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魯迅?

【版主按】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同時是中國近現代具有最強烈而深刻的現代意識的啟蒙主義者。然而,我們現在離魯迅的時代已經越來越遠,隨著各種時尚新潮的不斷衝擊,有些人已經漸漸淡忘了魯迅。高中課本「去魯迅化」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網路熱詞,「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最新版,魯迅多篇文章消失,魯迅的作品在當代還有多大價值和意義,至今爭論不休。你喜歡魯迅嗎?你讀過魯迅的作品嗎,至今還記得多少?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魯迅?魯迅強烈批判民族劣根性和傳統文化,是不是一種偏激,你怎麼看?請網友暢所欲言參與討論>>>

為什麼今天我們還需要魯迅原創網友:宋誠1、魯迅的地位魯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儘管去世幾十年,但他當年所思考、所焦慮的問題,到今天恐怕還是新鮮的。近百年來,有那麼多知識分子,但對中國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魯迅可能是第一人,是魯迅發現了中國和中國人。中國人還要發現?是要發現的。魯迅的眼光不一樣,他發現了中國和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形成的一些問題、弊病,現在還大量存在於社會中。魯迅的出現是個藝術,魯迅是我們民族精神普遍潰敗時的中流砥柱。魯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爾凱郭爾、帕斯捷爾納克、布羅斯基這些思想家,是同一水準的。把中國的病根看出來了,這是魯迅的偉大。2、魯迅的批判魯迅對人性的了解也是最深的,很敏銳,有時候會覺得他批判性太強,說話很難聽,甚至有點過,但有一條,讀魯迅能讓我們讀懂中國,知人論世,了解國情,了解國民。如果保留點歷史感,放在特定的語境來討論,就會發現魯迅雖然很偏激、很尖銳,但還是有的放矢,而且只有魯迅這樣,才能更一針見血,深入骨子,打到痛處。魯迅永遠在嚴厲批評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病,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里充滿了麻木人心的「殭屍的樂觀」,他是很反感的。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不尊重人的,中國文化最大的弊病是對人的壓抑,對個性、對生命、對創造力的壓抑,所以要猛烈地攻打,要衝破這種傳統束縛。3、中國人的劣根性魯迅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批判中國人的奴性、面子心理、看客心態、馬虎作風,中國人麻木、卑怯、自私、狹隘、保守、愚昧。但他的批判是建立在自省和自剖基礎上,也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帶有一種悲憫和無奈。大多中國人不出聲,沉默,中國人共同的疾患久矣,我們司空見慣了,見怪不怪,麻木了,但魯迅卻要真實地說出來。「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個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容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魯迅)「中國有兩個時代,一個是力爭做奴隸的時代,一個是坐穩了做奴隸的時代。」(魯迅)讀魯迅,是為了了解我們自身,了解我們這個民族,了解我們的文化,了解中國人。魯迅有一個特點,他的文章並不是知識層面的,而是帶有自己痛徹的感觸,從生命的體驗中總結出來的,讀魯迅可以帶給你真正的文化體驗。魯迅對人性的了解也是最深的,很敏銳,有時候會覺得他批判性太強,說話很難聽,甚至有點過,但有一條,讀魯迅能讓我們讀懂中國,知人論世,了解國情,了解國民。怎麼看魯迅批判傳統的偏激 魯迅造成中國文化的斷裂?第一個問題,怎麼看魯迅批判傳統的偏激?首先,我們說魯迅是不是偏激?我認為確實是偏激的,他有時候就是要走偏鋒,把話說得很死,非常絕對,到頭了。魯迅對中國文化的批評是非常厲害的,斷然的態度,簡直要推倒一切,不容商量。我們看他很有名的一句話,也經常被人所引用的,「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華蓋集·忽然想到(五至六)》),他說中國傳統文化那種複雜的形態,全部踏倒他。這樣的語言,如果抽出這麼一句來看,肯定認為魯迅是非常偏激的,對傳統文化怎麼能夠這樣呢?又譬如魯迅最受人非議的是1925年,他給青年開書單的時候,說到這麼一段話,「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人生離開;讀外國書——除了印度——時時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廢與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廢與厭世,所以主張少看或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這句話遭到很多非議,「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這句話偏激不偏激?非常偏激。結果魯迅就被人抓到了,這個問題提出來,魯迅說這些偏激話語的時候,寫這些偏激文章的時候,語境是什麼?他是在什麼歷史條件下說這句話的?他的批判所指是什麼,這也是需要考慮的。我們不能否認魯迅對傳統的批判是激進的,而且魯迅的思維跟通常人思維有很大不同,他往往有逆反的心理,大家都這樣看,他偏那樣看,他容易使人驚愕,所以不習慣,但又覺得是一種提醒,別開生面。魯迅的文章都帶有這樣有意的逆反,他採取不合作的精神,這大概就是魯迅的思維方式和話語方式。如果保留點歷史感,放在特定的語境來討論,就會發現魯迅雖然很偏激、很尖銳,但還是有的放矢,而且只有魯迅這樣,才能更一針見血,深入骨子,打到痛處。所以我們讀魯迅,應該放到歷史語境下,同時不要把魯迅看成是在做國學論證,他在寫雜文,是表達自己的感受,一種整體的認識。我們現在這些顛覆魯迅的人,往往用摘記法摘一些句子,抽掉歷史感,不考慮語境,也不考慮魯迅為什麼採取一種逆反的思維,就抓到一些偏鋒的話,把魯迅看做一個非常不負責任、非常損、非常苛刻的老頭,這並不是一個真實的魯迅。那些把魯迅說成是對文化傳統的虛無主義和偏執狂,常引用的一句話就是魯迅曾經說過「不要讀中國書」。魯迅為什麼要這樣說?為什麼人家請他寫書單,他就說了這麼偏激的話呢?那是1925年,「五四」已經過去了,但「尊孔讀經」回潮的現象非常厲害,當時是代表守舊的一種觀念。魯迅對當時復古的思潮是不以為然的,所以他不開那個書單,要衝破這種限制,要青年得到思想解放,所以針鋒相對地提出「你們不要看中國書,要多看外國書。」這是一個歷史背景,他是有針對性的,認為中國當時不是搞國學的時候,而是應該怎麼開放,打破思想僵局,讓中國文化走進一個相對開放的狀態。進入作者博客 查看全文
推薦閱讀:

今天20:51~ 22:08犯太歲者不要出門
過好每一個今天,就是此生最大的能力
俄美英法都在否決!安理會今天怎麼了?
今天,你練早功了嗎?
今天過後偏財湧進門,喜迎橫財,驚喜連連的三類人

TAG:魯迅 | 深度 | 我們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