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世界讀書日
當今社會,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讀書時間呈整體性下滑態勢。為了鼓勵人人讀書,使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95年將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選擇這一天作為「世界讀書日」,是因為這一日在世界文學領域具有特殊意義。世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維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此外,許多著名作家包括莫里斯·德呂翁、弗拉基米爾·納博和曼努埃爾·梅希亞·瓦列霍等也都是在這一日出生或辭世。
選擇這一天作為「世界讀書日",還是因為據說靈感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一個名叫喬治屠龍的勇士救了公主,並獲得了由公主回贈的禮物——一本書,其象徵著知識和力量。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的婦女們就給自己的丈夫和男朋友送一本書,男人們則回贈一枝玫瑰花。
今年4月23日,迎來了第16個世界讀書日,今年的主題是「閱讀,讓生活更美好」,全國各地、各大院校紛紛舉辦「世界讀書日」活動。對那些認為讀書過時論是一個有力的抨擊!讀書永遠不會過時,應該說讀書是一種新的時尚。讀書,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讀書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使用眼睛觀看,也包括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
讀書,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於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的跋涉痕迹成為我們每個人一生唯一的軌跡,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看的更遠、更清晰。同時也讓我們知道誰與我同行,又有誰看到了怎樣的風景,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自我的追求與調整。在和他人所見的比較中,選擇自己的路,也不錯過他人遇到的、我們就不局限於視野無法領略的畫面,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長,為我所用」的讀書情懷。
讀書有兩種。一種讀書是灌輸性的,也叫上學,它規定了時間,規定了地點,而且還是以老師講授為主,書只是一種工具而已。也就是說,到了一定的年齡,在規定的時間裡,你必須到規定的地方,在老師的講授或者監督下讀完規定的書本。而在另一個時間裡,你又必須離開那個地方,同時也離開老師,離開書本。這種讀書當然不是由著你來的,你感興趣也好,不感興趣也好,都得讀,至少讀九年,這是法律規定的。但這種讀書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管你學到了多少知識,按照讀書的年份,它可以在形式上給你一個證明,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身份:高中、大專或者大學。拿著這個不同的證明,踏上社會後你就會得到不同的待遇,也就是說,你這條魚是放在溝里,還是放在河裡,或者是海里,差不多就憑這個證明了。所以,這種基本上可以決定命運的讀書,不管你喜歡讀也好,不喜歡讀也好,甚至是恨著讀也好,你都得拚命去讀,為父母,為自己。
另一種讀書是吸收性的,當然也可以是消遣性的,它沒什麼規矩,不分時間和地點,也沒有別人指導或者干擾,書是你唯一的對象,你愛怎麼讀就怎麼讀。你可以在午後風景優美的湖畔讀,你也可以在汽車火車飛機上讀,你甚至可以半夜起來在衛生間里讀。你可以是一個三歲小孩趴在地上三分鐘讀三本書,你也可以是一個百歲老人戴著眼鏡手裡還拿著放大鏡一分鐘讀一個字。你可以讀一本很嚴肅很有意義的書,你也可以讀一本十分無聊的書。一句話,就是完全由著你來。但這種無限的可以卻也帶來無限的可能,也就是說,一本書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你可能讀書讀成了一個偉人,你也可能讀書讀成了一個壞人。純真的先賢說:讀書使人進步。事實上,讀書也可能使人退步。因為書也有好壞之分,那就要看你讀什麼樣的書,怎麼去讀,怎樣去理解一本書。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雖然喜歡那種沒有規矩的讀書,但自己還是給自己作了一些規定。比如:低級趣味的書不讀,故作深奧實際上沒什麼花頭的書不讀,有關邪教和教人歪門邪道的書不讀。還有,內容潮濕陰冷的書也不讀。原本一張紅光滿面的臉,讀這種書讀得臉色鐵青發灰,還整天板著,好像是別人欠他多還他少似的,那才不值得。讀書就要讀得心情舒暢,讀得心胸開闊,讀得滿腹經綸。
您可曾聽說,有很多民族在嬰兒出生時,會將書籍做為第一份禮物送給這個孩子,預示著一生的幸福和美好。箇中原因,已然無需多言。
高爾基曾說過:「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獸性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美好生活的觀念」如同我們頭頂上的星空,需要我們用書籍搭建起靠近它的階梯。書籍如慈母,在書海中遨遊,好比嬰兒吮吸母親的乳汁那樣幸福而安寧,她會讓我們從一個無知的孩子成長為家庭的頂樑柱,國家的棟樑材。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閱讀水平。據調查,中國人每年平均閱讀圖書僅為4.5本,而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民族,為64本,平均每人每年讀書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為55本,美國現在正在開展平均每人每年讀書50本的計劃……與這些國家的閱讀量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的確不容樂觀。這些年,我國很多機構和個人都在為打造書香社會不懈努力。熱愛讀書的溫家寶總理一直在提倡全民讀書,2010年2月27日下午,溫總理第二次做客新華網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時說:「讀書關係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
讓我們一起讀書!閱讀改變人生,書籍蘊藏幸福,知識給人安全。讓我們每天都抽一點時間用來讀書,讓每一天都成為「讀書日」;讓我們熱愛讀書,生活就會因為閱讀帶來不斷的驚喜;讓我們用書籍滋養心靈,人生的價值就會得以升華;讓我們為災區的人們送本好書,讓他們暫時忘卻周遭的荒蕪……我們一起讀書,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讀得起書!我們一起讀書,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每人都有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若問我最大的愛好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讀書!我從小喜歡讀書,雖不想得到什麼「黃金屋」、「顏如玉」,但正如古人所云「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在空閑的時候獨自安靜地看看書,讓自己的心靈遨遊在書海之中,總能讓那顆被世俗牽絆的心尋得一片歇棲的樂土。也給我帶來了許多其他方式無法替代的精神生活的享受。
偉大的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的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從野蠻到文明、從膚淺到深刻、從狹隘到曠達、從庸俗到崇高。讀書越多越有睿智,讀書越多越有眼光。 讀書能帶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晉代陶淵明有一句名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超然物外,悠然自得,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對他而言,讀書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追求一種豐富的精神生活。 讀書能提升人的品位和氣質。古人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讀書越多,他的氣質自然而然地就會越高雅。太白之瀟洒,摩詰之恬淡,東坡之豪邁,清照之幽怨,愛玲之冷艷,哪一個又能少得了讀書的熏陶,少得了書籍的潛移默化。 讀書能使人的情感豐富。張良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孔明的談笑風生、指揮若定,岳武穆的精忠報國、赤膽忠心,文天祥的慷慨就義、誓死不屈,林黛玉的悲悲切切、自哀自怨,賈寶玉的離經叛道、放蕩形骸,無一不使你的心跌宕起伏,回味無窮。
讀書,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記剛剛懂事到現在的我們,生活中一直離不開讀書。它是美好的生活伴侶,陪伴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之中,伴隨著我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記得從幼兒園時的《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到小學時的教科書、《十萬個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到《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無論是古代書,還是現代書,無論是中國名著還是外國名著,我都津津有味地品讀著。書,是我們的精神糧食。不敢想像,沒有書的生活是多麼枯燥,多麼無趣。
遨遊在中外名著的海洋中,我貪婪地吮吸知識的甘露。《水滸傳》教導我們做人要正直,也讓我們從小對大貪官們十分仇恨。《魯濱孫漂流記》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要戰勝怯懦,堅強勇敢地與困難戰鬥。《格列佛遊記》則帶著我們進入了奇幻世界,是多麼有趣,也讓我們看到當時英國社會的可怕。《西遊記》讓我們意猶未盡,受益匪淺。書是明燈,照亮我們的前進之路;書是鑰匙,開啟智慧之門;書是指南針,帶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爾基說過:讀一本好書等於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樣。是啊,我每讀一本書都有這樣的體會,都有一種與作者面對面的交流的感受,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就是書中的某一個人物,凈化了自己的靈魂,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於是可以變得純粹起來,變得高尚起來。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
也許有人會說,太忙了,哪裡有時間讀書,其實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意擠,總會有的。工作忙碌的時候,忙裡偷閒翻翻雜誌也是很愜意的事。暖暖的午後,沖杯奶茶,看看雜誌,悠然自得。你會釋放一下疲憊的心情,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
或許有些人感到閱讀很無聊、很麻煩。如果你把讀書當作是在尋找快樂,你會很快愛上讀書的。朋友,快點拿起書吧,一起進入書的海洋,一起去擁抱快樂。
有一種希望叫讀書,有一種力量叫學習,擁有知識才華,才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讀書,很簡單的事;讀書,很快樂的事。在世界讀書日之際,讓我們行動起來,人人喜歡讀書吧,因為讀書能使生活更加美好;因為讀書能讓人生更加精彩;因為讀書能讓生活更加快樂!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快樂吧!^_^ 書籍是千百年來人類文明的積澱,有歷史鮮活的人生經驗,有壯偉卓越的人文精神。讀書能使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擁有無窮的力量。 書看得多了就會有一種班門弄斧的衝動,照貓畫虎是一個過程,雕琢辭藻也不見得是件什麼壞事,反正像個學步的孩子沿壁扶物也未嘗不是個辦法,就算摔上一跤也能學到點經驗。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經過無數次的投稿和修改,看到自己的拙文終於變成鉛字被別人閱讀時,那種成就感和快樂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書是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當然,讀書也需要有選擇性地去讀。一本好書能使人終生受益,一本壞書也可以貽害無窮。在信息傳播日益發達的今天,讀書雖然已經不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但讀書的作用依然是無法替代的,較之網路的浮躁,讀書多一份安靜,較之影視的直觀,讀書多一份想像。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領略文字的優美,領悟作者的思想。古人云:「文如其人」,是說寫文章與做人一樣,是有品格的,文品即人品。一方面,不同品格的人,做出的文章寫出的書,其品格與格調自然是大異其趣的,這大概就是魯迅之所以為魯迅,而梁實秋之所以為梁實秋的原因了;另一方面,讀書人又各有自己讀書的價值取向,不同格調的人,所讀的書自然也是大相徑庭的。
中國人著書立說,多為喻世,警世,醒世,原本是不帶多少功利性的,「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但時過境遷,歷來有太多忘祖的敗家子,歪曲了著書立說的本意,如今的書市,早是魚目混珠了。
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是對的,因為書確實有好壞優劣的區別,我們讀書,也就要冷靜而客觀地分析之後再做選擇。
中國歷史上的好作家,多崇尚「文以載道」,並且身體力行。司馬遷、杜甫、韓愈……莫不如此,他們苦心孤詣,為後人留下了太多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在他們的書里,記載著做人處事的道理,所以讀書能教你做人—讀好書,做好人!
「好書不厭百日讀」。讀好書,從小處講,可以「修身齊家」,像《三家經》、《顏氏家訓》之類的書,千百年來成為中國人日常行為的操守與道德規範;從大處講,讀好書,可以「治國平天下」,國人就有「半部《論語》安天下」之說。
所以,我們讀書,要讀好書,要選擇那些能長智、能給人啟發、能發人深省、能給人帶來愉悅情感的健康的書來讀。
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也。」古人的先見之明,可以作為讀書人的座右銘。讀書的確可以明智,陶冶我們的情操,而且,讀一本好書還能教會我們如何做人,何樂而不為呢?
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溫家寶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朱熹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讀書有時會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義,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高爾基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書蟲將自己裹在言辭之網中,只能看見別人思想反應出來的事物的朦朧影象。—W.哈茲里特
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書中橫卧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庫法耶夫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雨果
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彌爾頓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讀書時,我願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托爾斯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大家還會記得在2009年2月底的時候,溫總理第一次和網民互動的時候最後正好說了這麼一段話,他說,讀書不僅給人力量,而且給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說,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見地鐵裡面人人都捧著一本書。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心裡真是充滿了感動。因為我們平時說讀書給人知識、給人力量,似乎已經是一個最高境界。
但其實我把現在的閱讀分成有用的閱讀和無用的閱讀。所謂有用的閱讀就是為知識的閱讀,為了拿一個文憑,為了在社會職業中提升自己的閱讀。在這個時代,當然是重要的。但是,比這更美好的境界是無用的閱讀,就是為生命、為成長的閱讀,它不見得給你一個直接的文憑,不一定給你專業的技能,但是它給你心靈的遼闊,給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讀書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到底有什麼用呢?我想除了我們應對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確認自我。
「讀書無用論」的時代變遷→ 1、「文化大革命」:「知識越多越反動」;2、改革開放:「搞導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3、21世紀初:「窮人的十張文憑,不如富翁的一張鈔票!」,「拿文憑有什麼用?不如嫁個好老公!」,「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
讀書貴在「追求精神享受」。但讀書的「樂在其中」,並不等於追求享樂。鑽入書中的進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人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這個「樂」和「追求享樂」,該不是一回事吧!
讀書之人「樂」,來自作家之筆墨、作品之底蘊。好書,靜中是生氣;妙書,輕鬆聞出風情;奇書,奔突之際現神來。氣度的流變,情韻的播撒,精魂的鋒芒,都在不言中。
相對而言,著書家之「樂」,在乎「造物」;買書者之「樂」,在乎「訪物」。這「物」,既有「境」、「知」,還有「人性」。比如,買書一般並無目的,隨便翻翻也是享受,無意入「境」,遇相知,喜愛至極,其樂如何?再如,讀書的「樂趣」,從字裡行間讀出鳥語花香、餘音裊裊、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甚至把自己的情感和閱歷都調動起來,融入詞句,其味幾何?
對真正的讀者來說,由好書可讀,人間便沒有痛苦難耐的時光,沒有卑微無助的地位,沒有忐忑不安的窘況。長期、專註、全身心地閱讀,潛移默化之間,便涵養了豁達的心境。
有人說,進入讀書的心靜,即便是陋室,也一樣能泡出一段沉醉的好時光。愛讀書的人迷戀的是書中那種情感和智慧淡淡的清香,所謂「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讀者對於書籍的情感感悟,往往是無聲無息而來的。
讀書之樂,源於心靈與心靈會意的魅力。一本絕好的書,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給人「品不夠」的感覺。
讀好書的幸福,是一種純潔而又明凈的幸福。閱讀帶來的愉悅和感受,不是其他生活方式所能獲得的。
張菂——歡迎朋友來訪做客。
讀書,社會是個大學堂;網路是本書,朋友是本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開卷有益,學海無涯;學習、學習、再學習……
要認真用心讀書,除了要深刻認識讀書的真諦,把讀書視作自己的第一生命,第一目標,第一需要之外,更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擠出時間、積攢時間、埋頭苦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用心來讀書,用身心來投入讀書,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財富。
由此悟懂,讀書須務本,助人須有德。
在此,摘錄一些文人、學者們是怎樣解說——讀書: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為了您、您的家庭、您的國家、為了全人類,讓我們一起讀書吧!——張菂
世界讀書日萬歲——張菂
推薦閱讀:
※在線讀書 >> 親子·教育
※關於讀書的格言375句
※父母應該每天給嬰兒讀書
※讀書入仕兩彷徨--憶吳晗
※johnney908的【《子平真詮》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