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鍾思嘉:別讓孩子輸在情商

鍾思嘉,美國俄勒岡大學教育心理與諮詢博士,華語世界親職教育(簡稱STEP)的傑出專家,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理事長。現任哈爾濱工程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首席專家兼副所長、家庭教育研究與推廣中心主任、黑龍江省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基地首席專家。主要著作有《別讓孩子輸在情商》、《少問孩子「為什麼」,多問自己「怎麼做」》等。自從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的書《EQ》被引入中國,人們似乎都對某一句話耳熟能詳——「情商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個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佔20%,其餘80%是情商的因素」。於是,父母除了關注孩子的智力,更是對培養孩子的情商投注以極大的熱情。那麼情商如何培養,在此過程中父母需要做些什麼?對此,記者採訪了有近30年情商教育經驗的鐘思嘉教授。

  孩子的情商取決於父母的情緒

  記者:在孩子的情商發展道路上,孩子情商的高低跟什麼關係密切?

  鍾思嘉:孩子情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情緒,情緒穩定的父母較能擁有高EQ的孩子。雖然不絕對如此,但父母情緒穩定是孩子高情商的開始。許多媽媽常深陷在情緒的旋渦里不能自拔,不僅體察不出情緒的高低起伏,也分辨不了情緒的不同狀態。這種無法對自己的情緒先有所了解的情況,很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進而不能對其加以調適和管理,更不能表現出適宜的教養子女的態度和行為。

  發脾氣與不合理信念有關

  記者:經常聽一些媽媽說,明明知道發脾氣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穩定,進而影響孩子的情商發展,但為什麼就是控制不住呢?

  鍾思嘉:媽媽對孩子發脾氣,這似乎是家庭教育中極常見的事,為什麼會發脾氣?大多數媽媽都會指責孩子的不是,卻很少有人談到自己內心的想法,其實,媽媽們之所以會生氣,是內心有了負面的想法或者說不合理信念。這些負面想法通常不外乎這四類,一是把孩子不聽話的行為看得很嚴重,認為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進而擔心孩子將來會如何如何;二是認為身為父母,自己必須對孩子的行為加以糾正或訓誡,否則孩子難以健康成長;三是覺得自己不能放縱孩子,無法忍受孩子犯錯誤;四是覺得孩子的不好行為是自己無能的表現,從而產生一種沒有價值、沒有面子的挫敗感。這些想法的確會令人生氣,只是我們從未想過兩個問題,一是情緒的控制在於自己,包括決定自己要不要生氣;二是這些想法不合理。這些負面想法的合理想法應該是,孩子在成長中,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這沒什麼大不了;我不必非得如此;我可以接受;我也不必自責。

  當媽媽面對孩子不聽話時,得先檢視一下自己內心的信念或想法是什麼,是認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是很嚴重的問題」,是「孩子應該尊重我,不可以拒絕我」,是「我必須立刻加以管教,否則以後怎麼得了」,還是「孩子不聽話,讓我覺得自己沒有用」?如果媽媽們被諸如此類不合理信念或想法困擾的話,她們就會產生負面、不好的情緒。

  如果媽媽們能換一個角度來看孩子不聽話這個事情,如認為「孩子不聽話的確令我難過,但並不代表世界末日」,「雖然我不喜歡孩子這樣,但也許他是有原因的」,「做孩子的難免有這種情形,我可以試著去接納他、開導他」,「孩子不聽話,並不意味著我沒有價值」等等。媽媽們若持這些信念或想法,其情緒感受就不會太壞,這就是所謂合理寬容的信念或想法。

  七策略轉變不合理信念

  記者: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情緒代價如此之大,那麼父母該如何轉變不合理信念呢?

  鍾思嘉:我提出七條改變不合理信念的策略,父母們可以參考一二。

  第一,接納自己的情緒。如果你很生氣,不需要壓抑、掩飾,坦誠地面對和承認自己生氣了,然後衡量一下:這種情緒能幫助你改善親子關係嗎?

  第二,肯定改變的意願。問問自己是否想改變,如確有信心改變,為自己制訂一個改變計劃,實施某種改變策略,一星期後再作評估,然後決定是否持續或修正。

  第三,聽聽自己的說話聲調。講話的語氣音調是情緒態度的信號,試著讓自己心平氣和地說話,這不僅會讓你在信念和感覺上比較愉快,還會讓你體驗到新的情緒經驗。

  第四,轉移思考目標。當你溝通時發現自己的情緒不好,就停止交談、沉默或離開現場。如不能離開現場,則不妨轉移話題,想一些愉快的事,計劃其他要做的事,讓自己暫時忘掉不愉快的情緒。

  第五,避免直接的衝動。對孩子一些不好的言行不要過早或太快反應,因為孩子的行為背後有其目的或動機,別因為衝動而增強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你不妨多做一些深呼吸,這不僅有利於平復情緒,也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

  第六,學習自我鬆弛。每個人每天都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以便獲得自我鬆弛,安靜放鬆地聽聽音樂、看看書、打坐等都是很好的放鬆方法。

  第七,反擊不合理信念。當自己感覺到有負面情緒時,檢視內在的不合理的想法,然後告訴自己停止想它、拋棄它,並以合理的信念來取代它。

  自我覺察練習很重要

  記者:有人說,認識別人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識別孩子的情緒是從識別自己的情緒開始的,那麼父母想要有較好的情緒引導能力,比如說,在孩子有某種情緒時能又快又准地識別出來,並能加以適當的引導,是不是需要從覺察自身的情緒入手?

  鍾思嘉:自我覺察是情商的基礎。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情緒起來的時候都是任憑情緒在內心跌蕩起伏,而很少去覺察自己的情緒所處的狀態,從而很難認識自己,也不容易了去細緻地體察孩子所處的情緒狀態,更別提疏導孩子的壞情緒了。因此,父母進行自我覺察練習,發展自我覺察能力很重要。那麼如何發展自我察覺能力呢?首先,多尋找一些實例做分辨情緒的練習,如孩子放學晚歸時,分辨一下自己的情緒是擔憂,是生氣,還是兩者交錯成的複雜情緒?其中又是以哪一種情緒為主導?其次,觀察孩子的反應以了解自己的情緒,如發現孩子在某一時刻沒有像往常那樣親近你,或直接問你是否在生氣等,這時你應該審視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的直覺很敏感,能感受到你的情緒變化。

  同理傾聽,釋放孩子壞情緒

  記者:有了較高的自我覺察水平,能識別孩子的情緒之後,該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釋放他們的不良情緒呢?

  鍾思嘉:讓孩子釋放心中的不良情緒,父母做到同理傾聽很重要。具體來說父母該怎麼做呢?同理傾聽有一些技巧可以學習。

  第一,全神貫注不分心。父母們在聽孩子的想法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臉、嘴和眼睛上,專心聽孩子訴說,不要因其他事情分心。父母的專心能激發孩子的訴說欲,從而讓孩子盡吐心中鬱憤。

  第二,適當適時提問。對於孩子表述得不清楚的地方,父母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幫助孩子更全面地表述自己的問題,同時也讓自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感受。

  第三,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們在聽孩子訴說的過程中,對於孩子所說的不是很認同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孩子說完再說明自己的觀點。衝動地打斷孩子會損傷孩子傾訴的積極性。

  第四,重複孩子的話。父母在傾聽的時候,可以適時重複孩子的話,一方面可以表明你確實在聽他說話,另一方面也可以確定他表達的真正意思,不至於出現溝通誤會。

  第五,判斷孩子的需要。父母在傾聽時,可以根據孩子的語氣、肢體動作等來判斷孩子的需要,以便後面與孩子討論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父母們要善用以上技巧,用自己的耳朵、眼睛和心來同理傾聽孩子。當孩子傾吐完心聲後,其內心如同一個倒空的杯子,這時再與他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容易多了。

  情緒教育五步驟

  記者:當孩子身陷情緒問題時,父母怎麼做,既把問題給解決了,又藉此培養孩子的情商?

  鍾思嘉:EQ在國內造成一股熱潮之後,不斷有許多父母問我有關培養孩子EQ的問題,其實目前對EQ的主張可謂百家爭鳴,所舉的內容和培養之道亦是包羅萬象,不勝枚舉。依戈爾曼博士的說法,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教育有五個步驟。

  第一步,察覺孩子的情緒。孩子如同成人一樣,他們的情緒背後有其原因,不管他們是否清楚原因何在。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明來由的怒氣或沮喪時,不妨停下腳步來了解他們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且運用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安全地表達各種情緒。

  第二步,體察情緒,這是親近孩子和教導孩子的機會。一些父母試圖忽視孩子的負面情緒,希望他們的這些情緒能夠自己過去,但父母經常發現這個方法的效果不好。事實上,父母在情緒的疏解方面要給孩子以協助,以幫助他們澄清情緒、了解情緒,才不致使孩子的負面情緒擴大或惡化。

  第三步,換位思考式的傾聽和確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需要父母通過注意他們的身體語言來覺察,如臉部表情和姿勢。但是別忘了,孩子也會觀察父母的身體語言。因此,父母可以用一種輕鬆但專註的態度來傾聽孩子,可以通過不帶質問的語氣來詢問孩子,了解他們的情緒,如說:「你今天看起來有點累?」然後,等待孩子的反應。

  第四步,幫助孩子以言語表明情緒。當父母看到孩子流淚,可用同理心來反應:「你覺得很傷心,是不是?」這可以讓孩子了解,並學到描述情緒的字眼。研究顯示,一個人如能以適當的言語形容情緒,可以幫助自己在神經系統上取得寬心或鎮靜的效果。當然,這並不是讓父母告訴孩子該如何表達情緒,而只是單純地協助孩子發展表達情緒的語彙。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樣,他們同時也會有兩種以上的混合情緒,這時父母可以通過言語讓孩子了解這是正常的,比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對參加少年棒球隊選拔有點興奮,也有點害怕。」

  第五步,與孩子商討解決之道。父母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不是問題,偏差行為才是問題,這是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關鍵。當孩子因情緒問題而出現偏差行為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的解決之道,幫助孩子順利解決問題。舉例來說,父母可以說:「小傑拿了你的東西,你很生氣,如果是我,也會生氣,但你打他是不對的。讓我們想想有沒有其他解決的方法。」

推薦閱讀:

「畫不好」才是孩子繪畫的最大魅力
當7歲孩子要和父母一起睡時,怎麼辦?
如何教導孩子敢於認錯?
管教孩子的六大禁區!
幾月份出生孩子智商最高?

TAG:孩子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