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底是被誰滅亡的,是闖王李自成還是滿洲八旗?

明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共經歷十七個皇帝,前後存在了276年(不算南明)。這樣一個數字在中國王朝中肯定算不上短,但也算不上出色。從泥腿子朱元璋率領部下推翻殘暴的元朝到崇禎皇帝被農民起義逼的煤山自縊,明朝花了276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麼當我們回顧明朝時,我們會有一個問題,到底是李自成滅了明朝,還是滿清滅了明朝?

有許多喜歡明朝的明粉們都認為是李自成滅了明朝,因為是李自成攻進北京城致使崇禎皇帝煤山自縊。還有一條,他們認為漢人王朝還是亡在漢人手中比較合理,滿清實在是不配。這種觀點實際上太為偏頗,拋開強烈的民族主義不談,北京和崇禎都不能代表明朝,他們的滅亡並不能宣告明朝的終結,相反的八旗入關佔領明朝全境才是從法理上宣告了明朝的徹底死亡。

我們不能只著眼於李自成攻進了北京城,首都陷落就代表了國家的滅亡,回顧中國王朝的歷史我們會發現首都被攻破的王朝不是一個兩個(宋朝瑟瑟發抖),皇帝死亡的也是有的,所以這些都不足以說明明朝的滅亡。如果製作明朝的死亡責任報告的話,滿清必須要有百分之70的責任。古代王朝興替自然要用戰爭推動,下面我們來看明軍和滿洲八旗的機場真正就明白了。

明清大戰,明軍敗多勝少,只能說窩囊到了極點!到後期更是失去了戰鬥的勇氣,根本不敢和八旗軍隊正面接觸。(所謂的關寧鐵騎真的沒有吹的那麼牛)明朝的大敗,喪軍失地,主要有以下幾次:撫順之戰是明清戰爭中的首次大戰。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努爾哈赤分兩路征明。一路由他與滿族諸王取撫順。明守軍投降。後金在歸途中,又與明援軍大戰於撫順城外,後金大勝。另一路後金軍克東州、馬根單二城。撫順之戰,後金共掠人畜30餘萬。七月,努爾哈赤又攻破了清河城。這兩次戰爭也稱撫清之戰。

入口之戰 皇太極決心同明朝爭奪全國統治權。因有袁崇煥在寧遠堅守,直接進兵北京的道路受阻,便改從長城各口入塞,長驅南下,於是明清間發生了多次入口之戰。明崇禎三年後金兵克永平、遷安、灤州。不久明軍收復了灤州、永平、遵化、遷安四城。同年六月,後金兵還至瀋陽。崇禎七年七月,後金以宣府、大同為主要攻擊目標,影響所及至於北京戒嚴。崇禎九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六月,清軍進抵居庸關,攻克昌平,直逼北京。明兵皆按兵不敢戰。清軍掠奪人畜18萬。九月清軍從建昌冷口出邊。崇禎十二年,清軍攻下濟南,全城焚毀一空。二月清退兵。清軍入關前的最後一次深入腹地是崇禎十五年,清軍鐵騎直入山東,連克3府、18州、67縣。俘獲人口36萬餘,牲畜55萬頭。次年四月北還。明廷將帥擁兵觀望,無一敢戰。

松山之戰:崇禎十四年,清軍包圍錦州。明薊遼總督洪承疇調集吳三桂等8總兵、13萬士兵增援錦州,抵達松山。洪承疇欲傾全軍孤注一戰,8總兵各持異議,以致無法整軍再戰。率先逃走的明軍遭清軍埋伏,一敗塗地。困守松山的洪承疇組織將士5次突圍,均未成功,傷亡極大。此役明兵被殲5萬餘人,駝馬器械損失數十萬。從此松山城中餉援皆絕,清軍又掘濠圍困。崇禎十五年洪承疇降清。祖大壽守錦州一年多,力竭亦以城降。接著杏山、塔山相繼被清軍攻克,山海關外僅余寧遠孤城。松錦之戰使清朝取得了進佔遼西的決定性勝利,為攻取北京進一步掃除了障礙。

通過幾次大戰,明軍能打仗的將領非死即降。熊廷弼,盧象昇,孫承宗,袁崇煥,滿桂,趙率教,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都死於滿清之手。吳三桂,洪承疇,祖大壽這些熟悉明朝軍情的大將都投降了。明朝為打贏滿清,加派了「三餉」,而三餉是導致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說滿清對明朝連綿不斷的進攻使本已外強中乾的明朝徹底走向了滅亡。

推薦閱讀:

偽滿洲國(5)
明朝末年的漢奸們抵得上十個滿洲八旗?真實歷史告訴你有多可惡
滿洲國歷史沿革
清初科爾沁蒙古與滿洲的關係
滿洲八旗的內鬥史:正白旗為何能將正藍旗從上三旗擠到下五旗?

TAG:明朝 | 李自成 | 滿洲 | 八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