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國藩在南京的毀與建

秦淮畫舫。 劉勇攝

現龍蟠里九號的惜陰書院舊址

曾國藩畫像

  □趙映林

  在南京說起曾國藩,不能不提那場慘烈的屠城,他的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也讓繁華的六朝古都淪為一片廢墟。

  然而,還是這個曾國藩,進入南京後做了幾件客觀上很是有助於恢復經濟文化的事情,推動南京城逐漸恢復生機。

  帶來空前浩劫,自己都承認「生靈塗炭殆無逾於今日」

  據說,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城最多有百萬人。然而,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的湘軍在曾國荃的指揮下攻克天京(南京),一場浩劫就此開始了。

  湘軍在清剿太平軍殘部時,為了報復,殘酷屠殺。城中無辜百姓也成待宰羔羊。據時人筆記,那段時間,秦淮長河,屍首如麻。除壯丁充役、40歲以下婦女全被掠走外,「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不滿兩三歲的幼孩也慘遭「斫戮以為戲」。

  與此同時湘軍開始了大肆搶掠,南京城內所有太平天國的王府全部遭到洗劫,一些大的王府還被掘地三尺,金銀珠寶盡入湘軍囊中。為了毀滅搶掠證據,湘軍四處點火,城內重要建築幾乎全部毀於一旦。

  經過這場空前浩劫之後,原本繁華的六朝古都南京成了一片廢墟。因此事,曾國藩也被人們稱為「曾剃頭」、「曾屠戶」。後來連曾國藩自己也承認這是一場浩劫,感嘆說:「自五季(指唐末五代)以來生靈塗炭殆無逾於今日。」

  不惜工本恢復秦淮畫舫,讓逃亡外地的人看到了南京的安定

  到處是斷壁殘垣,翰林出身的曾國藩進入南京後對此不能無動於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下令恢復秦淮河燈船。

  當年太平軍進入南京後,秦淮畫舫即遭嚴令禁止。在此前的10多年中,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秦淮畫舫在秦淮河上銷聲匿跡,街頭巷尾也沒有敢議論者。

  很快清軍貼出告示曉諭全城,兩江總督決定恢復秦淮舊跡,各行各業在秦淮河兩岸興建酒肆茶館,可以3年不納稅。這樣的優惠條件一下就將蘇浙一帶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拉動起來。恢復秦淮舊跡的工程則由曾國藩最得力的幕僚趙烈文全權負責,他被要求八月中秋之前在聚寶門(中華門)到通濟門一段的秦淮河上先行恢復畫舫,這是早歲秦淮畫舫的主要活動區域。

  對恢復秦淮畫舫的原因,曾國藩說:「芸芸眾生,碌碌黔首。有幾個能立廊廟,能幹大事業?他們辛苦賺錢,也要圖個享受快樂。畫舫笙歌,能為他們消憂愁,添愉悅,也就有興辦的價值。」他還對趙烈文說:「遊覽秦淮河,如同讀一部六朝至前明的舊史,幾度興廢,幾多悲喜,亦足令讀書君子觀古鑒今,勵志奮發,居安思危。」

  趙烈文不負所望,更是不惜工本,不到一個月,就將這段秦淮河的主要景點修繕完畢,其中從桃葉渡到夫子廟前的泮宮一段更是被修整一新。中秋那天,總督衙門下令軍民齊樂,曾國藩還帶頭登上畫舫遊覽秦淮河。據史料記載,這次中秋畫舫燈會,賽過以前的任何一次中秋節。幾年下來,秦淮河上又是「神弦仙管玻璃杯,火龍蜿蜒波崔嵬」,讓人流連忘返了。

  曾國藩恢復秦淮畫舫,看似是讓金陵士紳百姓有個遊樂的去處,實際效果是讓逃亡外地的人們從中看到南京的安定,開始陸續返回,不久還出現了外地商戶移居南京的現象。十餘年後,南京居民又恢復到幾十萬人,南京城又逐漸有了生機。

  恢復江南鄉試,重開江南士子上升通道

  曾國藩深知,要取得人心,很重要的一條是把知識分子穩住。所以,他一進入南京,首先去看的地方就是貢院。儘管當時整個南京幾如廢墟,房屋極少,他們自己連一處完整的辦公用房都很難找到,曾國藩仍決心要先將江南貢院搶修出來,並在當年11月舉行鄉試。

  曾國藩一面親命臬司黃潤昌儘速徵集工匠,抓緊時間搶修貢院,一面奏請中央政府選派考官蒞臨主持江南鄉試。消息傳出後,果然蘇皖兩省讀書人無不為之歡欣鼓舞。是年鄉試結束後,一大批江南士紳和平民子弟被錄為舉人,因太平天國而中斷了12年的江南士子上升通道就此重新打開。一時間兩江士人聞風鼓動,流亡旋歸,商賈也紛紛湧向南京這座被太平軍佔據了十餘年的古城。

  鄉試結束後,曾國藩緊接著就命弟子李鴻章修復江寧府學。此舉主要是考慮到江南各府州縣學經過十幾年的戰火早已蕩然無存,要保障科舉的延續,必得讓學子們有地方可讀書。

  此外他還派人重修了夫子廟。在曾國藩把欞星門、大成殿及兩廡廊修成一段時間後,夫子廟大門前廣場右側的空地,由江寧鄉賢朱芙峰等人集資整修了聚星亭。此後,南京城內的地方官員、名士鄉紳,在春秋二季蒞臨夫子廟舉行祭祀,聚星亭以及周邊的茶館也就成為這批人盤桓的場所。而各種酒店旅舍、舊書肆、古玩店也很快星羅棋佈於四周。文化事業與商業活動形成良性互動,使得以夫子廟為中心的老南京商業遊覽區域迅速恢復戰前狀態。

  修葺幾大書院、建金陵書局,大力推進文化建設

  修葺南京地區的書院,這是曾國藩在南京推進文化建設的又一重頭戲。

  首先是鐘山書院。鐘山書院原為兩江總督查弼納於雍正二年(1724)創建,1829年由總督陶澍重建,先後由錢大昕、姚鼐、唐鑒(姚、唐都是曾國藩的老師)主講過,戰亂中被全部焚毀。曾國藩最終選定在今太平南路原白下會堂處重建鐘山書院。當時的南京城剛被攻克,身為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日理萬機,可他還是多次前去視察書院的修建,可見他對這件事的重視。

  曾國藩最終聘請了聞名當時的學者李聯琇為鐘山書院的負責人。為了表示器重,他親筆致信,邀他來共同「培此邦之英華,補當年之缺憾」。囿於資金睏乏,修復後的鐘山書院房舍雖不多,當時的規模也不大,但為日後南京的高等教育奠定了一定基礎。清末時鐘山書院改為江南高等學堂。

  曾國藩修復的第二所書院是尊經書院。尊經書院位於城內尊經閣東西兩側,於1869年7月修復。為鼓勵自學成才,這裡允許非學中之士前來聽課和參加月考,成績優秀者還頒發獎學金,南京著名的地方史志學家陳作霖即肄業於此。

  1865年曾國藩又在今清涼山下的龍蟠里修復惜陰書院。該書院原為曾國藩鄉賢兩江總督陶澍於道光十八年(1848)創建,門額上有道光年間著名思想家魏源親筆所題的「小卷阿」三字,曾國藩的親家賀長齡曾捐款惜陰書院。曾國藩在舊址上進行修復與擴建,規模頗大,成為晚清時期南京的重要教育基地,當時學者多與之有聯繫。

  為了解決書院的經費來源,曾國藩先是從厘局提出經費,後來又依據清政府清理書院財產的命令,乘勢劃撥田畝作為書院公田,從而保障了書院有固定收入維持運轉。

  曾國藩在南京的文化建設工作還有一項是不能不提的,這就是建設金陵官書局。

  官書局原設在安慶,曾國藩進入南京後,下令遷至南京,更名為金陵書局,延聘汪士鐸、莫友之、劉毓松、張文虎、劉壽曾、李善蘭、唐仁壽、戴望、劉恭冕、成蓉鏡、馮煦等分任校勘,這些人都是當時的權威專家,以致南京當時被稱為人文極盛之地。

  在隨後的幾年中,金陵書局刊刻了不少善本書,最先刻版印製的是《船山文集》,此後其所刻之書的品質也皆屬上乘。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曾國藩還親自參與校勘。他委託李善蘭重校付刊已毀板的《幾何原本》的後九卷,又命兒子曾紀澤代作《幾何原本序》,並親自做了審定。在整個刻印過程中,曾國藩不僅細看原稿,對刊刻工作也不斷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議。如在他給管理金陵書局事務的周學俊的信中說,刻書字體須兼「方、粗、清、圓」,並規定所刻之書每卷末須刻一戳記。

  曾國藩在南京城有「毀」也有「建」,有過也有功。1917年毛澤東寫信給黎錦熙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死後謚號),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這個「完滿」就不僅僅是指「收拾洪楊」,自然也包含「收拾洪楊」之後曾國藩為恢復南京經濟文化的發展所採取的措施。


推薦閱讀:

《曾國藩傳》
曾國藩的書論與書法
鄭佳明:晚清大戰略中的曾國藩
修身齊家做事業——曾國藩家訓十六則箴言書
曾國藩為政藝術之一

TAG:南京 | 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