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的開頭、承轉與結尾
詩的開頭
詩歌的開頭,一般要聯繫詩歌的內容。古典詩歌的開頭,不一定非的是詩歌的第一句,也可能是前兩句,或前幾句。根據體裁不同和表達的內容來定。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古典詩歌的開頭的幾種手法。開頭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種方法。我們下面將逐個講解。
第一種是意境深遠闊大:
A、 境界闊大,即景生情 。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用大江的奔流來悲愁的深廣,更顯的境界開闊
徒念關山遠,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諸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稚正相望。
金波麗鴃鵲,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這句呢,是萬山重疊,孤城守卒處在萬山的壯闊境界中
萬壑樹參天,千山啼杜鵑;----這句呢是有畫意而境界開闊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起句也是比較開闊的
B、刻畫氣氛,用做烘托 。
例子: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這個就是用情景相生的手法來刻畫氣氛。
C、也有的是用典故,來烘托氛圍 。
比如我有一首詞《滿庭芳》前三句就用了兩個典故:夢斷廊橋,沈園風惡,溯回往事如煙、、、、還有就是開篇先發一段感嘆或者由景或者情發的感嘆。比如我朋友一首律詩,開頭就是這樣開的「當時慣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復薄情。」這個是情語來發感嘆。還有用景來發感嘆的,如蘇軾的代表作品。這類開頭的方法很容易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 的效果 。
D、 大氣包舉,籠罩全篇的
比如: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彩風流猶尚存。這個是老杜的丹青引。這樣的開篇手法用在排律和古風裡的較多
以上是我們討論的是詩詞開篇的第一種手法里的幾種常見的形式。
第二種手法 是用比興的手法
比如,詩經里的第一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類手法多見。再者就是在律詩中或者古風中也有用到。比如我那首七律「昔曾仗劍五陵游 」就是用的比興的手法。
第三種手法,就是如小說的開頭。開頭很平淡,多用在敘事詩里或者是古風裡。比如,白居易《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還有老杜《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第四種手法 發端突兀
這類手法多用精警之句來打動讀者。比如子建一首詩的開頭: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這句的意思是說太陽下山,本身意思沒什麼,此類手法多是把作者的強烈感情溶入到大家常見的平常景色當中來抓住讀者,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又如「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本身意思很簡單只是綠葉成陰,但是把作者的強烈的情感加上去就變成了精警之句。這類手法要求寫手必須有一定的功底,不然很容易流於低俗。
第五種手法 問句開頭或者以問答開頭 。
這樣的手法古人最為常用。問句開頭的,一般是先質疑然後再慢慢釋疑,這樣也能抓住讀者的目光,使讀者不知不覺的讀下去,類似與懸案推理小說一般。問答的開頭方法呢,一般是第一句問,第二句解答。比如,「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這個就是以問答的手法來開頭的 。
第六種開頭的方法是起調高昂
這種手法也最為常見,就是說詩的起句很高昂,節奏感強。這類手法一般要注意,起調高昂了,但是內容或者情感一定不能平庸。否則開頭就失敗了。
第七種開頭方法是借用成句。
此類手法不值得提倡。古代多用在科舉考試里或者是酒宴答唱等處,現代多用在軲轆體。
以上七種詩詞開頭的方法,是個人從書上看來的,也有從個人學習寫古典詩歌總結來的。好的開頭方法不只這些,但是無論哪種開頭的方法都是為詩詞的通篇來服務的,詩通篇不好,再好的開頭也是沒用的。大家都知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說有了好的開頭,這樣的詩歌也不算是好的詩歌。拿我們常寫的律詩來說,開頭很成功。但是承轉不好的話,通篇都不是很好。「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放在詞里相當精彩,那麼放在七律里為什麼就不成功了呢。說明第一承轉失敗,第二這個是關於七律章法的問題,以後再討論。
詩歌的承轉
第一種方法 承要和緩,轉要突起。
我們拿七律來舉例。一般三四句要承接一二句,要做到和緩一般多是描寫景物為主五六句以抒情為主。舉個例子:「當時慣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復薄情。一盞昏黃扶我影,三千風月是君城。飄零興味隨年盡,苦楚相思逐日驚。夢裡盈盈堪寄與,卻書別事不關盟。
這個是我朋友寫的一首七律,我比較喜歡,所以就拿這個當例子我們來分析下他的承轉:
開頭,我們講過了,那麼來看他的第二聯「一盞昏黃扶我影,三千風月是君城。」 這是景物描寫,用兩處鮮明的景物對比來放大情思。再看第三聯「飄零興味隨年盡,苦楚相思逐日驚」這一聯是在抒情。抒情的時候就把放大的情思收攏。這樣就能起到跌宕起伏的作用。一般描寫景物的時候呢,要把情思融入到景物里去,要把思維放大。抒情的時候要收攏情思。這樣才能體現詩的起伏。同樣我們反過來看,如果第二聯抒情,第三聯寫景呢,同樣也是這樣的效果,不過要用上形象思維方面的技巧。這個我們留著在討論形象思維的時候再討論這個。
另一種手法就是一揚一抑來構成情感節奏的起伏。
我們來舉個例子。我們拿李商隱的詩來做分析---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第一聯讚美孔明, 這個是揚. 第二聯貶低了,阿斗的投降。這個是抑。第五句承接了第一聯,第六句承接了第二聯。大家看下這首的手法很獨特。還有,不一定非得是一個讚美一個貶低才叫一揚一抑,還可以在情感上的一起一落來使用這樣的承轉方式。(插兩句話,詩詞的承轉不一定都要一景一情情景配合,所以這裡講的還是重在起伏波瀾,避免光說情景。第二詩歌起承轉合是大眾化的說法,不是絕對的。)
再舉個例子:七律《詠雪》「雪似人生易別離,人生似雪苦參差。時隨風袂舞千里,偶借梅梢棲一枝。淡泊情懷倚天遠,清高傲骨倩誰知?都雲自古春來晚,不道春歸多路歧。」看下這個例子。雪從下到化的過程是比較短暫的用來形容人生的別離,是可以的;雪的片數不一,各有各的名稱「雪有數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兒;二片的是鵝毛;三片的是攢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喚做梅花;六片喚做六齣。」參差原意思是長短不一,這裡隱喻人生的起伏。第二聯承起句,表面上是寫雪隨風飄轉千里,或者落在梅枝上。實際上形容人生的漂泊不定。雖有一枝可棲,但終歸前途渺茫。這裡參雜了人為了尋求某種理想或者抱負沒能實現的感嘆。第五句承第一聯,第六句承第二聯。這時候還沒有和雪分開。人生的偶棲一枝也不是隨便棲的,用梅的高古或者是清高來形容雪和人的某種高標的情操。第四聯完全拋開了雪,實際上春不代表春天,是代表人理想實現或者抱負的實現。都說大器晚成,實際上人的理想的實現是重重困難的。這裡既有失落也有慰藉。主要看下承轉方面的。
第三種手法就是層層第進。
這類手法也是古人用的比較多的手法。就是說一層層遞進,但是後一層要高過前一層這樣的承轉方式。
最後還的說一句,開頭要開的自然,承轉要做到起伏。關於承轉。我們就討論到這裡。因為承轉的手法多和詩表達的情感和內容有關,這個沒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大家只要記住以上的三種常見的手法。還得記住詩詞的起伏一定要服從於詩詞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情感.
關於詩歌的結尾,我們留在下周的時候討論。好了,今天的討論到此結束。
詩的結尾。
下面我們討論下詩收尾的幾個常見的手法:
一、用景語收尾
此類手法,是古人用的最多的,也是我們現在網路寫手用的比較多的手法之一 這類手法,容易做到結的深遠且回味無窮。我們來看下例作: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個就是用景語收尾的典型例子。這樣的例子很多,再如,白石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二、以情結尾
《關河令》周邦彥(北宋)「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都已醒, 如何消夜永? 這個是例詞。以上兩種結尾手法,是古人使用最多的手法,一定要注意虛實結合。比如,以景語收尾,在詩里注意轉是關鍵,在詞里要注意如何換頭而以情語收尾,在詩里要注意首尾呼應,詞里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節奏感等。
三、根據題目收尾 根據題目收尾一般也有三個方式
A、就題目收尾 根據我們詩的題目來收尾,一般是指命題詩的扣題。比如我曾寫過一首破題的詩,詩的結尾就是緊緊的扣著題目。「白髮清囊須縱酒,豪情猶待再從頭。」
B、從題收尾 也就說根據題目我們寫出的某些情感或思想來收尾。就是說我們要表達的思想或者情感,用這些來收尾。前面是鋪墊,最後一句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或者思想,那麼這樣的收尾方式,尾句當是全文的中心句。
C、就題目用虛筆來收尾,比如老杜的畫鷹 結尾是「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意思是說:鷹從畫上下來去搏擊凡鳥,來襯托畫鷹的人的高超畫藝
四、用議論結尾
五、用疑問結尾 等等
結尾的手法都是比較多見的。但是無法給這些手法分類了,要是根據詩的內容和情感上來看,分類無法過細的,比如,「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這樣的結尾,可以當做是用疑問的方式來收尾,也可以當做是用情語或者是議論的方式來收尾。我們討論詩的收尾方式,只是告訴大家如何去根據內容去收尾,而不是把詩的收尾方法做個分類。
詩的結尾我們就講完了,那麼我回過頭來,在總結下,從詩的開頭,到承轉,到結尾。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 詩詞起句要自然,承轉要波瀾起伏,收尾要深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