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牛角蘭、管葉牛角蘭、叉枝牛角蘭
牛角蘭 - 基本簡介牛角蘭 種中文名:牛角蘭種拉丁名:Ceratostylis hainanensis Z. H. Tsi種別名 :集束牛角蘭(海南植物志)海 拔:700-1000
命名來源:[Acta Phytotax.Sin. 33(6): 582. 1995]中國植物志:19:050屬中文名:牛角蘭屬屬拉丁名:Ceratostylis亞族中文名:毛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Eriinae Benth.族中文名:樹蘭族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亞科中文名:蘭亞科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綱中文名: 單子葉植物綱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門拉丁名:ORCHIDACEAE牛角蘭 - 形態特徵
附生 草本,具粗短的根狀莖和許多纖維根。莖叢生,很短,不分枝,長約1厘米,外被多枚鱗片狀鞘;鞘卵狀披針形或卵形,紅棕色,長5—10毫米。葉1枚,生於莖頂端,線狀倒披針形或線形,
長3—6厘米,寬2.5—4(--5)毫米,先端為不等的淺2圓裂或2鈍裂,裂口有時不明顯, 基部逐漸收狹成短柄,有關節。花序生於莖頂端,通常減退為1花;花苞片很小,基部抱軸,干膜質,長約1毫米,宿存;總花梗和花梗長4—5毫米;
花白色,近基部有淡紫色斑紋,有香氣;中萼片橢圓狀長圓形,長4—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近急尖;側萼片近寬長圓形,長6--7毫米,寬約3毫米,基部生於蕊柱足上,形成長達2毫米的萼囊;
花瓣披針狀長圓形,長3.5—4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唇瓣生於蕊柱足末端,近寬橢圓狀菱形,長5--6毫米,寬3.5--4毫米,不明顯的3裂;側裂片半橢圓形;中裂片寬心狀卵形,肉質;
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褶片肉質,基部具長柔毛;蕊柱極短,有 蕊柱足。蒴果近橢圓形,長5—6毫米,粗2.5--3.5毫米。花 果期6—10月。牛角蘭 - 分布產 海南(定安、瓊中、保亭、陵水、昌江)。
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畔岩石上,海拔700—1000米。
管葉牛角蘭附生草本,管葉牛角蘭 1 圖片簡介: 附生蘭, 形似燈芯草。
管葉牛角蘭 - 形態特徵附生草本,具粗短根狀莖和許多纖維根。 莖密叢生, 圓柱形,形似燈心草,近直立,長6—18(--26)厘米, 基部被5—6枚鱗片狀鞘,頂端具1節,節上生1枚葉和1個縮短的花序; 鞘卵狀披針管葉牛角蘭 形,長5—20毫米, 紅棕色。 葉直立,近圓柱狀,貌似莖之延續,
長2.3—5.2厘米, 粗約2毫米,向先端漸狹,常在花後脫落。 花序生於莖頂端節上,在直立葉未脫落前貌似側生, 縮短成近頭狀,具數朵花,基部有數枚不育苞片; 不育苞片卵狀披針形,長5—7毫米;
花苞片略小於不育苞片; 花梗和子房很短,被疏毛;花綠黃色或黃色;萼片長圓形, 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近急尖,背面被毛; 側萼片略寬於中萼片,基部貼生於蕊柱足上,
形成近棒狀的萼囊; 萼囊長約0.5毫米,末端略2裂,外面被短毛;花瓣披針狀菱形, 長約3毫米,寬約0.7毫米,先端急尖,無毛;唇瓣著生於蕊柱足末端, 略呈匙形,長2—3毫米,寬約1.5毫米,基部收狹成爪,
上端增厚而呈肉質;爪上有2枚縱褶片;蕊柱短, 有蕊柱足。蒴果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5---6.5毫米, 粗2.5—3.5毫米。 花果期6--11月。 [1]管葉牛角蘭 - 產地分布產 廣東海南;亞洲熱帶其他地區也有。 生樹上。叉枝牛角蘭 附生植物。莖贛生,長2-7厘米,呈二叉分枝,完全包藏於淡褐色、股質的鞘內, 每個分枝頂端生1枚葉。 葉線形或狹矩圓形,長3.5-6.5厘米,寬3-7毫米, 先端略有2淺裂或淺裂不明顯。 花序項生,長3-4毫米,通常生2-3花;花序柄稍被毛; 花小,白色,花瓣與唇瓣有淡紫紅色斑,蕊柱黃色; 中萼片矩圓狀卵形,長5-6毫米,寬2毫米,背面被短柔毛; 側萼片寬卵形,長 3.5-45毫米,背面亦被毛;花瓣線形, 長3.5-45毫米,寬1毫米;唇瓣近矩圓形,長2-3毫米, 基部深囊狀;蕊柱短,頂端具2個直立的臂狀附屬物; 蕊柱足短。花期:4-6月。 生境:生於林中樹上或岩石上;海拔900-1700米。 分布: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以及西藏東南部;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越南和寮國也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