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房產稅,解決住房難
京滬深等地的商品房銷售開始回暖。老百姓不禁發問,中國房價究竟貴不貴?中國商品房究竟是否需要徵稅?筆者認為,加強稅收槓桿,調節房地產引起的一系列經濟問題,或許就是下一輪經濟改革的「突破口」。
首先,中國的房價相對於依靠工資收入的大眾而言價格偏高。根據我們對中國600個城市60萬人進行的大樣本數據調查,當前,中國的商品房新房價格與居民家庭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比為22。平均來看,中國普通勞動者家庭需要至少22年才可以買一套房子,在美國這個比為5。2009年,全北京市商品房新房的平均價格是2350美元每平方米,已經超過美國芝加哥,與美國華盛頓特區、洛杉磯的價格水平接近。雖然有人說北京很多人有隱形收入,但根據我們調查,80%以上的受調查者表示他們主要依靠工資收入。擁有隱形收入的人群不是大多數,不實質影響中國普遍的房價水平。其次,部分一線城市房價近兩年上漲過快,空置率較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年全國商品房平均價格較2008年上漲24%。同期租金也較快上漲,與此同時,2008年「北上廣」的二套住房比例平均達到20.7%,其中北京10.9%,上海17.8%,廣州33.2%,三城市空置率的平均水平為25%。再次,在高房價重壓下,中國中產階級未能成為擴大內需的主力,收入分配不平衡問題較重。最後,土地財政難以支撐地方政府財政持續發展。財政收入控制權的集中造成了地方財政的巨大缺口,依靠土地「創收」成了地方政府「瘋狂」出售土地的主因。這些當前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並不是無法解決。至少,從兩個方面入手可以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穩定。從短期看,政府切實增加社會保障房供給,對一線城市中的空置房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出租供應,滿足無房者的需求;鼓勵對中低收入家庭的房屋供給與首套房住房貸款,遏制住房投機。從中長期看,創新稅收調節機制,通過適合國情的徵收房產稅方式,將在經濟利益上刺激地產商開發經濟適用房與社會保障房,實現一線城市住房的供需平衡。與此同時,房產稅的新來源會為地方政府實現持續穩定的財政來源提供保證。地方政府需要將房產稅的用途對大眾保持透明,財政收入優先投入到社會保障及科技創新項目上,這些政策長遠上必然會帶動地方土地價值增值,推動地方商品房的價值增值,也持續增加政府的房產稅收入來源。一旦這個思路得到落實與保證,地方的財政必然會在長遠上走上良性循環,也會推動中國經濟轉型,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推薦閱讀:
※房產稅出台後,二套房拋售房價下跌?不可能,你該醒醒了!
※亂象之下,聊聊「限價房、全裝令與房產稅」。
※房產稅:就是一場世紀大忽悠
※剖析日本遺產稅,中國可以借鑒哪些
※房產稅即將落地,為什麼專家認為房產稅不會降低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