚與劍尾魚雜交,產生的紅身黑尾的是"小熊貓"也叫"紅月光"。「熊貓魚」正名叫:熊貓劍,熱帶魚,顧名思義,是紅劍尾和紅黑月光魚雜交的變異魚種之一,之所以說是「變異」,是因為他們雖然有父或母的劍魚血統,但自身以及其後代不會像劍尾魚那樣長出長長的尾劍,名中帶「劍」大概是為了其血統做紀念的。
五、魚體構造和生命活動
魚類雖是最低等的脊椎動物,但已具有骨骼、肌肉及消化、循環、呼吸、排泄、生殖、神經感覺等相當完備的器官系統,能夠進行極其多樣化的生命活動。其形態構造除與系統發育有關外,更反映了對水環境的適應性。
外部形態和運動魚類的體型對其生活環境的適應性主要表現在:在水體上層生活的魚一般呈紡錘形,在海底生活的魚呈扁平型,珊瑚礁魚類多為側扁型,營潛居生活的呈圓筒型。某些在海藻中生活的魚表現為擬態體型,金槍魚呈魚雷形體型,適宜快速游泳。魚類的運動主要靠按節排列於身體兩側的肌肉交替收縮,使體軀與尾鰭左右擺動而前進,其他鰭起平衡與轉向作用。某些魚的鰭經變態後還具有攻擊、自衛、攝食、生殖、發聲、爬行、滑翔、跳躍、攀緣、呼吸等功能。鰾能調節魚體比重,幫助浮沉。
皮膚、鱗和體色魚的皮膚包括表皮和真皮兩部分。表皮由幾層活細胞組成,其間分布粘液細胞,以減少摩擦和保護機體。珠星是局部表皮細胞角質化的產物,與繁殖活動有關。少數魚類的毒腺和發光器是表皮的衍生物。
魚鱗分盾鱗、硬鱗和骨鱗。軟骨魚的鱗片稱盾鱗。硬鱗與骨鱗通常由真皮產生而來。骨鱗覆瓦式排列便於行動和保護魚體。不少快速游泳與營潛居生活的魚,鱗片常退化或消失。
魚類的體色常是背部深腹部淺,這是與環境相適應的保護色。但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魚類往往有艷麗的色彩和斑紋,一般分保護色和警戒色兩種。
骨骼和肌肉魚類具有發達的中軸與附肢骨骼,對於保護中樞神經、感覺器官與內臟,支持體驅以及整個身體的活動有重要作用。中軸骨骼由頭骨(胸顱與咽顱)和脊柱組成。咽顱是圍繞消化道最前端的一組骨骼,用來支持口和鰓。脊柱由許多塊椎骨組成。
魚類的平滑肌和心臟肌與高等動物無大差別,但橫紋肌分節現象明顯,分為體節肌和鰓節肌。軀幹部肌肉按節排列呈弓形。
攝食和消化魚類的食性通常分為4種類型。濾食性,如鰱、鱅、沙丁魚等食浮游生物;草食性,以草魚為典型;肉食性,如鱤、狗魚、烏鱧、帶魚、青魚等;雜食性,如鯉魚。
魚類的消化器官分為口、口咽腔、食道、骨、腸、直腸、肛門等幾部分。魚類食物的消化除與胃腸的收縮運動有關外,還受外界的水溫、溶氧量、攝食量、食物的理化性狀等因素有關。
循環、呼吸和排泄魚類的心臟一般由靜脈竇、心耳、心室、動脈圓錐組成。血液由心臟經腹側主動脈進入鰓區,經氣體交換後的血液,離開鰓區分頭向全身各處組織供血。全身血液通過靜脈系統返回心臟。鰓是魚類特有的呼吸器官。鰓的呼吸面就是鰓小片,其面積很大。魚的排泄器官主要是中腎,由許多腎小管連接腎小體組成。液態代謝廢物經腎小囊過濾後由中腎管排出體外。
繁殖和發育魚類一般為雌雄異體,生殖腺通常成對。軟骨魚類一般為體內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數硬骨魚為體外受精。所產之卵淡水魚為沉性或浮性,海水魚均為浮性。魚類的性成熟與種類、營養、水溫、光照等有很大關係,並由促性腺激素調節。受精卵經一定時間後孵化,仔魚脫膜而出。魚的一生分為胚胎期、仔魚期、未成熟期與成魚期。其中仔魚期死亡率最高。
神經和感覺神經系統對魚類的生命活動很重要,它由腦、腦神經、脊髓與脊神經構成,腦和脊髓為中樞神經,腦神經與脊神經為外周神經。腦分化為端腦與間腦,小腦與延腦。端腦是嗅覺中樞;間腦又稱丘腦,與腦垂體相連。中腦是視覺中樞,小腦管理運動,延腦管理呼吸、循環等生理活動的多元中樞。脊神經又稱混合神經。魚的感覺器官構造具有適應水棲生活的特點。皮膚具有觸覺、溫覺、感知水流和測定方位的功能,側線主要作用是測定方向和感知水流。魚類內耳起聽覺和平衡魚體作用。魚眼與人眼構造差別不大,無上下眼瞼和淚腺,是視覺器官。嗅囊通常由許多嗅粘膜褶組成併產生嗅覺,對魚類覓食、生殖、夜間集群、警戒反應和洄遊等有重要作用。味蕾產生味覺,但一般不太靈敏。
月光魚、瑪麗魚、劍尾魚的雄雌辨別?月光魚、瑪麗魚、劍尾魚及卵胎生鱂等雌雄的分辨方法都一樣,都是看臀鰭。
雌雄主要看這裡:臀 鰭
公 魚
母 魚
上 公下母公魚的臀鰭已經演化成為交尾器,這有助它體內授精,所以生出來的小魚直接就能遊動了。母魚的臀鰭是扇形的。
在平時,公魚就會不停地追著母魚跑,有時還會出現幾條公魚追一條母魚的情況。
而且母魚在繁殖期腹部會變得很大。
六、導致熱帶魚生病、死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水溫激烈變化
適合熱帶魚存活的最佳溫度為25℃,但是不同種類的溫度要求還有差別,有的要高至30℃左右,也有些喜愛20℃。因此全體平均起來,25℃是普遍可接受的溫度。
2、放養密度太大
很多人看見水族館能把很多可愛的魚放在一個魚缸里,所以也在家中魚缸內飼養很多魚,這種飼養方法,不論是哪一種魚都會死去。如果在飼養多種不同種類的魚時,必須考慮每種魚適存的空間,減少魚的數目。不管什麼種類,缸小魚多,絕不是好事。
3、飼料的種類
熱帶魚的食性因種類而異,大致可分為動物性、植物性、雜食性三種類型。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水缸內的魚,是何種類型,喜歡吃什麼食物,分類飼養。
4、疾病
熱帶魚生病原因很多,包括由買來的病魚傳染,因溫度太低引發的白點病及水質因殘食腐敗或魚糞污物分解變壞所致等。養熱帶魚換水量大些好,一般每天至少換1/3為宜(或者換50%也行),水草缸一般一周換20%就可以了。
七、怎樣預防熱帶魚病
熱帶魚發病,是魚體本身、病原體和水環境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複雜表現,因此,預防熱帶魚病要從以上3個方面著手。精心飼養,定時、定質、定量餵食,食物需清洗乾淨,活餌可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消毒後再喂,以免腐敗污物或各種病原污染水族箱,使熱帶魚被感染髮生細菌性爛鰓、爛皮、腸炎等傳染病。在整個熱帶魚的疾病和死亡中,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占絕大多數。發現病魚、死魚時,要及時撈出,妥善處理,病魚要隔離治療,水族箱要將老水廢棄,消毒後再換新水。同時對病魚接觸過的同群魚和工具消毒。對工具消毒方法可用開水洗燙,高溫干燒,也可用藥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8%硫酸銅,20%高錳酸鉀。水中缺氧,魚類容易因缺氧而發生浮頭乃至窒息死亡,所以,注意換水並保證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量。魚病的治療可根據魚體鰓部、體表的病變確定可能患有那種癥狀後對症下藥。
熱帶魚發病,是魚體本身、病原體和水環境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複雜表現,因此,預防熱帶魚病要從以上3個方面著手。精心飼養,定時、定質、定量餵食,食物需清洗乾淨,活餌可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消毒後再喂,以免腐敗污物或各種病原污染水族箱,使熱帶魚被感染髮生細菌性爛鰓、爛皮、腸炎等傳染病。在整個熱帶魚的疾病和死亡中,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占絕大多數。發現病魚、死魚時,要及時撈出,妥善處理,病魚要隔離治療,水族箱要將老水廢棄,消毒後再換新水。同時對病魚接觸過的同群魚和工具消毒。對工具消毒方法可用開水洗燙,高溫干燒,也可用藥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8%硫酸銅,20%高錳酸鉀。水中缺氧,魚類容易因缺氧而發生浮頭乃至窒息死亡,所以,注意換水並保證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量。魚病的治療可根據魚體鰓部、體表的病變確定可能患有那種癥狀後對症下藥。
大部分地區仍是嚴冬季節,養魚水族箱必須保持22~24℃的穩定水溫,一刻也不能放鬆。在漫長的冬季,如水溫突然顯著降低,熱帶魚便會因受寒而死,或者患感冒病。
熱帶魚的感冒病十分兇險,初起時鱗片突起,繼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愛活動,最後發展到鱗片脫落,很快死亡。
熱帶魚患感冒病一般都不易治好。只有在水溫降低不久,魚病初起時即被發現,才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阻止病情繼續惡化,進而恢復健康。治療措施:當發現熱帶魚因降溫而發病時,立即將病魚撈至水溫相等的另一容器中(最好仍用原水族箱中的水),同時按每10升水加一小勺食鹽,再將水溫慢慢升高到28~30℃。治療病魚的容器內注水量要少,並用打氣機不停地充氧;所投餌料應是魚蟲、水蚯蚓等適口性強、營養豐富的活餌料。投餌次數為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注意不要過量。經過這樣的精心治療,病魚一般都能恢復健康。
冬季,熱帶魚的餌料種類比其它季節單調得多,主要是干飼料和顆粒飼料,營養成分遠不如夏季天然餌料豐富時齊全。為保證魚體健康,應補喂一些菜葉等植物性餌料。喂前用水洗去菜葉上的泥土,再用開水燙熟,便可綁在玻璃棒上沉入箱底,讓魚自由攝食。投喂這種食物,同樣要避免數量過多,要及時將吃剩的部分取出,避免敗壞水質。還要注意觀察什麼蔬菜和植物是魚比較愛吃的,以及不同種魚對這類食物的選擇性,藉以不斷改進投餌方法,提高投餌效果。投餌次數減為每天一次,以早晨為宜。對沉積於池底的殘餌和魚糞,應及時用橡皮軟管連同局部污冰—齊吸除,同時補充等量晾過的新水,最好每天一次,晚上進行為宜。
燈光使我們有機會去欣賞魚的活動,而且有一個自然的日照燈光,也會提高魚缸里的水溫來協助加溫。挑選燈光必須要從不同的魚種來確定。一般羅漢魚比較適合暖色帶淡紫紅的燈光。開燈時間的長短要配合飼養者的生活習慣。當然,太長的燈光會加速藻類的生長,使水變綠,太短的話會影響我們觀賞魚的時間,也減少了魚的活動時間。所謂配合養殖習慣的意思是,在你回家半小時,燈應該開始亮,在你睡覺後半小時燈才關掉。最好是用一個自動時間開關來安排這件事情。因為在開燈和關燈時,魚兒會從一種靜止或活潑的狀態忽然改變,加上人的忽然出現或消失,會使它受到驚嚇。利用定時器來控制燈光,達到穩定的環境。
藍色的熊貓月光魚嘴變白了,然後就死了。孔雀魚是藍色的,叫藍袍,背上變白色,肚子變黃色後就開始繞著魚缸繞圈,不到5分鐘也死了。這是什麼病?
「是棉口病」,棉口病又名爛嘴病。是因為寄生蟲感染。病魚口周圍吻部長著白色棉花狀菌絲如絨,也稱白嘴病。常用嘴觸舐箱壁攝食藻類魚易患此病,容易傳染。病魚難以攝食,遊動緩慢無力,以致死亡。因此不及時治療處理很容易全缸的魚均被感染。
治療方法:用青黴素或金黴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魚。記得要把水族箱、撈魚網、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這種病其實重在預防,治療起來確實相當麻煩,而且黃粉、亞甲藍等常規的水族用藥效果都不是很好,金黴素和青黴素的用量又非常不好掌握。建議發現後把有癥狀的病魚及時隔離,然後按每升水2到3萬單位的劑量用藥,如果情況改善,那麼一般堅持用藥3到7天即可痊癒,如果沒有好轉,就要加倍藥量。期間每天換水三分之一,並且補充相應的藥量,治療期間盡量恆溫遮光。
那麼何如預防呢?
首先,選魚的時候是關鍵,既然你已經發現買來的魚有感染,那麼就不應該和健康的魚一起飼養,應該放在隔離缸中靜養數日,期間在水中加2ppm的黃粉或者亞甲藍等溫和藥物,改善後再放入缸中飼養。這一步一定要謹慎,因為魚商處的環境往往比較惡劣,加上長時間不餵魚,很多魚狀態都非常不好,所以進缸前一定要先隔離檢疫。
其次,在飼養過程中,如果投喂的是活食,比如線蟲或者紅蟲,那麼投喂前就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一般用250ppm福馬或者2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分鐘就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投喂前清水再沖洗下即可。或者將活食冷凍數天後投喂。這樣可以減少你的愛魚被寄生蟲感染。
再次,如果發現有魚出現異常,比如爛尾、爛鰭或者身上有白點、白毛或者出血,那麼不要多想,先隔離,因為大多數魚病都是寄生蟲或者細菌感染所致,所以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及時隔離可以最小的降低損失,整缸下藥不但會破壞硝化系統,而且藥量掌握不好,會殺死其他健康的魚。
最後,規律的換水,新魚的過水非常重要,只有通過規律的換水,才能打造一個穩定的水質。這樣你的愛魚才能健康成長。而對於過水,新魚到家,由於環境聚變,必須要有這個過程,讓他們逐步適應新的環境。
現在魚缸中的情況已經很緊急了,能挽救幾條及挽救幾條吧,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部隔離,然後重新開缸,開缸前全缸消毒,用酒精或者高猛都可以,清洗乾淨後,養水一周,然後嚴格按我上面所說的做。
ppm就是百萬分之的意思,即1升水加入1毫克的量就是1ppm,你可以計算下你的隔離缸中有多少水,然後下相應劑量的葯。隔離缸溫度保持在28度,可以採用瀑布過濾。
順便說下,下藥的量是很謹慎的,所以以上每種葯的量都說的很清楚,都在非常安全的範圍內,大可放心,抗生素可以選擇人用的,魚店裡買的那些黃粉啊,亞甲藍啊,其實含量都非常低,而且賣的還很貴,因此不推薦使用。
八、部分魚種繁殖
紅劍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水溫保持在24-26攝氏度。pH8,然後按1公配1-3母的比例放入種魚。待魚發情後,雌魚腹部逐漸膨大,雄魚此時不短追逐雌魚,雄魚的交接器插入雌魚的泄殖孔時排出精子,進行體內受精。當雌魚胎斑變得大而黑、肛門突出時,可撈入另一水族箱內待產。
雌魚產仔後,要立即將其撈出,以免吃掉仔魚。或者要塑料片圍成漏斗狀隔離牆,侵入水中,將產仔雌魚放在漏斗中,使仔魚產出後從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體,雌魚就吃不到仔魚了。
母紅劍魚4-6周生產一次,授雌魚大小年齡,和配種公魚的比例影響。每次可產30-300尾仔魚,繁殖時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二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背鰭變短變窄。最好引進同品種魚進行有目的遠緣雜交,以防次品種退化,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但紅劍魚壽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
紅劍魚性情溫和,能和其他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雄魚在受驚嚇時、或氣流大時、還有打架時,愛跳躍。發情時在雌魚前後穿梭,攔截雌魚求愛。
面皇冠魚繁殖,當溫度控制在26—28℃時,紅尾皇冠出現互爭地盤且用嘴清理即將產卵的產巢時,可以用對新水的方法來刺激魚體,但要注意不可以一次對得太多,要盡量保持水質的穩定。餵食要做到「定時,定質」。一般保證每天3次。餌料以新鮮的蝦肉為主,提高餌料的營養,必要時可加入維生素E,確保親魚性腺發育良好。
絕大多數熱帶魚屬卵生,少數是卵胎生,選擇性成熟的親魚應注意親魚需健康強壯,避免「近親交配」。親魚置於繁殖專用水族箱中,水溫高於原有的水溫1~2℃,根據不同魚類的產卵特性及卵的性質,鋪以底質或種植水草,皇冠草、金絲草、狐尾草適合於卵生魚的產卵巢,青苔、水藻等適合於卵胎生魚類做巢。
卵生魚類雌雄鑒別一般雄魚顏色較深而艷麗,身體略薄而瘦長,雌魚體型圓闊而肥厚,顏色較淡。卵生魚類,即雌魚將卵子排出與雄魚的精子結合,即體外受精。產出的卵,無粘性的,卵產出後即下沉箱底,即稱為沉性卵。也有的魚產出的卵有粘性,附著在水草或石塊上。還有的魚產卵前口吐泡沫於水面,營巢交配,產卵其中。此外有的親魚將卵排出有孵化護卵功能,有的親魚將產出的卵,孵於口中。依據產卵水層不同又可分為上層產卵,如金魚類、鬥魚類。中層產卵如神仙魚類、黑裙魚等。下層產卵如金絲魚、斑馬魚、紅寶石魚、豬仔魚等。在水族箱中繁殖雌雄比例應為1∶2為適。雄魚和雌魚活動激烈即為開始產卵和排精。產卵結束後須將親魚撈回原水族箱,受精卵經4~5天孵化為仔魚,在2~3天內仔魚尚不攝食,靠吸取卵黃囊中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3日後可以喂一些輪蟲或熟蛋黃水,10天左右可以攝食水蚤,半年之內可以發育成長為成魚。
卵胎生魚類雌雄鑒別甚為顯著,除觀察魚體,雌魚之臀鰭呈圓扇形,雄魚臀鰭則呈枝條形。此外,雄魚顏色更為鮮艷奪目,如孔雀魚、鴛鴦魚等。卵胎生魚類的卵子不排出體外,精子和卵在雌魚的泄殖腔內結合受精發育成幼魚後離開母體。例如孔雀魚雌雄魚激烈追逐交配,2周後雌魚腹部膨大,腹部末端黑色不斷加深,這是雌魚臨產的前兆。此時可將雌魚轉移到產卵箱內待產,並在箱內放入適當青苔和水草,給小魚以避身之處。一次可產數10尾至100多尾。有的熱帶魚有自食其仔的習慣,所以待產仔結束需將親魚放回原來的水族箱內。幼魚一離開母體很快能自由遊動,次日就能攝食小魚蟲、熟蛋黃水等。餵食不要過量,幼魚6~10月後又可達到性成熟。同孔雀魚相類似的劍尾魚、黑馬麗、珍珠馬麗、月魚、鶴咀魚、三色魚等都是卵胎生魚。
「水中熊貓」指的是什麼魚?水中熊貓一般為兩方面:在水裡和熊貓一樣珍貴那個是中華鱘;在水裡和熊貓長得差不多,那是熊貓蝶尾金魚。
「水中大熊貓熊貓」是什麼東東?晶瑩透明、呈傘狀的小生物——世界保護級別最高的「極危生物」、被稱為「活化石」的桃花水母。據了解,呈白色透明狀的桃花水母生長於溫帶淡水中,直徑大約在0.1厘米至1厘米之間,因其形狀如桃花,並多在桃花季節出現,故得其名。它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早,至今已有幾億年的生存歷史,號稱「水中大熊貓」,屬於世界保護級別最高的「極危生物」。
推薦閱讀:
※養魚前的準備工作| 環境器材 Entironment & Equipment - 國粹金魚...
※養魚風水的禁忌事項
※[居室養魚與風水關係—]
※近期連續低溫天氣,雜交黃顙魚苗種小瓜蟲病預防工作你做了嗎?
※養魚風水的六大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