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名僧詩選(3)
贈盧逸人 善生 高眠岩野間,至藝敵應難①。 詩苦無多首,葯靈唯一丸②。 引泉魚落釜,攀果露沾冠③。 已得嵇康趣,逢迎事每闌④。 [作者簡介] 善生,唐代中期詩僧。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785年前後在世。其詩清俊超拔,不同凡俗,時享盛名,惜多不傳。《全唐詩》僅存其詩四首。 [說明]盧逸人生平事迹待考。逸人亦作逸民、佚民,舊時用以稱遁世隱居者。作者寫這首詩給姓盧的隱士,生動形象、細緻全面地介紹了自己隱居生活中的種種情況,是為了與盧逸人進行信息交流吧?出家的隱士與不出家的隱士,隱居生活中仍有很多共同之處。詩寫得從容洒脫,很有情趣。 [注釋] ①岩野:山岩中,曠野里,泛指隱居地。至藝:最高的技藝或修養。敵:對敵,指達到能與之對敵和相當的地步。②詩苦:寫詩很難。丸:小圓球形的物體。中藥製劑的重要形式為顆粒丸狀,故稱藥丸。③釜:古時的炊器。其形斂口,圓底,多有兩耳,置灶上,其上覆甑用以蒸煮食物,一般為鐵制,也有銅製或陶制,這裡泛指一般的鍋。冠:帽子。④嵇康(224—263):三國時魏國名士、文學家。字叔夜,譙郡(今安徽省宿縣西南)人。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工詩文,善書畫,尤擅鼓琴。他特別討厭儒家的繁瑣禮教,主張一切任其自然,且好老莊導氣養性之術。所謂嵇康趣是指迴避世事,修心養性的情趣。逢迎:迎接、接待。闌:殘、盡。 秋日同朱慶餘懷少室舊隱 清塞 曾居少室黃河畔,秋夢長懸未得回①。 扶病十年離水石,思歸一夜隔風雷②。 荒齋幾度僧眠起,晚菊頻經塵路來③。 燈下此心誰共說?傍松幽徑已多苔④。 [作者簡介] 清塞,中唐時期詩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795年前後在世。俗姓周,東洛(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少年時出家,研佛之餘,肆力於詩文篇章,作詩與賈島、無可齊名,且彼此時有唱和。中年之後,應詩人姚合之勸還俗,改名周賀。不詳所終。 [說明]朱慶餘為唐代詩人,名可久,字慶余,以字行,越州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他於寶曆年間(公元825—826)舉進士,受知於張籍。清塞與朱慶餘為詩友,他們也曾一同隱居。這首七言律詩便是他們在一起時為懷念河南省登封縣少室山舊日隱居地而作。少室山下有著名的禪宗祖庭—少林寺,清塞當年便在該寺隱修。離寺十年來,世事多有變化。自己還俗入仕,但也並不得意。兼之年老體病,更難支持。所以特別懷念早年的佛隱生涯,對在少室山居住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感慨良多。千愁萬緒,全都凝結在詩行之中。這首詩寫得含蓄凝鍊,沉鬱蒼涼,飽含著詩人的情感。 [注釋] ①黃河畔:少室山在登封縣西北,位於河南境內的黃河南岸。懸:懸念,記掛。②扶病:帶病勉強地行動或做事。水石:泉水岩石,代指各種山林中的景物。③齋:這裡指僧人居住的小室。塵路:這裡指庭院邊的小路,也暗指仕途。④幽徑:幽靜偏僻的小路。 宿化城寺庄 冷然 佛寺孤庄千嶂間,我來詩境強相關①。 岩邊樹動猿下澗,雲里錫鳴僧出山②。 松月影寒生碧落,白泉聲亂噴潺湲③。 明朝更躡雲霄去,誓共煙霞到老閑④。 [作者簡介] 冷然,唐代中期詩僧。唐憲宗元和(公元806—820年)年間頗享詩名。作品多已散佚,少量詩歌收入《全唐詩》。生卒年、俗姓籍貫及其它事迹均不詳。 [說明]化城寺在今安徽省青陽縣西南的九華山中心,是九華山的開山寺,位列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化城源出佛教故事,謂佛祖引導徒眾往佛地寶境時,於中途遇險,佛祖指地而幻化出一座城郭,作為徒眾休憩避難之所。化城寺地處山谷平地,四周芙蓉峰、神光嶺、白雲山、東岩等諸峰環抱如城,遂借用佛經故事而命名。化城寺始建於唐肅宗二年(公元757年),為新羅國(朝鮮半島古代國家)王子金喬覺(金地藏)道場。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德宗賜額「化城寺」。此後明宣宗、神宗和清聖祖、高宗均先後御書匾額。今寺除經樓為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建築外,余皆清代重建。化城寺庄即今以化城寺為中心的九華街區,由原來寺屬莊園擴展成現在的鎮落。這首詩通過作者——一位雲遊途經此地的僧人的目光所觸,描繪出九華山化城寺一帶清幽美麗的景緻。也表達了作者堅持隱居的決心。詩寫得清新明麗,很有韻味。 [注釋] ①嶂:山峰。我來句:謂自己並無詩才,見此美景也勉強寫詩。②錫鳴:錫杖振響,詳見本書《在西國懷王舍城》注④。③碧落:指天空。潺檻(chan yudn):水徐流貌。④躡:腳踏。煙霞:見本書《送童子下山》注④。
贈圭峰禪師 無可 絕壑禪床底,泉分落石層①。 霧交高頂草,雲隱下方燈②。 朝滿傾心客,溪連學道僧③。 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誰能④? [作者簡介] 無可,唐京兆青龍寺僧。嘗居天僊寺。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810年前後在世。俗姓賈,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是著名詩人賈島的堂弟,詩名稍遜於賈島。其詩以五言律詩見長,多為詠別寄贈之作,詩風恬淡清幽,靈秀雅潔。《全唐詩》存其詩二卷,幾乎全為五言。 [說明]圭峰禪師即華嚴宗五祖宗密。宗密(780—841),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屬四川省)人。出家後先後參拜道圓、澄觀等高僧,繼承發揚華嚴宗教義,著重從事著作,作品有《華嚴經行願品別行疏鈔》、《注華嚴法界觀門》、《華嚴原人論》等二百餘卷。因他常住陝西鄂(hu)縣圭峰草堂寺,世稱「圭峰大師」。唐文宗嘗召入內殿諮詢佛法。卒後,唐宣宗追謚他為「定慧揮師」,葬於草堂寺東小圭峰。這首詩高度地讚揚了圭峰大師操行的高潔與名望的盛大。表現了作者對同代高僧的欽敬與嚮往。 [注釋] ①禪床:坐禪的床榻。②高頂:山頂。下方:佛教名詞,指下界、人世。此處泛指山下各處。③朝:朝廷中。傾心:一心嚮往,竭盡誠心。學道僧:指前來向圭峰大師學習的僧眾。④半旬:五天。圭峰大師道行高岸,可五天一食而小損肌膚。同時也表現他專心修行以致廢寢忘食。 御溝水 無可 鑿禁疏雲數道開,垂風岸柳拂青苔①。 銀波玉沫空池去,曾歷千岩萬壑來②。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御溝為流入皇宮的河道,也稱楊溝、羊溝。古時凡都城皇宮外皆繞以溝渠,作為皇宮與市肆隔離帶,兼作護衛宮室之用,如防禦火災等。此處即指唐都城長安的皇宮御溝。本詩表面是純粹的詠物詩,全詩四句皆描寫皇宮御溝之源頭、沿溝、溝水之景狀;寓其感慨情緒於尾句,言此壯觀偉麗的御溝水來之不易,經歷千岩萬壑,從深山導引而來。是指個人的雄圖大業也須經歷磨鍊、歷經風霜,成就不易,或指李唐王朝的社稷天下,經歷了浴血開創,世代傳承,倍應珍惜,或二者兼而有之。總而言之,作者善於想像,從御溝之水,聯想到事業、前途、江山、時代,寓意良深。 [注釋] ①禁:指宮殿。宮殿門戶皆設禁,故稱。②銀波玉沫:美稱御溝之水之珍貴。 吊從兄島 無可 盡日嘆沉淪,孤高碣石人①。 詩名從蓋代,謫宦竟終身②。 蜀集重編否? 巴儀薄葬新③。 青門臨舊卷,欲見永無因④。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島即賈島(779—843),唐代著名詩人,系可公堂兄,亦曾為僧,法名無本。後入仕,官長江主簿、普州司倉參軍。詩以五律見長,詞句錘鍊,刻意求工,作品結為《長江集》。無可與堂兄一同出家,後堂兄雖返俗入仕,但兄弟間音訊不斷,詩歌唱和,情甚深契。此詩為可公悼念堂兄之作,詩中惋惜堂兄身世貧寒、仕途坎坷、懷才不遇、困頓終生的不幸遭遇,讚歎其兄的蓋世詩名,且哀怨兄弟的生死永訣。全詩感情深摯,頗為感人。 [注釋] ①沉淪:埋沒,指賈島之懷才而不遇。碣石人:指人品高卓,獨立不群,猶如岸然聳立之巨石。碣石為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秦始皇、漢武帝皆東巡至此,刻石觀海。漢末曹操北征經此,作《碣石篇》,其山遂更知名。②蓋代:壓倒當代。謫宦:貶謫的官職,指賈島總是擔任受貶謫、排斥的小官,仕途很不如意。③蜀集:指《長江集》,賈島詩集之名。賈島任長江主簿,其地在今四川省遂寧縣西北,為古蜀之境,故以蜀集代指其詩集。巴:巴亦指蜀地,古有巴國,在今四川省東部和重慶市,秦惠王滅之,置巴郡。儀:葬禮。④青門:漢代長安城東南門,名霸城門,門色為青,俗呼為青門,泛指京城城門。此處指可公禪修之地。舊卷:指賈島詩文手跡。因:理由。 竹枝詞二首 圓觀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①。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生雖異性長存②。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③。 吳越溪山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④。 [作者簡介] 圓觀,唐代中期河南洛陽惠林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均已無考,大約公元810年前後在世。據載他梵學之外,音律貫通,能文工詩,頗享時名。他與諫議大夫李源為忘年之交,傳說此乃三冬之交情,故他與李源的交情成為佳話美談,於唐宋乃至後代很有影響。詩風恬淡質樸,平易自然,有民歌風味。晚年居杭州,卒葬於天竺寺。其詩他處未見,此二首載於《全唐詩外編》。 [說明] 竹枝詞通常稱竹枝,系樂府曲名。唐劉禹錫於貞元中(公元785—804年)在沅湘所創新詞,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唐人所作多寫旅人離思愁緒,或兒女柔情。後人所作多歌詠風土人情。圓觀這兩首詩,只是借用樂府曲竹枝這一形式,記敘自己與李源的友情。為了友情而苦苦追尋,因為追尋而更顯友情,此情三生相續,此情無窮無已。詩寫得很纏綿,深摯,意境也幽遠,迷茫,令人迴腸盪氣,很有感人的力量。 [注釋] ①三生石:見本書修睦《三生石》說明。精魂:猶言靈魂。②情人:多情之人,有交情之人。此生句:意謂業已轉生(從彼生而到達此生),人名人形都不同了,但相交相親之情性依舊。③身前身後:即前生今生。因緣:佛教語,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及促成這種結果的條件。詩文中泛指原因、緣故。④瞿塘:峽名。在重慶市奉節縣東,又名廣溪峽,夔峽,為長江三峽之首。兩崖峻峭對峙,中貫一江,艷澦堆正當其口,於江心突兀而出。地當全蜀江路之門戶,歷史上為軍事政守必爭之地。此處上瞿塘意指入川。 答裴休詩 希運 心如大海無邊際,口吐紅蓮養病身①。 雖有一雙無事手,不曾只揖等閑人②。 [作者簡介]希運(?一855),唐代江西宜豐黃檗寺僧。生年與俗姓不詳,閩中(今福建省中部地區)人。幼於本邑黃檗山出家,受戒後行腳四方。游京師時,受高僧指點,往參百丈懷海,承嗣為南嶽下三世。先後主持江西宜豐黃檗寺、鍾陵龍興寺、安徽宣城開元寺、涇縣寶勝寺等大剎,並在江西萬載創光化院、延壽院、崇信寺等。始終以宜豐黃檗寺為根本,終葬黃檗寺,其墓塔至今猶存。示寂後,唐玄宗賜謚「斷際禪師」。所作開示、法語、偈頌由其皈依弟子裴休集為《黃檗傳心法要》上下卷,並由裴休作序刊行。 [說明] 裴休為唐代名臣,字公美,解(今山西省臨猗縣)人。進士出身,人中時(公元847—859年)以兵部侍郎入相。著新漕法、新茶稅法,人以為便。秉政五年,罷為宣武軍節度使,封河東縣子。歷昭義、河東、鳳翔、荊南四節度使。裴休能文善書,為人蘊藉,行止雍閑,唐宣宗稱其為「真儒」。裴休向崇佛法,皈依希運禪師,執禮甚恭,迎希運居己駐所,日夕問道,且集希運法語為《黃檗傳心法要》上下卷並作序刊行。一日,裴休呈一詩給希運禪師,表示要終生奉希運為師,深刻領會佛法精義。其詩曰:「自從大士傳心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度漳濱。千徒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花結勝因。願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運公乃有此詩之答。這首絕句毫無顧忌地袒露了自己的心胸,表示自己身負弘法重任,不會迎合附會世俗權貴。詩寫得很有氣魄,很有深度。由詩中可以看出,運公自視甚高,自律甚嚴,居大法筵而當仁不讓,真具宗師大德之威儀。 [注釋] ①心如句:謂自己心胸廣闊,涵容萬物。口吐句:謂自己以講經弘法來養護自己,同時也誘導他人。②揖:行揖手禮,向人作揖行禮。等閑人:普通人,一般人。佛子把佛門之外一切世俗人(自然包括權貴顯宦)都視作為等閑人。 觀瀑布聯句 希運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身高①。—希運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②。—李忱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詩題所稱瀑布,地在何處,眾說不一。甚至與李忱聯詩者是否希運,亦有分歧。固以認定希運者為多。宋人蔡居厚《詩史》稱李忱到黃檗山,與希運禪師觀瀑布聯句。宋僧志盤《佛祖統紀》稱李忱到廬山,與香嚴禪師共詠瀑布。宋陳岩肖《庾溪詩話》稱李忱為僧遊方,與希運禪師同行,因觀瀑布,希運言已得一聯,李忱續之。亦有說希運揮師與李忱同游奉新百丈山,觀山中瀑布,因而聯句。今百丈山仍存此詩摩崖石刻。按希運禪師初識李忱,當為其尚未定居江西宜豐黃檗山時。希運行腳到鹽官,李忱在寺中為沙彌,曾有過切磋。後李忱是否再到黃檗山回訪,或與希運結伴雲遊,乃至同赴奉新百丈,均待進一步考證,此處暫不斷定。這是一首很有氣魄的詩。瀑布本身就是一種極有氣勢的大自然景觀,而作此瀑布詩者,一為臨濟宗開派宗師臨濟義玄之師、人稱運祖的希運禪師,一為李唐王朝正統嫡裔、後又登基的宣宗李忱,自然非比異常。人稱此詩句式語氣,顯現祖師氣派、王者風度,不是虛言。李忱(810一859),唐朝皇帝。原名怡,唐憲宗第十三子。公元846—859年在位。微時,受武宗之忌,遁跡為僧。登基後,一反武宗所為,大興佛教。原武宗所廢寺宇,重新修復。武宗所裁冗員,一一增設。然國力已衰,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大動亂正在醞釀中。故不勝勞瘁,四十九歲即病歿。 [注釋] ①出身:此指出處。瀑布由山岩高處瀉落,出身自然極高。②作波濤:謂掀起波濤。此處當有一個漸進過程:瀑布注成溪流,溪流匯成江河,江河入海,掀起波濤。 謝白樂天招 韜光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①。 不解栽松陪玉勒,唯能引水種金蓮②。 白雲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③。 城市不能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④。 [作者簡介] 韜光,唐代浙江杭州靈隱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型大小均不詳,蜀地(今四川省)人。唐穆宗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住浙江杭州北高峰南、靈隱寺西北之巢枸塢。著名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聞其盛名,重其高德,因而題其庵居為「法安」,今靈隱寺韜光庵即其遺迹。能詩,惜多不傳,《全唐詩》中僅存此一首。 [說明] 白居易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詩人,樂天為其字。謝意為謝絕。招指招請,邀請。韜光是一位有道高僧,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仰慕其名,特盛宴邀請他談論詩文。韜光借口自己是山野之人,不入市廛,寫了這首詩表示辭謝。詩中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作者自己的山林隱居生活,這種生活充滿著清幽情趣,於中也就含蓄地批評了當時文人(自然也包括白居易在內)追逐功名利祿,戀棧城市奢華享受的不良風氣。 [注釋] ①野性:樂居山野的性情。林泉:字面為樹林與泉水,實際上泛指所有山林環境。岩阿:山岩,阿為小山。②不解:不懂。玉勒:玉質馬銜,代指官吏的車騎。本句意謂不諳俗事,不會逢迎。金蓮:金色蓮花,比喻佛教妙法。③乍可:寧可。碧天:天空。④飛錫:僧人遊方。相傳唐憲宗元和(公元806—820年)中,高僧隱峰雲遊至五台山,擲錫杖飛空而去。錫杖為僧人隨身之物,故稱僧人遊方或一般行走均為「飛錫」。囀:黃鶯啼鳴。 賀王起 廣宣 從辭鳳閣掌絲綸,便向青雲領貢賓①。 再辟文場無枉路,兩開金榜絕冤人②。 眼看龍化門前水,手放鶯飛谷口春③。 明日定歸台席去,鶺鳹原上共陶鈞④。 [作者簡介] 廣宣,唐代京都安國寺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821年前後在世。俗姓廖,蜀中(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元和、長慶兩朝為內供奉,出入宮廷。與名士貴冑多有交往,尤與元稹、劉禹錫、王起等人交厚。他擅長詩文,但多為應制或應酬之作,佳品不多。因唐憲宗李純將安國寺紅樓院賜予他,故其詩集名《紅樓集》,又有《與令狐楚唱和集》等,今多半散亡,《全唐詩》存其十七首,合為一卷。 [說明]王起是唐代著名大臣,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系太原郡公王播的胞弟。王起性格孝順友愛,刻苦讀書,積極進取,於元和初年入仕,歷任中書舍人、戶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要職。他為官剛直,為人清正,曾數度諫阻唐穆宗遊獵,先後四次主持貢舉考試,卓有成績,卒謚文懿。在王起第二次主考放榜之後,廣宣寫下這首賀詩贈他。詩中熱情地讚揚了王起愛惜人才,辦事公正的道德風格,並預祝王起與其兄王播在未來的事業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詩寫得熱情洋溢,明快豪放,表現出作者與王起深厚的友誼。王起有和詩,從略。 [注釋] ①鳳閣:唐代中書省在武則天執政時改稱鳳閣,未久旋復舊名。王起在主考前任中書舍人之職,故有此稱。絲綸:原指帝王的詔書,語出《禮記》雲「王言如絲,其出如綸。」此處借指奉皇帝欽命出任貢舉主考官。青云:高貴顯要的地位。貢賓:考進士。②文場:科舉考試的試場。金榜:科舉考試後公布名次取否的榜文(布告),用金筆書寫。冤人:冤屈、埋沒的人。③眼看句:親眼看見學生成才考中進上。黃河上有龍門峽,水流甚急,舊傳鯉魚若能躍過龍門則可化而為龍,習慣上以此比喻學子苦讀詩書後通過了科舉考試便可進入仕途。手放句:意謂親手錄取成績好的學生使之得遂心愿。④台席:台輔的位置,指當宰相。鶺鳹原:地名,在唐都城長安的郊外。鶺鳹亦作脊令,一種鳥的名稱。《詩·棠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難。」之句,後遂用脊令比喻兄弟。此處則借指王播、王起兩兄弟。陶鈞:見本書《詠利城山居》注⑨。 寺中賞花應制 廣宣 東風萬里送香來,上界千花向日開①。 卻笑霞樓紫芝侶,桃源深洞訪僊才②。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唐宋人詩文有以應製為標題的,皆為應皇帝之命而作,內容多半是歌功頌德,蹈襲陳言。如唐上官昭容有《駕幸三會寺應制詩》、宋歐陽修有《應制賞花釣魚詩》、宋蘇軾有《應制舉上兩制書》等。後世把這類詩文稱為應制體。宣公這首詩便是在都城西安安國寺陪伴唐憲宗李純賞花時奉皇帝之命而作。如上所述,應制詩多半四平八穩,滿篇吉祥頌歌,佳作確乎不多。而廣宣這首應制倒也清新流利,雍容雅緻,深得詩人之旨。詩不僅歌頌了萬里春光、百花爭妍的美景,也歌頌了唐憲宗愛護人才、英明治國的功績。詩人對自己的評價也是很高的:詩末已明顯地流露出來。 [注釋] ①香:花香。上界:上天,也就是大自然。日:有兩義,一為太陽,一為君王。②霞樓:指京都安國寺之紅樓,系唐憲宗特意賜予宣公居住修持的一座精美的小樓。紫芝侶:猶言僊侶,神價僊侶,亦神僊也。紫芝為一種木耳類的食用菌,據說食之可益壽益年。《樂府詩集》之《采芝操》(即《四皓歌》)便是講秦末商山四皓隱居採食紫芝之事。唐劉禹錫詩《秋日書懷寄白賓客詩》有雲「商山紫芝客,應不向秋悲。」典出於此。桃源:晉代詩人陶淵明在其名著《桃花源記》中所虛構的與世隔絕的人間樂土,言穿過某個山洞,別有一番天地。其地人人豐衣足食,怡然自樂,不知外面世間有禍亂憂患。後世因稱這種理想境界為世外桃源。訪僊才:有二解,一解為言安國寺紅樓甚好,何須另覓桃源僊境;一解為言聖明天子唐憲宗到紅樓來訪高僧廣宣。通常皆認可前解。 送李四校書 元孚 朱絲寫別鶴冷冷,詩滿紅箋月滿庭①。 莫學楚狂隳姓字,知音還有子期聽②。 [作者簡介] 元孚,唐代安徽宣城開元寺僧,一說楚中僧。生卒年、姓氏籍貫及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825年前後在世,與詩人許渾同時,詩也齊名。兼能書,尤工楷體,有名於時。 [說明]李四校書不詳何人,四為排行,唐人喜以排行相稱,名字反隱而不知。校書是一種小官職,全稱為校書郎,於秘書省或弘文館管理圖書。從詩中內容來看,李四是一個懷才不遇、落拓不羈的人。元孚寫這首詩勸慰他不要自暴自棄,應該努力振作,而自己便是他的知音。詩寫得很有感情,典也用得很貼切。 [注釋] ①朱絲:染成硃紅色的琴弦或瑟弦。寫別:宣洩離別之情。寫同瀉,這裡還有彈奏的意思。冷冷:冷落,孤零零。箋:供題詩或寫信使用的精美的紙張。庭:庭院,院子。②楚狂:春秋時楚國人陸通,字接輿,見政局混亂,便獨自養性,躬耕以為食,佯狂不仕,人皆稱之為「楚狂」。他曾經嘲笑孔子追逐功名利祿。隳(hui):毀壞,損傷。姓字:姓名字型大小。此處指名聲,名譽。知音:知己朋友。子期:即鍾子期,春秋時楚國隱士,樵夫。詳見寒山《三言詩一首》注④。
山居 常達 身閑依祖寺,志僻性多慵①。 少室遺真旨,層樓起暮鍾②。 啜茶思好水,對月數諸峰③。 有問山中趣,庭前是古松。 [作者簡介] 常達(801—874),唐代江蘇吳郡破山寺僧。字文舉,俗姓顧,海隅(今江蘇省常熟縣)人。發跡於河陽大福山,唐宣宗大中年間(公元846—859年)定居吳郡破山寺。能詩,原有集,已散佚,今僅存八首。 [說明]常達存詩八首,實為組詩,題為《山居八詠》,這是其中第一首。這首詩寫得清新質樸、親切自然,把一個隱居於深山中的老僧人的性格情趣寫活了。 [注釋] ①祖寺:指少林寺。少林寺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是佛教禪宗和少林派武術的發源地。該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今尚有千佛殿、塔林、初祖庵等古迹。相傳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此面壁九年,靜思修道,故此稱為祖寺或禪宗祖庭。僻:孤僻。慵:懶惰,散漫。②少室:指少室山,詳見本書《秋日同朱慶餘懷少室舊隱》說明。真旨:原意為真實而有價值的意見,含有真義、真詮、真諦等意義。這裡是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流傳下來的學說。起:響起。暮鍾:寺院中早晚以擊鼓撞鐘來報時。③啜:喝。 祝堯詩 知玄 生天本自生天業,未必求僊便得僊①。 鶴背傾危龍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②。 [作者簡介] 知玄(811—883),唐代四川彭州丹景山僧。字後覺,俗姓陳,眉州洪雅(今四川省洪雅縣)人。幼即聰穎,有神童之稱。少年出家,十三歲時在四川講道,傾動一時,人稱陳菩薩。數游京師。唐宣宗時,賜紫袈裟,封其為三教首座,極為寵信。年老乞歸。僖宗幸蜀時奉詔侍對,賜號「悟達禪師」。他博研經典,堅守禁戒,道行高岸,詩人李商隱曾師事之。五歲即能作詩,平生詩歌作品彙成二十餘卷,但絕大部分已經散亡,今僅存三首。佛學著作有《如來藏經會釋疏》、《大無量壽經疏義》、《般若心經疏義》、《金剛經疏義》等。 [說明]堯史稱唐堯,是傳說中陶唐氏部落長,炎黃聯盟首領,上古五帝之一。據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神聖最英明的君王之一。這首絕句便是祝頌唐堯成僊得道,千年不朽的頌歌。事實上,作者是借祝頌唐堯來歌頌唐宣宗李忱,以此來感謝唐宣宗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詩寫得雄健挺拔,很有氣勢。 [注釋] ①生天:簡稱生,佛教名詞,系梵文的意譯,指事物的產生和形成。業:佛教名詞,系梵文的意譯,音譯為羯磨。本意為「造作」。泛指人的一切身心活動。佛教且認為業一旦發生便不會消除,必將產生善惡等報應。業是佛教中善惡因果學說的依據。②鶴背句:意思是說跨鶴乘龍(指得道成僊)是極其艱難的,一般人做不到的。君王:明指堯,暗指唐宣宗李忱。 答盧鄴 良義 風泉只向夢中聞,身外無餘可寄君①。 當戶一輪唯曉月,掛檐數片是秋雲②。 [作者簡介] 良乂,晚唐詩僧。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乎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850年前後在世。詩寫得很好,詩風清新淡雅,饒有韻味。惜多不傳,現存僅此一首。 [說明]盧鄴不詳何人,估計是一位潔身自好,隱居不仕的高人。盧鄴也是詩人,寫了詩寄給良乂,良乂便作此詩作為回答。這是作者留存至今的惟一作品,是一篇佳作。詩寫得清新流暢,淡泊雅緻,輕描淡寫中蘊含深沉的思想和情感,足見良乂是一位白描高手,以自然素樸的風格見長。 [注釋] ①風泉:清風與泉水,或微風中泉水的鳴響。此處代指種種美妙的自然景物。身外句:典出《世說新語·德行》。記述東晉王恭雖歷任大官,但為人清廉嚴峻,除了一身必不可少的東西外,沒有多餘之物。此處形容良乂的節儉和貧窮。②當:對著,向著。 詩 義存 光陰迅速暫須夷,浮世何能得久居①? 出嶺年登三十二,入閩早是四旬余②。 他非不用頻頻舉,己過還須旋旋除③。 報與滿朝朱紫道,閻王不怕佩金魚④。 [作者簡介] 義存(822—908),號雪峰,唐末五代時福州廣福院高僧。俗姓曾,泉州南安(今屬福建省)人。家世奉佛,生性茹素。年十二,從父游莆田玉澗寺,見慶玄律師,自願拜師,遂留侍。十七歲落髮,依芙蓉常照大師,甚受器重,囑赴幽州寶剎寺受戒。歷游匡廬、曹洞諸大名山,遍參德山、良價諸大宗師。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七月,存公已年過四旬,乃返閩至福州,登象骨山,深愛其地清幽,乃誅茅結庵,聚徒傳法。其山峭拔萬仞,先冬而雪,盛夏而寒,存公遂改其名曰雪峰山,並以之為號。雪峰法席,極一時之盛,從徒常不下千餘眾。存公為禪宗青原下五世,其著名弟子有雲門文偃、玄沙師備、翠岩令參、鵝湖智孚等四十餘人。 [說明]此詩為義存住入雪峰山後不久時作,可以看做是存公前半生之總結與後半生之誓願。存公享世壽八十又七,登雪峰山時四十三四歲,正值其半。其後半生即長駐雪峰,大弘禪宗佛法,成為一代宗師。門徒亦各開宗立派,享譽遐邇。存公之所以有這麼巨大的成就,與其前半生艱苦求學,後半生辛勤弘法是分不開的。而這都要對自己信仰的無限忠誠,對困難挫折的頑強鬥爭。可以說,存公是佛教發展史上著名的大無畏勇士。本詩最後一聯也可以看出一點意思,對當朝權貴的不滿和鄙視是毫不掩飾的。當然,指出他人的過失是為了鞭策自己的進步,這樣才真正顯示出存公思想的崇高,顯示出這首詩的價值。 [注釋] ①須夷:一般寫作須臾,意為片刻、一會兒。浮世:人間,人世。舊時認為世事虛浮無定,故稱。②嶺:指存公剃度本寺之地飛猿嶺。旬:十。③他非:別人的錯誤,與後面己過相對。己過:自己的過失。旋旋:迅即,隨時。④報:告訴。朱紫: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色。如唐代,三品以上官服用紫,五品以上官用朱。因以朱紫代指高級官員。金魚:高級官員的佩飾。唐制,三品以上官員服紫,佩金符,其符刻成鯉魚形,謂之金魚。此句意謂哪怕你穿紫服、佩金魚,高官厚爵。死神照樣惠顧。 偈 匡仁 吾有一寶琴,寄之在曠野。 不是不解彈,未遇知音者。 [作者簡介] 匡仁,唐代中期江西金溪疏山寺僧。字圓照,號白雲,吉州新淦(今江西省新干縣)人。生卒年及俗姓不詳。大約公元857年前後在世。初投撫州元證禪師出家。受具後,出外參學。於東都聽經,得人指點,赴江西宜豐洞山,師事良價禪師,承嗣其法。良價圓寂後,繼游大鴻、福州、婺州、夾山,遍參高德。終住金溪疏山,建白雲禪院,即今之疏山古寺。生前自造墓塔,預定圓寂日期。及逝,葬本山。傳徒甚眾,各自開山立寺,弘揚曹洞宗風。 [說明] 《疏山志》云:仁公初住巴山,有張姓居士前來問道。仁公示此偈以對。如此看來,張居士未必是真心向佛,抑或根基太淺,否則匡仁禪師斷不致有此偈應對。這一方面可以推知張居士的道力深淺,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到了這位曹洞二世高僧內心的沉重和孤寂。仁公膝下,徒子徒孫何在少數。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仁公正是因為找不到慧根深厚的繼承人而苦惱吧。住金溪疏山之後,情形大為改觀,門下龍象輩出,個個虎躍龍騰。仁公的積鬱和感嘆自然也一掃而空了。詩寫得明白、樸素,內蘊良多。 臨終偈 匡仁 我路碧空外,白雲無處閑①。 世有無根樹,黃葉風送還②。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匡仁禪師早已自造墓塔,預定歸期。時候將到,仁公示微疾。侍僧探問:「和尚百年後向什麼處去?」仁公答曰:「背抵芒叢,四腳指天。」當子孫們聚集請安之時,仁公吟出此偈。偈吟終,仁公逝矣。這是一首極其瀟洒超脫的臨終告別詩。詩句的語言是很淺顯的,詩中的道理也不深奧,但內中總有什麼東西在觸動著我們的心弦。什麼東西呢?一首簡單的五言絕句,居然總結了一代高僧的終生。終生無閑,忙於弘法傳教,忙於啟迪後進。大限到了,人出於泥土,復歸於泥土。所幸的是仁公了無遺憾,心境坦然。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到達的境界。 [注釋] ①碧空:猶言天空。白云:二解。一指白雲在天空中飄蕩,永無安閑。二指仁公自己(仁公號為白雲)終生精進持修,弘法度眾。皆通。②世有句:正話反說。樹必有根,樹必須植根於深厚的泥土之中。黃葉句:落葉歸根意。樹葉枯黃了,還會落到樹根之旁,化為泥土。 古離別 貫休 離恨如旨酒,古今飲皆醉①。 只恐長江水,儘是兒女淚。 伊余非此輩,送人空把臂②。 他日再相逢,清風動天地③。 [作者簡介] 貫休(832—912),晚唐浙江婺州和安寺僧。字德隱,又字德遠,俗姓姜,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溪市)人。七歲時在家鄉出家,一生苦節厲行,雲遊各地。居杭州靈隱寺時,為吳越王錢鏐所尊崇。至荊南,觸怒節度使留後成汭被放逐至黔。後入西蜀益州,得前蜀主王建禮遇,賜號「禪月大師」,又稱「得得來和尚」。終葬於成都東禪院。他是唐末著名詩人和畫家。詩尚奇崛,風格瀟洒錯落,多寄贈應酬之作。其畫筆力遒勁,擅畫水墨羅漢和菩薩像。又工草書,時人比之「草聖」懷素。作品傳世者有《西嶽集》(又稱《禪月集》)。又傳世《十六羅漢圖》系其真品手跡。 [說明]樂府《雜曲歌辭》中有篇名為《古別離》,以南朝梁江淹之作為最早,內容寫男女別離之情,其後歷代詩人多有此題作品。這首五言古風為《古離別》,顛倒一字,其義實同。本詩將世俗的離愁別恨之擾人比喻成美酒之醉人,又將兒女別離傷感之淚比喻成滔滔不絕的長江之水,聯想奇妙,意味雋永。清人延召壽《老生常談》評本詩前四句說:「此種妙思,非太白不能。」事實上,本詩前四句被當作一首五言絕句,流傳甚廣。後四句則告誠佛門中人(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應該斷然棄絕俗世情思,不要也陷入離情別緒中去。 [注釋] ①旨酒:美酒。旨,美好。②伊余:猶我。伊為助詞,無實義。空:猶祇。把臂:握人手臂以示親密。③清風:清涼或清凈的微風,比喻心地清澄靜謐,了無掛礙。 春送僧 貫休 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沖雨到江潯①。 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②。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休公終生為詩,以詩著名,其送贈詩寫得很好,其中尤以送同道僧友之詩最佳。這首春天為僧友送行的詩堪為代表。此僧為誰,不得而知,應必為休公志同道合的至友。一首簡單的七絕,把瀟瀟春雨中贈別友人之景、之情描摹得甚為生動。景為主體,情寓其中。詩寫得很生動流暢,委婉含蓄,很有感染力。最後一句且看做是休公與友人的互相期望、互相勉勵吧! [注釋] ①蜀魄:傳說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死後魂魄化為子規(杜鵑鳥)。後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為杜鵑鳥的別稱。唐杜荀鶴《聞子規詩》有句「楚天空闊月成輪,蜀魄聲聲似告人。」關關:擬聲詞,擬鳥啼聲。《詩·關睢》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句,擬玟王鳩,此處則擬杜鵑鳥之啼聲也。沖雨:冒雨。潯:水邊之地,江潯即江邊。②松柏心:指堅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願。松樹與柏樹,枝葉繁茂,經冬不雕。古今詩文中常以松柏作志操堅貞的象徵。 陳情獻蜀皇帝 貫休 河北河南處處災,唯聞全蜀少塵埃①。 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萬山得得來②。 秦苑幽棲多勝景,漢廷陳貢愧非才③。 自慚林藪龍鍾者,亦得親登郭隗台④。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 陳情為陳訴衷情。蜀皇帝指五代十國前蜀的建立者王建(847—918),許州舞陽(今河南省舞陽縣西北)人,或作陳州項城(今河南省沈丘縣)人。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鹽為業,鄉人稱為「賊王八」。後從軍,升至裨將。黃巢起義後,隨唐僖宗奔蜀,為「隨駕五都」之一。入蜀後,又被專權的宦官田令孜收為養子。逐步據有四川、東川、漢中,成割據之勢。唐亡稱帝,史稱前蜀。公元903—918年在位,在位時優禮唐末名士大族,汲引人才。晚年寵信內宦,漸荒政務。休公由鄂入蜀,甚得王建禮遇,言聽計從,奉為國師,尊崇無比。這是休公入蜀後獻給蜀主王建的第一首詩,簡練生動地敘述了自己之所以不遠千里萬里到四川來的理由,希望能在川中找到自己的歸宿。詩寫得很深沉,很有感情,為休公代表作之一。 [注釋] ①河北河南:這裡代指大河(黃河)南北,大江(長江)南北,即全國各地。災:這裡指以戰禍為主的各種災難。塵埃:戰塵、戰事。②瓶缽:雲遊僧人日常用品。垂垂:漸漸。得得:象聲字,馬蹄聲。③秦苑、漢廷:代指前蜀王國的苑囿和宮廷。陳貢:奉獻、貢獻。非才:自謙沒有才能。④林藪:泛指僧道隱士隱居的山林。龍鍾:老態,作者自稱已年老。郭隗台:郭隗為戰國燕人。燕昭王欲得賢士。以報齊仇。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趟往,士爭趨燕,燕國大強。後以郭隗宮、郭隗台為招賢、聚賢之所。 垓下懷古 棲一 緬想咸陽事可嗟,楚歌哀怨思無涯①。 八千子弟歸何處?萬里鴻溝屬漢家②。 弓斷陣前爭日月,血流垓下定龍蛇③。 拔山力盡烏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④。 [作者簡介] 棲一(832一?),晚唐詩僧。卒年與姓氏字型大小均不詳,武昌(今湖北省武漢市)人。與貫休同時,詩名亦略同。長於七律,詩風遒拔雄勁,悲壯沉鬱。作品多已散亡,《全唐詩》存其詩二首,皆懷古之作。除這首《垓下懷古》外,另一首為《武昌懷古》。 [說明]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系楚漢之爭最後決戰之處。史載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聯合各路諸侯,統軍三十萬,兵分三路追擊西楚霸王項羽,把項羽圍困在咳下。劉邦並用張良計,命漢軍夜時皆於四面唱起楚歌,楚兵聞之,軍心渙散。項羽在楚歌聲中亦不能寐,披衣飲酒帳中,緬懷往日稱雄於世,至今窮途沒落,頓生英雄末路的凄愴之情,遂對著愛妾虞姬和心愛的戰馬而慷慨悲歌,潸然淚下。天明後孤身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這首懷古詩綜述了項羽這位叱吒風雲的一代英豪由於剛愎自用、暴戾驕矜,政治上霸道不仁而喪失民心,終於帝業無成,自殺身死的史實。本詩格調深沉悲壯,充滿感慨,充滿激情,令人迴腸盪氣,一唱三嘆。 [注釋] ①咸陽: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二十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遷天下富豪十二萬戶於此,大造宮殿,定為都城。公元前206年,劉邦先於各路諸侯攻入咸陽,推翻秦王朝,隨即回軍灞上,約束軍隊,與民約法三章,深得民心。同年,項羽入關,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率軍在關中燒殺擄掠,於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因而盡失民心。楚歌:為古楚國(以今湖北省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的歌曲,詳見本詩說明。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項羽與其叔項梁殺會稽郡守,集吳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吳地舉兵響應。次年,即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擊秦軍,所向披靡。後項羽敗於垓下,逃至烏江畔,烏江亭長駕舟欲渡項羽。項羽拒絕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哉!」鴻溝:古運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汜水之戰後,劉邦遣使往說項羽中分天下,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東為楚地,西為漢地。後世以鴻溝比喻難以逾越的界限。漢家:指劉邦所建立的西漢王朝。③弓斷陣前:弓斷意思是不能或不敢再射箭。《史記·項羽本紀》載: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則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蜷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弓斷陣前即指此事。弓斷亦作弓指,亦通。劉項對峙東西廣武城時,相會於兩城之間的廣武澗畔。劉邦曆數項羽的罪過。項羽發怒,伏弩射傷劉之胸部。劉邦怕動搖軍心,不敢讓人知道自己身受重傷,卻故意摸著腳大叫道「虜中吾指。」弓指即指此事。日月:意為天下。龍蛇:比喻傑出的人物。又解作龍和蛇,指成功者與失敗者。拔山:項羽《垓下歌》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句。④烏江: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江畔的烏江鎮內有唐代所建項王廟,廟後有明代所建項羽衣冠冢。悠悠:遙遠,長久。 龍潭 應物 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①。 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②。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③。 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游目不欲還④。 [作者簡介] 應物,唐代安徽九華山化城寺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863年前後在世。因長期居於九華山,作有《九華山記》一書。詩亦負盛名,與詩人羅鄴等時相唱和。作品惜多不傳,《全唐詩》存其詩二首。 [說明]龍潭是九華山中一處名勝,系飛瀑匯落而成的一個巨潭。應物此詩淋漓盡致地描繪了龍潭及其周圍綺麗清新的自然風貌。全詩語言精鍊,想像豐富,刻畫準確,節奏明快,頗見文字功力。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注釋] ①石激句:意謂瀑布飛流而下,衝擊在潭中的岩石上,濺起大片的水花,像是雪花一般,瀰漫著整個溪灣。五龍:傳說有五條神龍潛伏於潭中,它們不時地飛騰而出,行雲布雨,因而此潭便稱為龍潭。野云:漂流無定的雲彩。②雷電:傳說龍能呼風喚雨、擊雷閃電,極有威力。九峰:九華山面積一百餘平方公里,有山峰九十餘座,其中尤以天台、蓮華、天柱等九座山峰最為雄偉,故此以「九峰」代指整個九華山。且飲句:指五龍潛於潭中靜息不動。③槎(cha):同楂,指竹木編扎的筏子。波分句:意謂朝陽升起之時,東面的山峰倒映在潭波中。④瞻:觀看。信:聽憑,聽任.游目:此處指遊覽觀賞的目光乃至興趣。
八月十八夜玩月 棲白 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①。 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②。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③。 自古人皆望,年來又一年。 [作者簡介] 棲白,唐代越中著名詩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853年前後在世。唐宣宗時,嘗居京都薦福寺,並為內廷供奉。與當時名士姚合、賈島、劉得仁、李洞、曹松等輩時相詩歌唱和。他的五言律詩寫得很好,當時即受人推崇,頗享盛名。《全唐詩》存其詩十六首。 [說明]玩月指在月下賞玩,即賞月。棲白這首賞月詩寫得很是凝鍊,文字通俗平易,韻調優曼柔和,把八月十八之夜的月景細膩而生動地描繪出來,猶如一幅神采飄逸的寫意畫。同時,詩中也抒發了作者對日月常存,人生易逝這種自然規律的深沉感嘆。 [注釋] ①尋常:平常。三五:一十五,指農曆每月十五日,通常稱為「望日」,此日當太陽西下時,月亮正從東面升起,呈現出日月東西相望的情景。嬋娟:本意指女子容貌姿態的美好,此處借指月光柔曼秀美。有時即以「嬋娟」代指月亮,蘇軾《水調歌頭》中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句。②中秋:本為農曆八月十五日,此處擴展其意指八月十八日。③皓魄:皎潔的月亮。魄通霸,是月始生或將滅時的微光,此處代指月亮或月光。 寄南山景禪師 棲白 一度林前見遠公,靜聞真語世情空①。 至今寂寞禪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風②。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南山指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自古為高僧名道大賢耆德隱修之所。景禪師未詳何人,從下面詩句約略可知為禪凈兼修的僧人。其道德修為很是高尚精進,堪為師表。棲白寫這首詩寄給他,表達了作者對景憚師尊崇欽佩之情。詩很精鍊,很誠摯,很有深度。 [注釋] ①遠公:東晉高僧、凈土宗祖師慧遠。此處以之代指景禪師。真語:真實精切的道理,指佛教精深的蘊義宗旨。世情:世態人情,指佛門之外的凡情世事,凡塵俗事。②禪心:謂寂定之心。南朝江淹《吳中禮石佛》詩有「禪心暮不雜,寂行好無私」句。唐李頎《題璇公山池》詩有「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句。任起句:意謂任你桃花柳絮隨風飄落。桃花、柳絮皆輕軟之物,隨風東西飄蕩,比喻沒有定見,無法自持之物。 宿嚴陵釣台 神穎 寒谷荒台七里洲,賢人永逐水東流①。 獨猿叫斷青天月,千古冥冥潭樹秋②。 [作者簡介] 神穎,唐代中晚期詩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均已失考,大約唐懿宗咸通年間(公元860—873年)前後在世。工詩能文,時享盛名。原有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二首。 [說明]嚴陵釣台為紀念嚴光所立。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南。嚴光字子陵,人稱嚴陵,會稽餘姚(今浙江省餘姚縣)人,東漢初著名隱士。少年時曾與光武帝劉秀同遊學。劉秀稱帝,他變姓更名隱遁。劉秀多次派人覓訪,把他徵召到京,授以諫議大夫之職。未久即借故辭官,退隱於浙江富春山,以耕讀漁樵自娛。後人遂稱他隱居之地各處為嚴陵山、嚴陵瀨、嚴陵釣台。神穎雲遊至浙,尋訪嚴陵古迹,於釣魚台留連盤桓,感慨良多,遂作此詩以紀之。此時離東漢光武帝時已八百餘年,釣台及其附近已荒涼敗落,無復昔日景象,所以詩寫得頗為愴涼、沉鬱,感情十分凝重。 [注釋] ①七里洲:嚴陵釣台在浙江漸江水畔,從富春縣城以下水凡十六瀨,其第二瀨即嚴陵瀨,地名為七里洲,釣台即在此。瀨(lai)指湍急之水,吳越俗稱也。賢人:指隱士嚴光(即嚴子陵)。②獨猿:孤單的猿。潭:指釣台下急流匯成的水潭。 辭南平鐘王召 本寂 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①。 樵客見之猶不採,郢人何事苦搜尋②? [作者簡介] 本寂(840—901),晚唐江西宜豐曹山荷玉寺僧。字耽章,俗姓黃,泉州莆田(今屬福建省)人。十九歲出家於福州靈石之雲名山,後至江西宜豐洞山普利院,嗣法良價禪師,復主曹山荷玉寺,與良價共創禪宗南派曹洞宗,成為一代宗師。終於江西宜春仰山棲隱寺。他學問精博,門徒眾多。能詩,並曾校對注釋前輩詩僧寒山的詩,編成《注對寒山子詩》。 [說明] 辭某人召即謝絕某人的延請或召聘。南平鐘王即南平郡王鍾傳。鍾傳為唐末江西高安人,原以商販為業,乘王僊芝、黃巢大起義之際,招兵買馬,糾集地方勢力,自封「高安鎮撫使」,後又攻佔洪州,其勢益大,朝廷被迫任命他為鎮南節度使,封其為南平郡王。本寂是開創宗派的一代高僧,雖然生活在鍾傳的統治範圍之內,但對鍾傳延請召見的命令不感興趣,拒絕了南平郡王所賜的「榮幸」。這首詩充分地表現出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愛的高尚情操。詩寫得曲折婉轉,頗有情致。 [注釋] ①摧殘:殘朽的。②樵客:樵夫,砍柴人。郢(ying)人:知己的人,這裡恭稱南平郡王鍾傳。典出《莊子·徐無鬼》,據說戰國時楚國郢都有一位名叫「石」的巧匠,善用斧子。有一個人鼻頭上塗滿白土(堊),坦然地讓石用斧子來砍削。石運斧成風,削盡此人鼻尖上的白土而不傷其鼻。石固然技藝精湛,而這位郢都的人(郢人)也堪稱為巧匠的知己。 送遷客 虛中 倏忽墮鵷行,天南去路長①。 片言曾不諂,獲罪亦何傷②! 象戀藏牙浦,人貪賣子鄉③。 此心終合雪,去已莫思量④。 [作者簡介] 虛中,唐末江西峽江玉笥山僧,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詳,大約公元870年前後在世。袁州宜春(今屬江西省)人。少時出家,居玉笥山約二十年。後游瀟湘,住湘西粟城寺。工詩,與齊己、尚顏、棲蟾等為詩友。甚受司空圖推重。原有詩《碧雲集》一卷,後散佚。《全唐詩》存其詩十四首,均為五言律詩。 [說明]遷客指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員。這是一首為朋友送行的詩。這位朋友究竟因犯何罪而遭流貶,不得而知,但詩中明白地介紹了這位朋友為人正直無私,縱被不公正地處罪也不是可恥的事,早晚會得到昭雪。臨別之際,朋友的心情自然沉鬱黯淡。作者便通過自己的詩句語重心長地勉勵朋友要重新振作,忘懷舊事,充滿希望,勉勵朋友珍惜前程。一方面,這首詩寫得是非鮮明,態度堅決,語言明朗有力。另一方面,這首詩卻也深沉委婉,親切溫暖,充滿了知己朋友的深情厚意。 [注釋] ①倏(shu):突然,很快地。鵷:傳說中鸞鳳一類的神鳥,它們飛行時整齊有序,因而用「鵷行」比喻朝官們秩序井然的行列,而「墮鵷行」則比喻為失去朝廷官員要職。天南:南方的天邊,南方極遠處。②片言句:意謂沒有說過一句諂媚討好的話,指為人正直,作風正派。傷:此處有恥辱、不光彩的意思。③藏牙浦:據說象在年老瀕死時,便悄悄地離開象群,獨自向深山老林中某個隱秘的山洞中走去。那裡是這頭象歷代祖先死亡的地方。它便靜靜地躺在洞中,直到死去。人們認為象愛惜自己的長牙,不願被獵人於其死後拔去,故躲往山洞將牙藏起來。這種象藏牙待死的地方便做藏牙浦。因為象牙是珍貴的工藝品原料,獵人們往往千方百計去謀求。或設計捕殺活象,或追蹤老象尋找藏牙浦,但畢竟很難達到目的。象因為有一對長牙而遭獵人捕殺或追蹤。比喻有了珍貴之物而招致殺身之禍,藏牙浦也便成了藏險招禍之處的代名詞。賣子鄉:佛教認為世俗生活本質是「苦」,而人生最凄苦的事莫過於出賣骨肉子女,因以賣子鄉比喻痛苦的人生。以上兩句均指責世人對危險而又痛苦的人生不知醒悟,沉迷太深。④雪:洗雪、昭雪。去已:去吧。已為襯詞,無實義。思量:本意為考慮。此處有回想,懊悔之意。 寄華山司空圖 虛中 門徑放莎垂,往來投刺稀①。 有時開御札,特地掛朝衣②。 岳信僧傳去,天香鶴帶歸③。 他時二南化,無復更衰微④。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 此題詩共二首,今選其一。華山,此處指司空圖隱居之地中條山,因毗鄰華山,且屬同一山系,故以代之。司空圖(837—908),唐末詩人、評論家。字表聖,河中(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咸通進士,官至中書舍人、知制誥。五十歲歸隱中條山王官谷,屢征不起,隱遁以終。其《詩品》以四言韻語,形容詩的各種境界,以詩評詩,影響巨大。虛中與司空圖為方外至交,時有詩歌唱和。虛中對司空圖道德文章十分欽佩,而司空圖對虛中的詩也非常讚賞,曾於其《言懷》詩中說:「十年華岳峰前住,只得虛中一首詩。」虛中此詩描繪出司空圖在華山的退隱生活,鼓勵他等待時機,以便重入仕途,做個好官。 [注釋] ①放:放任、任由。莎:莎草,兼指各種藤蔓之類植物。刺:名片。兩句言司空圖所隱之處門庭冷落,藤蔓糾纏,甚是偏僻荒涼。②御札:皇帝的書信,指司空圖所保存的皇帝御賜手跡。掛:穿戴。朝衣:入朝所穿之官服。③天香:原意為祭神之香,引申為天庭傳來的香氣。二南:《詩經》的《周南》、《召南》。二南化指時代清明、經濟繁榮。衰微:沒落衰敗。 織 婦 處默 蓬鬢蓬門積恨多,夜闌燈下不停梭①。 成縑猶自陪線納,未值青樓一曲歌②。 [作者簡介] 處默,唐末五代時吳越國名僧。生卒年與姓氏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874年前後在世。與著名詩僧貫休一同出家,估計亦為浙西人。他性喜雲遊,居無定所,曾久居廬山東林寺,與修睦、棲隱等名僧交遊。工詩,《全唐詩》稱其有詩一卷,今僅存八首。 [說明]處默詩寫得不算很多,但質量較高。如《送僧游西域》有句「野性雖為客,禪心即是家」,便膾炙人口,備受時人讚賞。同時,他的作品也常常對人生現實作出忠實的反應。如這首《織婦》詩,便從織布婦女通宵達旦地織布這一側面,深刻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悲苦生活,揭露了豪門大戶的奢侈荒淫,是對黑暗的封建制度的猛烈抨擊。 [注釋] ①蓬鬢:像蓬草一般散亂的頭髮。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代指窮人居住的簡陋的房屋。闌(1an):殘,盡,晚。②縑:雙絲織成的細絹。唐制布帛四丈為一縑或一匹。陪:同賠,意為附加或貼上。線納:指縫縫補補的女紅。青樓:泛指豪華精緻的樓房,後又專指*院,於此二義皆通。 螢 處默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①。 亂飛如拽火,成聚卻無煙②。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 昔時書案上,頻把作囊懸③。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默公是白描高手,狀物摹形,每每生動傳神,極具韻味。這首詠螢之作,把螢的姿態、光芒、散飛、聚群特別是螢在輕風微雨中的種種情狀描繪得何等形象貼切,栩栩傳神。最後卻用一個著名的典故「囊螢夜讀「來作結尾,更增加本詩的韻味和情趣。詩也寫得像螢一脹輕盈、妙曼、光明、柔和。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注釋] ①熠熠:鮮明貌。阮籍《清思賦》有句「色熠熠以流爛兮,紛雜錯以葳蕤。」娟娟:明媚美好的樣子。杜甫《寄韓諫議》詩句有「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②拽(zhuai):拉,拖帶。③書案:書桌。囊懸:即囊螢,形容夜以繼日,刻苦讀書。典出南北朝劉宋時檀道鸞《續晉陽秋》,中載「車胤字武子,學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十螢火,以夜繼日焉」。參見海順《三不為篇之二》注②。南唐李中詩有句雲「三十年前共苦心,囊螢曾寄此煙岑」。 送朴山人歸新羅 尚顏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①。 雲山過海半,鄉樹入舟中②。 波定遙天出,沙平遠岸窮③。 離心寄何處?目擊曙霞東④。 [作者簡介] 尚顏,唐末湖北荊門僧。生卒年不詳,與齊己、棲蟾、虛中等同時且互相酬唱,也是著名的詩僧。字茂聖,俗姓薛,汾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陽縣)人。出身於書香官宦之家,能詩善文,詩以五言為主,原有詩集五卷,已散亡,《全唐詩》存其詩三十四首。 [說明]朴(piao)山人:朝鮮國旅華隱士,生平事迹不詳。山人為隱士的別稱。新羅為朝鮮的古稱,本為朝鮮半島一個古國,公元7世紀中統一半島大部,達到鼎盛。後習慣以新羅代稱全朝鮮。新羅與唐朝關係極為密切。這首贈別詩是作者寫給一位朝鮮隱士的。當朴山人即將起程返回故鄉時,作者生動地為之描繪了海上歷程的風光,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這位旅人的深厚情誼。本詩語言精鍊,意境優美,很有感情。 [注釋] ①浩渺:廣闊無邊貌。無極:沒有盡頭.信:聽憑,任由。②海半:猶言半海,海中間。鄉樹:家鄉的林木。③窮:完、盡。④離心:離別時的心情,兼指別後懷念之情。曙霞:曙光和朝霞。曙霞東:指太陽升起的東方。新羅在唐朝領土的東北方向。 自 紀 尚顏 諸機忘盡未忘詩,似向詩中有所依①。 遠境等閑支枕覓,空山容易杖藜歸②。 清猿一一居林叫,白鳥雙雙避釣飛③。 欲畫凈名居士像,焚香願見陸探微④。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 自紀者,記敘自己的事情也。諸如生活狀況,心情感受自然環境,友朋往來等等,均在記敘之列。這首詩則詳盡地記敘了顏公隱居山林,沉潛詩書的日常生活,一代詩僧高雅而孤寂的形象躍然紙上。詩寫得既清新流利,又委婉含蓄,自有其感人的力量。 [注釋] ①機:計謀、計劃。或解作技能、技巧,亦通。②遠境:遠方的風物美景。等閑:尋常,隨便。容易:輕易,不在乎。杖藜:拄著藜杖(用藜的老莖製成的手杖)。③居林:躲在林中。避釣:避開魚鉤。④凈名居士:猶言佛門弟子。顏公自稱也。凈名本系毗摩羅詰佛的別稱,又稱無垢。陸探微:南北朝劉宋時畫家,任宋明帝宮廷畫師,創製版畫,善繪人物,尤擅肖像,惜其作品全都亡佚。 與陳陶處士 尚顏 鍾陵城外住,喻以玉沉泥①。 道直貧嫌殺,神清語亦低②。 雪深加酒債,春盡減詩題③。 記得曾邀宿,山茶獨自攜④。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處士指未仕或不仕的讀書人。陳陶(約812—888前、唐朝詩人。字嵩伯,祖籍嶺南。一說鄱陽(今江西省波陽縣)人,一說劍浦(今福建省南平市)人。宣宗時,遊學長安,後隱居南昌西山,終身不仕,詩名甚著。其詩多旅途題詠、隱居學僊之詞。原有集。已佚,後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陳陶與尚顏是方外知交,且年長於尚顏,為當時著名隱士,深得尚顏的欽崇。顏公在這首贈詩中,對陳陶道德風貌、隱居生涯作了生動細膩的描述,反映出這一對僧俗至交之間深厚的情誼。 [注釋] ①鍾陵:縣名。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以南昌縣改置,治所即今江西省南昌市。城外:此處具體指南昌城西南之西山,為陳陶處士隱居之地。喻以:比喻為,可喻為。道直:指性格正直。②貧嫌殺:貧困到了極點。③雪深句:意謂大雪封門,困於家中獨自喝酒,所欠酒債更多。春盡句:意謂春光逝去,詩興隨著減退。④邀宿:邀請做客並留宿。 寫 真 澹交 圖形期自現,自現卻傷神①。 已是夢中夢,更逢身外身②。 水花凝幻質,墨彩染空塵③。 堪笑予兼爾,俱為未了人④。 [作者簡介] 澹交,唐末江蘇蘇州昭隱寺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唐僖宗干符年間(公元874—879年)在世。能詩,詩風平淡清雅,寓意良深。《全唐詩》中存詩三首,《全唐詩外編》中存詩一首。均為五言律詩。 [說明]寫真即畫像。作者請人給自己畫了一幅肖像,目的當然是為了給自己看看,予以保存,作個紀念。看了自己的畫像之後,作者卻發出了一番人生如夢、萬事皆空的感慨。從文字上來說,詩寫得樸素、平易、自然、清新,然而詩的情調卻十分沉重、抑鬱,把一個老僧孤獨寂寞的心境和心理狀態反映出來了。 [注釋] ①圖形:畫像。圓即畫,形為形象、相貌。期:希望。自現:看見自己。②已是句:意謂人生本來就是蘿,夢中之人還請人畫出圖像,留下形影,那更是夢中之夢了。更逢句:意謂自身才是身,圖像中的自己則是身外之身。③水花句:意謂水中的花是水上的花的映影,是虛幻的東西。圖像中的人自然也是如此。④予:我,指作者自己。爾:你,指肖像。未了人:未死的人。了為了結,即死亡。 簡寂觀 修睦 正同高士坐煙霞,思著閑忙又是嗟①。 碧岫觀中人似鶴,紅塵路上事如麻②。 石肥滯雨添蒼蘚,松老涵風落翠花③。 莫道此間無我份,遺民長在惠持家④。 [作者簡介] 修睦(? —918),唐末江西廬山僧。生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唐昭宗光化年間(公元898—901年)任洪州僧正,後死於維楊朱瑾兵亂。他長於詩,與貫休、處默、棲隱等著名詩僧為同輩詩友,時相唱和。原有《東林集》一卷,系隱居廬山東林寺的作品,已佚。現存詩二十首,以五言為多,已收入《全唐詩》。 [說明]簡寂觀為道教著名宮觀。詳見靈澈《簡寂觀》之說明。澈公的《簡寂觀》是一首七絕,明白如話,盡去雕飾。睦公這首《簡寂觀》是一首七律,卻又含蓄精鍊,蒼勁雄健,二公相距百年,正是各領風騷。 [注釋] ①高士: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隱士。煙霞:見本書地藏《送童子下山》注④。嗟:感嘆。②碧岫觀:指坐落於青山綠水之中的簡寂觀。碧岫即青蔥碧綠的山巒。人似鶴:一般認為鶴是長壽的僊禽,故以人形似鶴來形容年老康健。紅塵:本意為繁華之地,一般代指世俗人生。③肥:大。蒼蘚:墨綠色的苔蘚。涵:包容。涵同含。④遺民:本意為改朝換代後不仕新朝的人,這裡指東晉時與慧遠共結白蓮社的東林十八高賢之一的隱士劉遺民。惠持(337—412),東晉高僧,慧遠之弟。他參加東林白蓮社,住持西林寺。一本慧持作遠公,遠公即慧遠,似更貼切。 三生石 修睦 聖跡誰會得?每到亦徘徊①。 一尚不可得,三從何處來②? 清宵寒露滴,白晝野雲隈③。 應是表靈異,凡情安可猜④!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傳說唐代李源與僧圓觀友好,圓觀和李約定,待他自己死後十二年在杭州天竺寺相見。十二年後李到寺前,有一牧童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牧童就是圓觀的託身。事載唐袁郊《甘澤謠五?圓觀》。參見圓觀《竹枝詞二首》及其說明。本系佛教輪迴宿命的故事,後來又有人附會,把杭州天竺寺後面的山石指為三生石,說是李源和圓觀相會的地方。詩文中常把三生石作為因緣前定的典故。如貫休《酬和張相公見寄》詩:「感通未合三生石,騷雅歡擎九轉金。」睦公這首五言律詩亦從個人體驗出發,感嘆天公造化之巧異,人生際會之倏忽,寓意是很深沉的。 [注釋] ①聖跡:聖賢高人的遺迹,此處指三生石。會:體會。徘徊:往返迴旋貌。戰國宋玉《風賦》:「徘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②一尚聯:意為一生之緣尚且難得,三生之緣何其之難。③隈(wei):隅,角落。此處用作動詞,指雲向一隅聚集。④表:顯示。靈異:指天公造化之靈巧和神異。凡情:普通人的心情或知識。 滕王閣 晦機 檻外長江去不回,檻前楊柳後人栽①。 當時惟有西山在,曾見滕王歌舞來②。 [作者簡介] 晦機,又作晦幾,唐代江西洪州黃龍寺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880年前後在世。俗姓張,清河(今屬河北省)人。懷州玄泉山彥禪師法嗣。唐昭宗干寧年間(公元894—897年)至洪州黃龍山(在今江西省修水縣白橋鄉),詣雙峰庵。庵主馬和尚崇禮敬接,以庵交付。遂於此庵開堂弘法,禪侶雲集,宗風大振。示寂後,賜謚「超慧大師」。寺名亦由雙峰庵改為永安寺,後復改崇恩禪院,至北宋初期,其曾孫第四代住持慧南禪師於此創立禪宗黃龍宗。其禪風以嚴厲痛快著稱。此山此寺遂為禪宗一大祖庭道場。黃龍派奉晦機禪師為師祖。 [說明]滕王閣始建於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屹立於江西省南昌市西贛江之濱,因唐太宗之弟、唐高宗之叔、洪州都督、滕王李元嬰而得名。該閣自滕王創建以來,歷經興廢,先後修茸或重建達二十八次之多,最後毀於公元1926年北洋軍閥鄧如琢的兵火。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詩人王勃南行經過滕王閣,寫下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及詩。從此滕王閣更享盛名,成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另二樓即湖南嶽陽樓和湖北黃鶴樓)。公元1989年,滕王閣又得以重建。超慧這首七絕言近意遠,意味深長,充滿了作者對世事滄桑的深沉感慨。元代文豪虞集對此詩極為讚賞,以致屢經滕王閣而不肯題詩。 [注釋] ①檻:窗戶下或長廊旁的欄杆。長江:大江河,此處指贛江。②西山:一名獻原山、散原山,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遠郊的新建縣境內。道家以為第十二洞天。歷代高士陳陶、許遜、施肩吾等人曾隱居於此。有著名道教宮觀萬壽宮等古迹。滕王: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高宗李世民異母弟,封塍王。他性格驕縱暴虐,荒淫無度,因此每受貶謫。武則天執政時頗受寵信。任洪州都督時建滕王閣,時在閣上張宴設樂,留連終日。 謝武肅王 無作 雲鶴性孤單,爭堪名利關① 銜恩雖入國,辭命卻歸山②。 [作者簡介] 無作,唐末浙江寧波四明山僧。生年不詳,卒於後梁開平(公元907—911年)年間,享年五十六歲。字不用,號逍遙子,俗姓司馬,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涉獵孔老,精通玄學,學識廣博,能詩善文,亦善草、隸書。著作有《道安六時禮佛文注》等,詩僅存此一首。 [說明]武肅王即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的建立者錢鏐。錢鏐原為唐末將領,在鎮壓黃巢起義的過程中擴張了勢力,盡有兩浙十三州,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封為吳越王。在位二十五年中,在江、浙兩省興修水利,對發展農業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無作是吳越國境內一位有道高僧,錢鏐久慕其名,數次召見,欲授以官,但他淡泊名利,不慕富貴,固辭而不就。這首詩便是辭謝錢鏐召命之作。詩寫得節奏明快,語言乾脆,表現了作者堅持自己志向的決心。 [注釋] ①雲鶴:在雲中飛翔的僊鶴,比喻閑適逍遙的人,這裡指作者自己。爭:怎。堪:忍受。名利關:古時賢人把名聲和利祿比喻成兩座關口,一般人都被其誘惑,不能通過。②銜恩:懷恩,受恩惠。國:指吳越國。 口佔一頌 慧 棱 萬象之中獨露身,惟人自肯乃相親①。 昔時謬向途中覓,今日看來火里冰②。 [作者簡介] 慧棱(854—932),五代十國後唐福州長慶院僧。俗姓孫,杭州鹽官(今浙江省海寧縣鹽官鎮)人。幼出家於蘇州通玄寺,往參靈雲求問佛法,遵囑轉往雪峰。二十年間,坐破七個蒲團,終至開悟。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應泉州刺史王延彬聘請,住持昭慶寺。至十國時,閩王王審知詔居福州長慶院,賜號「超覺大師」。其時道名大盛,度眾千五百餘人。後遂卒於福州。 [說明]此詩為棱公向雪峰求學二十年開悟後所作,主要檢討自己以往學佛只知外求,忽略內省,昔非今是,終於醒覺。自我解剖,不留餘地,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終於成為一代高僧,萬僧師表。 [注釋] ①萬象: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自肯:自己認可。指自省自思,達到自我覺悟。謬:錯。②火里冰:謂火中取冰,談何容易,心外求法,終是虛妄。
推薦閱讀:
※盤點中國各式土豪金建築
※余新忠:衛生何為——中國近世的衛生史研究
※劉濤崛起被認為潛規則是真是假?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45)
※遠在歐洲的拿破崙為什麼認為中國是頭「巨獅」?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