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好的精、氣、神?
06-10
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根據「精」的來源、功能和作用又可分為「先天精」和「後天精」。其中「先天精」,又叫「元精」,它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基礎,主要來源於父母的精、血,被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始微觀物質。它是生殖之精,它可以構成胎兒,生育後代。《黃帝內經》稱:「人始生,先成精。」指的就是這種先天之精;「後天精」又稱「臟腑之精」,它主要來源於後天五穀飲食之營養,通過肺的呼吸調節,脾胃的消化吸收,從而將營養物質的精微部分轉化到人體的各個腑臟而構成。它可以滋養臟腑。「精」儘管存在「先天」、「後天」之別,但二者又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的。「先天之精」要依靠「後天之精」的不斷補充,「後天之精」則必須依賴「先天之精」的活力,而且它們還共同儲存於人的兩腎之中,形成所謂「腎精」。腎藏的精可以轉化為氣(腎的精氣),腎的精氣的盛衰,決定著人的生長、發育與生殖。幼年期,腎氣漸充,齒更發達;青春期,腎氣進一步充盛,天癸(促進和維持生殖機能的物質)至,具備生殖能力;中年期,腎氣漸衰,形體開始衰老;老年期,腎氣進一步衰減,天癸竭,形體衰老,失去生殖力。一個人如果腎臟精氣充盈,生長發育就正常;反之則會出現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或未老先衰,生殖機能障礙等異常現象。腎的精氣還可以濡養人體臟腑組織器官。人體的腎精在充盈有餘的情況下,既可通過正常的生理渠道排泄體外,形成男性的泄精和女性的月經,也可以在必要時轉化為其他形式,如氣血津液等等,輸送到臟腑器官去發揮濡養作用。所以傳統養生理論向來十分重視「養精」、「保精」和「煉精」的養生作用。保養腎中精氣則是中醫養生的根本原則。 「氣」的生成主要與腎、脾胃、肺等臟腑器官密切相關。其中腎主納氣,腎有攝納肺吸入清氣的生理功能,並保持呼吸的平穩和深沉,有利於氣體的充分交換。脾胃從各種飲食營養物質中汲取水谷精微之氣,中醫中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肺主氣,司呼吸。肺呼濁吸清,吐故納新,完成體內外氣體的交換;肺主一身之氣:肺吸入的清氣和水谷精氣結合而成,為全身的動力(宗氣的生成);肺的呼吸,調節著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此外,全身的氣血均通過經脈朝匯於肺,可以助心行血。「氣」的存在是通過一定的生理功能表現出來的,這些生理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推動作用:「氣」具有推動臟腑組織活動和促進血脈運行的作用; 溫煦作用:「氣」具有維持人體正常溫度,保持身體與外界環境協調平衡的功能; 防禦作用:「氣」具有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的能力; 固攝作用:「氣」具有控制人體血、汗、尿、精不外泄的功能; 氣化作用:「氣」具有維持臟腑功能正常活動和精、血、津液新陳代謝過程順利進行的作用。 「人含氣而生,精盡而死」,正強調了「氣」和「精」同屬構成生命活動的物質要素。強調「養氣」、「補氣」和氣功鍛煉對養生的作用。 「神」通常是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而出現的,它包括了在大腦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臟腑、經絡、營衛、氣血、津液等全部機體活動功能和外在表現。「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為基礎,以後天的精氣為補養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與精、氣的盈虧密不可分。只有作為生命物質要素的精氣充足,作為生命活動功能外在表現的「神」才可能旺盛。至於「神」的生理功能,醫學認為主要體現在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上。人的整個機體,從大腦到內臟,從五官七竅到經絡、氣血、精、津液,以至肢體的活動,都無一不是依賴「神」作為維持其正常動轉的內在活力。 精、氣、神在傳統養生理論中是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出現的。其中精、氣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神則被視為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或稱為生命結構的總體功能信息。三者之間具有互相資生的內在聯繫:氣能生津,氣能行津,氣能攝津(腎氣固攝精液),精充氣足則神全,神躁不安則傷精耗氣;精氣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寧;只有精、氣、神充盈,機體的生命活動才可能在健康狀態中運行。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看,正常的生命活動除了有賴於作為生命物質基礎的精氣充盈之外,同時還要力求精氣處於有規則的流通狀態之中。傳統的養生方法,如氣功、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以及按摩針灸等等,其主要機理也都在於促進精氣流通,以使病體康復。精氣流通作為傳統養生理論指導原則之一,其本質要義不外乎協調陰陽氣血,使機體各種功能處在最佳狀態,從而有益於養生長壽。 壽命,則是指人類生命經過「生、長、壯、老、已」幾個發展變化過程的時間,通常以年齡作為衡量壽命長短的尺度,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中醫學認為,人類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稱之為「天年」、「天數」,就是指人的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古人認為「天年」可達100至120歲。到百歲以後才是自然趨向衰老的最終階段。《內經》認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無節,精神失於調攝,沒有遵循自然的變化,缺少鍛煉,不注意養生防病;指出養生長壽的要旨在於順應天時,形神兼養,保全精氣。 那什麼是衰老呢?「衰老乃是指機體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漸降低的過程。」是一種多環節的生物學過程,使機體在退化是其功能下降和文化的綜合表現。而影響衰老的因素有四:先天稟賦脆弱,腎的精氣不足;與水土地域相關;因病致衰致夭;後天調攝失宜,脾胃功能失調。影響長壽的因素也不外乎於此。故養生之道,防重於治,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要注重平時的起居飲食,協調陰陽,保陽氣,益陰精(陰陽協調是健康的保證。因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陽精是生命的基礎);五臟相協;注重精氣神三者協調一致,相互為用,重視三者的養護,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黃帝內經》認為,人體本身是一個由陰陽、臟腑、經絡、氣血聯繫起來的統一完整的有機體,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宇宙,這個小宇宙與體外的天地大宇宙又是相互滲透影響的統一體。《素問·寶命全性論》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自然界既孕育了人,同時又以五味、五氣來滋養人,從而使得人類能夠生生不息。也因為人生在天地之間,不能離天地而獨立存活,所以,舉凡天地自然間的一切變化,必然影響並反映到人體中來。因此,人們想要健康長壽,就必須法天尊道,順乎自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於是養生在某種意義上便轉換為對宇宙天道的遵循,做到與天地並生,同天道合一,便可以長生久視。特彆強調順乎自然,成其「天真」;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與四時,積精全神,遊行於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法則天地,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及時。《素問·生氣通天論》又說:「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人體的各部分都與天然的「氣」相通,與其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天的陰陽之氣化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並派生出三陰三陽之氣。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經常違反這種天地人相應的規律,邪氣就會傷害人體;天人一體,天人合一,順尚天道,效法自然。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可算理解了保養壽命的根本。 所以,怎樣做才能算真正的健康長壽?其途徑有四:天人合一、協調一致、動靜結合、形神兼備。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手指蛻皮怎麼辦?
※慢性胃炎反覆發作怎麼辦?1個偏方能殺死幽菌,胃炎好了
※怎麼面對不解風情的男人?
※你們家那位是怎麼樣折騰你的,一招制服家裡那位,你懂的
※貔貅怎麼帶(戴)才能趨財旺財?
TAG: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