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兒生女怎麼就「不一樣」了呢?

在傳統觀念里,更多的中國家庭想生兒子。不過,16日在南京財經大學舉辦的2015第二屆香樟經濟學論壇上,有專家介紹,在過去幾年時間內,通過對國內10個地級市的4309個家庭採樣後發現: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而且所在城市的住房價格加劇了這一影響。(5月17日《現代快報》)當「生兒生女都一樣」逐漸被現代家庭接受和認可的當下,《新經濟時期的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卻成了專家的研究課題。如果對此「過度解讀」,會不會是「生兒生女都一樣」,已經完成了為計劃生育「鋪路」,「生兒子幸福感不如生女兒」旋即開始為開放二胎「搭橋」?因為,前者說明生一個就夠了;後者至少讓本來滿足於生了一個兒子的家庭,為了得到「幸福感」要嘗試生二胎。當然,生了一個女兒的家庭,更不妨「福上加福」。當然,作為一個「研究課題」,是有其獨立價值的,至於讓人產生「計劃跟不上變化」的迷茫,或許不是研究課題的本意。但是,生兒或生女,對孩子父母來說,是不是可以上升到幸福感的層面來談?或者說,即使生兒或生女的家庭會有不同的感受,但這種感受能不能叫做「幸福感」?一般來說,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然而,生兒或生女給家庭帶來的不同感受,在整個生活內容中,是屬於局部的,而且是因人而異的。誠然,相關專家列舉的某些社會現象,確實有現實根據,但對這些現象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並非羅列一些社會表象那麼簡單。比如生兒子的父母,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因為,按照中國人的婚戀觀,丈母娘大多會要求有婚房,這就給男孩家庭帶來了現實的經濟壓力。這種人人皆知的常識,難道也需要研究?就算因此讓女孩家庭減輕了負擔,但這最多是沾沾自喜,根本談不上幸福感。這倒不是因為這種「幸福感」帶有自私自利的因素,而是在默認男女不平等的傳統陋習下,在女方對男方的依附中,以折損女性的地位所獲得的「幸福感」。這種潛在男尊女卑觀念,在這個「研究成果」中還有所流露。比如「父母在男孩求學、就業、結婚或生子方面更加操心煩神」。令人不解的是,男孩求學、就業為何讓父母更加操心煩神?其中隱含的意思就是,男孩是必須出人頭地、功成名就的,而女孩就無所謂了,因此讓女孩家庭更有「幸福感」。如果幸福感用這種沾沾自喜來詮釋,至少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如果僅限於此,這種研究成果又有什麼社會意義呢?這就不得不讓筆者覺得,從「生兒生女都一樣」,一下子變成「生兒子幸福感不如生女兒」,是不是彎轉得太快了,因而使其中的理由顯得那麼牽強?除非,這不是在研究「幸福感」,而是在體現專家的存在感?如果真是這樣,就所謂「石獅子也要玩出屁來」了。文/知風
推薦閱讀:

臉部輪廓大怎麼辦 彩妝4步讓平板臉MM變小臉
輸精管堵住怎麼回事
柏林牆是怎麼倒塌的?
異像水晶的品種!怎麼去鑒別呢?
拜登棄選 美民主黨內怎麼看?

TAG: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