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與林徽因誰更懂愛?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缺了角的圓,終其一生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另一個自己,來使人生變得圓滿無缺。於是,在這個過程中便產生了愛。愛情,是亘古不變的話題,更是女人一生的追求。但是,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又有多少女人跌跌撞撞,誤入歧途,以致最後落得個心碎的下場,於是不得不借古鑒今,尋找值得效仿的對象,借鑒她們的愛情經驗以期少走彎路。作為中國第一代現代知識女性,活躍在民國時期的才女張愛玲與林徽因自然首先成為了尋找的目標。

一個是傳奇女子張愛玲,一生情感著作無數,卻只專註於一個男人的愛。失去了這唯一的愛情,她便像花朵一般萎謝了。另一個是女神級的女子林徽因,一生周旋於三個男人之間,盡享豐盛的愛情滋潤,像一朵盛開的塑料花,永不凋謝。她們對待愛情的態度截然不同,從而導致了她們的人生道路與結局也不盡相同。到底她們之中哪一個更懂得愛?更值得現代女性效仿呢?

在廣大張迷心中,無疑張愛玲是最懂得愛的。12歲開始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20歲便早早成名的她,擅長寫愛情故事,洞悉人情世故,精於男女之情的描寫。她那犀利,準確,冷靜,到位的筆觸,像一把手術刀一樣,刀刀見血,剖析了人世間存在的種種男女關係。她著名的言論「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以及」白玫瑰與紅玫瑰「等觀點,更是早早奠定了她愛情專家的地位。

雖然張愛玲是一個愛情專家,但她不是一個情場高手。她懂愛情,卻不懂男人。她所有的愛情經驗都來自於文字,而非從實踐中獲得。這種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就像高低不平的天枰一樣,給她帶去巨大的反差。以致當女人殺手胡蘭成第一次見到她時,在他眼裡的她完全沒有女人味,也不像一個作家,而像是一個未成熟的中學生,一副幼稚可憐相。 他因此未費一槍一彈便輕易地俘獲了她的芳心。

張愛玲一生只愛過一個人,為了這段在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短暫愛情,她耗盡一生的精力,哪怕只是對方心中N個女人中的一個,她也把自己低到塵埃里,再開出一朵泣血的玫瑰,刻骨又銘心。她懂得愛情,但不懂得如何對待愛情。她看透愛情,卻沒能看破愛情,在男女關係上,她的許多觀點仍然未能脫離傳統的中國女性在感情上依賴男性自甘弱勢的腐朽一面,或許正是這些過於陳舊的觀念,導致了張愛玲在愛情上的痛苦與失敗。

「愛上一個人會一直低,低到泥土裡,在土裡開出花來,如此卑微卻又如此欣喜。」 其實,愛一個人何須如此卑微?卑微只能令對方鄙視。男人都是賤骨頭,喜歡仰視他高不可攀的女人。征服一座高山,比征服一條小溪,更令男人有成就感,而得之不易的東西,也更加會令男人珍惜。正是因為張愛玲在愛情上卑微的低姿態,才讓浪子胡蘭成有一種高高在上的俯視感,令他能夠殘忍地隨心所欲地任意宰割張愛玲的那顆自動繳了械的柔弱降服毫不設防的心。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在男女關係上,與其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不如說因為愛過,所以慈悲。正是因為愛,張愛玲才能原諒胡蘭成的濫情,寬容他的放縱,甚至對他的其它女人不恨也 不妒忌。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因為張愛玲的慈悲,才導致了胡蘭成的放縱與肆無忌憚。也正是因為她的寬容,才成就了他們的分手結局。所以說,在愛情上,光有慈悲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智慧。有句話」女人不狠,地位不穩。「正說明了這一點。

「愛不要問值不值得,只有願不願意。「這句話聽起來隱忍高尚,實則痛苦不堪。是一種愛上自己的愛情。即使張愛玲願意為一個浪子付出一切,到最後也終究難以忍受只有付出沒有回報的結局。愛情當然要有回報。世界上只有兩種愛是無需回報的,那就是母愛與上帝的愛。

張愛玲還說」愛是一生的磨難。」沒錯,愛必然伴隨著磨難,所謂「痛並快樂著」是多數愛情的主題曲。但只有磨難的愛情不是圓滿的愛情。真正的愛情往往是快樂多於痛苦。張愛玲所經歷的災難性的愛情,令她一生受盡磨難,這不能不說是她人生的悲劇。也是她一生最大的缺憾,那就是沒有遇到對的人,沒有享受到真正的甜蜜的愛情,而張愛玲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愛就是磨難,不能不說是她做女人的失敗。

縱觀張愛玲的一生,雖然與導演桑弧有過一段曖昧之情,但終究有緣無份,失之交臂。雖然也曾與胡適有過一段來往,但最終也止乎於禮,未能更近一步。後來與大她三十歲的美國作家賴雅結了婚,並且一起生活了十一年,但未曾見她為此留下一筆一墨。有人說:愛他,就把他留在紙上。顯然陪伴她時間最長的這個美國男人, 不是張愛玲的最愛。相比之下,與她一起生活過只有短暫三年的胡蘭成,卻耗盡了她一生的筆墨,無疑是她的最愛。同時,也是那個帶給她最多痛楚與傷痕的「最恨」。

反觀才女林徽因,之所以被人稱之為」女神「而非」傳奇「,在她身上的確有一股女神獨有的氣質與特質。她幾乎成了那個時代的標杆:出眾的才,完美的貌,以及浪漫如童話般的感情生活。相比較張愛玲,林徽因的一生沒有經歷過那麼多的感情磨難,在愛情上一路高奏幸福甜蜜的華美樂章。她寫的詩詞語句也總是充滿了歡快明朗的曲調,她的那句」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更是深入人心,溫暖心窩。

相比較張愛玲,林徽因的才藝顯得更加全面些。她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皆成就斐然。但流傳至今的卻並不是她的那些作品,而是她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不同於一生只愛一人的張愛玲,林徽因的愛如同她多方面的才華一樣,能夠做到多方綻放,絢麗多姿。她一生周旋於三個男人之間。他們是詩人徐志摩、 建築學家梁思成以及哲學家金岳霖。一個為她神魂顛倒魂歸夢裡;一個心甘情願與其廝守終身,一個為其終身不娶縈繞身邊。林徽因一生撲朔迷離的感情生活,另類闡釋了何謂」愛情「。

如果說張愛玲懂得愛,那麼林徽因不僅懂得愛,還懂得享受愛,更加懂得掌控愛情。

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橋段:有一天,詩人徐志摩收到一封來自大洋彼岸的電報,一個女子向他款款傾訴自己在美國的孤單苦悶,並梨花帶雨地訴說只有他的來電,才能讓自己感到安慰。大詩人欣喜若狂,一顆心貓抓似的。第二天一早,便衝到郵局,要把自己熬夜寫下的情意綿綿的文字,發到遙遠的美人手中。經辦人看了內容,面露驚愕:「今天在你之前,已經有四個人給這位密斯林發去電報了。」詩人搶過名單,全是熟人,遂一一對質,沒奈何,人家都收到了同樣內容的來信。沒錯,這位為了排解寂寞,同時向五位男士copy了一模一樣的情書的女子,正是年僅20歲的林徽因。可見少女時的林徽因已經是個多情種子,小小年紀已經懂得怎樣調控男人。

與張愛玲在愛情上的隱忍與慈悲相比,林徽因在愛情上則更加跋扈與強勢。她一生愛過三個男人,最初是浪漫詩人徐志摩。但是初戀的短暫,未能填補林徽因一生的感情空缺,後來,她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憨厚的丈夫帶給林徽因的是一份沉穩,呵護,值得託付終身的感情,但不是她嚮往的那種充滿著激情的愛。再後來,當哲學家金岳霖出現時,這個與當年的徐志摩一樣,充滿了浪漫氣息的男人,帶給了林徽因一種非同一般的感覺,令這個在婚姻的牢籠里桎楛了多年幾近窒息的女人終於尋找到了光明,兩人一拍即合,臭味相投,同時又對命運的安排無可奈何,只能以知己的形式相伴終身。

雖然,當有人說「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時,梁思成竭力反對,並將之改為:「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但這個盡心儘力歌頌老婆的可憐老公仍然成不了眾星捧月的「女神」心中的最愛,充其量只是個高級「備胎」而已。有句話這麼說:」你如果愛上第二個,說明你不夠愛第一個,否則你就不會愛上第二個。「如果林徽因深愛梁思成,她就不會愛上金岳霖。而林徽因愛上了金岳霖,說明她對梁思成的愛不夠深,至少不像張愛玲愛胡蘭成那樣刻骨銘心,一輩子只愛一個人。

而同樣地,梁思成也感受到了他與林徽因之間不均等的愛,前者更多的是給予,而後者更多地是在接受。當林徽因死後,一個與林徽因截然相反的女性--林洙出現在梁思成的生活中時,61歲的梁思成不顧子女們的激烈反對,決然選擇了續弦。「我不否認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時很累」,並在給林洙的求愛「申請書」中,談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真空」。梁在「申請書」中說道:「不瞞你說,多年來我心底深處是暗藏著一個『真空』地帶的;這幾天來, 我意識到這『真空』有一點『漏氣』,一婆溫暖幸福的『新鮮空氣』好像在絲絲漏進來。這種『真空』得到填補,一方面是極大的幸福、一方面也帶來不少的煩惱……我只知道,我已經完全被你「俘虜」了!嚇壞了嗎?——心神不定的成。」

可見,林徽因的多情,給丈夫梁思成帶去的是莫大的感情真空,以至於需要在多年之後由另一個女子來填補,他那顆傷痕纍纍受盡創傷的心,也需要另外一個女子來撫慰。 這對懂愛又懂男人的林徽因不咎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原來王子公主的愛情也並不完美。而林徽因在婚姻中的不完美也已經由另一個她生命中重要的男人來加以完善。 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金岳霖為她寫下深情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總是用來指艷日,豐盛與富饒。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即使在林徽因去世多年之後,金仍然會鄭重其事地召集至交好友為她開生日會。他為了她終身未娶。在他心目中, 林徽因是無人可以取代的。

相比較張愛玲一生的顛沛流離,孤獨無依,客死他鄉。林徽因是幸福的。雖然她也曾經歷過中年時的一貧如洗以及疾病纏身的折磨,但因為有愛她的男人的庇護,而得以倖免過度苦難。她終身徘徊在三個男人中間,享受著他們給予她的豐盛的愛。她的卧室里掛著舊愛徐志摩飛機失事的殘骸,客廳里有藍顏知己金岳霖的身影經常出沒,身邊有順服而又忠心的丈夫伴隨左右。而最令人佩服的是三個男人之間竟然從來沒有過明顯的爭風吃醋行為。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說張愛玲的愛情如飛蛾撲火般壯烈,那麼林徽因的愛情則如蜻蜓點水般輕盈。也許,正是徐志摩的執著、梁思成的隱忍與金岳霖的慷慨,成全了林徽因的多情,使得她的多情一直得以發揚光大,並且開花結果。至於林的心目中到底愛誰,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正如梁思成問林徽因:「你為什麼選擇了我?」 林徽因笑笑,淡淡地說了一句話:「答案很長,我要用一生來回答你。「

張愛玲說"女人在世上,一輩子想的、念的、怨的永遠都是男人。" 林徽因說「沒有情感的生活簡直是死。」其實,不僅像張、林這樣的絕世才女離不開感情的羈絆,逃脫不了感情的折磨,世上所有女性一生中都離不開感情的困擾,都免不了為情所困,為情所傷。

假如把張愛玲與林徽因比作《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與薛寶釵,哪一個更痴情,更值得同情?哪一個更聰慧,更值得讚賞?相信在多數現代女性的心目中,都有答案。但是值得讚賞不等於值得效仿。因為愛情是不能勉強的。寶玉心裡真正愛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黛玉。同樣地,每一個女人心中真正值得愛的人也只有一個。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夠像林徽因那樣,有著無比寬廣的溫柔的懷抱,可以同時容納幾個男人的愛。也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像張愛玲那樣為愛隱忍,為愛卑微,為愛執著,甚至為愛做出不必要的犧牲。

相比較悲情的張愛玲,在愛情上遊刃有餘的林徽因,或許是許多中國女性心目中做女人的終極目標。她有才,有貌,有手段。她冷靜,理智,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能夠從男人那裡得到她想要的東西而從不失手。她不咎是女人心目中人人想成為的那種專門降服男人的」妖孽「嗎?只是像林徽因這種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女人,百年才出一個。雖然她名垂青史,但並不值得現代女性仿效。而傾聽她們的愛情故事,從中借鑒她們的愛情經驗,避免她們所犯的錯誤,從而在愛情道路上少走彎路,才是每一個現代女性需要做的。


推薦閱讀:

張愛玲丨封鎖之後
張愛玲與胡蘭成之間那些無奈
宋以朗談《少帥》:寫趙四小姐 張愛玲很開心 |少帥|張愛玲
張愛玲小說細讀筆記
聽張愛玲說愛情

TAG:林徽因 | 張愛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