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孩子人生成功的關鍵之八

七、孩子必須有孝心

  (一)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道: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各種美德中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如果一個人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能談得上會友愛同學、尊敬師長、樂於助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呢! 「孝」在中國古代的倫理學中,主要是指孝敬父母、贍養老人。「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孟子的這句話道出了人類最基本的道德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孝」,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孝敬父母同父母的親子之情一樣,是任何民族、任何時代共同的情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古代中國,「孝」被看作道德的根本,因為親情是與生命歷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人的天然情感,是難以改變的天性。所以,孔子把孝提到極其重要的地位,他要求晚輩做到:父母有事,主動「服其勞」,即要參加家庭服務性勞動。他要求子女把父母的年齡隨時記在心上,一則為其高壽而「喜」,二則為其年邁而「懼」,以便更多地體貼照顧。這是我國傳統倫理道德中的精華之一,應當吸取、繼承和發揚。

我們從電視節目中能看到:

一個年僅三歲的小孩兒,在父母上班之後陪伴著癱瘓在床的奶奶。奶奶該吃飯了,他把父母做好溫在鍋里的飯菜慢慢端到奶奶床上;奶奶要解手,他把便盆送到奶奶身邊。他為父母分憂,學會了很多事情。

一個上小學的女孩兒,母親病卧在床多年。小女孩兒承擔起了全部家務,每天買菜、做飯、收拾房問,為母親擦洗身體。家裡生活十分困難,她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她每天按時到校上課,勤奮苦讀,還擔任學生幹部,成為三好生,被評為十佳少年。

看著這樣的報導,面對這樣有孝心的孩子,許多為人父母者熱淚盈眶。在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關心他人。在有些獨生子女家庭里,誰孝敬誰甚至出現了顛倒的現象,難怪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孝子,孝子,孝敬兒子。」

儘管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長大成人能夠有孝心,儘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教育孩子時,又往往忽略這方面的內容。

據調查,許多家長對孩子孝敬K輩的要求是很低的。孩子上學離家時能說:「爸爸媽媽,我走了,再見!」放學回家見到父母能說:「爸爸媽媽好,我回來了。」就相當滿意。如果孩子在拿到好吃的東西時,舉手讓一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長輩們則覺得孩子非常乖。這是把孝心降低到一般文明禮貌來看待了。有孝心的人固然要講文明禮貌,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正關心父母長輩,在需要為父母長輩付出辛勞時自覺自愿,而且形成習慣。

培養孩子的孝心,必須從小抓起。

(二)怎樣培養起孩予的孝心

1.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要做到孝敬長輩、關心他人。父母對孩子祖輩的孝心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真孝心與假孝心,是騙不了孩子的。孩子生活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在人際關係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起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孩子向父母學,模仿父母,所以父母要做好的示範。因此,為人父母要對自已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種子才會播撒到孩子心裡去。

2.要明理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還要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算是有孝心。讓孩子知道媽媽十月懷胎的艱辛,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懂禮貌,責己嚴,為父母分憂解難。為了明理,多給孩子講一些古今故事,通過形象去理解。如,從古到今,流傳下許許多多關於孝敬父母的經典性故事

春秋時,有個叫潁叔考的小官去見鄭莊公,鄭莊公賞賜他吃飯,他把肉片放在一邊捨不得吃,庄公很奇怪,潁叔考說:「我有個老母親,從來沒吃過您賞賜的這樣美味的肉食,請允許我拿回家敬奉我的母親。」鄭莊公聽了十分感動……

東漢時期有個孩子叫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在父親身上,為了讓父親休息好,夏天用扇子為父親扇涼席;寒冬,用身體幫父親暖被子……

1959年,闊別故鄉32年的毛澤東回到韶山,略事休息後便直奔父母的墳塋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禮……回來後,毛澤東說:「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迷信什麼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是黨、同志、老師、朋友也。還得承認,我下次再回來,還得去看他們兩位」。毛澤東是20世紀改變中國乃至世界面貌的偉人,但他卻不忘「生我者父母」。

古往今來,有孝心的子女何止千萬,孝敬父母的故事講不完,有些故事雖然含有封建色彩,但發自內心深處的孝心是最感人的。

3.重在實踐,從身邊小事做起

下面是一位家長的做法:

葉童是父母的獨生女,有一次,一個朋友從四川帶來一筐橘子,他們要求孩子每次想吃時,都要拿三個,最大的兩個給父母.小的留給自已。開始,葉童每次都能做到。可是當橘子只剩三個時,葉童捨不得再分,爸爸媽媽給他講道理,他總算答應了,但還是捨不得把大的給父母。爸爸媽媽一再堅持要她這樣做,她哭著把大的橘子給了父母,而且眼淚汪汪地望著父母,希望他們不要把橘子吃掉,為了教育孩子父母狠心地吃下橘子。但從此以後葉童幾乎是有好的總先想到父母、長輩,然後才想到自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培養孩子孝敬父母、長輩,做到心中有他人。如果葉童的父母沒堅持去讓葉童做,葉童也許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

孝敬父母、長輩的內容很多,告訴孩子應該做哪些事情,並付諸行動。久而久之,孝心就會在孩子身上紮根。如:讓孩子學會在父母生病時給父母拿葯端水,出「門和父母道別。回家時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時先請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飯菜,有好吃的先讓父母、長輩先吃,然後再自己吃,聽從父母的勸告。即使父母、長輩批評過嚴或受了委屈,也要引導孩子聽父母、長輩慢慢地解釋清楚。只有孝敬父母、長輩,才能關心他人,關心同學老師,也才能愛人民、愛社會、愛祖國。

請看一對雙胞胎兄弟的孝心故事:

在上海虹口區祥德路小學三年(1)班,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叫楊暉,弟弟叫楊曉。對其他孩子來說,他們是不幸的。兄弟倆的爸爸媽媽都是殘疾人,幾午前,爸爸下崗了,每個月工資只有四五百元,媽媽去年患了癌症,為此動了兩次手術,耗盡了全家的積蓄,還背上r一身債。但幸運的是,兄弟倆嚴格要求自己。由於媽媽身體不好,爸爸又行動不便,小哥倆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幫父母減輕家裡負擔。早上兩人不需要大人提醒,自己起床,並手腳麻利地穿衣服、疊被子。下午放學回家,兄弟倆在做完作業後,總搶著幫爸爸洗碗、整理房問。自從媽媽生病後,為媽媽煎藥,服侍媽媽喝葯又成他們雷打不動的「課外作業」。

班級里其他小朋友的文具總會跟著潮流走,一學期要換好幾個鉛筆盒、書包,可是楊暉、楊曉的書包和鉛筆盒已經陪伴了他們三年,書包的邊角都已經磨得發亮了。小哥倆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星期天,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魯迅公園裡去玩,傍晚回家時,公園旁邊的麥當勞、肯德基里滿是出來玩的家長和孩子。面對香噴噴的炸雞、薯條,他們每回走過時,都把自己的頭轉過去,從不要求爸爸買。面對兩個懂事的孩子,爸爸媽媽常常偷偷地流淚。

孝心是充滿愛心的倫理行為,應該重視以情育情。當然,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愛心要適度適時。


推薦閱讀:

精妙話語:人生如弓,要學會張弛有度
聰明的人,記住八句話,人生感悟
李自成的謀士牛金星的人生為何以悲劇收場
人生的實踐,只在於自律和他律
妙用性格,成就孩子卓越人生

TAG:孩子 | 人生 | 情商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