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剛經開示第2課

?金剛經開示第2課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按藏傳佛教的講經方式,《金剛經》分為初善題目、中善經義、後善結尾。昨天講了初善部分,今天接著講中善經義。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個笑話:有位爐霍縣的幹部,經常喜歡看一些經論,有一次他在開統戰會議時說:「同志們,今天我們要開一個會。初善我先發言,中善我要講一些政治問題,後善祝大家吉祥如意……」(眾笑)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講法,此處是說五種圓滿:1、環境圓滿: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2、時間圓滿:釋迦牟尼佛成佛後的一時;3、眷屬圓滿: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圓滿:《金剛經》所詮的甚深意義;5、本師圓滿: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舍衛國〗:據《現觀莊嚴論釋》記載,舍衛國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餘的還有廣嚴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時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統治。

〖祇樹給孤獨園〗:它的來歷有一段典故:給孤獨長者皈依佛陀後,祈請佛陀來舍衛國傳法,並欲覓地為佛建造精舍。他發現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凈閑曠、適合靜修,所以打算購買。太子非常不捨得,為了打消他的念頭,對他開玩笑道:「你若能把這裡用黃金鋪滿,我就答應你的要求。」給孤獨長者回家後打開寶庫,用大象把黃金馱到那裡鋪地。由於給孤獨長者前世供養過六佛,今生能夠看到地下的寶藏,並可加持土石變成黃金,具有極為殊勝的福報。最後祇陀太子為其誠心所動,對他說:「以前我們商量賣地時,並沒有說這裡的樹也要賣,現在這塊地屬於你,但這些樹仍屬於我,讓我們一起供養佛陀吧。」以此原因,該地名「祇樹給孤獨園」。後來,給孤獨長者迎請天人在這裡建造了一座經堂,佛陀常在此地講經說法。

1990年我隨上師如意寶前往印度,在日薄西山的某一天,朝拜了這座聞名遐邇的「祇樹給孤獨園」。如今那裡唯有一片廢墟,既沒有寺院,也沒有城市,只剩下了遺址的大概界限。當年,佛陀在此示現神變降伏外道六師,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在每年神變月(藏曆一月)的一日至十五日,拉薩都會舉行隆重的法會,我們學院也在這十五天中舉辦「持明大法會」。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藏文譯本和義凈法師的譯本中,除了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外,還有「大菩薩眾」。此譯本之所以沒有提及,應該是梵文版本的不同所致。就像《入菩薩行論》的頌詞,克什米爾的班智達說有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說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說有一千頌,最後問寂天菩薩時,才知道一千頌是正確的。印度的經文經常在文字內容等方面有所不同,故大家不要一見到不同版本,就妄加斷言「這是真的」、「那是假的」!

我個人認為,在梵文版本方面,藏傳佛教與義凈法師用的應該是一個,鳩摩羅什與唐玄奘用的可能是一個。你們在研究經典時,倘若發現不同之處,千萬不要隨便取捨。要知道,經典是具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結集而成,但他們的不忘陀羅尼就像現在的錄音機一樣,也有不同層次的差別,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金剛經》的聽眾有小乘比丘,也有大乘菩薩,因此本經屬於大乘的範疇,《經莊嚴論》的意義可以盡攝其中。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諸眷屬聚在一起時,世尊於正午之前,著衣托缽到舍衛城中乞食化緣。

〖著衣〗:世尊出門之前都要先整理衣服,我們弟子就更不用說了。不管大家穿藏裝還是漢裝,如果下山到城市裡去,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衣著是否整齊。有些漢喇嘛的衣服穿得很難看,每次見到他們時,就像見到了藏族的「濟公和尚」。作為一名出家人,不管穿什麼樣的僧衣,都應讓人看起來順眼。當然,這不是叫你們去學打扮,而是應有的威儀必須具足,否則會令世人對佛法產生邪見!

〖乞食〗:有人會問:「佛陀為什麼也像我們一樣,中午肚子特別餓,要出去化緣呢?」其實,佛陀並不是肚子餓,而是要給眾生一個積累資糧的機會,並藉機為他們傳講佛法。《秘密不可思議經》中云:「佛陀體內沒有內臟,猶如金丸。」《金光經》中也說:「釋迦牟尼佛顯現上是在化緣,但並沒有享用這些食物,因為佛陀從來沒有飢餓。」

退一步說,即使釋迦牟尼佛的肚子餓,他也可依神通加持土木、石頭變成食物,而不需要向人乞討。依靠佛陀的加持力,一個東西能變化無量之多,就算是不好吃的食物,也會成為醍醐美味,誠如《現觀莊嚴論》中言:「在佛陀口中,低劣的飲食也能變成無上勝味。」以前釋迦牟尼佛在阿耆達國安居時遇到災荒,佛陀擔心阿難因出生王族而受不了這種苦,所以給他吃一粒青稞,致使他七天中沒有飢餓,以此因緣,阿難對佛陀的加持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和稀有感。不僅如此,佛陀還具有虛空藏等持,圓滿世間上的一切財富。因此,佛陀並不需要真正去化緣。

現在世間上有些人說:「釋迦牟尼佛是乞丐王。」這其實是一種毀謗,有極大的過失!儘管佛陀確實帶比丘到城中乞食,但這完全是一種示現,就像佛陀雖已滅盡我執,顯現上還要說「我的弟子」、「我的施主」一樣。根據剛才的那些教證,足以說明釋迦牟尼佛並不是到了中午就餓得受不了,拿一個大碗跑到城市裡去,不是這樣的!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陀於舍衛城次第乞食後,回到祇園精舍享用齋飯。吃完飯,收拾缽盂,洗凈雙足,在法座上跏趺而坐,身體端直,安住於正念之中。

〖乞〗:現在的泰國也是如此,早上七、八點鐘天還沒有亮的時候,比丘們就托著缽,在馬路上赤足而行。此時施主們早已在十字路口拿著食物等候,看到比丘來了,就高興地排在路邊,對他們一一獻供。供養物除了食品以外,有時還有洗臉用具、衣服等。比丘的缽非常大,每次回來都滿滿的,早飯用完後,還剩下足夠的食物留待中午享用。

在印度,化緣的時間一般是上午。而在部分佛經中,有時候也會看到比丘中午出去化緣,但種現象在泰國是沒有的。

〖洗足〗:吃完飯後洗腳,泰國也有這種習俗。以前喜饒嘉措格西去泰國時,國王親自為他端水洗腳。上次我們去雖然沒有這種待遇,但也是居士幫忙倒水的。

〖敷座而坐〗:洗完腳後,佛陀在法座上端身正坐。值得注意的是,講法、聽法、修行時,身體的端直非常重要。有些人在家裡看書念經,經常喜歡斜靠著,這種姿勢相當不好。要知道,身不正則氣脈不正,氣脈不正,記憶力和修行就會受到很大影響。藏傳佛教歷來重視身體的姿勢,不管是念經也好、修行也好,都要求身體必須端直,跏趺而坐。說實在的,我的習慣也不好,平時喜歡靠著看書,今後一定要改過來!

表面上看,佛陀吃完飯後,洗了個腳,在墊子上休息一下,安住於正念當中,馬上就要講《金剛經》了。

此福願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

願度有海諸有情。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生生世世不離師,恆時享用聖法樂,

圓滿地道功德已,唯願速得金剛持。

三世諸佛菩薩如何發願,我也如何發願。

三世諸佛菩薩如何行持,我也如何行持。

三世諸佛菩薩如何迴向,我也如何迴向。

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金剛經有這種簡解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四十四集)
金剛經直釋 一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六十三集)
我所認識的陳式太極拳四大金剛——陳正雷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