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道人間惆悵——史嘯虎詩詞選》自序
按語:史嘯虎先生退休前是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安徽大學兼職教授。他的研究領域較寬,主要還在相關涉農制度,如農村土地制度、合作社制度以及村民自治制度的改革上。他興趣廣泛,愛好眾多,發表過不少有關圍棋的研究和評論文章並著有《我在伊朗下圍棋》一書。史先生還是國內學界一位少有的喜歡撰寫近體詩詞以抒發自己的社會理想和個人情感的學者。這些年來,愛思想網和境內外其他一些中文網刊都發表或轉載了他吟誦的許多格律詩詞,讀者甚眾。最近華文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了他的這本詩詞選集——《總道人間惆悵》,收錄了兩百多首(闋)古體和近體詩詞,真實地反映了他從青年時代到如今的生活與工作經歷以及他對人生、自然、友情、親情和故鄉的領悟、執著與思念,也袒露了他的真實思想、理念、感情和性情。我們將陸續刊發這本詩詞選的自序和後記並精選部分未曾刊載過的詩詞,以饗讀者。
我喜好古體詩詞,少年時代就喜歡朗讀和背誦一些膾炙人口的古人詩句。後來就開始學著寫。但一開始寫得不好,因為那時古文功底比較差,也不諳格律。後來看了一些文言文和談格律的書,也抄了一些常用詩詞格律在本子上,不時借鑒,慢慢地也就越寫越合轍了。但人到中年,忙於事務,後來一段較長的時間裡很少寫格律詩詞了。當然,有時候觸景生情起來我也偶爾會寫上幾首,調節一下心情。直到退休以後,我的閑暇時間多了起來,出去旅遊及與親友和老同學們相聚的機會也多了起來。此時寫的詩詞也就相應地多了起來。這種差異從本詩集選錄的詩詞註明的寫作時間上即可見一斑。
以前沒有網路,也少有能發表古體詩詞的刊物,我寫的詩詞除了寫在信件里給某個特定的朋友看之外,就大多寫在本子上給自己看。很多詩沒有記下來,有的雖然記下來但後來本子卻丟了,這些詩也就散失了。後來有了網路,也就是八九年前吧,我開始將一些詩詞向某些國內有影響的網刊,如「愛思想」和「共識網」等投稿,它們居然全部刊載了,而且很多首詩詞的點擊率還挺高。其中一些詩詞還被其他一些網刊和自媒體轉載了,有的詩詞在凱迪和天涯社區還被一些詩詞愛好者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予以唱和,讀者面甚廣。有關網刊前兩年曾在頭版頭條相對固定的位置刊載了我的一個詩配畫輯錄,也就是我給自己的十多幅水彩畫每幅都題了一首(闋)詩詞。這些題畫詩連同那些水彩畫一起曾贏得上萬點擊率和數百個點贊。
近幾年微信開始興起。我又在微信的朋友圈裡轉發我新寫的詩詞,幾乎每一首詩或詞都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點贊和評論。在這種情況下就有朋友問我為何不出本詩集呢?對此我一直有點猶豫。一是覺得自己的詩詞從來都是自娛自樂或者只在朋友之間傳閱欣賞的,屬於小眾產品,一下子編撰成書公開出版成為大眾讀物,行嗎?二是疑惑自己的詩詞寫的果真達到了可以正式出版的水準了嗎?對此心有疑慮。看我似乎有點缺乏信心,有朋友說,唐宋時代那些詩人寫的數以萬計的詩詞如果沒有刻本流傳下來,誰又能知道他們的詩詞是好是壞呢?你的詩詞也一樣,如果不出版詩集,誰又能知道你寫的詩詞是好是壞呢?這話說得也對。既然有那麼多朋友和讀者喜歡,不也表明我的這些詩可能會有出版價值嗎?於是我便生髮了編撰這本詩詞選的念頭。
在對自己這幾十年曾經寫過的詩詞做較長時間的篩選、整理和修訂之後,我一共收錄了 230 余首(闋)詩詞,並給這本詩詞選起個書名叫《總道人間惆悵》。這個書名萃取於自己 2016 年所寫一闋西江月詞《詠書房》的最後一句:「吟詩作畫著文章,總道人間惆悵。」我覺得這句詩比較能夠概括我寫這些詩詞的目的和動力所在。現在《總道人間惆悵——史嘯虎詩詞選》就要出版了,至於這些詩詞的水準到底怎麼樣,我自己不好評判,那就出版後讓讀者和歷史去評價吧。
經過對以往詩詞的收集和整理,發現自己寫過的詩詞保存下來的還真不少,有三四百首,其中大多是七言絕句。不知為何,我特別喜歡寫七絕。與一般的格律詩詞相比,七絕字數較少,四句二十八個字,但每首七絕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並要求用這二十八個字將其說得明白。所以說,我們可以將七絕視作詩詞中的工筆畫,需要精雕細琢才能言簡意賅,以小見大。在用詞及語言表達上,七絕也沒有奢侈的餘地,只要求文字精練有神、語句通俗流暢。更重要的是,七絕也無須那麼多迤邐辭彙的堆砌,而必須用詞準確,立意深遠,韻味悠長。另外,七絕還要求格律嚴謹,文氣十足。一首絕句只有區區二十八個字,稍有出律,吟誦時無論作者還是讀者都會明顯地感覺得到的。因為在字數少的情況下瑜難掩瑕啊!從這些方面可見,七絕絲毫不比那些排律及長調詞牌更容易寫作;相反,有時候可能更難把握。在現代社會,我還覺得七言絕句可能更適合讀者的快節奏的閱讀和吟詠需要吧。
出於精益求精的想法,我在進行詩詞選錄時首先剔除了一部分自己不滿意或者感覺意思不大的詩詞(大多是早期寫的字詞比較幼稚的且帶有當時時代特徵的),而某些帶有政治性的詩詞,雖然在網路上很受歡迎,但因涉及敏感字詞和問題,編輯出版時也不得不忍痛割愛。最後一共選錄了 230 余首(闋)不同類型的詩詞列入這本詩詞選集。
面對這 230 多首吟詠對象殊異、寫作時間不一且種類繁多的詩詞,我一開始確實不知如何分類。倘按這些詩詞的不同種類,如古風、律詩、絕句以及各種詞牌進行分類,雖未嘗不可,但在相同詩詞類別下,有的詞牌的詞可能很少,或只有一兩闋;而有的詩詞種類,如七絕和西江月等,則會因吟詠對象過多而顯得凌亂。倘將這麼多詩詞僅僅按時間前後順序排列,雖不是不可以,也是一種方式嘛,但又會因吟詠主題太過於龐雜而湮沒了作者吟詠某首(闋)詩詞當時產生的那種幾乎是這首詩(詞)魂魄的初心。可以說,每首(闋)詩詞反映的我吟詠時的心境都是截然不同的。倘將這些吟詠心境截然不同的詩詞羅列在一起呈現給讀者,顯然也會讓讀者感到不知所從的。
為此,後經認真思忖,我覺得還是或按吟詠地點,或按吟詠對象,或按詩詞的內容,將這 230 余首(闋)詩詞進行分類為好。結果本詩詞選大致分為行、吟、詠、論以及唱和、贈與、悼亡、抒懷、愛情及題畫等類別,一共二十三個章節。
我覺得,這種詩詞分類方式是獨特的,也是一種獨闢蹊徑。我感到也只有這樣,才能將我的那些時間跨度長達近半個世紀、吟詠對象千差萬別的詩詞編排得井井有條。
具體來說,行,表示在某地時寫的詩詞;一共八個「行」,即岳西行,南海行,日本行,伊朗行,雪域行,北京行,杭州行和滁州、六安行等。這些「行」下的詩詞無不帶有當地山水、文化及其遺存的特徵。吟,表示歌誦;故鄉、深圳(第二故鄉)、大學及中學同窗等,不值得歌而誦之嗎?詠,則是用詩詞來描述;四個「詠」,詠櫻花、詠桂花、詠花和雜詠。最後一個「雜詠」基本囊括了我個人已詠的可詠之物。論,則是指闡明詩理;本詩詞選專辟一個章節收錄了自己當年某個特定時期所寫的論詩的七首詩詞。和,就是指唱和。而贈與、悼亡、抒懷、愛情和題畫等類別則是根據這些詩詞內容加以區分的。我想,這樣的獨闢蹊徑的分類完全可以讓我那 230 多首(闋)原本雜亂零散的詩詞重新有條不紊地排列起來並顯示出它們的活力來,顯然這種分類也更能方便讀者閱讀和欣賞。
看了這本詩詞選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在早年寫的詩多是五言或七言古風,也就是不大講究格律的古體自由詩。記得我 18歲那年剛到大別山區插隊時,手頭只有一本《中國文學史》,而且還是上冊,沒有中冊,也沒有下冊(可惜已經記不清是何人所著的了)。裡面大多是對《詩經》《楚辭》和漢樂府詩的介紹。這本書中的一些古詩很能觸動自己當時的心境。有時候也吟誦幾句。比如,《昭明文選》中的那個著名的古詩十九首,再如《詩經 ?採薇》的最後一句也讓遠離家鄉身處偏遠山區的我印象很深,也經常吟誦:「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此詩描述的那個自然環境,那個主人翁的遭遇,多麼像當時在偏遠山區農村插隊的我們啊!也許就是從那時起,我的心底便埋下了古詩的種子:我也要寫詩!
歷史也確實如此。自那以後我才開始寫詩,而且只寫古體詩。由於最初只有古代自由體詩作參考,那時我寫的詩大多是古風,五言也多於七言。《岳西行》一節收錄的那些五言古風詩就反映了這一點。儘管如此,那時的我因會背誦不少帶有格律的唐詩,朦朧意識下自然也曾吟哦出少量格律詩,儘管大多有出律之處。《岳西行》收錄的那首五絕《雨意》就寫於 1969 年 7 月,發表時略作修改,而它可能是我所保留下來的詩詞中最早的一首格律詩了。
格律,是指中國的古代詩歌,尤其是近體詩和詞等關於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也是中國古典詩歌文學所獨有的。一般來說,格,是指詩詞的格式或格局;律,即韻律,也是有關漢字音韻的規律。與古體詩、現代詩歌以及各種歐化的或時尚的散文類詩歌不同,中國古代的近體詩和詞在格律上要求嚴格。不允許詩人隨意越過這些已在千百年詩詞發展中經約定俗成而形成的格律。不符合格律的詩詞,如僅有少數幾處不符合的,就會被稱為出律或不合轍;而如出律處較多,這種詩顯然也就是所謂的打油詩了。當然,我們必須承認,近體詩詞的這種格律要求對於詩人的吟詠歌唱來說顯然是一種限制和約束。但恰恰是因為有了這些必要的限制和約束才使得中國的古典詩詞增添了一種朗誦起來抑揚頓挫並富有韻律的獨特的美來。
與拉丁語系的語言不同,漢語的每一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而且,它們都是單音節發音。因此只有當人們將這個字及其與其他字合在一起組成的詞的發音清晰而鏗鏘有力地表達出來時,聽者才會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個字或詞所蘊含的意思。而作為用字不多的格律詩詞,是否能夠更加突出和強調這一點並讓讀者在誦讀時能夠享受到詩人在表達其心情時所附帶的那種音調和韻律美,就更顯重要了。我想,格律詩詞可能就是在這種對漢語吟誦與生俱來的那種聲調和音韻美的不斷追求中逐步形成並逐步完善起來的吧。就我個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 20 世紀 90 年代,隨著對格律的逐漸熟悉,我寫的格律詩詞逐漸多了起來,而寫的古風類古體詩相對少了下來。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在長期閱讀和創作近體詩的過程中,我對格律詩詞,尤其是入聲韻問題,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本詩詞選《詩論》一節就收錄了七首我以律詩方式吟詠對格律詩詞的觀點。本書《後記》則談了我對近體詩詞入聲規則的看法。
在本書收錄的格律詩詞中,仍有少數早年寫的詩詞的格律不很規範,如有的詩詞韻腳跨韻部了,即雖屬於近韻或也符合新韻,但卻用了平水韻不同韻部的韻。也有的詩詞少數字詞平仄不符或未能很好地做到對仗等。這些詩詞因是早年之作,為保持原味,也讓讀者對早年初學格律詩詞的我有一份真切的了解,發表時這些地方未作修訂。也希望發現問題的讀者能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見。如果發表文章與我商榷,我將表示歡迎並樂意公開予以儘可能詳盡的回答。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這本詩詞選中除了《日本行》那首七律、兩首吟哦青島嶗山和渡海的詩以及與桂林棲老先生隔空唱和的兩首絕句這五首詩以外,再也沒有其他寫於 20 世紀 70年代末和 80 年代的作品了。我在輯錄時也對此感到不可思議。難道我那個時候不喜歡寫詩?不會呀。不過,自從廣州調回老家合肥後那些年,我確實很忙且經常調換工作性質。比如,我先是參與創辦公開發行報紙《安徽科技報》,一會兒編輯一會兒記者的。後來負責編撰正式發行的月刊《國外科技情報》,主要從事英文即期科技期刊資料的萃選、翻譯、校譯和編輯工作,並在那幾年翻譯和出版了上百萬字的科技文獻。再後來又負責創辦並主編了科技政策性月刊——《安徽科技導報》。對這樣的所涉領域截然不同到幾乎讓人眼花繚亂的編輯、翻譯和記者工作,我一干就是七八年。到了 1984 年,我又被提拔從事安徽省的科技情報管理工作,負責信息化時代全省科技情報系統的規劃和建設,其間還曾受派遣到日本國進修並赴安徽省金寨縣扶貧。幾年後又改行到對外經貿領域並很快就被派遣國外成為常駐伊朗首席代表了。其實,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我從國外回來後,再次改行調到安徽大學經濟學院當老師並開授國際工程管理課程的那幾年也沒有一首詩詞被收錄進這本詩詞選。現在看來,道理都是一樣的,即忙忙碌碌的工作確實會讓人失去吟哦詩詞的心情啊!
可是,工作再忙,我也肯定會有一些閑暇和旅遊的機會,而且喜歡附庸風雅湊熱鬧,怎麼會沒有詩詞留存下來呢?有沒有可能那些詩是記在某個本子上,而那個本子在後來不斷地調動工作和搬家後丟失了呢?對此我想了很長時間也不得其解。但有一條是肯定的,那些年裡沒有網路,也很少通電話,與朋友交往聯絡多是依靠書信,在給朋友寫信時附上一兩首近作詩詞,或贈與唱和或請求指正應該也是常態。也許我是寫到信上時沒有留下副本?現在看來確有可能。倘如此,要想得到這些寫於當年或許寫得不錯或許寫得並不那麼好的詩詞,也只能指望那些朋友們今後反饋給我了。好在這本詩詞選已經收集到了足夠的詩詞可供選擇。
這本書還專門辟有一個題畫詩章節,裡面收錄了九首(闋)題畫詩及其畫作。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主要是鋼筆畫及鉛筆畫,騎馬打仗之類的,等等,也就是在課本空白處亂畫的那種。當然,少年時代的我也曾畫過比較精巧的山水或駿馬之類的水墨畫賀年片。母親還曾拿著我畫的這些賀年片饋贈她的同事和朋友,據說很受歡迎,也得到過不少稱讚和誇獎。「文化大革命」時期這個一技之長也有了用武之地,但那時主要畫些大批判報頭,諸如工農兵形象和領袖頭像等,基本上是水粉畫。再後來因忙於工作,又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再畫了。
退休後有了閑暇,我就又拿起了畫筆。這次畫的是水彩畫。很多朋友看了都喜歡,於是把大多數水彩畫送了人。對其中一些水彩畫我還題了詩(詞),大多是表述畫本身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含義的。這就是這些題畫詩的來歷。原書稿本來是只有題畫詩而沒有附上這些畫的。後來附上了,但我還覺得這本書主要是詩詞,畫在其次,而且畫得也並不是怎麼好,還曾想以黑白方式一印了之,並沒有打算彩印這些畫。後來在華文出版社編輯潘婕女士的鼓勵下,這些彩印的畫作便與題畫詩們一起問世了。至於這些水彩畫到底畫得如何?還是請各位讀者在欣賞的同時批評指正了。
我是一位從事中國「三農」問題研究的經濟學人。有關「三農」制度和政策的詩詞在這本詩詞選中也有收錄。但不多,因考慮多種因素,最後入選的很少。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問題上,我從不諱言並始終堅持自己的有關農村土地產權化並將土地完整產權賦予農民的學術觀點。我的這些改革意見在2009年出版的《農村改革反思》一書以及我發表過的眾多有關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論文中都有體現。不僅如此,2013 年 9 月由我執筆撰寫的有關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改革路徑建議的報告引起了最高領導層的關注,其中很多觀點,特別是賦予農民土地財產權的建議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所採納或部分採納。在「光明網」理論頻道首發後,「人民網」、《學習時報》以及「紫光閣」等網刊均曾大量地予以發表或轉載。這裡收錄的那僅有的幾首吟詠農村改革的詩詞主要收錄在《抒懷》一節中。
我寫過並在一些網刊上發表過不少政論詩以抒發自己的觀點,其中有的詩詞還在網路上得到過很多點贊,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本詩詞選沒有收錄我的這些政論詩。這是一個遺憾。但我想,這並不會影響這本詩詞選的質量,因為我的政治改革觀點也是眾所周知的。
近體詩詞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璀璨奪目但半個世紀以來卻連遭蒙塵的花朵。官方的不提倡以及強力推廣普通話等都讓其逐漸地步入中國文學邊緣化境地。現在詩歌雜誌很多,多到不計其數,但都是現代詩園地,幾乎找不到一本專門刊發近體詩詞的正式出版物。好在近體詩詞本身有著難以抵擋的魅力,這幾十年來中國有很多有識之士並沒有放棄對古人留下來的瑰寶——格律及其詩詞的研究和增華。他們在堅持,在創作,在按照祖先留存下來的格律寫詩填詞,吟而誦之。他們的不懈努力對於在迅速現代化的中國保留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起到了決定性的也是不可抹殺的作用。我也為自己能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和欣慰。
格律詩詞文化博大精深。我只是一個愛好者。本書選錄的詩詞中肯定有一些詩詞不那麼合轍或存有謬誤。我歡迎讀者不吝指出這些錯漏。
謝謝各位!
推薦閱讀:
※九龍詩苑第005期微刊詩詞一組
※《拾光》
※十二星座的另類詮釋——李商隱詩詞
※古詩詞積累(下)
※詩詞研究二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