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激辯《一步之遙》:是牛X還是裝X?
1257 頂 1200 踩 |
挺姜文:帶你迷醉帶你飛 精華:說《一步之遙》像酒,太輕了,豈止是酒?那是葯,什麼葯?大煙。馬走日抽大煙,《一步之遙》也抽,帶著觀眾一起抽,走出影院,我還能聞到濃濃的大麻味(當然是我想像的,反毒禁毒,人人有責)。達利說過:「我不吸毒,我就是毒品」。好的藝術家和藝術品,就該有這個功效,譬如《一步之遙》。姜文這一類男人,老了老了還是很怵愛情,或者說搞不懂愛情,跟周星馳很像。當年至尊寶面對紫霞仙子,只能用荒謬感來圖解愛情——「紫青寶劍嘟啊嘟的」,這都什麼意思啊?至尊寶和周星馳都想不明白;同樣,面對完顏阿骨打的孫女和武大帥的女兒,馬走日和姜文也一頭霧水——一天上三個台階,拼了命的來救我,這都什麼意思啊?
姜文扮演的馬走日扮演的閻瑞生扮演的姜文對著舒淇說:「我還是個孩子……孩子不分歲數」。然後他就開著車帶著舒淇上了月亮兜風,然後他倆很嗨,然後舒淇就死了,然後馬走日就紅了。
我把這句台詞當成《一步之遙》的「戲眼」——不要問我什麼是「戲眼」,我也不知道,解讀姜文已經夠開腦洞的了,不想再燒腦細胞。再說了,我連片名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
貴妃醉酒,姜文醉戲,《一步之遙》,一向如此。
說《一步之遙》像酒,太輕了,豈止是酒?那是葯,魯迅講過《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葯」在「酒」前面,所以,是葯。
什麼葯?大煙。馬走日抽大煙,《一步之遙》也抽,帶著觀眾一起抽,走出影院,我還能聞到濃濃的大麻味(當然是我想像的,我不知道大麻什麼味,反毒禁毒,人人有責)。達利說過:「我不吸毒,我就是毒品」。好的藝術家和藝術品,就該有這個功效,譬如《一步之遙》。
影片分為明顯的兩個段落,上段講馬走日命案,下段講「槍斃馬走日」。根本沒啥隱喻,隱喻啥啊?我都看不出來,您還能看出來?沒有隱喻,就是好看。
馬走日成了大名鼎鼎的殺人犯,全民國都在消費馬走日,戲子演他的戲,編排他的橋段,看客們在底下歡呼——看客們一直在歡呼,開頭馬走日和哥們姐們操辦一場選美大賽,看客們也是這麼歡呼的。看客們必須歡呼,看客們成為看客就是要歡呼的,不讓他們歡呼,他們就不是看客了,但他們是,所以他們必須歡呼。
捏造的戲份讓馬走日憤怒,也讓馬走日身陷囹圄。打扮成民國版「德州電鋸殺人狂」的馬走日在眾目睽睽之下「重演」那樁讓看客們激憤不已的案件,然後被奮力擊打,然後頹然倒地,然後看客們更加歡呼。這一刻,是姜文還是馬走日?一個眾目睽睽之下的演員,一個被萬眾消費的演員,一個曾經登上巔峰又被狠狠摔下來的男人。
對這個男人來說,最難的是愛情。
有一類男人,老了老了還是很怵愛情,或者說搞不懂愛情。他們通常都是直男,他們通常都很有才華,他們通常都很招女孩子喜歡——嗯,我說的不是我,我說的是姜文和周星馳。當年至尊寶面對紫霞仙子,只能用荒謬感來圖解愛情——「紫青寶劍嘟啊嘟的」,這都什麼意思啊?至尊寶和周星馳都想不明白;同樣,面對完顏阿骨打的孫女和武大帥的女兒,馬走日和姜文也一頭霧水——一天上三個台階,拼了命的來救我,這都什麼意思啊?
To Be Or Not To Be?不知道。只能逃。至尊寶逃的時候,紫霞在柔媚湛藍的天空下說:「跑都跑得那麼帥」;馬走日逃的時候,同樣是一片柔媚湛藍的天空,跟救他命的女人共同跑向一個童話般的美麗風車——馬走日逃之前,斬釘截鐵的說這個愛他救他的女人和這個女人的媽媽都瘋了。
對這類男人,我們可稱之為「月亮上的男人」。金·凱利在《月亮上的男人》里出神入化的塑造了他的喜劇前輩安迪·考夫曼,這兩個男人都在不斷的戲弄甚至激怒觀眾,最後卻發現自己的一生還是淪為了看客們消費、把玩的物件,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月亮上的男人》開場時,卻是散場的字幕,最後真的散場時,卻有人偷偷露臉。
金·凱利安迪·考夫曼、姜文馬走日、周星馳至尊寶,他們的電影,他們的藝術,乃至他們的人生,都是一場精緻的行為藝術。但他們還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在聚光燈下——或者說,他們是不幸的,因為他們在聚光燈下。
年過百半,按說應該「知天命」了,但是天命在哪裡啊?不知道。前清變民國,也是嘁哩喀喳的事,在炕上被老佛爺按倒還沒反應過來,前清就變了民國。那會還沒上網,上網的話,是不是會變得更快?
「站著把錢掙了」已經不再是導演姜文心心念念的話題,《一步之遙》里充滿了他喋喋不休的旁白,前半段姜文跟葛優一同登場時,就是民國德雲社的即視感。
「作者電影」就是作者通過電影跟觀眾們說話,《一步之遙》里姜文喋喋不休的說,他甚至說煩了。馬走日站在眾人(好多穿著婚紗騎著馬的年輕女子和穿著婚紗的葛優以及穿著西服的文章)面前,自己都不理解:怎麼還沒被打死呢?
沒死,就得說。
竇唯在《高級動物》里寫的歌詞,「能說」後面緊挨著的就是「空虛」,通透。
一顆子彈最終讓馬走日閉了嘴。
葛優是個飛黃騰達後不念舊情的兄弟,文章是個一心想當貴族的官二代暴發戶,王志文是個想借著熱點話題炒作出名的戲子,這些角色都很好理解,是順著的,民國嘛,那麼亂,人心不古,可不妖孽滿天飛?
這就透出武六的「瘋」來了。
任性的武六,任性的姜文(請注意,這裡的只提及姜文,沒說馬走日)。
遭遇首映的「差評」風波,很正常,習慣了MV和PPT的中國觀眾們,肯定會對恣意張狂的藝術家個性下意識的拒斥——從電影作為娛樂工業的本性來看,這也正常,但不管別人怎麼想,《一步之遙》我很喜歡,我還是喜歡這樣的電影,我想中國電影需要姜文,需要《一步之遙》。
也沒覺得《一步之遙》難懂,故事線很清晰,就是表達時略微拐了拐彎,有些地方挑戰了慣常的商業片表達習慣。當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只能談我的理解,而這種文本的開放性和多義性,也算是看姜文電影的一種特有樂趣。
最後,問題就來了:您打算什麼時候去看《一步之遙》?
請注意,我沒用「你」用的是「您」,有「心」的那個。
您看完了,我們才能聊聊。
圖賓根木匠
迷醉 倒姜文:故事結構雙雙崩潰 精華:一口京腔的上海灘評書、馮小剛式賀歲喜劇的一環、距離票房飛一會兒還有一步之遙!《一步之遙》確實是一場視覺盛宴,但和熱鬧的春晚一樣,它並不受待見。電影的情節和人物本身就是割裂的。這種割裂直接影響了對電影的欣賞和理解,而有些片段式的故弄玄虛和暗喻式的場景也對電影的表達造成了隔閡,怪不得首映後王志文和葛優雙雙都提及「電影需要回去慢慢回味」,言下之意就是第一次是看不懂的,可惜卻又沒有足夠強大的理由讓影迷們有刷二至三遍的理由。
12月15號《一步之遙》的北京首映禮,和開映前熱烈的掌聲比較起來,首映結束後的觀眾似乎在冬夜裡顯得有些冷峻。或許是因為凍著了,或許如姜文導演自己說的,這些人反映的「看不懂」應該是歸咎於過長的紅毯的關係。當然,這是賭氣的話,還是姜文自己事後說的好,「如果觀眾開心了,那我也就滿足了。」這真是個難得的低要求!和影片宣傳方在放映前對預期票房的豪言壯語比較起來,立馬顯得謙遜許多。 感覺遺憾的還有很多觀眾,其中的一位就是我。曾經在五月份的戛納參與過《一步之遙》預告片首映式,在那個剪輯版本的預告片里,《一步之遙》的風格已經略顯端倪,但那時依舊覺得會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上海灘冒險浪漫愛情片。而觀影結束後,卻發現姜文全版本的《一步之遙》是一口京腔的上海灘評書,而且還是互聯網語言版本的京腔評書。所以明白了,在《讓子彈飛》之後,商業利益的訴求已經讓這位中國當代最有才華的導演向自己的好友馮小剛看起齊了。不就是賣葡萄汁嗎?這誰不會啊,要做就做的更好!只可惜,習慣做好葡萄酒的技師重新想只賣葡萄汁,也不是一件信手拈來的易事。
《一步之遙》的故事原型,本是一件上海灘普通的謀財害命案,因為一些花國胭脂味,而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引發了一系列文學和戲劇改編的後傳。姜文龐大的編劇團隊(很顯然是過於龐大了)將這個故事安置了「冒險」、「浪漫」和「懸疑」色彩,這在上映前的海報系列中就已經作為了宣發的重點。但是縱觀全片,「貧嘴」、「調侃」和「無厘頭」反而成為了主線。王朔作為編劇成員之一,很顯然在劇中依舊帶有他的語言烙印,這種編劇力量的權重平衡造就了這部散亂而又略顯癲狂的敘事。它已經完全失去了姜文電影的特色,卻傾向於成為馮小剛式的賀歲喜劇系列的一環。
電影開篇其實相當精彩,馬走日的出場以及他和武七之間的對話,彰顯了他在上海灘這個冒險家樂園的地位。但是隨之而來的熱鬧的春晚式主持卻直接將影片戲仿《教父》的亮點抹殺。這確實是一場視覺盛宴,但和熱鬧的春晚一樣,它並不受待見。 更重要的是,馬走日的地位和形象在電影中是分裂的,錯位的,模糊的。這是編劇力量的博弈過程?還是導演肆意為之?我更願意將之歸咎於前者。電影看不懂嗎?不會的,因為它無非是一個簡單的所謂浪漫故事,我更不願意將之重新劃分到了某位導演曾經的詛咒影評人的無知。於是,我知道所謂的懸疑和冒險基本在調侃中基本消失殆盡,剩下的無非是武六和走日的浪漫傳奇。即使有這麼多《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痕迹,但是我依舊相信它是姜文的電影。
再說情懷。武六拍攝的默片電影和那個類似馬丁·斯科塞斯3D《雨果》里的機器人,令人想到情懷,對於電影本身的情懷。除此之外,我看不到那位曾經導演過《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的姜文,看到的只是在《讓子彈飛》後,被放大的對於爛俗的無節制屈服。不可否認,《一步之遙》是部製作精美的電影,但是除了製作精美,你感覺不到用心良苦。除了清一色的對於票房的追求,那絲希望寄託的對於電影的情懷也顯得如此不和諧。
依舊回到京腔上海灘傳奇的矛盾:《一步之遙》採取了馬走日自敘的旁白方式,那種濃烈的《讓子彈飛》式匪氣和始終貫穿其中的調侃京腔味,將上海灘上發生的浪漫傳奇僅有的海派浪漫抹殺了。人物角色言語舉止的誇張效果在電影中確實增加了一些喜劇效果,但確是一種愕然般突兀的喜劇效果,它很難讓人會心而笑,不是用一種水到渠成的幽默而令人感知。
我總覺得《一步之遙》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這麼多編劇,9位編劇!如何對9位編劇創作的劇本進行「基調」甚至「人物塑造」、「故事情節」上的梳理一致,我認為這是一個難題。電影中於是出現了結構失散,人物心態裂變的各種惡果。這種痕迹如此明顯,倒會對導演心生同情。或許有人說這也許會是成見先行的緣故,至少是在知曉有9位編劇後的自然反映,但是這始終不是一個可以說服我的理由。因為情節和人物本身就是割裂的。這種割裂直接影響了對於電影的欣賞和理解,而有些片段式的故弄玄虛和暗喻式的場景也對電影在表達上造成了隔閡,怪不得首映後王志文和葛優雙雙都提及「電影需要回去慢慢回味」,言下之意就是第一次是看不懂的,可惜卻又沒有足夠強大的理由讓影迷們有刷二至三遍的理由。
<一步之遙》參與演出的陣營不可謂不強大,男女主角都是目前國內最有實力的演員,而兩位初獻演藝角色的洪晃和那英也都有不錯的精彩演出。配樂和攝影也相當精彩,在3D和IMAX的音效視覺效果配合下,《一步之遙》確實在技術層面,確實將國產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依舊非常可惜的是,這些元素無法彌補整部電影的缺憾。對於喜愛姜文導演的影迷來說,這是一部挑戰心智的電影,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一聲嘆息之後繼續保持對姜文下部電影的期待。畢竟,心目中始終不希望這位最具才華的中國導演去爭搶「中國商業電影教父」的交椅。讓票房繼續飛吧,距離還是有那麼一步之遙的。
朱旭斌
嫌棄
推薦閱讀:
※國內網路視頻影評調查
※《紅海行動》:在男權世界裡,女人怎樣才能活得更好
※天使愛美麗: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什麼才是幻術,什麼才又是真實——「妖貓傳」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