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上升的初婚年齡與不婚比例,這就是超單身社會?
歡迎來到不婚世代。
隨著春節的到來,許多人開始擔心回老家必須面對一連串來自長輩的「靈魂拷問」,比方說:現在有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要生子?要買車買房了嗎?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春節前,都會被網民拿出來特別調侃一番,而這樣的調侃在進幾年來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這當然不是無跡可循。根據各國的研究數據顯示,會被這些問題所擾的人數,確實比以前更多,甚至,快速攀升中。
2017 年 6 月中國民政部公布《 2016 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在婚姻的部份顯示出一個事實:結婚率開始走向負成長。
2016 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的夫妻為 1142.8 萬對,此數字相比前一年下降 6.7%。整體結婚率,從 2013 年開始就不再保持正成長,而是逐年下滑。與此同時,離婚率從 2009 年開始也是逐年增加。2014年則是兩者的黃金交叉點。
台灣社會的情況更是明顯,根據台灣內政部的統計報告,截至 2016 年底,台灣 20 歲以上、 40 歲以下人口,有高達 440 萬人未婚(台灣總人口數約 2300 萬人)。
當中,台灣男女的 「初婚」 年紀也越來越晚,2016 年台灣男性平均結婚年齡 34.4歲,女性 31.5歲。對不少人來說,傳統定義上的適婚年齡儼然只剩參考意義。
台灣男女結婚平均年齡(圖 / 台灣內政部民政司)
粗結婚率=(結婚登記對數/年中人口數)*1,000,數據整理自台灣內政部民政司。
在亞洲,這樣的晚婚、不婚趨勢到了日本,又變成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輪廓。2017 年 4 月《朝日新聞》引用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數據顯示,2015 年 50 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的男性比例為 23.37%,女性比例為 14.06%,相較於 2010 的調查數據顯示,男、女分別增加了 3 個百分點,成為歷史新高。
此外,日本知名廣告與調查公司博報堂調查顯示,日本男性的 「終身未婚率」 到 2035 年將接近 30%,女性接近 20%;到 2035 年日本 15 歲以上人口中,會有 4805 萬是單身者,有配偶者約為 5279 萬,即約有 48% 日本人會過單身生活。
這使得日本社會近年來多了一個詞來描述此現象——超單身社會。
日本管理學作家大前研一,2016 年就曾出版一本書《低慾望社會》講述日本年輕人對於許多事情的看法已經有了根本上的改變,不結婚只是這些現象的具體體現之一。
大前研一強調,低慾望社會是人類不曾經歷過的現象,也是日本比世界其他各國更早出現的社會現象。日本人(尤其是處於長期不景氣狀況的 35 歲以下青壯年)對於未來感到惶惶不安,不想背負沉重的房貸,或是結婚生子的壓力。換句話說,他們成了違反凱恩斯經濟學理論的國民。多數年輕人的 DNA 已經產生變化,不斷地降低自己的慾望。
這樣不婚的趨勢也已經到了日本政府必須提出政策解決的情況。2015 年,日本內閣府首次把 「結婚支援」 作為一項重點措施,列進少子化社會對策大綱。然而,對於不少人來說,儘管結婚了,生子又是另一項問題。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 年末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 1723 萬人,比上一年下降 63 萬,人口出生率為 12.43‰,比上一年下降 0.52‰ 。儘管 2017 年只是全面實施二孩的的第二年,還沒能完全斷定進幾年在出生率上的趨勢。但若將不婚的趨勢納入考慮,或許在生育率上也不會有巨幅的成長。
低生育率,或是稱為"少子化",是許多發達國家早已面臨的問題,無論再怎樣的生育政策或補貼,似乎都很難提高人們對此的慾望。
對此,不少人會將此問題指向經濟狀況、沉重的社會成本,以及個人主義的提升。當然具體到各個國家上,每個社會所面臨到的問題可能也會有不少差異。但至少,在對於結婚與生子的選擇上,確實已經開始跟父母走向不同的路。
題圖來自 GIPHY
推薦閱讀:
※路見不平一聲吼,你咋還是單身狗
※9月下旬桃花運TOP3星座,終於不用再散發單身狗的清香啦!
※若你活得足夠漂亮,單不單身那又何妨?
※什麼樣的女人,寧可一輩子單身也不能娶?
※這就是你單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