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塔塔爾族:安居天山阿爾泰

鄭茜/撰文 金海/攝影  【鏈接:塔塔爾族】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烏魯木齊、阿勒泰等城市。1989年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的大泉溝成立了塔塔爾民族鄉。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塔塔爾族人口為4890人,為國家重點扶持的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塔塔爾族使用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有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塔塔爾文。  他們翻越阿爾泰山的腳步,始自19世紀二三十年代,塔塔爾族漸次東遷進入新疆。這樣的遷徙,橫亘了一個多世紀。他們的祖先是中國北方突厥汗國統治下的一個部落。「諾蓋依庫提城」是「塔塔爾人的城」之意。這座小城是那些最初來到伊犁的塔塔爾人,為自己民族居住之便營建的。但實際上,「塔塔爾人的城」卻在以後的歲月里,寬容地接納了許多外來民族的到來。現在的「諾蓋依庫提城」,已不是單一民族的聚居地,而是新疆多民族共存的縮影。

  今天的中國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地。奇台縣的大泉溝,是塔塔爾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這個民族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這裡。1989年7月25日,大泉溝成立了塔塔爾民族鄉。成立至今,塔塔爾民族鄉的國民經濟總產值由數百萬元增加到近1.2億元;2008年,這裡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67元。

  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塔塔爾族是人口最少的一個。但這個人口不到5000的民族,卻在中國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他們為新疆帶來了發達的商業傳統。1913年前後的烏魯木齊,有較大的洋行八家,其中最大的三家屬於塔塔爾人。他們為新疆帶來了現代教育的第一粒種子,「曙光學校」——塔塔爾人在經文學校基礎上改建的新型學校,誕生於1910年,是新疆境內最早的現代教育。5年後,烏魯木齊另一所改建於經文學校的塔塔爾學校,被擴建為女子學校,它是新疆歷史上的第一所女子學校。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鄉,一所由塔塔爾知識分子任教的革新派學校,為新疆維吾爾現代教育培養了第一批師資。此外,新疆的第一個現代劇團,也由塔塔爾人創建,那是1932年。來到新疆的塔塔爾人,與當地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和睦相處,除了母語塔塔爾語,他們學習甚至精通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

  這是一個熱愛藝術的民族。那首流淌在許多中國人心裡的歌——《在銀色的月光下》,就來自塔塔爾人的民謠。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樂器奏響生活的旋律,二孔直吹的木簫「庫涅」,置於唇間吹奏的口琴「科比斯」,還有二弦小提琴,都是塔塔爾人的古老樂器。

  除了伊斯蘭教的節日,塔塔爾人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節日「薩班節」(犁鏵節),這是作為農業民族的塔塔爾人慶祝春耕完畢、祈望來秋豐稔的節日。歡度薩班節的地點,在田頭或野地。歌聲總是「薩班節」的主要內容——中年人唱希望豐收;青年人唱友誼與愛情;少年唱童謠;老人則唱那教訓懶漢的歌:「不要流浪快回家,快把酒瓶變駿馬,快把酒瓶變犁鏵,老老實實種莊稼。」

  這是一個崇敬白額頭公羊的民族。公羊被視為繁衍生息、興旺發達、幸福吉祥、純潔博愛的標誌以及力量的源泉。出於對部落歷史的珍貴記憶,一個塔塔爾人完整的名字,總是由自己的名字,加上父親或祖父的名字,然後再加上自己部落的名字構成。

  塔塔爾男子喜穿繡花白襯衣與黑褲,外加黑色齊腰短背心或黑色對襟長衫,戴小帽,飾以黑、白兩色繡花;女子以戴鑲珠小花帽為美,喜穿白、黃或紫紅色連衫帶縐邊的長裙。塔塔爾婦女素以善烹調著稱,用雞蛋、麵粉製成的小饢,以精緻、可口馳名全疆;她們還擅長用乳酪、杏干、大米和用南瓜、肉、大米焙烘兩種特有的風味糕點——「古拜底埃」和「伊特白里西」;此外,用蜂蜜發酵製成的「克兒西麻」,以及用野葡萄製成的「克賽勒」,都是塔塔爾族喜好的飲料。

  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後,少數民族人口學家張天路教授在研究中驚訝地發現:塔塔爾族有數項指標居於全國第一:塔塔爾族15-19歲組婦女早育率僅為1.17%,為全國少數民族中最低者;塔塔爾婦女平均初婚年齡為25.35歲,是全國平均初婚年齡最高的民族;塔塔爾族19歲及以下婦女早育率為零值,是全國婦女早育率唯一達到零值的民族;塔塔爾族的成人文盲率,在56個民族中達到最低值。事實上,塔塔爾民族已有13項人口指標超過了漢族。今天,塔塔爾族安居天山和阿爾泰間,可前行的腳步沒有停止,正邁向和諧幸福的未來。

  (鄭茜為《中國民族》雜誌社社長助理。)

剪羊毛

製作拉條子

新疆奇台縣黑溝村阿布都拉一家
推薦閱讀:

阿爾泰山下的部落強悍而驕傲,鐵木真用一招軍事改革挫其鋒芒
阿爾泰山裡的溫泉溝
阿爾泰萵苣
阿爾泰蓍

TAG:阿爾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