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蛇的消化特點

1.消化系統的組成

蛇的消化特性與消化系統的構造密切相關,蛇的消化系統同其他動物一樣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起於口腔,止於尿殖肛腔,是一條長而且各部位的口徑又具有一定差異的長管,主要有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和尿殖肛腔等組成。消化腺包括肝、胰、毒腺和唇腺等(圖1)。

2.口腔及消化特點

蛇的口腔是位廠上下頜之間的空腔,口腔內主要有齒和舌。齒數較多,著生寸:上頜骨、齶骨、翼骨和齒骨上。口腔是蛇捕食獵物的主要器官。蛇的牙齒沒有咀嚼能力,卻是捕食的上要」正具,毒蛇通過毒牙將毒腺分泌的毒液注入獵物體內,待獵物中毒昏迷後捕而食之,故毒牙是蛇向被咬對象注入毒液的「工具」。脫掉毒牙的毒蛇雖然仍可排出毒液,但由於沒有注毒的「工具」,其捕食能力相應降低,所以在對毒蛇釆毒時,不要傷及毒牙。

3.食道及消化特點

蛇的食道是一條長而且宣的肌性管道,其內壁具有明顯的縱行皺襞。食管藉助於體壁肌肉及肋骨的動力吞咽食物。食管不僅具有延展性,而且具有較強的收縮性,因此較大的食物不會堵塞食管。但是吞咽過程較慢,這就要求給蛇投食後,要讓蛇有足夠的吞咽時間,還要保持環境安靜,以利於蛇捕食。

4.胃及消化特點

蛇的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其前端以賁門與食管相連,末端以幽門與小腸相連,胃壁明顯比其他消化管厚?可分為肌層黏膜層。黏膜形成粗大的縱襞,具有極強的收縮性。在黏膜層內含有豐富的腺體,能分泌消化液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由於消化過程比較緩慢,故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比較長,因此蛇採食1次要消化較長時間。在人工養蛇時,投食不宜頻繁,否則會造成餌料死亡腐爛,一方面浪費餌料,另一方面易使蛇患消化不良症。

5.小腸及消化特點

蛇的小腸包括十二指腸和迴腸。十二指腸的前端與幽門相接,後端與迴腸相連,其形狀短而且細直,長度僅l厘米左右,腸腔內的黏膜縱襞細而密。膽、胰、脾等器官均位於其右側,並接膽總管、胰管與十二指腸,膽汁和胰液由此進入腸腔,以利於腸內消化作用的進行。在非消化期,膽汁暫存於膽囊中。目前研究表明,蛇的十二指腸可能是營養器官,是無機離子的重要吸收部位。蛇的迴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部位(www.nczfj.com/),首、尾分別與十二指腸和大腸相連,左右來回地盤曲在蛇體的腹腔內,其腸腔內的黏膜縱襞比十二指腸更為細密。整個小腸比較細小,腸壁也較薄,但比食管厚,有發達的肌肉與黏膜層,黏膜縱襞約有20餘條,以增加小腸消化與吸收的面積。

6.大腸及消化特點

蛇的大腸位於迴腸之後,形狀短直而且較粗大。大腸的管壁極薄,前半部縱褶彎曲粗大,後半部可見橫向的皺襞,具有進一步吸收水分的作用。

7.排泄特點

蛇的尿殖肛腔位於大腸之後,是大腸、輸精管(輸卵管)、輸尿管和交接囊共同開口的場所,故蛇的排泄物及食物殘渣常混成半液狀的東西由尿殖肛孔排出體外。所以蛇的排泄物是一種混合液,其色澤和內含物與餌食有一定的關係。在養蛇時,要注意經常觀察其排泄物的狀態和色澤,以判斷其消化吸收情況,從而合理投食餌料。

8.消化腺的組成及特點

蛇的消化主要是化學消化。蛇獵食的餌料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漸分解吸收,其消化腺非常重要。蛇重要的消化腺有唇腺、毒腺、肝、胰等。蛇的唇腺在蛇吞咽食物時分泌消化液,潤滑食物便於吞咽。毒蛇的毒腺是其特有的腺體,完整的毒腺由腺體、毒牙和毒腺管組成。蛇在捕食時,毒腺分泌毒液注入獵物體內。徐克明的實驗表明,毒液對蛇類消化食物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毒蛇捕食鼠後3—7天即可消化吸收完全,僅排出角質(毛、爪)部分;而蛇取毒後捕食的,2—3天卻排出完整的鼠,鼠僅僅被發酵而未被消化吸收。蛇的肝臟也是重要的消化腺,呈長條狀,長度約有食管的1庀,赤褐色,不分葉,位於食道後部及胃的賁門部的右方。肝臟具有肝管,向後伸展通向膽囊,並與膽囊管匯合成膽總管,穿過胰臟開口於十二指腸。肝臟分泌的消化液在有食物時直接排人十二指腸,無食物時暫存於膽囊中,有食物時再分泌到十二指腸。蛇的胰臟也是重要的消化腺,胰液對消化蛋白質具有重要作用。蛇的胰臟呈橢圓形,粉紅色,位於膽囊的後方,胰管開口於十二指腸。根據蛇的消化特點,人工養蛇時,采毒後3—5天內不宜投食,也不宜連續投食,一般1周左右投食1次即可。

推薦閱讀:

如何加速胃部食品的消化速度?
蟒蛇吞下大型動物之後是如何消化的 可以把動物的骨骼消化嗎?
糖尿病食物|生菜,不僅助消化,還輔助降餐後血糖!
有消食片是不是就可以隨便吃了?
【崔玉濤談輔食】大便內的原始食物與消化吸收有關,需留意輔食性狀與咀嚼

TAG: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