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功夫電影六十年(二)

1981-1990:時裝動作片成功夫片主流

香港功夫片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漫長歲月,如果說6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邵氏的時代,70年代是嘉禾的時代,那麼80年代就是新藝城的時代。「新藝城」的《007》的《最佳拍檔》系列使得香港的功夫片開始出現分流,從此時裝動作片在電影市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

新藝城出品的《最佳拍檔》系列是八十年代最成功的電影之一。

隨著《葉問》在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贏,沉寂多年的功夫片又讓人看到了復興的希望。今年2月的春節檔更有功夫片的三位領軍人物袁和平、成龍與甄子丹分別推出新作《蘇乞兒》、《大兵小將》和《錦衣衛》。如此高的產量,不禁讓人回想起昔日功夫片的全盛年代。從1949年第一部《黃飛鴻》誕生至今,香港功夫片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漫長歲月。中國人說六十一個甲子,站在這歲月的結點上我們不僅需要撫今追昔,更要以史為鏡,展望一下功夫片未來的發展之路。

如果說6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邵氏的時代,70年代是嘉禾的時代,那麼80年代就是新藝城的時代。作為是香港電影的一個傳奇,「新藝城」從1980到1990火了整整十年,甚至還曾逼得勢如水火的老牌寡頭邵氏和嘉禾聯手對抗。而「新藝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影片就是模仿《007》的《最佳拍檔》系列。該系列不僅票房大賣,而且使得香港的功夫片開始出現分流:傳統古裝功夫片雖依舊屢有佳作問世,但時裝動作片在電影市場上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並且不斷引領潮流,風靡全球。而成龍在80年代中期開始,通過《警察故事》系列的賣座進一步奠定自己的功夫巨星地位。

小貼士:時裝動作片與古裝功夫片的區別

甄子丹曾經說過:「全世界都有動作片,動作片是一種國際語言。但功夫片是中國特有的,是民族文化最寶貴的一部分。」那麼,動作片與功夫片的區別是什麼呢?

簡單來講,我們可以把時裝動作片歸結為功夫片的一個分支。時裝動作片多以當代或未來為背景,人物穿著更貼近現代觀眾,也更有代入感,因此在80年代更受到觀眾的喜愛,動作除了拳腳功夫之外還常常藉助威力巨大的現代武器;而功夫片則多以古裝扮相出現在觀眾面前,打鬥也以拳腳和冷兵器為主。功夫片的演員一般都要具備一定的武功底子,通過表演將民族的文化表達出來。而動作片由於是一些動作的分解,不會打的可以找替身或者依靠大量的後期特技,因此對演員的要求比功夫片要小的多。

發展篇:《最佳拍檔》、《警察故事》等時裝動作片受熱捧

1981年,「新藝城」決定重資開拍《最佳拍檔》並打算請周潤發擔任男主角。但無奈發哥片約太多,於是徐克力排眾議,從嘉禾挖來了當家小生許冠傑。當時拍攝一部小成本電影也不過100萬元而已,而光許冠傑的片酬就要200萬元,「新藝城」此舉在電影圈內可謂一枚重磅炸彈。但《最佳拍檔》1982年新春上映,居然創下了2700萬元的高票房,不僅讓邵氏和嘉禾聯手放映《奇門遁甲》成為手下敗將,更是扭轉了當時民初功夫片的風尚,使得更具現代意識的時裝功夫片成為主流。

1985年,成龍也開拍了時裝動作片《警察故事》。這是成龍電影生涯的一個轉折,也是香港動作電影的一個里程碑。《警察故事》既保持了成龍功夫喜劇的表演風格,又將動作片的時代元素融入其中。在影片中,他用跳樓、追車等方式不斷的挑戰著人類的極限,讓電影觀眾在為他滑稽的動作惹得捧腹大笑的同時,又為他大膽的舉動瞠目結舌。

由於時裝動作片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這一時期的許多功夫影星和導演紛紛投身該類型,比如以《五毒》成名的郭振鋒便拍了《城市特警》、《辣手神探》;70年代邵氏的功夫紅星狄龍也在沉寂多年之後憑藉《英雄本色》東山再起;陳觀泰從古代綠林中的草莽英雄搖身一變成了黑幫大哥,而同為邵氏「五虎將」的李修賢則成為「警察專業戶」;袁和平以攜愛徒甄子丹拍攝了《洗黑錢》、《皇家師姐4》等影片。

楊紫瓊等「打女」的出現為功夫片世界增添了別樣的風情。

風格篇:時裝動作片危險係數高,打女展現別樣風情

時裝動作片可以看作功夫片的一個分支。它不僅在時代背景上與民初功夫片不同,在拍攝手法上也有眾多創新,最顯著的特點是危險係數要遠遠超出傳統功夫片。據元彪回憶,嘉禾公司以前都會在敞篷門口擺一部救護車,隨時準備送人進醫院。現代都市中發生的激烈爭鬥,少不了槍支、飛機、汽車、輪船的參與,場面和動作也都比功夫片精彩許多。功夫片里做不出來的動作,通過特技也可以在動作片裡面做出來。因此,時裝動作片要比功夫片具有更多的看點和更富有時代氣息,它成為主流也是必然的事情。

此外,傳統功夫片的江湖永遠都是男性揮灑熱血的世界。除了武俠皇后鄭佩佩以及惠英紅,銀幕上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實在寥寥無幾。張徹電影里的女人不是紅顏薄命就是紅顏禍水,而劉家良更是解釋過他不用女演員的原因:「女演員就算打得好,觀眾亦不會接受,只覺得她在做戲。武打片失去逼真感,還有什麼氣氛?何況,大部分女演員拿起刀槍來,總是姐手姐腳不像樣,還是用男的俐落。」香港電影金像獎設立至今,只有惠英紅一位功夫女星拿到過影后殊榮。

而時裝動作片這一新類型的崛起,讓局面終於有了改觀。憑藉《皇家師姐》等片,楊紫瓊、李賽鳳、楊麗菁、羅芙洛、大島由加利等或學過真功夫、或從舞蹈演員轉型的女星橫空出世,帶起了一股「打女」的潮流。這些「打女」不僅外形美麗性感,而且動作輕盈敏捷,較之功夫男星們的僵硬動作,「打女」們運動起來姿勢瀟洒,輕重緩急,錯落有致,給功夫片的世界畫出了一道別樣的靚麗風景。

「新藝城七人小組」是當年影壇的一段佳話。

人物篇

「新藝城七怪」:頭腦風暴出「最佳拍檔」 屢創票房紀錄

在80年代的電影大戰中,「新藝城」這輛多頭馬車創造了不少的神話。麥嘉、石天、黃百鳴、徐克和施南生夫婦、曾志偉和泰迪羅賓這七人小組被人稱作「新藝城七怪」。「新藝城」前期的經典之作都是這七人群策群力、頭腦風暴的一個結果。

七人小組的成員各有所長。麥嘉大學時主修電子工程,在《最佳拍檔》系列中,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熟練地將高空飛車、電子武器等特技融入電影創作之中;石天是喜劇演員出身,喜歡從演員的角度審看劇本;黃百鳴曾是話劇的發燒友,擅長編劇,「新藝城」的劇本多由他操刀;而徐克是一個集導、編、演於一身的將才,善於從總體上把握一部電影;曾志偉見多識廣,對香港和台灣草根階層的審美趣味瞭然於心;泰迪羅賓來自音樂界且導、演俱佳。

可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終因利益分配的不均和創作理念的不同而分道揚鑣。80年代末,隨著曾志偉、麥嘉跳槽「寶禾」,施南生辭職、泰迪羅賓與譚詠麟合組好朋友電影公司,「新藝城」這個傳奇神話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警察故事》是成龍電影生涯的重要作品。

成龍:《警察故事》奠定巨星地位

成龍電影的動作風格可以分為「功夫喜劇」和「動作冒險」兩個階段,而這兩個階段劃分的標誌正是1985年開拍的《警察故事》。在《警察故事》中,成龍一改以往在功夫喜劇里一貫飾演的頑皮小子形象,搖身一變成了成熟、正直的現代警察,故事的背景也置換為現代都市,香港社會的市民氣息同成龍身上的草根氣質相得益彰。

成龍在片中奉行驚險、拚命的宗旨,使得影片精彩的動作場面層出不窮。相信每一個觀眾都在記憶中收藏了無數個成龍的驚險場面和鏡頭,他早已經超越了傳統武術的含義,融入更廣義的「動作」層面。他不用替身演員的故事廣為人知,但在贏得全世界觀眾驚嘆和歡呼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頭到腳幾乎每個地方都受過傷。火爆、驚現、滑稽最終構成了成龍動作風格的永恆標籤,而昔日的老搭檔劉家良在點評成龍時也就用了兩個字:「大膽。」80年代以後的成龍電影從故事情節、思想主題、動作設計乃至融資、拍攝、選景、發行無不堅持國際化的路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為香港電影在世界影壇開拓了新的空間。

1991-1999:李連杰再掀《黃飛鴻》熱潮

《黃飛鴻》等片掀起了香港功夫片的最後一撥高潮。

隨著《葉問》在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贏,沉寂多年的功夫片又讓人看到了復興的希望。在之後的1年里《葉問2》、《葉問前傳》、《功夫·詠春》和《一代宗師》相繼開機,香港影壇掀起了一股"葉問熱"。今年2月的春節檔更有功夫片的三位領軍人物袁和平、成龍與甄子丹分別推出新作《蘇乞兒》、《大兵小將》和《錦衣衛》。如此高的產量,不禁讓人回想起昔日功夫片的全盛年代。從1949年第一部《黃飛鴻》誕生至今,香港功夫片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漫長歲月。中國人說六十一個甲子,站在這歲月的結點上我們不僅需要撫今追昔,更要以史為鏡,展望一下功夫片未來的發展之路。

在香港社會政治、經濟的外部大環境和影視業內部小環境的相互作用下,香港電影工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便進入低迷時期,功夫片也概莫能外。影片產量出現逐年下滑,票房數字也連創新低。但是90年代又是功夫片最成熟的階段,袁和平、徐克、李連杰、成龍等人拍出了許多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功夫電影,《黃飛鴻》、《方世玉》系列掀起了香港功夫片的最後一撥高潮,之後成龍、李連杰、袁和平等功夫片領軍人物相繼遠走好萊塢,甄子丹、趙文卓等明星轉戰電視圈,「新藝城」、「德寶」等製片機構轉投房地產等其他行業,功夫片在90年代末陷入了低谷。

發展篇:功夫滲入賭片、古惑仔片傳統古裝功夫片再出新意

90年代雖然屢有佳作問世,但沒有任何一種類型可以在長時間內引領功夫片的潮流,總體上呈現一種「有佳句,無佳章」的狀況。但也正因為沒有類型的限制,在這十年里,袁和平、徐克、李連杰、成龍等人拍出了許多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功夫電影,也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盛況。同時,功夫片開始嘗試著與其他各種電影類型合流,如以《賭神》為代表的賭片、以《古惑仔》為代表的黑幫片甚至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里都可以看到功夫的身影。

這一時期,成龍依然勤奮的續寫著自己的「警察故事」,在《紅番區》、《霹靂火》、《簡單任務》、《我是誰》等片中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身體的極限。但與此前不同的是,90年代的成龍比80年代更為國際化,由一個小小的香港警察晉陞為國際刑警,足跡遍布亞非拉的各個角落,也為香港電影在世界市場上開闢了新的空間。

此外,徐克、元奎和李連杰先後合作打造了《黃飛鴻》、《方世玉》系列電影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這些電影在繼承了傳統古裝功夫片講究真功實打的的基礎上,又利用角色的塑造來凸顯時髦、活潑的現代精神,使得傳統和現代在一個層面上得到了很好的結合。而這也算是香港與內地電影人在合作初期的一種嘗試,在香港本土電影市場日漸低迷的情況下為香港功夫片的生存發展指明了一條出路。

幾個風扇就可以製造武俠片中的視覺奇觀。

風格篇:土法特技想像力豐富個性化風格特色顯著

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使香港電影工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邵氏早在80年代中期就結束了製片業,新藝城解體,嘉禾也輝煌不再。但由於這些大型流水線式的製片公司的不復存在,電影創作者們反而可以受到更少的限制,從而更加彰顯藝術個性,香港電影的美學層面反而更上了一層樓。比如功夫方面,求實的「傻打」大為減少,而特技、特效則相應增多。雖然這一時期在香港電腦技術還遠不如好萊塢那麼發達,但聰明務實的香港影人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依靠土法特技製造了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視覺奇觀。比如《太極張三丰》里,李連杰可以將太極拳打得風生水起,將落葉在手中聚成一個球體,竟然是靠幾個風扇同時吹而已;《洪熙官》里則將《變形金剛》的元素引入電影之中,把反派人物馬寧兒改造成一個喪失人性又刀槍不入的「葯人」與合金戰車的合體;更不要說《新精武門》、《破壞之王》、《武狀元蘇乞兒》這樣的無厘頭喜劇,「降龍十八掌」、「醉拳」等功夫經過周星馳的重新演繹在突出視覺效果的同時還大大增加了動作的喜感。

90年代,許多導演都拍出了有著強烈個人風格並且膾炙人口的功夫片的經典作品。比如袁和平,他的影片雖然會有妙趣橫生的戲說成分,但始終以功夫為核心,喜劇只是其中的調料;王晶則恰恰相反,他以功夫為外包裝,儘管在《洪熙官》、《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中主角也個個身手不凡,但不斷的插科打諢、油腔滑調、胡打亂鬧的遊戲才是影片的主調;元奎的《方世玉》系列設計新穎,效果佳妙,並且將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動作演變為功夫,變化多端令人目不暇接;而徐克則吸取了時裝動作片成功的經驗,在影片中的古人身上載入了許多新鮮的時代氣息,比如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不僅武功蓋世,同時還要面對很多外國的新東西和新思維,比如關之琳飾演的十三姨教他「愛老虎油」,張鐵林飾演的西學醫生展示手術等;陳嘉上雖然不能算是地地道道的功夫片導演,但一部《精武英雄》便已經足以令他躋身在列。在這部向李小龍版《精武門》致敬的影片中,導演堅持地道的拳腳功夫,並且非常準確地把握了動作的節奏和運行規律,使片中諸如最後的決戰以及陳真和船越文夫蒙眼決鬥的多個段落都成為功夫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徐克的出現解決了不會功夫的演員不能演功夫片的問題。

人物篇

徐克:創造不會功夫的蓋世英雄

1992年,準備拍攝《黃飛鴻》的徐克與武術指導劉家良關於如何展示「佛山無影腳」的矛盾眾人皆知。其實不止是劉家良,還在拍《笑傲江湖》的時候,徐克和武俠片宗師胡金銓的意見不合就已經鬧得滿城風雨,最後胡金銓的愛徒許鞍華遠赴台灣救場也無濟於事,只得雙雙退出。胡金銓自此之後便不被片商重用,最後一部電影《畫皮之陰陽法王》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是胡導從影生涯中的最低點。這便是江湖,老一輩的人退出,新一代的掌門人出現,武林盟主的名號永遠不乏後繼者。90年代,它的主人是徐克。

徐克的「黃飛鴻三部曲」使得功夫片終於又有了和時裝動作片分庭抗禮的實力。影片的動作新穎,不僅對舞獅、打鬥等傳統功夫片的動作進行了更富現代氣息的創新和改造,更藉助特技和剪接技巧水準的提高,製作出了一個90年代的「動作神話」。以前演員不懂功夫是不能拍功夫片的,但徐克出來後化解了這個問題。他利用鏡頭剪接、機位角度和構圖,讓任何不懂功夫的演員都能在銀幕上變成身懷絕技的蓋世英雄。那時,大家都說,這是徐克的時代。而徐克亦在此時,奠定了自己獨特的「徐氏風格」,為功夫片的世界營造出一個光彩流麗又奇情詭異的別樣江湖。

無奈新派功夫片好景不長,正宗功夫迷不滿李連杰打的是北派,演繹黃飛鴻、方世玉等廣東功夫好漢時總不是味兒。雖然人們都認為徐克將成為功夫片的救星,但徐克不懂功夫的事實制約了他,時間也證明了所謂「救星」最後只是一個「傳說」。

袁和平被人稱作「天下第一武指」。

袁和平:發揮每個人的特長

李安曾經說過:「每十年,當功夫片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袁和平都會想出辦法,讓功夫電影再蓬勃發展十年。」90年代,雖然功夫片的數量和熱度都較鼎盛時期有所下降,但依然佳作不斷。長久以來,《黃飛鴻》、《太極張三丰》、《精武英雄》、《詠春》、《鐵馬騮》、《蘇乞兒》等影片一直是功夫片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這些作品都和一個人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他就是袁和平。

1999年,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的影片《卧虎藏龍》捧回了奧斯卡小金人,終於解開了國人心中和諾貝爾獎一樣的心結。《黑客帝國》的風靡全球,不僅讓世界重新認識到了中國功夫的魅力,更是將「天下第一武指」的名號加之於袁和平的頭上。

從在模仿《金剛》的港片《猩猩王》中穿著厚熱的戲服扮猩猩,到如今叱吒風雲、無人能及的「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的從影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但他憑藉著對功夫片的出眾的理解和執著堅持最終收穫了成功。他曾經開創了一個功夫喜劇的時代,在眼見傳統功夫式微之際,又主動尋求變通,並因人而異設計動作,將每個人的特長發揮到了極致,為觀眾帶來了一段又一段經典的功夫場景。《精武英雄》里陳真橫掃虹口道館,凌厲的腿法比李小龍有過之而無不及;《太極張三丰》里的張君寶以柔克剛,將太極拳打得風生水起;《鐵馬騮》里的黃麒英一式令人嘆為觀止的無影腳讓甄子丹贏得了「腿功天下第一」的美名;《黃飛鴻》里黃飛鴻和納蘭元術的決鬥更是成為功夫片最經典的段落之一。

金庸曾在武俠小說中著墨不多地描寫過一個人,此人武功已臻化境,達到了「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的地步。如今,在香港眾多的武術指導中,袁和平就如同那個傳說中的獨孤求敗,在精彩的動作電影中,他無處不在,卻又始終讓人抓不住他的影子。因為,如果想要總結袁和平的特色,常常會陷入啞口無言的境地。比之程小東的飄逸、元奎的帥氣、洪金寶的剛勁、劉家良的硬朗以及成龍令人眼花繚亂的自我挑戰,實在很難用幾個簡單的字來歸結袁和平動作設計的特點。然而,也並非每個人都能理解袁和平的取捨,包括香港武指中的前輩劉家良,他曾在不同場合批評過袁和平「沒有創意」,但是面對批評,袁和平始終保持著謙和低調的態度,只一句「我拍的功夫片有人看就夠了」便將對手打過來的狠招輕鬆化解。正是因為有著這樣深不見底的「道行」,在功夫片幾乎陷入絕境之時,他還能憑藉著自己的「功夫」扛起江湖上的最後一面大旗。

九十年代是李連杰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

李連杰:少林小子加冕功夫皇帝

1982年,香港導演張鑫炎推出功夫片《少林寺》,捧紅了五屆全國武術冠軍李連杰。《少林寺》中的主角覺遠和尚以及李連杰隨後在一系列跟風電影中飾演的少林小子形象很快深入人心。時隔不久,李連杰在美國認識了導演徐克,兩人從此掀起了一股功夫片巨浪,《黃飛鴻》、《男兒當自強》等新式的更具時代精神的電影開創了功夫片的新時代。

脫離嘉禾之後的李連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東電影製作有限公司。他請來七小福之一的元奎擔任導演,自己監製並主演了極為成功的《方世玉》系列以及《中南海保鏢》、《給爸爸的信》等成績不俗的電影。特別是《功夫皇帝方世玉》的大受歡迎,也使得昔日的「少林小子」脫胎換骨,最終加冕「功夫皇帝」的桂冠。1994,陳嘉上編劇並導演的《精武英雄》更成為這一時期李連杰最成功的作品,袁和平為他設計的幾場打鬥均成為功夫片的不朽篇章。

後來李連杰遠走好萊塢,在文化差異以及戲路單一等眾多因素的制約下,「功夫皇帝」的發展並不如意。隨著年紀的增大,李連杰也逐漸萌生退意。2006年,李連杰通過《霍元甲》完成了對自己從影以及習武生涯的思考和總結。影片的動作設計相對傳統,並無多少特技的成分,李連杰展示出了霍家迷蹤拳的一些特點,如功架端正,發勁充足,講究腰腿功和精神氣,腳下穩實,發腿乾淨利落等,但相比以往的功夫片,《霍元甲》的可貴之處在於對武術的呈現並未墮入野蠻、好鬥和無法無天的境地,相反對暴力的呈現和制約恰恰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與倫理精神。李連杰想通過《霍元甲》這部電影,表現一個武術家的成長曆程,並將個人的情懷、理念、抱負和反省融入其中,對於給他帶來無限榮光和無盡痛苦的武術做一次最為真切的詮釋。《霍元甲》之後,李連杰雖依然片約不斷,但動作戲明顯減少。到開始接拍《海洋天堂》這樣的文戲,「功夫皇帝」淡出江湖的日子相信已經不遠了。

2000-2010:《葉問》再次掀起功夫片熱潮

隨著《葉問》等功夫片最近一兩年在內地取得的火爆票房,沉寂多年的香港功夫片又出現了再次復興的勁頭。在之後的一年裡《葉問2》、《葉問前傳》、《功夫·詠春》和《一代宗師》相繼開機,香港影壇掀起了一股"葉問熱"。今年2月的春節檔更有功夫片的三位領軍人物袁和平、成龍與甄子丹分別推出新作《蘇乞兒》、《大兵小將》和《錦衣衛》。如此高的產量,不禁讓人回想起昔日功夫片的全盛年代。

從1949年第一部《黃飛鴻》誕生至今,香港功夫片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漫長歲月,站在這歲月的結點上我們不僅需要撫今追昔,更要以史為鏡,展望一下功夫片未來的發展之路。

《葉問》的成功在華語影壇再次掀起了一股功夫片熱潮。

隨著《葉問》等功夫片最近一兩年在內地取得的火爆票房,沉寂多年的香港功夫片又出現了再次復興的勁頭。在之後的一年裡《葉問2》、《葉問前傳》、《功夫·詠春》和《一代宗師》相繼開機,香港影壇掀起了一股"葉問熱"。今年2月的春節檔更有功夫片的三位領軍人物袁和平、成龍與甄子丹分別推出新作《蘇乞兒》、《大兵小將》和《錦衣衛》。如此高的產量,不禁讓人回想起昔日功夫片的全盛年代。

從1949年第一部《黃飛鴻》誕生至今,香港功夫片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漫長歲月。隨著成龍、李連杰、袁和平遠走好萊塢,趙文卓投身電視圈,劉家良堅守的國術傳統還是難以擺脫無人喝彩的命運,進入新世紀之後的功夫片依然面臨著重重的困難。同時,一部《拳霸》的橫空出世,讓世界知道了功夫片不再是中國人的專利。

但「危」與「機」總是相伴的。經過十幾年的蟄伏與等待,甄子丹因為《殺破狼》、《葉問》等煉成最新一代功夫一哥,因為內地市場的崛起,功夫片也再次回到主流電影的行列之中。特別是2009年《葉問》的成功,使得影壇再次掀起功夫片熱潮,但是也不能因此就盲目樂觀。

發展篇:甄子丹推動功夫片復甦打星後繼無人存隱患

進入新世紀之後,香港功夫片所面臨的挑戰可以說是空前的,但機遇也總是與挑戰並存著。經過長達十幾年的卧薪嘗膽,功夫片終於迎來了久違的轉機。《功夫》在亞洲及北美等地的大賣,讓人們又重新開始重視功夫片的市場號召力;《殺破狼》三部曲的問世,讓蟄伏已久的甄子丹再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當中,並以極其精彩的格鬥風格為香港的功夫電影樹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並吹響了功夫片復興的號角;李連杰的收山之作《霍元甲》也在2006年的賀歲檔獨領風騷;《葉問》在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贏,不僅帶起來一股「葉問熱」、「詠春熱」,更是吸引來更多的片商紛紛投資功夫片。《葉問2》、《葉問前傳》、《功夫?詠春》、《一代宗師》、《新少林寺》、《蘇乞兒》、《精武風雲》……這些或已拍竣或正在緊鑼密鼓拍攝的功夫片似乎已經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功夫片盛世的美好圖景。

但功夫片產量雖然有所提高,功夫明星的數量卻絲毫不見增長。2004年,當成龍大哥在《新警察故事》里一改往日無往不勝的形象,開始向吳彥祖等後輩小生們哭著下跪時,人們開始明白,英雄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兩年之後,當李連杰在拍完《霍元甲》後聲稱,「這將是我最後一部功夫片」時,人們終於意識到這些功夫巨星退出「江湖」的日子已經迫在眉睫。著名的功夫片導演徐小明不止一次的在媒體拋出「功夫電影后繼無人」的感慨,正因為後繼無人,如今的功夫片江湖幾乎成了甄子丹一個人在獨挑大樑,連給他找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都非常困難。

趙文卓、吳京、樊少皇等新一代的功夫演員雖然皆是學武出身,但仍然欠缺火候;另一方面,數碼特技的不斷發展,使導演往往避重就輕,更願意通過數碼特技來實現精彩的動作場面。於是,動作設計少有突破,大量不會功夫的明星如謝霆鋒、周杰倫、twins、李宇春、林志玲等也都可以在銀幕上有模有樣的大展花拳繡腿。洪金寶在看過《拳霸》之後發出過如下感慨:「我5年前看《拳霸》,那個男主角真的是苦練,以我們的眼光看,他的很多動作都是以香港電影做藍本,只是他本身的功夫很棒。就憑這一點,現在香港明星都很難做到。香港本身人就少,現在做明星的渠道多了,家裡拿點錢,做一個模特,唱唱歌,報紙捧一捧,這樣也能做明星,不一定學功夫了。」而他的師弟元彪也說:「現在老闆只願投資能賺錢的大明星,不願大膽嘗試新的題材和提拔年輕人。」

人才的缺失無疑是為即將到來的功夫片盛世埋下了隱患,好在憂心之士也早已看到了這種危機。成龍發起的「龍的傳人」的選秀活動雖然影響不及「超女」、「快男」,「新七小福」是否能夠突破「後無來者」的局面、再現前輩的輝煌現在看來依然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但畢竟這只是一個開始。成龍自己也說:「過一兩年我可能還會舉辦龍的傳人這樣的選秀節目。」而甄子丹、袁和平等人也紛紛表示,要通過拍功夫片的方式來帶動更多的人學習功夫。

《功夫》的特技效果絲毫不比好萊塢電影遜色。

風格篇:電腦特技製造視覺奇觀實戰格鬥術依然搶眼

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導演都開始較多的運用高科技手段,使其影片中的動作場景更具表現力,體現大眾娛樂的特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周星馳導演的《功夫》。在片中雖然有梁小龍、元華、元秋等昔日的功夫明星參加演出,但他們的功夫最後也是經過電腦特技加工之後誇張的呈現到觀眾的面前。一輪又一輪的「特效大戰」,諸如如來神掌和蛤蟆功的決鬥、六指琴魔與三大高手的大戰、更不要說完全不會武功的周星馳在最後學《駭客帝國》一般以一敵百大戰黑衣人的經典段落,都是較為典型的數字動作場景。而改編自漫畫的《龍虎門》,結合真人武打與電腦特技,既保留了拳拳到肉式的實戰格鬥風格,也發揮了電腦特技在表現奇觀時獨一無二的特長,堪稱完美結合。

《功夫》雖然後來被劉家良批評為「醜化功夫」,但這部電影卻讓無數的功夫片影迷為之沸騰。如今的電影離不開特技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特技卻依然永遠無法取代真功夫,這就如同電腦永遠無法取代人腦一樣。從2005年《殺破狼》開始,甄子丹追求實戰的格鬥技巧、融合中國功夫、巴西柔術、摔角於一身的風格,開始成為21世紀功夫片的一股新的潮流。2006年,李連杰與袁和平攜《霍元甲》從好萊塢強勢回歸,讓人們又對硬橋硬馬的傳統功夫片風格充滿了期待;到了《葉問》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以小制大、以靜制動的南派拳法與樊少皇飾演的金山找所代表的大開大闔的北派拳法在影片中兩度交手,十分精彩的展現出了真功夫永不過時的魅力所在。對於特技和真功夫的兩難選擇,新一代的功夫影星吳京給出了一個答案:「動作戲很講究場面和效果,現在的科技可以幫助效果的話,那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功夫,我還是偏重於實打。對於硬橋硬馬的功夫片,很多特技是取代不了真實肉體的、拳來拳往的接觸。」

周星馳是李小龍的忠實擁躉。

人物篇

周星馳:用自己的方式書寫傳奇

《功夫》里,當油炸鬼臨死前對「楊過」說出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時,這也可以當做周星馳所發起的一個號召——號召人們為振興功夫片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多年來,這位李小龍的忠實擁躉一直在試圖利用自己的影響復興功夫片這一類型,從《新精武門》到《破壞之王》,《少林足球》到《功夫》,不會功夫的周星馳用他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他的功夫片傳奇。

《功夫》註定是一部會被載入史冊的電影,不僅僅因為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還因為它讓那些對功夫片業已失去信心的影迷們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在動作設計上,周星馳執行了他的偉大構想——涵蓋整個香港功夫片的發展歷史:一開始是硬橋硬馬的真功夫,以五郎八卦棍、洪家鐵線拳、十二路譚腿為代表;接下來是神怪武俠的風格,比如琴魔大戰獅吼功;最後的大決戰則使用大量的鋼絲和CG特效,如來神掌對蛤蟆功、周星馳大戰黑衣人等段落完全發揮出了這位「喜劇之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可以說,《功夫》是周星馳個人對功夫片發展史的一次華麗的總結。這部影片在北美等地的熱賣,似乎也為困境中的功夫片探索出了一條新的出路。

新世紀後,功夫片的江湖中甄子丹獨挑大樑。

甄子丹:「甄功夫」獨挑大樑

甄子丹與李小龍的經歷極其相似,都是生於香港,接受美國教育,又返港投身電影圈,再從香港走向世界。他最初受袁和平的提攜進入影視圈,主演《笑太極》成名,一身的真功夫使他初涉影壇便取得不俗的成績。《洗黑錢》中他自己設計的現代打法被許多人認為是動作電影史上最好的動作之一,而徐克在拍《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時為李連杰找到的最後對手就是甄子丹。而那場戲中甄子丹創造性的用濕布來做武器,一舉奠定了他功夫明星的地位,並因此被提名當年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在袁和平最喜歡的作品《鐵馬騮》中,他飾演的黃麒英在與少林叛徒對戰時表演的無影腳,是那十年中最有影響力的打鬥場面之一。

90年代,傳統功夫片沒落,甄子丹轉戰電視圈發展,《洪熙官》及《精武門》兩部電視劇都成為了經典。這十年的磨礪,也為甄子丹在新世紀的崛起奠定了基礎。2005年,《殺破狼》以其暴力血腥為賣點、技驚四座的打鬥、純正的港式風格和複雜的鏡頭運用震驚世界,從而吹響了香港功夫片復興的號角。甄子丹的事業也由此進入巔峰,2007年推出了擔當主演、監製、動作導演的電影《導火線》,片中場面火暴,動作更是拳拳到肉,讓人看的熱血膨脹,上映後受到一致的好評,票房也直逼億元大關。而後的《葉問》一經上映更是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

放眼當今影壇,甄子丹的「甄功夫」似乎無人可以匹敵,他也因此當選去年的「吸金王」,以2000萬的片酬成為最貴的男星之一。袁和平就對這個昔日的弟子讚不絕口:「甄子丹挑大樑是應該的了。他拍那麼多年動作片,有經驗,動作也好,到最近一兩年他成熟了,紅起來是可以想像到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超凡蜘蛛俠》裡面的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
怎麼評價《血戰鋼鋸嶺》?
我很忙,在「淋漓盡致」。
今年首部口碑炸裂的高分電影,絕不能被輕易污衊!
小電影推薦-功之怒Kung Fury

TAG:電影 | 香港 | 功夫 | 功夫電影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