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涅槃禪》 文字品第十三

文字品第十三

本品文意:佛說,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皆是佛說非外道說。有十四音名為字義或字本,然後世尊解析38個字,若將長短音和輕重音分拆,共有47個字,這些字經常在真言咒語中出現。語言音義乃因緣聚合的產物。唇舌齒鼻等語言器官協同運作後,產生的音聲長短輕重韻律等有所不同,人們由語音來解會語意。眾生佛性則不如是假於文字然後清凈。何以故,性本凈故,雖復處在陰界入中,而不同於陰入界也。是故眾生悉應歸依。然後佛分別解說半字、滿字和無字之義,最後叮嚀迦葉菩薩應離半字,善解滿字。

佛復告迦葉。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皆是佛說非外道說。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說字根本。佛言。善男子。初說半字以為根本。持諸記論咒術文章諸陰實法。凡夫之人學是字本。然後能知是法非法。

灌頂疏云:「異論呪術皆是佛說,有二解。一雲,根本皆在佛法之中。三寶四諦涅槃四德,悉是佛法名教。長者去後,劫掠群牛,外道偷之,安其己典。二雲,是佛方便之說。如清淨法行經云:迦葉為老子。儒童為願回。光淨為孔子。若如前解,佛則認歸;若如後解,方便施與;若開一切文字,皆佛正法,則非認非與。」

本段的禪機要點有二處:

第一,「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皆是佛說非外道說。」大家肯定會有疑惑:世間的邪魔外道旁門左道,明明說了眾多奇談怪論、邪見魔言,為何說其都是佛說呢?《楞嚴經》有言: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難道也是佛說嗎?

此句佛語有二種解釋:一是從唯識明心的見處看,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都是如來藏協同五蘊六根七轉識乃至十八界運作的結果,從其形成的過程來看,無非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的體現。二是從禪宗見性的見地看,若人在本身及一切眾生的自佛世界內,見到天真佛隨順眾生塵說剎說無間斷說形成的「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就明白此句的玄機密意了。正如《法華經》所說:受持法華經者(其實是指見性開悟者),「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借用《金剛經》三段式:如來說自佛世界或正法眼藏內所映現出來的「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則非三界俗世的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雖然方便將此兩者都稱為「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請讀者不要錯會了如來真實義。

第二,「初說半字以為根本,持諸記論咒術文章諸陰實法。凡夫之人學是字本,然後能知是法非法。」灌頂法師解釋道:「初半字者,世法名半字,佛性名滿字;又以九部為半字,大乘為滿字。」此釋很好,融會了本經後面的意旨。

也就是說,半字者,首先指世間的語言文字等,其次指蘊處界等世間法,再次指無常苦空不凈無我的小乘解脫道方便說。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字者。其義云何。善男子。有十四音名為字義。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故不流。若不流者則為無盡。夫無盡者即是如來金剛之身。是十四音名曰字本。

本段的要點有二處:

第一,「有十四音名為字義」,「是十四音名曰字本」。關於這十四音,教下法師大德有許多見解,大家可自行閱讀參考。筆者數了本品所說的字,共有三十八個;若將長短音計為二個,有三對長短音,則共有四十一個;若將輕重音計為二個,有六對輕重音,則共有四十七個。本經北本有四十六字,阿字出現二次,也可計為四十五字。眾所周知,《華嚴經》有從「阿」至「陀」四十二字母,《大日經》有「阿」至「訶」二十九字門。從本經看,「字義」似同於「字本」,那麼與《華嚴》的「字母」及《大日》的「字門」是否相同呢?下面我們不妨對照參究一番。

在筆者看來,此十四音字義或字本,其實是禪機密語,而非教下數字。在<四依品>中,曾舉過「浮山四衢」公案,浮山法遠和尚道:「我有個譬喻說似你。你一似個三家村裡賣柴漢子,把個匾擔向十字街頭,立地問人,中書堂今日商量甚麼事?」在此而言,三家村先不論,若人會得賣柴漢子的那根扁擔,就明白十四中的「十」;若人會得東土的「十字街頭」,就會得西天的「四衢街道」,就明白十四中的「四」;若人會得「中書堂今日商量甚麼事」,就明白大涅槃門的家風。

第二,「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故不流,若不流者則為無盡,夫無盡者即是如來金剛之身。」 此處所言「字」,不是指世間的普通文字,而是無字之字,表示自佛世界或正法眼藏內的空性「藏」。

下舉祖師禪公案一則,大家可對照體究本段經文的密意。

「趙州一字」公案。趙州從諗祖師。問僧:「一日看多少經?」曰:「或七八,或十卷。」師曰:「闍黎不會看經。」曰:「和尚一日看多少?」師曰:「老僧一日秖看一字。」[《五燈會元》卷4]

趙州祖師問學僧,你一天看多少佛法經文呀?僧人未察覺到和尚話中的圈套和門道,就答:或者七八卷,或者十來卷。若是筆者就答道:就這些。儘管未說具體數,祖師也明白怎麼回事了。祖師對那僧說:上座你不會看經。僧人還是未明趙州祖話中有話,就問:和尚您一日看多少經呢?祖師答覆道:老僧一日只看一字。若認得「趙州一字」,就會得他「下下咬著物」的一個「齒」,會得他「平生用不盡」的一柄拂塵,也會得他的「無字訣」,就識得諸佛涅槃門,就見到如來無盡秘藏,就於本經十四字義得個契入處了。

1 短阿者不破壞故。不破壞者名曰三寶。喻如金剛。又復阿者不流故。不流者即是如來。如來九孔無所流故。是故不流。又無九孔是故不流。不流即常。常即如來。如來無作。是故不流。又復阿者名為功德。功德者即是三寶。是故名阿。

短阿者,(北本為「噁者」)有不破壞、不流、常、無作、功德等義,表自性三寶,或表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還表正法眼藏內的「藏」體,若用宗門符號來表示,類似於溈仰宗的「○」相。

《華嚴經》云:「唱阿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菩薩威力入無差別境界。」《大日經》云:「真言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這些是對於短阿的簡要解釋。

次長阿者名阿闍梨。阿闍梨者義何謂耶。於世間中得名聖者。何謂為聖。聖名無著少欲知足亦名清凈。能度眾生於三有流生死大海。是名為聖。又復阿者名曰制度。修持凈戒隨順威儀。又復阿者名依聖人。應學威儀進止舉動供養恭敬禮拜三尊孝養父母及學大乘。善男女等具持禁戒及諸菩薩摩訶薩等是名聖人。又復阿者名曰教誨。如言汝等如是應作如是莫作。若有能遮非威儀法。是名聖人。是故名阿。

長阿者,(北本為「阿」)與短阿有所不同,短阿側重於無漏無為性,長阿側重於無漏有為性。長阿既可表現為處於仰世界的君位者,如阿闍梨和聖人等;又可表示處於臣位者,如被教授的佛弟子等;還可表示「正法」,如戒律制度和教誨等。長阿表示「君+法+臣」的正法眼藏見性結構。

2 短伊者即是佛法。梵行廣大清凈無垢。譬如滿月。汝等如是應作不作、是義非義、此是佛說此是魔說。是故名伊。

短伊者,(北本為「億」)。短伊有二種含義:一「譬如滿月」,表示正法眼藏內的「藏」,即是《楞嚴經》觀音圓通中所說的「十方圓明」;二,「即是佛法」,表正法眼藏內之「正法」,通過凈妙法與穢粗法以及佛說與魔說的對照,顯現佛法的「廣大清凈無垢」。其見性境界是,需對正法眼藏徹法頂底。

長伊者。佛法微妙甚深難得。如自在天大梵天王法名自在。若能持者則名護法。又自在者名四護世。是四自在則能攝護大涅槃經。亦能自在敷揚宣說。又復伊者能為眾生自在說法。複次伊者為自在故說。何等是耶。所謂修習方等經典。複次伊者。為斷嫉妒如除稗穢。皆悉能令變成吉祥。是故名伊

長伊,(北本為「伊」)和短伊的不同是,短伊是靜態的凈穢對比法,長伊是動態的互動法。長伊既可以是臣頂戴護持君(佛)法,又可以是君對臣(眾生)說法或斷除煩惱。長伊表示君中來和臣中往的上下回互,也表開示佛之知見與悟入佛知見道的互動。

3 短憂者。於諸經中最上最勝增長上上謂大涅槃。複次憂者如來之性。聲聞緣覺所未曾聞。如一切處北郁單越最為殊勝。菩薩若能聽受是經。於一切眾最上最勝。是故名憂。長憂者。譬如牛乳諸味中上。如來之性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尊最上。若有誹謗當知是人與牛無別。複次憂者。是人名為無慧正念誹謗如來微密秘藏。當知是人甚可憐愍。遠離如來秘密之藏說無我法。是故名憂。

短憂者(北本為「郁」),表處於仰世界或凈妙世界的殊勝境界。長憂者(北本為「優」),又說「憂者」,表處於仰世界或凈妙世界迴向復世界或穢粗世界。憂者,表處於復世界或穢粗世界的惡劣環境。從禪宗的見地說,只有通透祖師禪的最初句與法眼句,方能真正明白短憂、長憂和憂的見性義趣。

4 咽者即是諸佛法性涅槃。是故名咽。

咽者,指諸佛法性涅槃,類似於《楞嚴經》中觀音圓通中所說的「入流亡所」乃至「十方圓明」之見性境界。

5 野者謂如來義。複次野者。如來進止屈申舉動。無不利益一切眾生。是故名野。

野者,表君攝受臣之義。《大日》云:「野字門,一切諸法一切乘不可得故」。大涅槃野字,表無漏有為的妙有性;大日野字,表無漏無為的真空性;兩者融會則是如來藏的真空妙有性。

6 烏者名煩惱義。煩惱者名曰諸漏。如來永斷一切煩惱。是故名烏。

烏者,指煩惱或諸漏,表自佛世界內的復世界或穢世界,宗門有時稱之為「黑山窟」或「烏石嶺」,也就是祖師禪牢關句參究的對象。

7 炮者謂大乘義。於十四音是究竟義。大乘經典亦復如是。於諸經論最為究竟。是故名炮。

炮者,是十四音的究竟義,就像大乘經在佛法中最為究竟一樣。炮者,表悟入佛知見的向上菩提道,如同禪門的「天龍一指」。

8 庵者能遮一切諸不凈物。於佛法中能舍一切金銀寶物。是故名庵。

庵者,有遮不凈施財寶之意,表君中來或「庫藏盈溢」的見性境界。

9 痾者名勝乘義。何以故。此大乘典大涅槃經。於諸經中最為殊勝。是故名痾。

痾者,拼音為ke,北本為「阿」,指《大涅槃經》於諸經中最為殊勝,表「高高山頂立」的見性境界。

10迦者於諸眾生起大慈悲。生於子想如羅睺羅作妙善義。是故名迦。

迦者,起大慈悲,將眾生視為獨子想,表君攝護臣的一子地見性境界。《華嚴》云:「唱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差別雲」。《大日》云:「迦字門,一切諸法離作業故」。彼二經側重於如來藏的無相無為的空性。如《楞嚴》所說「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本經此句則如《楞嚴經》的「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11呿者名非善友。非善友者名為雜穢。不信如來秘密之藏。是故名呿。

呿者,指不信如來秘密之藏非善友雜穢心,表處於復世界穢世界之人。若人會得佛經祖語中「咄」或「啐」所呵責的對象,就明白此字的見性義趣了。

12伽者名藏。藏者即是如來秘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故名伽。重音伽者如來常音。何等名為如來常音。所謂如來常住不變。是故名伽。

伽者,如來秘藏的佛性義,表正法眼藏的見性境界。《法華》云:「唱伽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法華》和《涅槃》意義相同。重音伽者,北本為[*]者,如來常音表「正法」,如來常住表「正藏」,兩者融合即是「正法藏」。

13俄者一切諸行破壞之相。是故名俄。

俄者,指一切諸行破壞之相,即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大等有為法的生滅無常相。《大日》云:「哦字門,一切諸法一切行不可得故」。正因為一切有為法的破壞無常相,故不可得,這是正法眼藏內「法」的一種表現形態。若人會得禪門所說的「殺人刀」,就明白本經「俄」的密意了。

14 遮者即是修義。調伏一切諸眾生故。名為修義。是故名遮。

遮者,指修理調伏諸眾生,表君教化臣的「法」。若人會得禪門「德山棒,臨濟喝」,就明白遮字的見性義趣。

15 車者如來覆蔭一切眾生譬如大蓋。是故名車。

車者,指如來覆蔭一切眾生,如同大圓傘蓋,大車蓋表正法眼藏內的「正藏」,如來複蔭則表正法眼藏內的「法藏」。《華嚴》云:「唱車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方便藏各別圓滿」。本經是從君對臣關係而言的,即君中來的境界;《華嚴經》則是從臣奉君關係而言的,即臣中往的境界。若人會得趙州祖師的「庭前柏樹子」公案,就明白車字的密意了。

16 闍者是正解脫無有老相。是故名闍。重音闍者煩惱繁茂譬如稠林。是故名闍。

闍者,指正解脫無有老相,即入空無相義。《大日》云:「奢字門一切諸法本性寂故」,此側重於諸法空寂意。這些表《楞嚴經》入流亡所,空所空寂的見性境界。闍者重音,北本為「膳」字,指煩惱繁茂譬如稠林,若人會得羅山禪師「雙明雙暗」中的「雙暗」之機,即是橫透牢關句,就明白本經「重音闍者煩惱繁茂譬如稠林」的如來禪密意了。

17 若者是智慧義,知真法性。是故名若。

若者,是智慧義,知真實法性或眼見佛性,表悟入佛知見的向上菩提道。《大日》云:「若字門,一切諸法生不可得故」,即是《金剛經》「無住生心」之義,此側重於如來藏無住的真空性和能生萬法的妙有性。

18 吒者於閻浮提示現半身而演說法。譬如半月。是故名吒。

吒者,於閻浮提示現半身而演說法,譬如半月,好似撐開傘的側面相,表自佛世界內仰位的見性境界。《華嚴》云:「唱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願普見十方諸佛」。《華嚴》從臣奉君的角度而言,本經則從君攝臣的角度而言,兩者形成君臣上下的回互。

19 侘(土家反)者法身具足譬如滿月。是故名侘。

侘者,法身具足譬如滿月,表正法眼藏的「藏」體。若人會得馬祖的「日面佛,月面佛」,就體會到此字的禪趣了。《華嚴》云:「唱侘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無我法開曉眾生」。此是從開示悟入佛知見的般若門,側重從正法眼藏內的「正法」之角度而言的。

20 茶者是愚痴僧。不知常與無常譬如小兒。是故名茶。重音茶者不知師恩,譬如羝羊。是故名茶。

荼者,「茶」是列印錯誤,根據北本及《華嚴》和《大日》諸經更正之,乃不知常與無常的愚痴僧,譬如盲無知識的小兒。若人會得<四相品>中舉過的香嚴禪師「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就明白此處的禪機了。重音荼者,北本為「祖」字,指不知師恩,譬如羝羊,表恩將仇報的逆反行為,具有以偏說正的全提向上的機鋒。臨濟祖剛開悟後,對於引導其見性的大愚禪師「肋下築三拳」,若人會得此機鋒,便明白羝羊頂撞的「祖」義。

21 挐者非是聖義,譬如外道。是故名拏。

挐者,非是聖義的外道,表墮於復世界黑山窟弄識神精魂的野狐輩。《華嚴》云:「唱拏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字輪有無盡諸億字」。若黑山窟弄識神漢回頭轉腦,大唱一聲「挐」,領悟到一字即無盡字,無盡字即一字,就能隨其音聲入般若波羅蜜如幻法的見性境界,如同百丈山的那隻野狐由一字之轉而得解脫。

22 多者如來於彼告諸比丘宜離驚畏。當為汝等說微妙法。是故名多。

多者,君以說法攝護諸臣,表君+法+臣的正法眼藏見性境界,如同百丈祖將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轉為「不昧因果」,令野狐聞見性開悟無生大法而得解脫。《華嚴》云:「唱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邊差別門」。此是處於臣位者信受奉行正法,契入向上般若門的境界。

23 他者名愚痴義。眾生流轉生死自纏如蠶。是故名他。

他者,是本來人自性的對立面,不識本來清凈涅槃真如自性者,就是愚痴的眾生,在三界火宅流轉生死不已。若人會得「自纏如蠶」的機鋒,就見性開悟破牢關,明白生死即涅槃的真實義了。

24 陀者名曰大施。所謂大乘。是故名陀。重音陀者稱讚功德。所謂三寶如須彌山。高峻廣大無有傾倒。是故名陀。

陀者,是大布施或大乘之義。《華嚴》云:「唱陀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法輪差別藏」。二經都表正法眼藏內的「法藏」義。重音陀者,北本為「彈」字,喻三寶如須彌山。若人會得「須彌山」的如來禪機鋒,就明白此字的義趣。

25 那者三寶安住無有傾動,譬如門閫。是故名那。

那者,三寶安住不動,譬如門閫。佛經祖語都喜好用門來作比喻,如,法門,門風,宗門等等。若人識得佛祖「門」之機鋒,就契入大涅槃門的眼見佛性境界了。《華嚴》云:「唱那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得無依無上」。若是禪悟見性者,唱起「那」字時,就能將般若門、涅槃門、教門、宗門等無量門一古腦兒串起來。

26 波者名顛倒義。若言三寶悉皆滅盡。當知是人為自疑惑。是故名波。

波者,是對於三寶生起疑惑和起顛倒想。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無著文喜禪師曰:「喚院主來,這師僧患顛。」若人會得此案,加上會得禪門「不審」或「咦」之機鋒,就明白大涅槃之波字義。

27 頗者是世間災。若言世間災起之時三寶亦盡。當知是人愚痴無智違失聖旨。是故名頗。

頗者,四大違和世間災起之相,表正法眼藏內「法」的一種形態。迦葉初祖對阿難二祖說:「倒卻門前剎竿著!」若人會得此機鋒,就明白此處的頗義了。28 婆者名佛十力。是故名婆。重音婆者名為重擔。堪任荷負無上正法。當知是人是大菩薩。是故名婆。

婆者,指佛之十力,若人在自佛世界內見到露露堂堂婆婆和和的自性佛,就明白此處的婆義。重音婆者,北本為「滼」字,指大菩薩勇猛荷擔如來家業,表全提向上一路入諸佛涅槃門之機境。《華嚴》云:「唱婆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智宮殿圓滿莊嚴」。這是對《大涅槃經》的補充說明。

29 摩者是諸菩薩嚴峻制度。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是故名摩。

摩者,是菩薩法度,指大涅槃之佛性義,表正法眼藏內的「正法」。

30 邪者是諸菩薩在在處處。為諸眾生說大乘法。是故名邪。

邪者,表菩薩開示佛知見的從上佛祖西來意。

31 啰者能壞貪慾嗔恚愚痴說真實法。是故說啰。輕羅者名聲聞乘動轉不住。大乘安隱無有傾動。舍聲聞乘精勤修習無上大乘。是故名羅。

啰者,表從上而來的「殺人刀,活人劍」的見性境界。輕羅者,北本為「羅」字,指由聲聞的解脫方便道轉向大乘的佛菩提道,表「隨波逐流」歸入大海的機境。

32 和者如來世尊為諸眾生雨大法雨。所謂世間咒術經書。是故名和。

和者,指如來為諸眾生雨大法雨,表君+法+臣的正法眼藏結構。見性開悟者,如《法華經》所說,「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此為融和世出世間法的「和」義。

33 賒者遠離三箭。是故名賒。

賒者,遠離貪嗔痴三支殘害法身慧命的毒箭,表全提向上菩提一路,由「深深海底行」轉向「高高山頂立」的見性境界。若人會得雲門祖的「一鏃破三關」,就明白此處「賒者遠離三箭」的如來禪義了。

34 沙者名具足義。若能聽是大涅槃經則為已得聞持一切大乘經典。是故名沙。

沙者,正如《大涅槃經》具足一切大乘經典的妙義,見性者,親見自佛世界內一沙一塵一芥中轉大法輪的境界。

35 娑者為諸眾生演說正法令心歡喜。是故名娑。

娑者,為諸眾生演說正法令心歡喜,表君攝受臣上下感應道交的回互境界。

36 呵者名心歡喜。奇哉世尊離一切行。怪哉如來入般涅槃。是故名呵。

呵者,若人會得禪師「呵呵大笑」的機鋒,就明白此處的密意了。

37 羅者名曰魔義。無量諸魔不能毀壞如來秘藏。是故名羅。複次羅者。乃至示現隨順世間有父母妻子。是故名羅。

羅者,北本為[口*荼]字,既有魔羅義,又有示現隨順世間有父母妻子之義,表處於復世界或穢世界賓者的境界。

38 魯流盧樓如是四字說有四義。謂佛法僧及以對法。言對法者。隨順世間如提婆達示現壞僧。化作種種形貌色像。為制戒故。智者了達不應於此而生畏怖。是名隨順世間之行。以是故名魯流盧樓。

魯流盧樓者,此四字指佛、法、僧、對法四義。法側重靜態義,對法側重動態義。若人會得法眼宗「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君臣回互的家風,就明白對法的義趣了。

吸氣舌根隨鼻之聲。長短超聲隨音解義。皆因舌齒而有差別。如是字義能令眾生口業清凈。眾生佛性則不如是假於文字然後清凈。何以故。性本凈故。雖復處在陰界入中。而不同於陰入界也。是故眾生悉應歸依。

本段的要點有三處:

第一,語言音義乃因緣聚合的產物。唇舌齒鼻等語言器官協同運作後,產生的音聲長短輕重韻律等有所不同,人們由語音來解會語意。此句文除此因緣和合意之外,還隱含著禪宗「巴鼻」和「意氣」的「道流」,已見性開悟者可自行體究其中的禪味。

第二,「如是字義能令眾生口業清凈」。以上三十八字或四十七字,大多會出現在佛經的真言咒語中,持念佛經中的咒語「能令眾生口業清凈」。可是問題是,上述三、四十餘字中,至少11呿、13俄、16重音闍、20荼、21挐、23他、26波和27頗都是負面的否定意,為何如是字義能令眾生口業清凈?也許有些大德會解釋道,這些字單獨而言是負面否定意,但同其他字組合起來意義可能完全不同了。比如,波字具顛倒疑惑義,若組合在般若波羅蜜中,就有智慧圓滿義了。可是問題是,《華嚴經》四十二字中,為何與本經同樣的單字意義卻完全不同呢?下面舉出《大涅槃》(綠字)與《華嚴》(黑字)的三對單字(21、23、26)來比較參究。

挐者非是聖義,譬如外道。是故名拏。

唱拏(嬭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字輪有無盡諸億字。

他者名愚痴義,眾生流轉生死自纏如蠶,是故名他。

唱他(他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真如平等藏。

波者名顛倒義,若言三寶悉皆滅盡,當知是人為自疑惑,是故名波。

唱波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照法界。

由上可見,本經的挐、他、波是負面否定義,華嚴的卻是正面肯定義,這又如何解釋呢?此難題留到下面來破解。

第三,「眾生佛性則不如是假於文字然後清凈。何以故?性本凈故,雖復處在陰界入中,而不同於陰入界也。是故眾生悉應歸依。」大家知道,上述諸字音意都是語言文字範疇,屬陰界入世間法的境界。然而眼見佛性一事屬「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的宗門大法,非語言文字意識解會所及,但其必須通過表意語言和表形語言顯現為陰界入的形象,方能令學禪者悟入契證。所以世尊在此說,佛性「雖復處在陰界入中,而不同於陰入界也」。

我們欲見性開悟,不要用意識解會上述的字意,而是要在唱念上述字時,體究本身自佛世界內身口意三密或自性三寶的見性境界。如是體究「字義」(而非字意)「能令眾生口業清凈」,「是故眾生悉應歸依」見性開悟的向上一路。

大家要細心參究,以上三組對照文字中,《大涅槃經》只是單純講三字的負面否定意,《華嚴經》在講三字的正面肯定意前,都有「唱某字時」的前提,若人會得禪宗公案「舉唱」兩字的機鋒,就明白《華嚴》「唱」42字都「入般若波羅蜜門」的密意了,也領會禪門參「念佛是誰」話頭的奧秘了。

諸菩薩等以佛性故。等視眾生無有差別。是故半字於諸經書、記論、文章而為根本。又半字義皆是煩惱言說之本。故名半字。滿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也。譬如世間為惡行者名為半人。修善行者名為滿人。如是一切經書記論。皆因半字而為根本。若言如來及正解脫入於半字。是事不然。何以故。離文字故。是故如來於一切法無礙無著真得解脫。何等名為解了字義。有知如來出現於世能滅半字。是故名為解了字義。若有隨逐半字義者。是人不知如來之性。

半字是指立語言文字的世間法,諸經書、記論、文章都以其為根本。由於半字是起言說、弄識神的境界,人我執和法我執具足,皆是煩惱言說之本。廣義地說,小乘解脫道的方便法,也是半字的範疇,雖已滅除見思煩惱的人我執種子,但還有人我執之習氣和法我執的爾焰。

滿字,指明如來藏心和眼見佛性之法,乃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也,離文字語言意識解會的無生大法,於一切法無礙無著真得解脫。

何等名為解了字義?那就是明心並見性。見性開悟者,明白滿字就是趙州祖師所說的「一字」或《法華經》的「一佛乘」。細觀此一字,如無門慧開禪師所說「各出一隻手扶竪宗乘,大似兩箇馳子相撞著」,下部一手或一馳子如同半字,其上端點就是小乘人無餘涅槃的中止化城入口處。「如來出現於世能滅半字」之意,不是否定或摧毀世間的語言文化系統,而是指撥開世間法半字的迷霧,才能見到如來藏的妙真如性的滿月。正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如來出現於世的大事因緣就是,開示佛知見的從上如來秘密義和悟入佛知見的向上菩提道,此一佛乘不滯於半途的中止無餘涅槃化城,全提向上一路直至大涅槃之彼岸,是故作此說。無論是隨逐世間庸人的下品半字,還是隨逐外道行者的中品半字,或是隨逐定性小乘的上品半字,都不能了知佛性之義。

何等名為無字義耶。親近修習不善法者。是名無字。又無字者。雖能親近修習善法。不知如來常與無常、恆與非恆。及法僧二寶、律與非律。經與非經、魔說佛說。若有不能如是分別。是名隨逐無字義也。我今已說如是隨逐無字之義。

無字的特徵,主要是不能分辨是非、正邪、凈染、佛魔等,此無字包含部分半字的成分。無字也可理解為與明心見性暫時無緣。

善男子。是故汝今應離半字善解滿字。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應當善學字數。今我值遇無上之師。已受如來殷勤誨敕。佛贊迦葉。善哉善哉。樂正法者應如是學。

「應離半字善解滿字」的前提,就是聞信三寶開示的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等諸大乘妙法,進而悟入佛知見的向上菩提道。下面特舉出祖師禪公案一則,作為對本品的總結。

「宗杲一咳」公案。宗杲大慧普覺禪師,復有僧競出,師約住云:「假使大地盡末為塵,一一塵有一一口,一一口具無礙廣長舌相,一一舌相出無量差別音聲,一一音聲發無量差別言詞,一一言詞有無量差別妙義,如上塵數,衲僧各各具如是口,如是舌,如是音聲,如是言詞,如是妙義,同時致百千問難,問問各別,不消長老咳嗽一聲,一時答了。[《五燈會元》卷19]

宗杲祖師在徑山開堂之日,僧人競相問禪酬對,宗杲就拉住一位想問話的僧人,開示了上述一段精彩的禪語。結合本經來說,如果我們大家同時向大慧宗杲祖師問以上三四十字乃至真言咒語的秘密義,他只需咳嗽一聲,一時全部答覆圓滿。大家需參究,這是什麼道理?若能透過此案,就見性開悟了,就看出僧人的任一問句或宗杲祖的任一答句乃至咳嗽一聲,將上面數十字義乃至無量字義一下貫串無餘了。君不見,《華嚴經》「唱拏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字輪有無盡諸億字」。也就是說,唱「挐」一字,就可觀察到無量諸億字。君不見,玄沙祖師聞燕子聲,乃曰:「深談實相,善說法要」,何況宗杲祖的咳嗽聲呢?參!


推薦閱讀: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鍾茂森博士主講(第十四集---十六集)
二廠開工——自組偽拉丁字母一套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五二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第五十六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三八五集(文字版)

TAG:文字 | 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