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名帖欣賞
米芾名帖欣賞 |
作者:米芾 來源:拙風文化網 |
米芾《淡墨秋山詩帖》紙本 行書 29.1×31.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淡墨秋山詩帖」流傳有緒,歷代著錄於《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運筆如刷,筆力雄健,結態造勢寬展肥美,當為米芾中年書法之精品。 釋文:淡墨秋山畫遠天,暮霞還照紫添煙。故人好在重攜手,不到平山謾五年。
米芾《道林詩帖》紙本 行書 30.l×42.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鑒藏印記:「采秀堂」(朱文)、「紫芝堂印」(朱文)、「趙禮用觀」(朱文)、「吳郡董宜陽印」(白文)、「全卿」(朱文半印)、「真賞」(朱文半印)等。 釋文:道林樓閣鳴(此字點去)明丹堊,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擁帚,茶細旋探檐。
米芾《法華台詩帖》紙本 行書 29.8×4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法華台。塊圠有同色,雪深雲未開。終南晴夜月,彷彿似登台。
米芾《論草書帖》紙本 草書 24.7×3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 《論草書帖》,草書九帖之五。此帖亦名《張顛(癲)帖》、《草聖帖》、《論書帖》等,草書。隨筆一則,是米芾一段評論草書的手札。約書於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米芾的草書取法晉人,從這幅草書中,可以品味出其對草書的見識。作品字裡行間流露出米芾書法顛放舒展的獨特風格,我們可以看出米芾在學習古人書法方面所下的功夫。他的草書雖不如他的行書那樣氣勢開張,但也不同凡響。 釋文: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癲)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尤可憎惡也。
米芾《清和帖》行書 紙本 28.3×38.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清和帖》,亦稱《致竇先生尺牘》。紙本,行書八行,約書於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五月。此帖曾經項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寫的瀟洒超逸,不激不勵,用筆比較含蓄,與其它帖比較,溫和了許多,但筆劃的輕重時有對比,字的造型欹側變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幾分俊邁之氣。 釋文:芾啟。久違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趨召,不得久留,伏惟珍愛。米一斛,將微意,輕鮮悚仄。餘惟加愛、加愛。芾頓首。竇先生侍右。
米芾《向亂帖》又稱《寒光帖》淡黃紙本 行草書 27.3×30.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向亂帖》是其四十一歲以前書寫的。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記中寫道:「老米此尺牘似為蔡天啟作,筆墨字形之妙,盡見於此」。此帖書法與一般常見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筆時提處細若絲髮,圓潤遒勁,按處中鋒直下,沉著不滯;結字因勢生形,行間絲帶連綿不斷,熟而不俗,險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 釋文:向亂道在陳十七處,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惡詩奉承。花卉想已盛矣。修中計已到官。黻頓首。
米芾《值雨帖》行書 紙本 25.6×38.6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信札一則,約書於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 釋文:芾頓首。早拜見。值雨。草草。不知軸議何者為如法。可換更告批及。今且馳納。芾皇(惶)恐頓首。伯充防禦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過數日也。
米芾《彥和帖》行草書 紙本 30.1×42.6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信札一則。約書於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 釋文:芾頓首啟。經宿。尊候沖勝。山試納文府。且看芭山。暫給一視其背。即定交也。少頃。勿復言。芾頓首彥和國士。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米芾《伯充帖》(又稱《致伯充尺牘》、《伯老台坐帖》、《眼目帖》)行草書。紙本。縱27.8厘米,橫39.8厘米。信札一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約書於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紙上名家藏印累累。 因是信札,米芾寫來十分隨意,但紮實的功力使這件小札也體現了用筆迅疾、力沉奇倔,欹側取勢而無霸氣,轉折間多機巧鋒芒,筆勢放的開,收的住,可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之儀評米芾:「超軼絕尖,不踐陳跡,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而絕出筆墨畦經之外,真一代之奇蹟也。」 釋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啟。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伯充台坐。
米芾《聞張都大宣德尺牘》又稱《河事帖》行草書 紙本 29.4×33.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聞張都大宣德,權提舉榆柳局在杞者。儻蒙明公薦此職,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嘗淺,又以明曲則水逶迤。又自來南京以上方有水頭,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則無水頭。此理是否。 |
推薦閱讀:
※集米芾大字錄李白詩(早發白帝城)
※此貼為米芾與蘇軾交遊的珍貴紀錄
※米芾 問月篇
※【】米芾《紫金研帖》逐字放大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