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影響世界影史進程的100部電影(連載一)

電影,這門誕生於19世紀末期的藝術形式極大地改變了20世紀人類的生活以及思維方式。毫無疑問,這是當代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形式。百餘年來,無數的電影工作者創作了數以萬計的電影作品,有的早就被遺忘在歷史的塵埃中,有的卻因時光流逝而成為永恆的藝術品,令它們不朽的原因千差萬別,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那就是獨創性。衡量一位藝術家的獨創性,簡單地說,必須看他在創作時是否能夠擺脫成規的束縛,開創出嶄新而獨特的典範。真正的創新,必然能驟然地、將過往被漠視的經驗加以轉化,創造出新的紀元、新的運動、新的學派,建立起新的經驗體系。在藝術發展的過程中,每一種表現形式決定性的轉折點,必然都能在既存的形態中推陳出新,這是一種深具「革命性」的發現,毀滅性與建設性如影隨行,這迫使我們對舊有的價值體系進行重估,在永恆的遊戲中建立起新的規範。以下我遴選出的這100部電影就是這樣的「革命者」,可以說,它們是電影史上的「骨架」作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極大地影響了世界電影體系,並改變了它的發展軌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100部電影的歷史就是電影的歷史。在選擇上,盡量包含電影史上各個階段、各種類型、各種藝術流派、重要國家以及重要導演的經典作品。(不包括紀錄電影和動畫電影)http://i.mtime.com/1606884/blog/3961485/1、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美國導演:大衛·沃克·格里菲斯

《一個國家的誕生》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劇情長片。大衛·格里菲斯所處的年代正是電影的草創時期,生產的影片情節簡單、篇幅短小(長度僅限於10分鐘),但《一個國家的誕生》(美國內戰史詩,唯其對黑人的描述和對3K黨的頌揚是大敗筆)卻長達3個小時,開創了史詩巨片的先河。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稱它是「用光書寫出來的歷史巨著」。影片最大的貢獻是開創了蒙太奇語言的敘事方法(之前無人使用),格里菲斯借鑒了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寫作手法,運用平行以及交叉剪輯的技巧渲染驚心動魄的追逐和「最後一分鐘營救」場面,後來,這成為電影敘事的基本模式之一。今天,你每看一部影片,裡面總有一些東西是格里菲斯開創的。如果沒有格里菲斯和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電影的完全成熟不知要推遲多少年。2、諾斯費拉圖Nosferatu 1922 德國導演:F·W·茂瑙

這是關於吸血鬼的電影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20世紀初,表現主義電影在德國風行,隨即影響遍及世界,F·W·茂瑙正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巨匠中最有才華的一位,這位電影詩人用繪畫般的構圖描繪了外在的世界,也陳述了想像中更深的真實。因此,他能夠在外表真實的素材和奇幻處理間游移自如,使每部片子都成為對人類精神需要和愛的能力進行研究的範本。《諾斯費拉圖》是茂瑙最為著名的作品,他用對光影敏銳的觸覺,神奇地創造了一個噩夢般的哥特世界,運動的攝影機重視的是光影強弱所造成的視覺反差,而這也是茂瑙烘托氣氛最有力的技巧。茂瑙影片中的吸血鬼諾斯費拉圖有著顯而易見的社會背景:1918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一系列經濟、政治上的沉重打擊必然也在德國社會的文化意識形態層面刻下深深的烙印(這也是表現主義在德國出現的原因),諾斯費拉圖在此時正是作為一個「暴君形象」的舞台符號出現的,在他的身上,人們不僅看到了以前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傳說中的吸血鬼,而且也同樣寄予了對魏瑪共和國初期大發國難財的政府官僚的仇恨與恐懼。吸血鬼和瘟疫籠罩下的小城鎮也成為了凋敝混亂、人人自危的戰後德國社會的縮影。不過茂瑙畢竟還是一位懷著理想主義潛思的藝術家,在影片的結尾,他相信依然有如耶穌式的救世主願意用自己的鮮血和博愛來使罪惡得以清除、正義得以伸張。3、貪婪Greed 1924 美國導演:埃里克·馮·斯特勞亨

埃里克·馮·斯特勞亨的自然主義傑作《貪婪》仍然維持了其一貫尖酸犬儒的對愛情、友誼逐漸被嫉妒、貪婪、欺瞞腐蝕的檢驗的程度,也仍具備自然主義富有詩意的影像。很少有導演能如斯特勞亨那麼傑出地結合寫實和反諷隱喻,寓小社會、心理觀察於史詩敘事中,或在浪漫中頻繁出現道德的堅持。但製片人們都不喜歡他的完美主義,《貪婪》也被片廠從十小時剪成兩小時,其結果,這部片子顯得很不完整、不連貫,但即便如此,它的威力仍然是不可抗拒的,當時看了此片的導演,都深受啟迪:『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可以如此細緻地表現人類的行為,如此深刻地揭示人類的內心』;『其成就,堪與十九世紀傑出的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小說相媲美。』儘管他們所看到的《貪婪》,不過是原版的五分之一,因此,原版的偉大,只能想像。多年以來,一直有傳聞說,原版的《貪婪》並未被銷毀,而是藏在米高梅公司的某個秘密角落,但願這不是又一個黑色幽默。4、戰艦波將金號The Battleship Potemkin 1925 蘇聯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

《戰艦波將金號》是無聲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在銀幕上最集中的體現,「敖德薩階梯上的鎮壓」已經成為了影史上的不朽經典。《戰艦波將金號》有著電影史上最為快速、強力的蒙太奇,造成了幾乎抽象的衝突,如壓迫者無情地步下樓梯、被鎮壓者驚嚇的表情、一個嬰兒車滾下台階。愛森斯坦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出的對蒙太奇近乎狂熱的迷戀散射出的正是「蘇聯蒙太奇學派」的精神宣言:即意義並非從單個畫面,而是從它們彼此的「撞擊」中產生。儘管後來,「蘇聯蒙太奇學派」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以蒙太奇構築電影」的理念也被後來的場面調度崇拜者們所摒棄,但愛森斯坦在片中對蒙太奇功能和意義的大膽開創性嘗試卻意義非凡,贏得了無數電影創作者們的膜拜,這其中就包括布萊恩·德·帕爾馬在《義膽雄心》中近乎抄襲式的致敬。5、將軍號The General 1926 美國導演:克萊德·布魯克曼、巴斯特·基頓

具有一副「石頭面孔」的巴斯特·基頓不僅是默片時代最偉大的喜劇天才之一,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影大師之一,他永遠不笑的木訥臉孔一如既往地固執,甚至在最古怪的處境下,他都以冷漠回應,這給了他的角色一種具有諷刺意味的分離。他的巔峰之作《將軍號》是古典戲劇模式的典範,對稱、嚴謹的排比符合了古典主義的倒V字結構,有引人入勝的完整開端、主題變奏、以及精彩高潮,故事的結尾又回到了開場的情景。而這些都是他在片場根據故事梗概的即興發揮,僅憑一簡單道具,他就可以製造笑料無數,與卓別林的天真頑皮不同,基頓對抗世界的武器是聰明才智以及不帶傷感的樂觀精神。6、大都會Metropolis 1927 德國導演:弗里茨·朗

巨作《大都會》是默片時期最富創造力的電影之一,也是劃時代的科幻傑作,它的主題是操縱控制與墮入瘋狂,而其中對都市景象和機器人、下層社會的描述;對剝削制度、都市樂園的關注,都深深地影響著後世的科幻電影創作,成為了它們的原型和靈感。表現主義大師弗里茨·朗在片中想像了公元2000年的社會,這是一個極度兩極化的世界,一極是智層,處在地上,由所謂的科學家、各界大亨以及獨裁者構成,他們掌控世界,以他們的心情和私利來運作這個世界;另一極是貧窮的工薪階層,處於地下,他們像機器一樣勞苦著,直到大都會統治者的兒子愛上了地下城市中的女子瑪利亞時,巨變開始降臨。弗里茨·朗就如同一個先知,不幸地言中了德國的未來,6年後,納粹蠱惑了德國,《大都會》中的科幻世界過早地到來。而希特勒本人最喜歡的電影,就是這部《大都會》。7、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1927 美國導演:F·W·茂瑙

1926年,福克斯公司盛情邀請德國影人F·W·茂瑙赴美髮展,茂瑙為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這部被譽為「默片時代最高藝術傑作」的《日出》。事實上,無論是在默片的鼎盛時期還是在有聲片的孩提時代,它都無愧為既有老練手法又富詩情畫意的巔峰之作。當時,默片對於藝術水準尚嫌低劣的有聲片的抗拒、商業化的好萊塢對於茂瑙這位電影藝術家的誘惑便在更深的層面上決定了《日出》的主題就是誘惑與衝突:城市VS鄉村、日VS夜、貞潔VS放蕩。更為重要的是,茂瑙在他游移自如的攝影機運動中,用空間來表達主角感情的方式總結了默片時代的視聽風格:法國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在此片中都有更近一步的發展。隨著茂瑙來到好萊塢,歐洲學派的各種技巧(特別是移動攝影與虛假透視)也開始對美國導演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後來的好萊塢類型片中,隨處可見這些歐洲大師們的蹤影。8、聖女貞德受難記La Passion de Jeanne d" Arc 1928 法國導演:卡爾·西奧多·德萊葉

德萊葉的地位如此重要,以至於沒有他,就寫不成一部世界電影史。德萊葉時常被歸類為執迷於精神層面的憂鬱丹麥導演,他的題材總圍繞著人的情感:懷疑、疏離、嫉妒,還有最重要的:愛。他的敘事,多半由緩慢、樸素的長鏡頭組成,他呈現的影像則偏向表情與姿態的省思。在《聖女貞德受難記》中,貞德的受難和拷問者的殘酷,都用一連串的特寫而更顯緊張。德萊葉寧靜、簡樸的風格使他飛越寫實,進入抽象神秘的領域:聲音和光影令人聯想到未知的領域,而經過光線以及構圖處理過的遠景和建築則彷彿具有超自然力量。具有反諷意味的是,這位公認的大師雖然拒絕任何宗教目的,卻創造了對人類狀況最豐富動人、美麗的研究。9、城市之光City Lights 1931 美國導演:查理·卓別林

卓別林一生共參與了82部影片的拍攝,儘管他具有如此龐大的作品序列,但要從其中選出一部最好的,卻似乎並非難事,幾乎所有的影評家都會將這一票投給1931年的默片《城市之光》。他平衡喜劇與悲劇的才華從未有在這部作品中展現得如此淋漓盡致——悲傷與玩笑如影隨行(悲喜劇的原型)——這使得卓別林超越了一般的喜劇藝術家,成為弱小人物在絕望、敵意、無情的世界中僅存的一絲閃光以及傷感、滑稽小流浪漢的永恆代言人。10、M就是兇手M 1931 德國導演:弗里茨·朗

這是影史上永恆的傑作,弗里茨·朗的第一部有聲片成為了後世無數類似題材創作者們的膜拜樣本。電影史上很少有導演像弗里茨·朗這樣在漫長而著名的創作生涯中製造了這麼多被困景象。朗的主角都是被無情的社會或他個人的缺點、以及命運本身窒息。他罪與罰的主題背後有著強烈的哲學意涵,因此,他的視覺風格不單純是表現主義,還帶有抽象的意味,他的敘事風格和他的影像一樣:嚴謹、精簡、專註於必要元素,不過,卻從不缺乏熱情。雖然《M》中的惡徒犯下可惡的罪行,但我們都能理解他的無法自拔,並發現他的追捕者也同樣可悲。在朗的世界裡,法律、個人罪惡、無情和命運的作弄,均混為一爐使個人完全無望逃脫。這種創作哲學直接影響了美國40年代的黑色電影以及60年代的新好萊塢電影。彼得·洛,這位來自斯洛伐克的優秀演員,成功地塑造了影史上最知名的惡徒形象之一,從而贏得了國際聲譽。他赴美髮展後,在《馬爾他之鷹》、《卡薩布蘭卡》等影片中都有不俗表現。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戀空》這部電影?
談談香港的「明星電影」
《釜山行》導演再出新作,帶來史上最尬超能力
《大秦帝國之崛起》比《羋月傳》更注重歷史還原嗎?
《變形金剛5》豆瓣為什麼只拿了4.9分?

TAG:電影 | 世界 | 原創 | 影響 | 進程 | 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