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當心兒童精神營養不良

作者:匿名 提供人:毛丹談到「兒童營養不良」這個詞兒,家長們很快想到給孩子們買營養品、補腦液、神童飲等「均衡營養」補品。其實,兒童的身心健康不僅需要供給各種物質營養,也離不開精神營養。所謂精神營養,即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營養,主要包括來自親人和保育人員以及教師對孩子的愛撫、教導、約束與批評。這些精神營養與物質營養一樣,不僅要充足、齊全,也應搭配合理,不可偏廢。父母把所有的愛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這樣必然表成對子女教育中的獨特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教育失衡,就會使兒童出現精神營養不良。當今孩子在精神營養上存在的普遍問題有:1.溺愛對孩子的溺愛可能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們無時無刻、無代價的愛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盡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如,一位下崗女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對她來說麥當勞這個詞指什麼,她以前一點也不知道,一次在女兒的強烈要求下,她走進了麥當勞,看著小孩吃得那玩意兒美孜孜的樣子,她高舉地望著孩子:「給媽媽嘗點好嗎?」孩子卻堅定地回答:「不給,這是我的,想吃你自己買。」孩子的回擊未能改變母新愛意,她依然固執地給女兒擦汗、整衣服。其實溺愛出來的孩子將來肯定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別人,只會一味地從別人那兒索取,不會付出,也不會珍惜別人的付出。而這種心態只能在父母身邊行得通,在社會上必然要碰釘子。2.教育方法矛盾很多家庭是祖孫三代住在一起,受各自觀點及知識水平的影響,父母之間、祖父母與父母之間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出現矛盾,如一方溺愛、一方嚴格;一方反對,一方支持,就會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弄不清什麼是正確的了。如孩子毀壞了玩具,母親嚴厲訓斥孩子,而奶奶則在一旁叮護著孩子說:「不就是一個玩具嗎?乖乖,別怕,奶奶明天再給你買一個。」這樣在奶奶干預下母親不再堅持了,孩子的錯誤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難免下次再犯。這種教育方法的矛盾不僅存在於家庭內部,而且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也比較突出,如教師教孩子要懂禮貌,要公共汽車上要給老人讓座等,而在家中則不然,奶奶總是將享受讓給孩子,父母常常在公共汽車上為一席之位與人爭吵,這樣常常使孩子辨不清是非對錯。有的家長教育孩子缺乏原則。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用哭鬧的辦法,要挾父母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父母被逼無奈而就範。其實,這種缺乏原則的將就,恰恰強化和「鼓勵」了孩子的這種哭鬧行為,使孩子的這一不良行為固定下來,下一次他們會不自覺地使用這一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正確的方法是父母在孩子哭鬧時要堅持原則,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講道理,或者不予理睬。其實孩子是很精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哭鬧在溺愛他們的奶有面前很管用,而在幼兒園的教師面前毫無作用。所以要給孩子確立一個明確的原則同時又讓他感覺到父母很愛他。這樣教育出的孩子才既有感情,又有理智。不久前,《楚天都市報》的一則消息稱,武漢某大學一女生與男友在武昌司門口分手後卻不知怎樣返校,大哭不止,引來眾人圍觀。這則真實的故事,體現了教育的偏差。有的家長心疼孩子,想方設法不讓孩子遭一點挫折,卻不注意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孩子長大後沒有能力去適應社會,遇到困難自然地縮在父母背後,等著父母去處理;遇到挫折也是依賴父母,沒有父母在身邊指點,什麼事情都不會處理。明智的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逐漸養成遇到問題自己解決的習慣,這樣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慢慢提高,將來遇到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有了主意,並能獨立解決了。4.只注意智能的培養,忽略了人格的健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眾多家長的心情,很多家長只要孩子聰明、成績好就行,其他什麼也不管,因而忙於帶孩子左波於音樂班、英語班、鋼琴班之間,讓孩子成了學習的機器,忽略了孩子的天性,甚至隔絕了孩子與同齡小夥伴之間的玩耍,阻礙了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其實,孩子在與同伴遊戲中學會了如何與別人合作、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愛別人、謙讓、解決人際矛盾技巧,如何根據別人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言行,恰當地表達情緒,為步入成人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孩子天性中有好奇、冒險、活動的要求,家長應鼓勵孩子與自然接觸,激發他們了解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這會成為他們自覺學習知識的原始動力。5.批評不當,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正確而恰當的批評有利於約束孩子的言行,規範其行為舉止。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嚴、批評過多,總是指責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是,或者恐嚇打罵孩子,或者在別處生了氣都轉移到孩子身上。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缺乏自信,做事謹小慎微、膽小孤僻,還會養成孩子強烈的對立心理:出現任性倔強、粗暴無禮,不跟家長說真心話,撒謊等毛病。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和勇氣。當然,當孩子做了錯事時,不批評也是不對的,這對孩子優良品質的形成十分有害,批評對孩子認識和改正錯誤非常必要,有利於孩子判明是非,校正行為。恰當的批評應該:1.要懂得兒童的正常行為心理,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不自覺地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2.批評孩子時應講究方法,一般可用皺一下眉、不說話等溫和的方法來表達,不要當眾羞辱、大聲責罵,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須知它是孩子上進的動力。也可以在適當的場合和藹地指出其缺點,並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這樣既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點,又能使孩子確立自尊和自信。可見,精神營養不良對兒童的危害是不能低估的,而今已經發現不少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佔有慾強、依賴性強、不關心別人等等心理上的缺點,這些缺點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們在關愛自己的孩子、重視物質營養均衡時,切不可忽視了精神營養。

[出處:中國家庭教育網]
推薦閱讀:

4—6寶寶輔食,如何添加,才能吃出營養、健康、這12道輔食告訴你
鐵人三項運動員的30條好習慣
如何滿足孩子的心理營養---薩提亞導師林文采
【健身課堂】運動營養大認知,告別8種誤解!
胡蘿蔔有什麼營養價值?什麼樣的人千萬不能吃胡蘿蔔?

TAG:兒童 | 營養 | 精神 | 營養不良 | 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