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精讀 | 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7)

2017年6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在京舉行。

藍皮書指出,2016年是中國慈善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國家與社會更緊密地聯手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年。

國家推動慈善的貢獻,尤其表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以及相關配套法規在2016年度的密集出台上,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慈善活動,不論是境內還是境外慈善主體的活動,都有法可依了。中國實現了慈善法制的完整塑造,中國慈善事業進入了依法治理的時代。

2016年《慈善法》正式實施後,政府執法力度加強。截至2016年10月,民政部曝光的離岸社團、山寨社團數量達1287家。民政部與百度公司合作,在百度百科中對被曝光的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專門標註。新浪微博根據民政部名單通告,對2169個與離岸社團、山寨社團有關的賬號進行了處理。

2016年,中國慈善服務基礎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國家有關部委加強了志願服務信息化管理與大數據建設,對民間志願服務測量和研究開發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2016年註冊志願者為7259.08萬人,註冊率為5.25%,非註冊志願者為6221.13萬人。在官方正式註冊志願者與未註冊志願者的合計人數為1348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75%。在註冊與非註冊志願者中,約佔32.3%的5806.61萬名活躍志願者通過116.17萬家志願服務組織參與了幫老、助殘、扶貧、社區等18種主要領域的志願服務活動,捐贈服務時間達15.97億小時,志願者貢獻經濟價值495.65億元。

2016年,互聯網募捐、慈善信託、社會組織國際化、企業社會責任方面都呈現出新氣象,慈善組織的活力較之以往更加明顯地展示出來。

互聯網募捐成為社會關注熱點,互聯網開始成為慈善組織與公眾有效聯結的載體。

慈善信託首次有了新突破。截至2016年底,全國18家信託公司和慈善組織成功備案了22單慈善信託產品,初始規模達0.85億元,合同規模為30.85億元。從現有狀況來看,慈善信託正在嘗試信託公司和慈善組織雙受託人模式,以推動中國慈善信託的發展。

慈善組織正在以參與全球議題的高端論壇、設立海外平台、對外慈善捐贈、進行災害救援、國際認證、國際頒獎等方式快速融入全球慈善版圖,同時也體現出中國慈善組織參與全球治理的組織形式多樣化、關注領域多元化和活動地域擴展化的特點。

企業社會責任正在與國家戰略、慈善發展、全球環境、高校捐贈有效結合,這是中國企業家慈善理念拓寬的一種表現。尤其央企、民企、外企等各類企業紛紛將精準扶貧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向。15家網路信息企業與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成立了網路公益扶貧聯盟,協同網路公益資源,促進精準脫貧。中國首個信息技術公益聯盟發起成立,公益雲計劃為社會組織提供雲計算以及大數據。

2016年十大慈善熱點事件,體現了國家與社會聯手推動慈善事業的特徵。其中兩件為國家法律出台,兩件為社會支持慈善事業的廣泛行動,一件為民政部嚴格執法,另外五件有三件指向網路募捐,兩件指向稅制改革,總體上聚焦於慈善法治。

2016年,慈善公益事業成果豐碩。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69.9萬個。其中社會團體33.5萬個,基金會5523個,民辦非企業單位35.9萬個。

2015年度實際接收現金及物資捐贈量為1215億元,加上全國志願服務捐贈小時折算價值414億元和彩票公益金籌集總量979億元,全核算社會慈善公益總價值達2608億元。

2016年,社會捐贈總量預期將達1346億元。其中,基金會系統接收的捐贈總額預估為489億元;慈善會系統捐贈款物預估為348億元;民政系統接收的社會捐贈款物為70.83億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接收捐贈測算為194億元,其他類捐贈接收主體接收捐贈的數額約為244億元。

2016年的社會捐贈總量加上全國志願服務小時折算價值495.65億元,合計為1842億元。

2016年中國彩票銷售總量達到3946.4億元,籌集彩票公益金1039億元。將彩票公益金算進來,那麼,2016年中國全核算社會公益總價值為2881億元。

2016年與2015年相比較,社會捐贈總量增長率為10.7%;志願服務捐贈小時折算價值總量增長了19.6%;彩票公益金籌集總量增長率為5.8%,全核算社會公益總價值增長率為10.5%。

《慈善法》的出台,為中國慈善事業注入了成長的活力和動力,也預示著2017年將是慈善事業獲得更大發展的一年。

2016年十大慈善熱點事件出爐

1)《慈善法》公布施行,推動慈善事業規範化發展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並施行,中國慈善事業步入法治時代。在《慈善法》配套政策制定、法律的培訓與宣傳、組織認定登記、慈善公開募捐資格放開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但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潛力的完全激發,還需要培育慈善文化、明確慈善定位、進一步完善《慈善法》的配套政策並加強貫徹執法力度。

2)「羅爾事件」拷問個人求助灰色地帶和公眾理性捐贈意識

白血病女童的父親羅爾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的讚賞功能「賣文救女」,其原創文章經朋友的公司推廣轉發,短短几日就獲得網友打賞260餘萬元。但醫院、媒體、網友等「知情者」紛紛發布信息指責求助人誇大事實、譴責求助人消費公眾同情心。後經慈善監管部門和募捐平台介入,羅爾退回讚賞資金。「羅爾事件」引發「微信打賞是不是慈善募捐」「如何監管個人網路求助行為」「誰有個人求助資格」等爭論,公益行業亦在反思如何提高能力回應社會需求、如何規範化管理提升捐贈人信任、如何促進慈善募捐的有序發展以保護公眾慈善熱情等老生常談的難題。

3)非政府組織在華境內活動管理進入法治時代

2016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獲得表決通過,並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2016年底,《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登記和臨時活動備案辦事指南》《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境內活動領域和項目目錄、業務主管單位名錄(2017年)》等相關配套規範性文件也相繼發布。該法是我國在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方面的首部法律,明確了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活動的原則和規範,對引導和約束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行為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具體施行中還存在一些未明確的細節,其對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的未來影響有待長期觀察。

4)公益股權捐贈稅收新政有望催生大額捐贈

囿於先前的股權捐贈稅收政策,曹德旺夫婦價值35.49億元的股權捐贈面臨數億元稅負。實踐中也出現了捐贈人直接在境外捐贈股票期權或者承諾捐贈股權後卻擱置捐贈的案例,這些案例與我國股權捐贈稅收政策不無關係。為了回應股權捐贈稅制改革的呼聲,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公布《關於公益股權捐贈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令企業公益性股權捐贈的稅收減免問題得以初步破題。該文件能否如預期促使更多企業以捐贈股權的方式投入到公益慈善事業,個人公益性股權捐贈可否比照企業公益性股權捐贈處理以及慈善組織後續對股權的處置是否有稅收優惠,都將成為人們對公益慈善捐贈稅收激勵機制的新期待。

5)網路捐贈成為慈善金礦,良性發展呼喚透明化

2016年9月7日至9月9日,677萬人次通過「9·9」公益日平台捐款3.05億元,平均每人次捐贈45.05元。2016年的捐款總額是2015年的2.4倍,參與人次是2015年的3.3倍。但伴隨資金增長的,是社會各界對「9·9」公益日籌款後的執行監督、財務公開等問題的關注。在網路生態下,慈善捐款使用透明化將成為公益組織持續獲得公眾支持的重要基石。

6)首例慈善組織單受託人慈善信託 設立稅制改革或成瓶頸

2016年12月28日,「2016阿拉善SEE公益金融班環保慈善信託」在北京發布,成為首例慈善組織作為單一受託人的慈善信託。《慈善法》正式實施當天,就有4家機構的5個慈善信託產品「搶灘」潮頭,並呈現出多樣化模式。《慈善法》專章規定慈善信託,意在激活沉寂多年的公益信託制度,從實踐來看已有較為成功的開端。但困難依舊存在,完善包括慈善信託的稅收優惠制度在內的公益慈善稅制改革將成為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內公益慈善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

7)12家民政部註冊基金會年檢擬不合格 基金會必須依法運作

基金會是以公益為目的、以資金籌集和運作為基礎的組織,作為慈善事業的中堅力量,其健康發展和規範化運作一直備受關注。年檢是登記管理機關對基金會進行監管的重要手段,民政部用醒目的方式公布年檢不合格的基金會名單,釋放出基金會必須依法運作、加強自身組織管理的信號。在我國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和社會監督力量不斷加大的大環境下,基金會依法運作、加強自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

8)中國社會組織主動參與全球治理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非政府組織日益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主體。2016年,中國社會組織通過四種活動形式參與到全球治理體系當中,即參與全球議題討論,開展海外公益行動,設立海外平台機構,以及對外慈善捐贈。這些活動,體現出當前階段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治理的組織形式多樣化、關注領域多元化和活動地域擴展化的特點。但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組織也面臨境外活動資質難以取得,資金投入不足,自身能力有待提高和相關國內法律政策缺失的問題,造成了對其參與全球治理的限制。

9)民政部指定13家慈善信息平台 規範互聯網慈善發展

2016年1月的知乎「大V」童瑤網路詐騙案件,2月的德國留學輕鬆籌網路詐捐事件,3月的李小璐愛心捐款被騙事件都引發熱議,反映出欺騙行為嚴重傷害了公眾對慈善捐贈的信任,凸顯了網路募捐監管問題的迫切性。為了進一步規範網路募捐行為、減少騙捐事件的發生,慈善法規定慈善組織應當通過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進行網路募捐。8月22日,民政部配合9月即將生效的《慈善法》公布首批共13家入選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名單,藉此推動互聯網慈善規範發展。

10)國務院發文引導社會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

2016年中國兒童保護制度實現重大突破。2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11月9日,民政部通報了我國首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數據,全國共摸底排查出農村留守兒童902萬人。兒童保護將成為現代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兒童公益組織憑藉自身專業優勢,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民政部加強對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的監管

離岸社團、山寨社團主要是內地居民在境外,特別是在香港地區註冊,並在境內開展活動的組織。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在2007年之後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社會公眾受到欺騙,合法的社會組織利益受損。離岸社團、山寨社團之所以直到2017年民政部才加以監管,是因為一直以來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2016年《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出台,使治理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從事後階段前移到事前階段,有效地壓縮了這兩類社團的生存空間。此外,離岸社團、山寨社團難以根治,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社團與政府利益關聯沒有加以隔離。2015年以來,國家對社團進行去行政化改革,相繼開始了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的試點工作。這無疑將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存在的牟利機制徹底根除。從2016年3月起,民政部開始連續曝光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的名單。截至目前,民政部已經曝光的離岸社團、山寨社團數量達到了1293家。民政部與百度公司合作,在百度百科中對被曝光的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專門加以標註。新浪微博根據民政部名單通告,對2169個與離岸社團、山寨社團有關的賬號進行了處理。

2016年全國基金會數量超過5500家

據基金會中心網數據中心實時統計,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範圍內已經註冊的基金會數量達5545家,比2015年同期的基金會數量增加674家,年增長率為13.84%。其中,全國共有1565家公募基金會,佔全國已註冊基金會總數的28%;還有3980家非公募基金會,佔全國已註冊基金會總數的72%。同2015年相比,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在全國已註冊基金會總數中的佔比增加4%。

從基金會數量增長趨勢可以看出,《慈善法》通過後,公募基金會數量增加的速度大幅下降;同時,非公募基金會登記成立的審批權下放、取消業務主管部門要求,進一步降低了註冊門檻,大大加快了非公募基金會的發展。

2005~2016年,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9%,其在全國已註冊基金會總數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非公募基金會3980家,佔全國基金會已註冊總數的72%。

儘管2016年新成立的基金會總數與2015年度基本持平,但與2015年相比,非公募基金會的增長速度明顯更快,這種變化與《慈善法》生效密不可分。2016年共有674家基金會註冊成立,其中僅有18家公募基金會,比2015年註冊成立的數量少了39家;而其中656家新成立的基金會是非公募基金會,占當年新成立基金會總數的97.33%,比2015年註冊成立的數量有所增長。

自2009年以來,基金會登記管理許可權下放的政策改革更加深入,非公募基金會可以在市縣級民政部門註冊,而且登記註冊的流程進一步簡化,這也帶來了市縣級基金會數量的迅速增長。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有27個省區市成立了946家市縣級基金會。

在2016年新成立的674家基金會中,市縣級基金會數量為257家,占當年新成立基金會的38%,較2015年的272家略有下降;省級基金會數量為408家,占當年新成立基金會數量的61%,比2015年的355家有所增長。

2016年,全國3980家非公募基金會中,企業型、高校型基金會表現搶眼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3980家非公募基金會中,企業和高校發起的基金會表現非常搶眼。2016年底,企業發起成立的基金會共有763家,佔全國非公募基金會總數的19.17%。其中,廣東省企業發起設立的基金會總數高達179家,是全國企業基金會數量最多的省份。

全國第一家學校發起成立的基金會是在1992年註冊的,以高校為代表的學校發起成立的基金會在數量和資產上表現突出,也是全國非公募基金會增長的主要部分。這幾年,全國學校發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16年底,全國學校發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已達712家。

學校類別不同,其發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也有所不同,就2016年、2015年情況來看,幾類學校發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比例大體相同。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大學發起成立的基金會數量最多,達到了466家,佔全國學校基金會總數的66%,是中小學發起成立的基金會總數(165家)的2.8倍之多。

高校基金會財務規模增長迅速,其中凈資產總量的增長非常突出。根據2015年凈資產排名,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年底凈資產為51.73億元,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年底凈資產為40.25億元,分布位居全國所有基金會的第一、二位,這也進一步拉高了北京地區的非公募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繼續位列全國不同地域的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的排名之首。同時,全國學校基金會的凈資產總量也占非公募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的一半以上。根據基金會中心網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學校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為309.57億元,佔全國非公募基金會凈資產總量的45.60%。擁有彙集校友資源的天然優勢,學校基金會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開展學校建設、進行獎學助學等。

現階段精準扶貧階段的婦女反貧困面臨著一些挑戰

藍皮書指出,精準扶貧階段的婦女反貧困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是資金短缺、難以催生好的可推廣的項目案例。扶貧資金相對額度較大、周期較長,使很多公募與非公募基金會難以擔當。近年來,政府開始嘗試拿出部分資金向公益組織購買服務,但這些項目多屬於「短平快」的類型,資金小,周期短,使社會組織紮根社區,通過專業理念和手法,促進服務人群脫貧和發展的傳統優勢和長項不能很好地發揮表現出來。同時,從購買服務的資金來源看,這些資金多來自民政、殘障、救助等相關部門,而國家扶貧資金反而在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銷聲匿跡了,儘管中國最早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是在2006年由國務院扶貧辦與江西扶貧辦開先河的。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一些能夠體現專業性,具有可複製、推廣潛力的綜合類扶貧項目很難出現或者被看到。

二是婦女/性別與發展人才斷鏈。90年代國際合作項目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婦女/社會性別與發展的專業人才,有很多是學界的,隨著高校和科研單位考核制度嚴格化以及他們自身年齡的增長,許多人已退出了發展一線。國際機構撤離後行業內和反貧困相關的「參與式社區發展」「社會性別與發展」等培訓與實踐項目驟然減少,新生代的社會組織成員沒有機會獲得相關的培訓和實踐機會,公益慈善行業出現了明顯的人才斷層現象。所以當「精準扶貧」呼喚更多的社會組織紮根社區時,卻發現具有專業能力的社會組織數量有限,既缺少能夠對政策產生影響的重量級專家,更缺少在社區有實施行動研究能力的學者兼行動者,亦缺少在一線為目標人群提供對口服務的實際工作者。近些年發展起來的社會工作者隊伍,有替代發展工作者的趨勢,但由於中國社工隊伍培養的先天不足,要擔當重任還需磨鍊。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婦女反貧困任重道遠。

提供最有價值的智庫觀點

「皮書說」微信
推薦閱讀:

李培林、陳光金等:2011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
首部紀錄片藍皮書:新媒體將改變產業形態
《2017年協作機器人行業發展藍皮書》全球首發

TAG:中國 | 慈善 | 發展 | 報告 | 藍皮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