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年吟誦 清音不絕

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國式讀書法——吟誦,在中斷多年後,已經瀕臨滅絕。今年年初,溫州市圖書館開展採錄溫州方言吟誦古詩詞工程,同時普及推廣吟誦活動,一批吟誦「發燒友」投身其中,「推波助瀾」——
千年吟誦 清音不絕

今年9月,甌韻吟社成立,溫州吟誦有了一個落腳地。

兩代吟誦者——徐素容與戴岩梁(右)的合影。

溫師院退休教師沈洪保(左二)熱情支持甌韻吟社的成長,每周都會為社員義務講授中國古典文學。 劉偉 攝

「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上周六下午,鹿城區文化活動中心的一個小廳里,傳出一陣陣悠長的吟誦聲。甌韻吟社的二十幾位吟誦愛好者,正在舉行每周一次的雅集。他們有滋有味地吟詠起一篇篇古詩和美文。那沉醉其中、悠然自得的模樣,讓人不由得好奇——

吟誦,究竟有何魅力?

楠溪耄耋老人

戴岩梁的詩意人生

今年年初,溫州圖書館發起「搶救方言吟誦」的呼籲,並成立了搶救性採錄溫州方言吟誦的課題組,至今已在全市尋訪到十餘位會溫州話吟誦的老先生。今年88歲的永嘉戴岩梁老人,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

戴老先生住在永嘉縣岩坦鎮閃坑村。這是個美麗的小山村,楠溪江就繞著村子緩緩流過,群山綿延,藍天如蓋。

老人除了滿頭銀髮耳朵有點背外,身子硬朗,衣裝整潔,嗓音略帶沙啞但中氣十足。

老人說,詩不是用來讀誦的,而是吟唱的。從詩經始,一代代吟唱下來。

他與吟唱結緣,始於他在溫州求學期間幸遇恩師——章太炎之女章展先生。章先生是餘杭人,當時受聘於溫州一所學校教英文,由於家學淵源,她的國學功底極為深厚,古詩詞方面造詣尤深。戴岩梁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到章展先生辦公室時的情景,章先生笑吟吟地用溫州話叫他「同學」,這令他大吃一驚,章先生怎會講溫州方言?平時可都講餘杭話啊。

他們之間就從溫州方言談開去。原來,章先生到溫州任教不久,就吃驚地發現溫州方言有驚人的魅力,她意識到用溫州方言吟唱古詩將妙不可言。於是,她開始刻苦學習溫州話,並用溫州方言吟唱古詩,令同僚們大為驚訝。

章先生傳授戴岩梁吟唱古詩,就用溫州方言。戴岩梁說,就簡單說一個「華」字,用溫州方言念出來就會氣勢不凡,就有「大中華」的氣概。你用溫州方言和普通話試著念念就知道了。

章先生傳授給戴岩梁吟唱古詩的兩大要訣:其一是「轉氣」,即在每句第二個和第四個字如遇仄聲則轉氣,使得吟唱婉轉流暢;其二是「詩言志」,每首詩都表達詩人的情感,只有在理解詩意後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吟唱出詩人之「志」。

「我要詩意地活著,從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刻起,我就對自己說」,戴岩梁說。

他後來自學中醫。在家懸壺濟世數十年,為鄉鄰治癒病痛無數。

雖已高齡,老人仍思維敏捷,對答如流,當我們問及他的養生之道,老人說,我也沒有刻意養生,能夠保持健康的體魄,可能一是因為飲食簡單,二來一旦吟誦起古詩詞,我便把所有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一年來,我們採錄人員找遍全市各個村落,找到的會溫州話吟誦的老人基本都在八九十歲了。」溫圖拓展部唐聞科介紹說,「語言表達分『白讀』和『文讀』,白讀即日常對話,就是我們平時用溫州方言交流,這方面溫州方言演變不是特別大,而文讀就是用溫州話讀書,推廣普通話後,溫州方言文讀就日漸式微瀕臨消亡了。因此,趕在這些會吟誦的老人離世之前,留存這些『文讀標本』顯得異常重要和迫切。」

吟誦雖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不同的師承還是會有不同的特點。溫圖採錄人員對手頭資料進行整理後,初步得到了幾條傳承脈絡:一是瑞安李天民的幾位學生,如中國語言界權威潘悟雲、世界語專家徐晉。而李天民則傳自號稱「東南第一筆」的池志澂,當年瑞安孔廟每當舉行祭祖大典都是由池志澂吟誦的;二是溫州民國時期著名書畫家徐堇侯的女兒徐成寧及徐堇侯的學生、浙派古琴傳承人黃德源;三是著名詞學家夏承燾的學生葉正松;四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女兒章展的弟子——永嘉戴岩梁老人;五是溫州朗誦學會的創始人姜嘉鑣。

讓工作人員尤為興奮的是,採錄過程中,他們還意外搜集到了一些珍貴的前輩吟誦錄音,如由徐晉錄音並保存下來的李天民吟誦片段、曾先後在溫師和溫中教過書的王阜彤的遺音,還有蒼南平陽樂清的一些老先生的錄音等等。這些資料都被存入溫圖資料庫,以備後人學習借鑒。

甌韻吟社發起人

徐素容的「古董」事業

秀麗清雅的70後徐素容,是溫圖方言吟誦古詩詞課題組的志願者,也是溫州甌韻吟社的發起人和召集人。近兩年來,隨著對吟誦的了解和喜愛的加深,她已經把普及和推廣吟誦,視作自己最珍愛的事業。

迷戀上吟誦,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徐素容笑著說,舅舅潘國存在市圖書館古籍部上班,來往的人中經常有些老人用溫州方言吟詩。她初知這是「吟誦」,是與現代朗讀完全不同的老古董,不過,在她聽來卻美妙無比。她開始留意「吟誦」,上網時有意無意的就將有關吟誦的關鍵詞輸進去搜索。她收看央視,一老者吟唱陶潛辭,那韻律美令她陶醉了。「這應該是全世界最高雅最優美的歌了!我到這時才理解詩為什麼又被人喚作詩歌,原來詩是用來吟唱的,想想在課堂里朗讀詩詞,那麼乾巴那麼貧乏!我們原來都在糟蹋這些美妙無比的精華哪!」徐素容說。那時,她就立志,要學會吟誦!

去年7月,她赴北京求學,遇到了啟蒙老師、中華吟誦學會秘書長徐健順教授。一個半月的惡補,讓她體會到,吟誦是與傳統文化互相依存的,沒有了吟誦的閱讀顯得何其蒼白。徐健順教授建議她用溫州方言吟誦,這將是最原汁原味的吟誦。她想起舅舅的一些朋友用溫州方言吟誦古詩詞,當時也沒覺得什麼特別奇妙之處,現經老師一點撥,她試著用溫州方言吟誦,妙處出來了。她高聲吟誦一首李白的長短句,同學們的注意力漸漸被吸引過來……大家聽不懂她的方言,但顯然感受到了她吟誦的濃郁的詩意。有人驚呼,這是李白的詩,李白的詩用溫州方言吟誦出來,竟然有如此意境。徐素容說,這多麼令人感動!溫州方言通過詩詞這一載體吟誦出來,可以與不懂溫州方言的人溝通。

回溫後,徐素容在溫圖連續做了三場推廣吟誦古詩詞的活動,激起了不少人對方言吟誦的興趣。

「有人說吟誦曲高和寡,其實不是這樣的。吟誦在過去是最普通不過的讀書方式,只因這種方式被遺忘了,所以才被誤認為『曲高』」,徐素容說,要重新普及吟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馬上發展一些同好決不是一件難事。她開始籌劃組建一個吟誦團體。

經過長時間的醞釀籌備,今年9月,甌韻吟社成立了。首期社員49人,來自各行各業,以70後、80後為主,也有老人和學生。鹿城區文化局、文化館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將區文化中心免費提供給他們做活動場所。

對於甌韻吟社的成立,一些文化界的前輩非常關注,紛紛送來了誠摯的祝福。被譽為「中國古詩詞演唱第一人」的著名歌唱家姜嘉鏘在視頻里說:「甌韻」,就是甌江流域的名字。傳承弘揚我們的母語以及溫州地方文化,吟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溫州話里保留大量的古漢語,在全國獨樹一幟。希望小朋友、年輕人更多地參與,知道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徐健順教授高度評價了吟社成立的意義:「溫州吟誦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她的美麗與動聽,她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都是非常巨大的。現在甌韻吟社成立了,溫州吟誦終於有了一個落腳地,有人關心她,有人繼承她,有人發展她。」

吟誦「發燒友」

陳勝武的快樂讀書

甌韻吟社把一撥吟誦「發燒友」聚攏到一起,讓他們找到了知音,找回了快樂的讀書時間。

會員中年齡最大的葉金欣老人今年69歲,是已故的溫州著名畫家及導演葉曼濟的長子。出自書香門第的老人一直念念不忘以前的讀書吟誦聲,現在終於實現了夢想。年紀最小的是溫十一中高三的林志浩同學,參加了吟誦培訓後,他大喊一聲:「那我們不是虧了嗎?」意思是說古人曾經這樣快樂地讀書,我們到現在才知道,虧大了。90後的直率可愛,讓人忍俊不止。

石坦巷小學的周翔老師今年教一年級,十年前她學習朗讀經典詩文,帶著上一屆的學生一起讀,學生讀得很苦。這一屆,她改用吟誦的方法教學生,學生讀得很開心,還會帶著家長讀,兩個月就背了兩千個字。她開心地笑著說:「在校園裡展示的時候,下面觀看的五六年級的學生都看傻了。」

市文聯創研室副主任、書法家協會秘書長陳勝武更是吟社的活躍分子和骨幹力量。

他說,我是70後,深知我們這一代人在課堂中所受國學和傳統文化教育的不足,但從心底里我又十分喜愛傳統文化特別是古詩文,渴望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傳統文化。同時,作為一名書法工作者,20多年的工作經歷,又讓我深感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支離破碎的狀況,比如說,現在大多數書法家不會作詩,詩作得好的人又大多不會書法,寫出來的詩也大多是啞巴詩,不會通過吟誦把情感表達出來。漢字有字音、字形、字義之美,書法追求的是字形之美,詩歌強調了字義之美,而吟誦則是宣發字音之美。這本應是一個整體的三塊現在被分割開來,每個人都只會其中的一塊。我們一起把漢字的聲音之美丟失遺忘了許多年!找回這丟失的美麗,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去做的事情。

提及吟誦的好處,他感觸很深:一是學寫格律詩,原本「平仄」的難題迎刃而解,現在連他五歲的女兒都知道,長音的是平聲,短促的是仄聲。二是學習詩文很容易記憶和理解了。就像讓我們單獨背歌詞會很難,而配上了音樂,就容易唱也容易記了。吟誦的音調,讓詩文很快就入心了。

現在,只要有機會,陳勝武就會表演一下心愛的吟誦,有時用普通話,有時用他的家鄉話瑞安方言,希望讓更多的人愛上吟誦。

有了甌韻吟社這個溫暖的落腳點,這些「發燒友」們每周至少要聚會一次,根據個人喜好學習交流方言或普通話吟誦,並邀請了原溫師院退休教師沈洪保為他們講授中國古典文學。

這段時間,徐素容很忙碌,除了舉辦各種吟誦活動,應一些學校和團體的邀請,為他們培訓師資和學員,她還在忙著做兩件事:一件是學習前期採錄到的方言吟誦,並把溫州的調轉換為普通話吟誦。因為「這項工作廣東省已經完成,他們早在兩三年前就推廣吟誦,吟誦已經漸漸回到廣東的教育系統中」,讓素容欣喜的是,溫州也已經有幾所學校有意向把吟誦納入到教學體系。

同時,她還和溫州大學的楊小敏老師合作,申報了市級課題《溫州話詩詞吟誦的整理和恢復研究》,今年8月被批准立項,將於明年4月結題。在溫大教唐詩宋詞的楊小敏說:「作為中國傳統的讀書方式,吟誦特別是方言吟誦雖然已經遠離生活,卻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2008年,常州話吟誦進入國家級非遺項目。我們溫州話屬於中古音,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入聲字,被稱為唐宋語音的『活化石』,因此,溫州話吟誦極具學術研究價值。通過我們的這項課題研究,希望能為傳承發揚溫州話吟誦盡點微薄的力量。」

推薦閱讀:

吟誦的規則初探 - 理論研究 - 中華吟誦網
吟誦資源輯錄(20171105)
國學?吟誦?是什麼東西啊,麗麗君你有病吧!
河東吟誦——贈汪倫

TAG:吟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