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二十五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二十五

釋大安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請看經文: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這一段是樹音妙樂第十五,描述極樂凈土音樂之殊勝絕倫。音樂之道,大矣哉!我國上古先王之道,制禮樂,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慾望,乃是教民眾知好惡,回歸人道之正。《禮記·樂記》云:「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知樂則幾於禮矣(意謂聽樂而知政之得失,則能正君臣民事物之禮)。禮樂皆得,謂之有德。」上古聖人隨應天地安泰,民眾和樂,五穀豐昌之盛,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謂之樂。可見,樂與音聲相近而不同,樂是有更深邃的道德法度的要素,是故君子深審音樂以治心,樂者不可須臾去身,何以故?大樂與天地同和。雅正之樂引發善心,善心生則寡於利慾,寡於利慾則安樂,安則志明行成,故不言而見信如天,不怒而見畏如神,音樂由衷而出,故治心。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利慾之心便入之,故云樂者不可須臾離也。此世間聖人製作音樂,尚且具有修心善性、輔翼王道之價值,更何況極樂教主阿彌陀佛願心所流現的音樂,其幫助諸往生者伏煩惱、破無明、證佛性的妙用更是難以言喻。

極樂世界音樂是何等的美妙,卻不是我等凡夫所能想像的,是故釋尊曲垂方便,以輾轉比較的方式,令與會大眾有一初步的認知。首先論及世間帝王,德合天地稱帝,仁義所生為王。帝王必宿世立德立功,具仁義文武方能登基鎮邦,故其在世間享受五欲的福報也最大。宮廷音樂、盛大的樂隊、演奏高手、珍藏的樂譜,都不是平民百姓所能聽聞到的。如世間帝王有百千種伎樂音聲,不如轉輪聖王諸伎樂音聲好百千萬億倍;如轉輪聖王萬種伎樂音聲,尚復不如第二忉利天上諸伎樂一音聲好百千億萬倍;如忉利天上萬種伎樂之聲,尚復不如第六他化自在天上一音聲好百千萬億倍;如第六天上有萬種音樂之聲,不如阿彌陀佛國中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好百千萬億倍。如是展轉相勝千億萬倍,足證極樂凈土靈籟之音,非天籟之音所能企及。不僅七寶樹一種音樂超勝獨妙,而且極樂世界有著不由演奏、法爾自然流現的萬種伎樂音聲,同時並作,六律交暢,八音克諧,和雅之極。如是樂聲,悉乃法性的音聲,實相的音聲,同時演說無量法門,隨諸往生者的根機類別,各得悟解,能令聞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善心。

如是法音有著八種格調特質——清、暢、哀、亮、微、妙、和、雅。清者清凈,音聲中無有煩惱垢染,能令聞者澄清濁染心。暢者暢達,暢音無遠弗屆,能令聞者通達諸法實相。哀者悲哀,悲愍眾生舍父逃逸,備受輪迴之苦。佛視眾生本來成佛,故哀而不傷。佛以願力加持眾生終將回歸故園,故哀而不怨。哀音能令聞者生大悲心。亮者明亮,自性光明湛然,音聲明亮透徹,如金玉振響,蕩滌心地邪穢,能令聞者顯發智慧光明。微者微密,直探性海,開顯秘藏,能令聞者返本歸源。妙者妙善,自性功德妙不可言。音聲能宣妙法,能令聞者心開意解。和者協和,五音(宮商角徵羽)交暢,韻律克諧,能令聞者六根虛靜,躁心冰釋。雅者雅正,自性功德正大肅庄,能令聞者欲心自平,遠離庸俗。上述八種音聲特質,乃是法性實相的外顯。西方凈土一一音聲都有此八德之美,如是音聲八德,亦內具在六字洪名中。故而,吾人念佛的音聲格調,當以清暢哀亮微妙和雅的基準,以期達到與西方凈土音聲同構共振之效應。極樂世界如是音聲美質,與十方無量無邊剎土當中所有的音聲相比,最為第一。可見,極樂世界乃法界的音樂之都。這對於我等耳根稍利的娑婆眾生而言,是多麼稀有難得的安居樂土呀!

請看經文:

其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絡,覆蓋其上。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凈香潔,味如甘露。

這一段是寶樓池流第十六,描述西方極樂世界天人聖眾所居住的修學環境。極樂凈土的地面乃至虛空有無量無邊的宮殿樓閣,其中有演暢經法之講堂、聖眾靜慮經行之精舍,人天大眾憩息修道之宮室、大殿、層樓、台觀。這些講堂樓觀悉皆以七寶(金、銀、琉璃、水晶、珊瑚、瑪瑙、硨磲)乃至無量珍寶和合而成,極為莊嚴華麗,而且無須人力營造,悉皆應念自然變化而成,體現出阿彌陀佛大願圓滿之無作妙用。在如是無量的講堂精舍、宮殿樓觀上面,又有以眾多真珠、明月摩尼珠等珍寶綴成交互網路的幔幕,其形如垂露,覆蓋在這些講堂樓閣之上。寶樓與寶幔交光互映,富麗輝煌,美不勝收。

極樂世界講堂、宮殿、樓觀,不僅僅是一個景物和具有審美與實用價值的建築,乃是由阿彌陀佛的願心以及無量功德所莊嚴的幫助往生者修道證果的場所,樓閣內具有的無盡的莊嚴與神妙,誠如天親菩薩所贊:「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其具體相狀可以彌勒菩薩所住的樓閣之莊嚴神妙加以類比。《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蒙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善知識指點,參訪海岸國大莊嚴園彌勒菩薩,合掌恭敬,重白彌勒菩薩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彌勒菩薩言:「善男子,如汝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周遍觀察,則能了知學菩薩行。學已,成就無量功德。」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阿僧祇寶以為其地,阿僧祇宮殿,乃至其階陛、幡幢、寶鏡、寶燈、寶帳、寶樹、寶蓮華諸莊嚴具,悉以阿僧祇數以為莊嚴。觀彌勒菩薩初發菩提心時,種種修行,或見彌勒菩薩顯現為轉輪王、六欲天王,乃至聲聞緣覺菩薩,隨機現身而為眾生說法;或見他方剎土無數大菩薩眾種種菩薩行;或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色像,種種差別不相雜亂。爾時善財童子見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是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生大歡喜,踴躍無量,身心柔軟,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所見不忘,所聞能憶,所思不亂,入無礙解脫之門。善財童子在彌勒菩薩所住的樓閣尚且獲得如是廣大勝妙利益,那極樂世界諸往生者在阿彌陀佛願力所住的宮殿樓閣中,所獲得的無上菩提法樂,更是難以言喻。

極樂凈土宮殿樓觀的裡面、外面、左面、右面都有諸多七寶浴池,其方圓、長短、大小、淺深各各不同,其水池面積或十由旬(一由旬四十里),或二十由旬,或三十由旬,乃至或百由旬或千由旬(千由旬即一萬里,比地球海洋還要大)。這些水池的縱(東、西向為縱)、廣(南、北向為廣)的長度與水池的深淺有著平等的比例。比如二十由旬的水池,其長有八十里,廣有八十里,深也有八十里,即是「皆各一等」。

如是無量七寶浴池,一一水池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何謂八功德?准玄奘大師所譯《稱讚凈土佛攝受經》所云:一澄清,謂澄渟潔凈,離污濁故;二清冷,謂清湛涼冷,無煩熱故;三甘美,謂甘旨美妙,具至味故;四輕軟,謂輕揚柔軟,可上下故;五潤澤,謂津潤滑澤,不枯澀故;六安和,謂安靜和緩,絕迅泛故;七除饑渴,謂水僅止渴,今兼療飢,有勝力故;八長養諸根,謂增長養育身心內外故。銷歸自性而觀,八功德水表達自性種種功德:自性無染,即澄清德;自性無煩,即清涼德;自性無惡,即甘美德;自性無我,即輕軟德;自性無竭,即潤澤德;自性無暴,即安和德;自性無乏,即除饑渴德;自性出生一切萬德,即長養德(蓮池大師語)。誠所謂「定水湛然滿,浴此無垢人,無垢亦無凈,是名八功德。」八功德水的體性是珍寶,從如意摩尼珠王而生(寓示從阿彌陀佛至極清凈心王而生),故而水質潔凈,水光含香,飲時如天上甘露妙味。

請看經文:

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硨磲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硨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這是描寫七寶池的莊嚴景況。極樂世界眾多寶池,或純以一種寶構成的水池,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合成的水池,其排列組合妙合天然美感,光色冷暖搭配協和。如本段經文所述:由黃金構成的寶池,其水底沙即為白銀;白銀池者,其水底沙為黃金;水精池者,其水底沙為琉璃;琉璃池者,其水底沙為水精;珊瑚池者,其水底沙為琥珀;琥珀池者,其水底沙為珊瑚,硨磲池者,其水底沙為瑪瑙;瑪瑙池者,其水底沙為硨磲;白玉池者,其水底沙為紫金;紫金池者,其水底沙為白玉。乃至其中或有金銀二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即為金銀;中復有三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即為金銀水精。乃至七寶轉共和合而成寶池與相應的底沙。寶池的四邊階道亦由或純一寶,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合成。寶池的岸上,又有種種寶樹成行環繞,其中有栴檀樹(栴檀中文意為與樂,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身安之葯,故名與樂)。如是栴檀樹的華與葉低垂散布在寶池水面上,與寶池德水相互映照。栴檀樹的香氣普熏在極樂本土,乃至於普熏到他方無量的剎土。寶池的池面上覆蓋著天然妙好的青蓮華、紅蓮華、黃蓮華與白蓮華。這四色蓮華,雜光繁茂,微妙香潔。此諸蓮華,乃他方念佛之人往生安樂凈土托質之所。但得寶華開敷,便可登寶池四岸,入講堂法會,覲見阿彌陀佛,餐聞經法。

《無量壽經》後面談到,極樂世界有青白玄黃朱紫六色蓮華,故知此處言四色蓮華,文字省略故。實則極樂蓮華具無量色,具無量光,誠如天親菩薩偈頌:「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可見,極樂世界寶池蓮華是一道多麼璀璨美好的光景呀!

請看經文:

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

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

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

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

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盪除心垢,

清明澄潔,凈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

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

這是進一步描述寶池德水自在無礙饒益往生者的妙用。極樂世界的諸菩薩及聲聞眾(這個眾就包含天人在內),若進入寶池沐浴,意念上欲水淺至足跟部位,水即應念淺至淹沒其足跟;欲令略深至膝蓋部位,水即到達膝部;意欲水深到腰部,水即應念到腰部;意欲水深到頸部,水即深到頸部;意欲令水從上面淋浴身體,水就自然由上淋浴身體;意欲令水恢復原來的狀態,水即恢復到原來的程度。

水的溫度也法爾自然地隨著沐浴者的意欲,欲溫暖一點,水溫便升到溫暖;欲水清涼一點,水溫便降至清冷。或欲令水急流者、慢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令受快樂。同一水池眾多的沐浴者,各各意欲不同,同一水池能滿足所有人的意願,足證自性德水事事無礙之神妙!

寶池德水不僅僅是洗乾淨身體(實則凈土往生者乃金剛之體,並無垢穢),更重要的是,池水能開顯沐浴者的性德(如來藏性),令其身體獲得極高的愉悅。水還能盪除沐浴者貪瞋痴的心垢,彰顯自性潔白法體。此八功德水至為清凈光明,鑒照一切色像,無有絲毫滓渣。水至極清凈,望過去覺察不到水的形態。七寶底沙,八德池水,相輝互映,一眼能望到水池最底部,亦無一點昏暗,故云無深不照,表明阿彌陀佛坦蕩無我之胸懷,彰顯自性德水之法身功德,加持諸往生者,一念回光,還同本得。

下面描述水的神態,池水的細波漾起漣漪,水波往複,互相擊盪,展轉生波。池水優優舒緩地暢流,具大人安詳之相狀,其波瀾相,長短高下,種種不同,徐徐流逝,不遲緩亦不急速,波瀾相擊,播揚無量自然出來的妙聲,隨著沐浴者的意樂不同,或欲聞音樂聲,或欲聞說經聲等,意欲聽聞,即可聽聞,意欲不聽聞,便法爾無聲。能令聞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發菩提心,伏滅煩惱。極樂世界攝法界機,色聲香味觸五塵一一圓妙,出生一切法門,此乃以水之觸塵作佛事,佛水水佛,妙德難思。

請看經文: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凈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

這一段進一步地描述寶池德水講經說法的情形。七寶池的水安詳徐流,水波往複,相互灌注激揚,發出無量微妙的音聲,這些音聲由阿彌陀佛的願力法爾自然地顯現出來的,就叫自然妙聲。這些妙聲隨順凈土聖眾種種不同的好樂而顯現相應的音聲,或有人好樂聽聞音樂的聲音,或有人喜歡聽講經說法的音聲,悉可隨其好樂,各各滿足。

這些水波音聲涵蓋著大小乘佛法的全部內容。就凈土聖眾的接納層面來說,首先列出三寶的音聲。或聞到佛聲,佛是覺悟的意思,是智慧的意思。修行人聽聞到佛的音聲,即能獲得從無明大夢覺醒,轉愚痴暗冥為光明智慧之法益。法是軌則的意思,是佛開出的療救眾生的種種煩惱和疾病的藥方,聽聞到法的音聲,便能降伏煩惱習氣。僧是清凈和合的意思,是輔助大醫王照料病人的護士使者,聽聞到僧的音聲,便能獲得善知識的加被,契證自性清凈和合的德能。是故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是一切眾生修因證果的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乃至《華嚴經》的十地菩薩,每一地菩薩的修行都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極樂凈土聖眾亦復如是。波水宣揚佛法僧三寶的音聲暗合四悉檀的善巧利益。寶池德水這無情之物能講經說法,凈土聖眾一聞生起歡喜的利益,這是世界悉檀。通過聽聞佛聲法聲僧聲,即與佛法僧三寶的氣氛相接,由此引發菩提心,獲得生善的利益,這是為人悉檀。由聽聞佛聲法聲僧聲,伏滅煩惱,獲得破惡的利益,這是對治悉檀。通過聽聞佛聲法聲僧聲,銷歸自性,悟證自性覺正凈之一體三寶,獲得入理益,即為第一義諦悉檀。證知阿彌陀佛願力施設波水說法,恩德弘深。

凈土聖眾或聽到寂靜聲,能令散亂馳盪的狂心止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或聽聞到空無我聲,能令行人契證諸法空性,人無我,法無我,轉八識為四智。或聽聞到大慈悲聲,大乘菩薩同體的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即是佛心,是成佛的種子,凈土聖眾悉具大乘種性,是故常聞大慈悲聲,增進大乘菩薩行。波羅蜜聲,即是大乘菩薩六度之行,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引導行人由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六度究竟就是波羅蜜。俾令凈土聖眾繫念十方無量輪轉的眾生,分形散影,救度眾生到極樂彼岸。

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這是指聽聞到佛的果地功德的音聲,即十種智力、四種無畏與十八不共法。何謂十力?如來證得實相的智慧,了達法界一切事理性相因果,無能壞,無能勝,故名為力。實則諸佛如來度化眾生有無量的智力,釋尊順應度化娑婆眾生的因緣說十種力,因為這十力足以成辦度化娑婆眾生的佛事。一是處非處智力(知一切法的因緣果報),二知三世業報智力(知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錯綜複雜的業力果報),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知四禪八定,乃至大小乘禪定或退轉或究竟的情形),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眾生根機或優或劣的智力,以便應機說法),五知種種欲智力(知眾生種種好樂的智力,隨順其好樂而施設教化),六知種種界智力(佛知世間種種差別性),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佛知眾生所修道業的歸宿),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佛五眼圓明,天眼能遍知一切眾生輪轉的狀況),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即宿命明,佛知一切眾生無量輪轉的業緣果報),十知永斷習氣智力(佛知一切眾生煩惱習氣厚薄有無的智力)。

何謂四無所畏?教化眾生心不怯,名為無畏。一者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是一切正智人,如牛王,在大眾中獅子吼。二者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習氣而無畏心。三者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四者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能盡諸苦證道而無畏心。前面二種無畏,為自功德具足故,後面二種無畏,為具足利益眾生故。

十八不共法乃是諸佛所獨有的功德。一者諸佛身無失,二者口無失(佛於無量阿僧祇劫來持戒清修故,常行甚深禪定故,得妙慧故,身口業隨智慧行故),三者念無失(常爾一心修四念處,意業隨智慧行故),四者無異想(佛於一切眾生無分別),五者無不定心(一心不亂,寂照一如),六者無不知已舍(眾生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生瞋,樂受生愛,不苦不樂受生愚痴。佛於不苦不樂受中,知覺生時,覺住時,覺滅時),七者欲無減(修習諸善法,心不厭足),八者精進無減(欲為初行,慾望增長名精進,能成其事),九者念無減(於三世諸佛法一切智慧相應故,念滿足無減),十者慧無減(佛得一切智慧),十一者解脫無減(佛於有為解脫、無為解脫,永盡煩惱習氣無減),十二者解脫知見無減(佛於諸解脫中,智慧無量無邊清凈故),十三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者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者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一切身口意業,無不利益眾生,先知然後隨智慧行),十六者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者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者智慧知現在世無礙(非一切智人,於三世中智慧有礙)。此十八不共法,一切聲聞、辟支佛、菩薩無分,故知寶池德水在宣演佛地果德之音。「諸通慧聲」,即諸種神通與三乘所得三智之音聲,以及十地菩薩所證功德之聲。無所作聲(初地得真覺智),不起滅聲(二地真智倍明,得平等不起滅法),無生忍聲(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中間越隔諸地,乃至第十地法雲地菩薩,一切十方佛,以智水灌是菩薩頂,是名受職灌頂入等覺位。

除上述法音外,寶池德水還能顯發諸法實相的音聲,宣說大小乘一切佛法的音聲。一水所宣流的講經說法的聲音,都能稱合凈土聖眾各各好樂,獲得無量的法益。凈土聖眾隨所聞到的波水音聲,能令其生起無量的歡喜,能順入法性理體。首先,能順入實相之義,清凈離欲,寂滅真實,乃大乘所詮真諦之義。聞其波水音聲,銷歸自性,契入本地風光。其二,能順入佛果地功德之法,即佛法僧三寶之法,十力之法,四無所畏之法,乃至十八不共法之法。凈土聖眾,隨其所聞如是波水音聲,能與佛德願心感應道交,獲得強緣加被,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其三,能順入大小乘聖眾因地所行的定慧之道。證知德水法音展開的佛地果德、因行修證以及實際理地全景式的佛法之海,能為凈土聖眾自利修證提供增上緣,亦是阿彌陀佛第四十六「自然得聞妙法」願的兌現。阿彌陀佛的剎土無有地獄餓鬼畜生之名,亦無邊地八難之名,名稱尚無假設,何苦實苦,只是充盈著自然而顯現的諸種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為安樂。此安樂國乃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亦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願諸同仁,善自體認,信願稱名,一超直入。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慈舟法師選集03
【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十六) —— 「第一稀有」與...
【轉載】永嘉玄覺禪師證道歌通解(6)釋照光法師 撰著
學誠法師答問錄 道場篇之02
宏圓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第四講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