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明反者道之動,苦練太極終無功(5月5日,我在道家四大聖地之一等你!)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每當在腦海里出現岳飛的這首《滿江紅》……就讓我感慨不已。為了讓傳統太極文化能夠復興,一年多來奔波於全國各地做著一期又一期的培訓,雖然很累,但是也很欣慰。陰於陽的兼備,其實就是這樣——需要與給與就是陰陽相濟,那是一種難言的歡喜快樂!

今天和媽媽在微信里對話,我說我一直記得小時候您對我說過的一句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媽,我現在這麼在做著,您和我爸為我感到自豪嗎?我媽說,我們特別的高興,非常的自豪。我說那就行。雖然不能常伴你們左右,但是無論怎樣,能讓你們開心快樂,這樣也就足夠了!

——寫在今天的前言

在京城今晚飄飛的夜雨中,遙憶十八年前我和陳慶國老師學拳時,他曾不止一次的告訴我:「文宇,咱這拳是道家的天寶。不可不傳,亦不可濫傳。遇知音不傳為有罪,遇人不淑而濫傳更有罪……此拳乃性命雙修之大道,非小法小術。其習練過程極為講究次第,要依次按照體練,氣練,神練三步循序漸進,千萬不可好高騖遠,切莫跳躍習練而導致最終之鏡花水月一場空歡喜。道之規律本就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若急功近利之練,則拔苗助長,必然是背道而馳……」

陳師傳我武當隱仙羽化猶龍嫡派太極拳之餘,又兼教我八大勢(十三勢)、八式大架等。其間亦鄭重告知於我,十三勢是李氏太極創始人李瑞東祖師將楊祿躔先師之技藝原原本本繼承之時於最開始的所學內容。在李氏太極古譜當中的《發明源起》里對此寫的清清楚楚。所以,今後教人必須要從這裡入手而不可。雖然,它不是高不可及的內容,但卻是奔向高不可及之層次的重要而不可或缺之基石。

我與陳老師學習未滿兩年,因相距千里之外,條件不足而沒有一直堅持學下去。但他的話我一直銘記在心裡,十三年後我終於拜入李氏太極門鄭昭明老師門下。鄭師將我所學缺陷之處指玄點要,使我對過去許多不明之處得以開關展竅。由此更加感受到十三勢在當下的傳統太極文化復興中的重要歷史角色,遂徵得鄭師同意,將之公布與眾。而無論是線上學習(滿足無法參加線下學習的愛好者的新模式)還是線下學習,大家從中的受益也都愈加的增進了我的傳播的正信正行。

太極非松而不能品其獨有的滋味。松是源於對人們平時養成的緊的中和。真正的松是鬆緊適中。而非松的沒有限度。若說有的老前輩曾言一輩子都要松,松一輩子也不夠。以我個人淺見對其所言認為無非兩點:一個是不得法,所以松的見效必慢;一個是在得法之後,鬆緊適中了的感受的確是一點也沒有緊的地方與感覺,而這種新的身體變化的確是要終生持之以恆,這樣的松確實是無有止境的!但若不將其說出個究竟,松,這個事真的是極為坑人的!

得法之松非由無極樁這部功法入手而不可。無中生有,為萬物之生源;有終化無,為萬物之歸宿。我們常規性的思維總是注意那個無中生有,卻不曾認識到,不先將已有的歸之於無,那怎麼可能形成新的無中生有呢?故偈曰:大道本在塵世間,不識只因心太貪。好生惡死皆此想,先死後活性光圓!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反者,道之動。」言簡意賅的一句話揭示了不捨不得,能舍才能得的真諦。這就是王宗岳先師在《太極拳論》說的:「太極者,無極而生」的真實含義。所以,練太極拳不從十三勢的定步勢之無極樁入手,那麼,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就如王宗岳先師在《太極拳論》結尾處所言:「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無極樁是一個將雜亂的有向清凈的無進行理順的過程,是在獨有的松功心法下,將無從腳下逐漸往上進行的有的新生。而練無極樁的目的就是在腳下生根的基礎上練出中。中是鬆緊適中,動靜適度,點到為止,夠用就好的簡稱。這樣練出來的效果就叫做中定。中定下形成的內在結構性狀態就是太極態,處於太極態才能出來太極勁。太極勁其實不是勁,而是整體力均衡勻稱的別稱。因為,無極態生出來的只能是太極態,這是道生一演化過程的必經之始,所以無極樁生太極勁說的就是這麼個理趣。很多人看了後,或許會恍然大悟,覺得是這麼回事,就自己練去了。這又是想當然!入門引路須口授。口授不是說說的意思。而是指的面對面。看個菜譜就能成廚子,看個教學大綱就可以不用去上學……行嗎?顯然不行。

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真正的太極拳有內外關竅一說。真不是現在這種老師在前面教,學習的人在後面模仿,或者老師手把手糾正架子那麼簡單。譬如人體的各個部位的變化你可以很聰明的理解著去做,但是你如何能夠肯定你做的到位,你做的對?只有通過老師讓你摸他身上每一個地方的變化,你才能有實際的記憶感受,有了這個記憶你才有了同樣練法下那個度的拿捏的準繩。這就是外部關竅傳授的古法真機。那種只是和你形容而不讓你摸,以及摸了和他說的根本不符,沒有變化之人,都不值得你和他往學。

我們在傳播的過程中,多少真心向道之人都不遠千里,不辭辛苦,甚至是三、四千公里的超遠程前來學習,這種向道之心,重道之力,你不讓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摸著你身上的變化都對不起他!所以,我雖然是以現代教學的理念來做著古傳古法傳播的這件事情,但實質是以師徒授受的程序原原本本的教人。不這樣以誠交誠,不能稱之為正能量。不坑人,不騙人,教正確的練法就是正能量。讓人的信任覺得值得而對社會,生活保存著那份信任,這仍然是正能量。我們的傳統文化的回歸,古傳太極文化的復興必須要建立在正能量的前提下才行。

通過無極樁的心法所形成的太極態(勁)就是內在的功,有了功之後的人體習練內容就叫做功練人。太極拳無論招式有多少的變化,但腳下無非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移動。十三勢在五步當中的定步勢習練之後,開始進入其餘四步的練習。它練的是什麼呢?是四個方向嗎?非也!而是練的如何在四個方向的變化中仍然不失中,即每個練習內容都在動態中保持整體的適度適中。這就是老前輩們所說的守中,用中。如果說之前的無極樁練的是靜功,那麼這個練的就是動功。其中的關鍵在於這個功字上。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靜站的時候內里就得有那個功,動起來的時候內里還得保持著那個功。練太極拳沒有這些,縱有各種姿勢也都叫做花架子,太極操。

很多人熱衷於站樁,不喜歡動,甚至是輕視,蔑視動。這就好比有很多人熱衷於練拳,而不喜歡站樁,甚至是輕視,蔑視站樁一樣,都是大錯特錯的思維。想練好太極拳必須要從無極樁來站,要不很難形成中定的功,太極的勁。但無極樁解決不了用腰的問題,也代替不了動態當中人體六面力的形成。所以,靜有靜的好,動有動的好。靜是動的根,動是靜的延續。八門五步十三勢是古人給今人留下的一個寶。我們的古傳古法就是一套可以不斷被複制,且見效比用時間硬磨出來要快得多的完備之法。我們的學習者在一年來的學習中的巨大進步有很多的實例。古傳太極就是要把正確的太極理法結緣於當下。

在四月份湖南沅江招生名額臨近尾聲之際,我們現對五月初的黃山培訓再次的發起招生啟事。下面請看我們安徽合肥輔導站負責人所提供的封閉學習的信息圖片,歡迎真愛太極之人在有時間的情況下踴躍參加!

黃山市海陽莊園座落在黃山南麓、夾溪河畔。距休寧縣城3公里,距黃山市(屯溪)20公里,黃山風景區40公里,與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畫里鄉村——西遞、宏村、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齊雲山毗鄰。

海陽莊園內有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群,青松翠柏的自然風光,身居其中,眼觀蒼翠,耳聽鳥鳴,呼吸純凈的空氣,可以享受田園山莊養生的無憂;海陽莊園,「中國養生之都」示範區,在這裡「養身、養心、養生」,親近自然,享受徽州文化的熏陶。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太極拳,真當得上借地之力,采天之氣。天人合一!

山莊美麗的夜景

一天培訓完畢後的休息也會很愜意

不同的房型適合不同的需求
推薦閱讀:

【太極雲手】看似淺卻是深
陰陽卦序的重大發現與《太極立體圖》的發明 | 中華周易協會官方學術網站
如何練成太極功夫?
太極雜說 108
(39)太極拳  沒有誰練的是對的

TAG:道家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