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初見李白時什麼心情?
丁啟陣
先後聽到過多位專家的高論,說李白杜甫在洛陽初次會面的時候,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杜甫還是籍籍無名的小字輩,杜甫只有仰望李白,崇拜李白,做李白粉絲、追星族的份兒。對此高論,我是不敢苟同的。
一般認為,李杜初次會面是在天寶三載(744),當時李白43歲,杜甫32歲。這個時候,李白固然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杜甫卻也並非默默無聞的等閑之輩。
杜甫在長安求官時期所作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這樣介紹自己少年時代的詩文成績和影響:「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晚年夔州期間所作《壯遊》詩,回憶自己早年文藝創作活動情形,有「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作於天寶九載的《進雕賦表》,序言云「……自七歲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餘篇。」這些詩文中透露的信息,可以歸納為:杜甫七歲開始作詩,一開口就是詠鳳凰的,出口不凡;少年時代就已經閱讀了大量文獻著作,十四五歲的時候,開始參加洛陽詩人聚會,得到了當時名流崔尚、魏啟心、王翰、李邕等的肯定與激賞;四十歲以前,杜甫已經寫過一千多首詩歌作品。毫無疑問,杜甫是個相當自信、自負也已經有一定影響的年輕詩人。
如果說,杜甫自己的敘述、回憶,會由於干謁等的需要,難免有誇張、自賞的成分,不能太當真。那麼,旁人的話應該是較為可信的。跟杜甫並不沾親帶故的同時代詩人,而且又是一個比較自負的詩人,任華,杜甫在成都期間,他寫過一封詩體書信《寄杜拾遺》,如下:
杜拾遺,名甫第二才甚奇。任生與君別,別來已多時,何嘗一日不相思。杜拾遺,知不知?
昨日有人誦得數篇黃絹詞,吾怪異奇特借問,果然稱是杜二之所為。勢攫虎豹,氣騰蛟螭,滄海無風似鼓盪,華岳平地欲賓士。曹劉俯仰慚大敵,沈謝逡巡稱小兒。
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個。諸人見所作,無不心膽破。郎官叢里作狂歌,丞相閣中常醉卧。前年皇帝歸長安,承恩闊步青雲端。積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直月團欒。英才特達承天眷,公卿無不相欽羨。只緣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卻為掾。
如今避地錦城隅,幕下英僚每日相隨提玉壺。半醉起舞捋髭鬚,乍低乍昂傍若無。 古人制禮但為防俗士,豈得為君設之乎。而我不飛不鳴亦何以,只待朝廷有知己。
已曾讀卻無限書,拙詩一句兩句在人耳。如今看之總無益,又不能崎嶇傍朝市。且當事耕稼,豈得便徒爾。南陽葛亮為友朋,東山謝安作鄰里。閑常把琴弄,悶即攜樽起。鶯啼二月三月時,花發千山萬山裡。
此時幽曠無人知,火急將書憑驛使,為報杜拾遺。
看得出來,杜甫早年即已盛享詩名是事實;任華對杜甫詩歌才華的讚賞,是毫無保留的。任華保存至今的詩歌共三首,另外兩首分別是寫給李白和書法家張旭的,都是歌行體,都是讚美其才藝兼表達思念之情的內容。不妨說,在任華眼裡,李白、杜甫、張旭是當時文藝界的三巨頭。「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南征》),當是杜甫因仕途失意、人生理想幻滅而發的感慨,主要針對的是朝廷和最高統治者,並非指詩歌愛好者。
究竟有無才華,才華是否出類拔萃,最可靠的方法當然是看作品。可惜的是,杜甫雖然四十歲以前已經寫過一千多首詩,但是保存至今、大致可以認定寫於天寶三載李杜相見之前的,不過十餘首。此時的杜甫,比起已有《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金陵酒肆留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蜀道難》《春夜洛城聞笛》《將進酒》等大批名作問世的李白,無論是名聲還是實際成績,都還有差距。但是,杜甫的《游龍門奉先寺》《望岳》(岱宗夫如何)《房兵曹胡馬》《畫鷹》等,也都堪稱佳作,《望岳》更是流傳千古的名篇。
天寶三載的杜甫,決非籍籍無名的詩人。
杜甫跟李白相見之後,很快就同游梁宋,同游齊魯。分別之後,還常常魂牽夢縈地想念李白。對李白的詩歌才華,杜甫寫過不少讚美的句子。例如:「李白一斗詩百篇」(《飲中八仙歌》),「白也詩無敵」(《春日憶李白》),「敏捷詩千首」(《不見》)。杜甫對李白的詩歌,當然是非常讚賞、推崇的。但是,我們也不必較真。因為:杜甫也曾濃墨重彩誇讚過別的詩人,例如稱王維為「高人王右丞」,稱讚他「最傳秀句寰區滿」(《 解悶十二首》之八);杜甫用於比擬李白的前朝詩人,往往並非一流大家。稱讚李白詩無敵之後是「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一詩有「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用以比擬的是庾信、鮑照、陰鏗,緊接著「敏捷詩千首」的是「飄零酒一杯」,目的是為了說明李白的才高命薄,為其鳴不平。宋人說,《春日憶李白》中的最後兩句,「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隱含有杜甫批評李白詩歌推敲不精之意。
某種意義上說,杜甫跟李白結交,不但不是仰望,反而可能是垂愛,至少是平交、欣賞。當時李白詩名雖然比杜甫大,但是,他來自偏遠的西域、四川,身份來歷頗為可疑——因此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參加科舉考試,他自學成才的作詩方法,除賀知章那樣不拘一格、獨具隻眼的人外,未必有很多人欣賞他;而杜甫,出身官宦之家,著名詩人杜審言是他祖父,來歷清楚,而且少年時代就已經是京城王侯顯貴文藝沙龍的座上客,文藝圈中的青年才俊,詩壇眾人矚目的新星。另外,有必要指出,杜甫不是一個溫文爾雅、謙虛謹慎的青年,「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壯遊》)這是他的自畫像。
天寶三載,李杜相見、相識之時,與其說杜甫是李白的粉絲,還不如說他們是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情同手足的好兄弟。杜甫《贈李白》是現存杜甫最早一首寫給李白的詩,根據詩的內容可以確定,作於他們洛陽初識之時。詩中,杜甫稱稱自己是「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說李白是「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這兩個有著各自不愉快經歷的人,相約同游梁宋,「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詩中對李白的稱讚不過是「李侯金閨彥」一句,未見有粉絲見到偶像時的狂熱。作於同游齊魯期間的《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作於秦州時期的《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都可以看出,杜甫雖然比李白小十一歲,但是,言行上他更像是李白的兄長。
推薦閱讀: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唯一真朋友,若他一直在,杜甫不至於結局凄涼
※杜甫:同谷七歌
※杜甫律詩中的時空結構及其內蘊
※百幅杜甫詩意山水畫
※杜甫草堂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