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醫文化回歸生活本位 中醫文化 | 39康復網 | 醫源世界

文化是什麼?中醫文化又該是什麼?在落實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富國的戰略中,這是必須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而且,談中國文化就必須立足於中國人自己對它的認知、表達,讓文化回歸生活、回歸自我,而不是將文化說成「一碟菜」或者「一個筐」,隨意扭曲。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彖辭》)「修文化而服遐荒,耀威武而平九有。」(杜光庭《賀鶴鳴化枯樹再生表》)很顯然,文化的核心內涵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物(自然、社會),以經典、禮俗教化天下之學問。它揭示的是人的本性、自然的本性,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實在,體現的是一個民族勤勞智慧、傳承創造的意識形態和悠久厚重、豐富多彩的社會文明。

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生活實踐,人類生活的方式、內容、習慣以及風俗,一旦形成,就成為人們(部落、部族、民族)生產、生活、相處的基礎和條件,因而必然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任何外部力量都對之無可奈何。雖然在傳承的過程中也必然有所豐富、變異、發展、衰落,但只要文化符合人們生產、生活、相處的需要,特別是如果形成了人們的信仰和哲學,而這種信仰和哲學又已經浸透在其它種種文化形式之中,就不會被顛覆(許嘉璐《漫談文化強國戰略:中華文化「走出去」是必然之勢》)。

這些內容和習慣是千種百樣的,它既包括社會生活文化中的家族、交往、婚喪禮儀習俗,也包括物質生活文化中的衣食住行、生產、交易規範,還包括民族傳統中的信仰、歲時節日、遊藝競技、語言藝術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自然離不開與人們健康生存休戚相關的醫學、衛生內容,無論是養生保健的,還是防病治病的,處處都有涉及,並且構成了它們之間的血肉一體、膠結難分的關係。

孔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中庸》)正因為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根植於人民之中、生活之中,她才有了連綿不斷的傳承性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百姓的認同程度,實際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程度的體現,也可以說是優秀傳統文化生活化的反映,是自身文化強不強的最重要反映。優秀傳統文化不是擺設,不是只供學者研究的對象,而是養成民族靈魂的最好營養。如果一種文化產品,只存在於博物館中,一種文藝形式,只存在於舞台上,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它們已經死亡了。同樣的道理,如果傳統文化只存在於學者的書齋里或研討會上,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它已經死亡了。

中華傳統文化的「純學術化」是件極為可怕的事情。避免之道,就學者而言,能夠並應該做的,就是應該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中小學校,走進城市社區,走進村村寨寨,做些傳統文化「掃盲」的工作,喚醒實際還存在於人們心中的文化基因。

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為工人、農民、學生寫些通俗的讀物,並和文化創意工作者合作,把看似深奧的道理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用人人能懂的話語展現出來。話又說回來,普及、通俗化的工作並不好做——只有深入,才能淺出;唯有淺出,才能繼續深入。

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光環的與時俱進的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既要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覺,滿腔熱情、用心用意地熱愛和保護自己的優秀文化;又要保持堅定的文化自強、自立,開拓進取、積極努力地追求和進行文化的創造和重建;還要樹立足夠的文化自謙、自律,開放胸懷、虔誠虛心地汲取和接納可為我所用的進步文化。繼承與創新、引進與包容、堅守與開放、改造與融合,將是人類文化多樣性進程中無法抗拒的規律。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文化建設的的春風正撲面而來,但願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普及工作能夠更加深入發展、更上層樓!


推薦閱讀:

中醫經典方劑4(對症抓藥)
一部幾乎被埋沒的經典醫書
[轉載]結合中醫,對EFT情緒釋放法敲打各個穴位詳細說明
【舌尖上的中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酸梅飲,一口入喉通體清涼
中醫食療養生:吃水果改善睡眠質量

TAG:生活 | 文化 | 世界 | 中醫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