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李白七
2、關懷國家命運、反映時代面貌
李白始終關注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 對人民深厚熾熱的熱愛 , 無論是在春風得意之時還是在困頓潦倒之日都是如此。不像王維一遇挫折就「萬事不關心」、「一生幾許傷心事 , 不向空門何處歸」, 完全超然物外 , 而是始終如此。他為政治的日趨腐敗而憤慨 , 為自己無法 「奮其智能」而悲傷 , 為國家的大亂將至而憂慮 , 為人民的深重苦難而痛苦。他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愛不因個人的升沉得失變化而減退 , 這正是詩人的偉大之處 !
天寶年間 , 政治日益腐朽 , 李白的詩歌 , 不僅諷刺、揭露了宰相的專橫、宦官的驕奢 , 武將的跋雇 , 外戚的荒淫 ( 如《古風》組詩) , 而且直接抨擊了一般詩人都迴避不敢碰的皇帝。他在《古風》中把當朝天子玄宗比作商紂王 , 楚懷王 , 鞭撻他的昏庸、荒淫 , 在《雪讒詩贈友人》中更是直言不諱地譴責唐玄宗的淫荒誤國。
安史之亂前 , 李白曾失意壯遊幽州 , 他目擊安祿山的擁兵自重、專橫跋扈 , 他敏銳地預感到戰亂將至 , 對國家嚴重的危機表示了深切的憂慮 , 這在《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記舊遊抒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一詩中表現得很清楚。
安史之亂後 , 詩人多次在詩中表現了他反對分裂割據、靖難救國的精神 , 如《奔亡道中》、《永王東巡歌》等。即使在他蒙冤下獄、遭貶流放 , 心情極度悲憤時也始終不渝地關注著戰爭事態的發展 , 渴望早日平定叛亂 :
中夜四五嘆 , 常為大國憂。……安得羿善射 , 一箭落旄頭。(《經亂離後天思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六十一歲還「願雪會稽恥 , 將期報恩榮」(《聞李太尉大舉秦兵十萬……》)而請纓殺敵 , 只是「天奪壯士心」, 年邁體衰而未能如願 , 詩人的愛國精神千百年來仍然鼓舞人心 !
李白的詩歌也多方面反映了時代的面貌。他歌頌開天盛世的「國容何赫然」(《古風》四十六 ), 但同時更深刻地揭露了隱藏在盛世後面的社會矛盾 , 統治集團的腐朽荒淫的生活和黑暗腐敗的政治。他也主動地描繪了安史亂中「白骨成丘山」(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的山河殘破、人民死亡的戰亂的社會現實。在《丁都護歌》、《長干行》、《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等詩中 , 則反映了人民貧困的生活和婦女的不幸命運。當然 , 在這方面李白雖超過了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的詩人 , 但卻不如另一位偉大詩人杜甫反映時代面貌深刻廣泛。
二、李白詩歌藝術成就
李白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 , 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人對自己的詩歌才能非常自負 , 三十歲時即自稱「興酣落筆搖五嶽 , 詩成笑傲凌滄洲」(《江上吟》), 晚年亦說:「荊門倒屈宋 , 梁苑傾鄒枚。若笑我夸誕 , 知音安在哉 !」(《贈王判官時隱居廬山屏風疊》)「劍非萬人敵 , 文竊四海聲」(《經亂離後天恩流放夜郎……》)
著名美學家李澤厚曾從縱向上對李白和杜甫的詩歌藝術作了精確的概括和比較:
盛唐之音在詩歌上的頂峰當然應推李白 , 無論從內容或形式都是如此。……( 藝術形式上 ) 痛快淋漓 , 天才極致 , 似乎沒有任何約束 , 似乎毫無規律可循 , 一切都是衝口而出 , 隨意創造 , 卻都是這樣的美妙奇異、層出不窮和不可思議。這是不可預計的情感抒發 , 不可摹仿的節奏音調。龔自珍說 :「庄屈實二 , 不可以並 , 並之以為心 , 自白始。」儘管時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莊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 , 但庄的飄逸和屈的瑰麗 , 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確實合而為一 , 達到了中國古代浪漫文學交響音詩的極峰。(《美的歷程》)
李白與杜甫都稱盛唐 , 但兩種美完全不同。 如果說 , 以李白、張旭等人為代表的盛唐 , 是對舊的社會規範和美學標準的衝決和突破 , 其藝術特徵是內容溢出形式 , 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縛拘限 , 是一種還沒有確定形式、無可仿效的天才抒發。那末 , 以杜甫、顏真卿等人為代表的盛唐 , 則恰恰是對新的藝術規範、美學標準的確定和建立 , 其特徵是講究形式 , 要求形式與內容的嚴格結合和統一 , 以樹立可供學習和仿效的範本。如果說 , 前者更突出反映新興世俗地主知識分子的「破舊」,「衝決形式」,那麼,後者突出的則是他們的「立新」、「建立形式」。(《美的歷程》)
我們再從橫的方面具體來談談李白詩歌藝術的特徵。李白詩歌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 , 並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系列浪漫主義手法 , 開拓了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新的美學境界。杜甫稱讚李白的詩是「筆落驚風雨 , 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正好揭示出李白的這一浪漫主義特色:
(一)、李白詩歌具有高度的個性化 , 充滿著異常強烈的主觀情感。不僅是他的抒情作品中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形象 , 在表露著詩人的鮮明的個性特徵 , 他的敘事寫景之作也具有深厚的主觀色彩 , 體現著詩人的性格、情操。從他的作品中 , 我們隨處可見詩人傲岸不屈、咨意反抗、瀟洒放曠、縱情歡樂的為人和憤世嫉俗、渴望建功立業、追求個人自由的性格。這在前面介紹其思想內容時已談到 , 後面欣賞作品時還要具體分析。
李白這一特點又構成其詩反映現實和安排結構方面的顯著特色。
第一、詩人反映現實 , 很少詳盡客觀的描寫現實生活的過程 , 而主要是抒發對現實生活的感受。通過熾熱的情感去感染、激動讀者的心靈 , 從而引起讀者對現實的痛恨厭惡或熱愛嚮往之情。他敘事不屑於描寫事件的每個細節 , 不屑於描寫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 , 而是概括事件的整體、性質。這與杜甫、白居易現實主義詩歌注意細節的刻畫、客觀冷靜的敘述有著顯著的不同。如《古風》 ( 大車揚飛塵〉、《丁都護歌》、《烏棲曲》等。他寫景也不是對景物的各個側面一一的進行刻畫 , 而是把景物作為描寫對象 , 結合自己的主觀情感想像、描繪景物的全貌和對景物的感受。如《獨坐敬亭山》、《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望廬山瀑布》等。
第二、與這種反映現實的方式相聯繫的 , 是他的詩歌的結構不是以事件的發展為線索來安排 , 而是以情感的發展為線索來安排。由於詩人的感情激昂奔放 , 起伏變化 , 因而形成跳躍的結構。如果說杜甫、白居易等現實主義詩歌的結構是工整嚴謹的 , 那麼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結構便是起伏跌宕。李白的這種結構表面看來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繫 , 而實際上是天衣無縫 , 不露痕迹的,內容與形式達到了高度統一。如《宣州謝眺樓餞錢別校書叔雲》、《將進酒》、《行路難》等。
(二)、李白詩歌想像豐富奇特 , 意象紛繁變幻。首先 , 詩人的思想感情太奔放強烈 , 現實生活中習見的事物不足以表現他的感情 , 於是對現實加以奇特的想像。比如寫相思 , 寫離愁 , 王勃是說「海內存知己 , 天涯若比鄰」, 王維是說「唯有相思似春色 , 江南江北送君歸」,「勸君更盡一杯酒 ,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昌齡是說「更吹羌笛關山月 , 無那金閨萬里愁」, 高適是說「鐵衣遠戍辛勤久 , 玉箸應啼離別後」, 岑參是說「故園南望路漫漫 , 雙袖龍鍾淚不幹」 。這些詩雖各有特點 , 但總是沒有離開現實生活 , 而李白寫來往往是超越現實的 , 如:
狂風吹我心 , 西掛咸陽樹。……望望不見君 , 連山起煙霧。(《鄉送韋八之西京》 )
南風吹我心 ,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 , 枝條拂青葉。(《寄東魯二稚子》)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 , 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夢繞城邊月, 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汶水,無日不悠悠》)
這想像是奇特的 , 思歸惜別的「愁心」可以離開身體飛向遠方 , 或藉助狂風 , 或隨伴明月吹到朋友、兒女之前 , 也可像滔滔不絕的河水 , 日夜奔流 , 這想像超越了現實 , 但卻是以現實為基礎的。
其次 ,當平常的事物不足以表現他的澎湃的激情時 , 就用大膽的神奇的誇張和比喻、象
征的手法。比如《秋浦歌》其十五:
白髮三千丈 , 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 , 何處得秋霜。
又如《北風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 , 片片吹落軒轅台」。「黃土捧上尚可塞 , 北風雨雪
恨難載。」 《橫江詞》的「一風三日吹倒山」等寫得驚心動魄 , 而又不失於險怪。
再次 , 當現實生活不足以表現他的思想願望時 , 他就藉助幻想、夢境、神話、傳說等來構成各種瑰麗奇特的藝術境界。如《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登太白峰》等。
(三)、李白詩歌的語言清新明快 , 不受格律的限制 , 不雕琢字句 , 一切歸於自然 , 一切服從內容、感情表達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說的「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飾」( 《經亂離後天恩流放夜郎……》) 清趙翼《甌北詩話》即說他
詩之不可及處 , 在乎神識超邁 , 飄然而來 , 忽然而去 , 不屑屑於雕章琢 句 , 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 , 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
為了表達情感的需要 , 詩中常用一些參差不齊和散文化的句式 , 而不讓格律束縛著情感。如「其險也如此 , 磋爾遠道之人 , 胡為乎來哉 ?」「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 , 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陽歌》),「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 , 君亦為我倒卻鸚鵡洲 !」(《江夏贈韋南陵水》)
(四)、與這種追求自然之風和詩人豐富複雜的情感相聯繫的 , 是其詩歌風格的豐富多樣。宋朱熹說 :「李太白詩不專是豪放 , 亦有雍容和緩的」(《朱子語類》)。其詩以雄奇飄逸為主要風格 , 也有不少詩體現一種清新雋永、蘊藉含蓄的風格。如《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 低頭思故鄉。
明白曉暢而意味深長 , 又如《越女詞》:
耶溪採蓮女 , 見客棹歌還。笑入荷花去 , 佯羞不出來。
寫得何等清新活潑 , 寥寥二十字 , 少女嬌憨調皮的性格呼之欲出 , 躍然紙上。
詩人善於寫慷慨激昂的豪情壯志 , 也善於寫纏綿悱惻的兒女情懷 , 比如《春思》:
燕草碧如絲 , 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 , 何事入羅幃 ?
《烏夜啼》 :
黃雲城邊烏欲棲 , 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綿秦川女 , 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 , 獨宿孤房淚如雨。
(五)、與詩人豪邁不羈的性格相聯繫的 , 是詩人在詩歌體裁的選擇運用上 , 主要運用古詩及樂府歌行 , 因為「歌行大小短長 , 錯綜開闔 , 素無定體 , 故極能發人才思」( 胡應麟《詩藪》), 形式自由靈活 , 宜於表現豐富複雜的內容和他那錯綜變化的情感。詩體的選擇也體現著詩人的個性。別林斯基就曾說過 :「文體是思想的浮雕性 , 可感性 , 在文體里體現著整個的人 , 文體和個性性格一樣 , 永遠是獨創的。」(《別林斯基論文學》)而李白喜用七言歌行, 正體現著他的個性特徵。正如《唐宋詩醇》卷六所說:「白詩天才縱逸 , 至於七言長古 , 往往雲雨爭飛 , 魚龍百變 , 又如大江無風 , 波浪自涌 , 白雲從空 , 隨風變滅。誠可謂怪偉奇絕矣。」 吳喬《圍爐詩話》:「太白歌行 , 遠憲詩騷 , 近法鮑明遠,而恢廓變化過之。雲蒸霞蔚 , 千載以來 , 莫能逮也。」
李白律詩較少 , 在現存九百九十四首詩中 , 五律有七十五首 , 七律只有十二首,合起來不到總數的十分之一。李白不是不會寫律詩 , 他有的律詩也是非常嚴密工整的 , 如《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等 , 而是豪放不拘於聲律 , 如趙翼所說「才氣豪邁 , 全以神運 , 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 , 與雕繪者爭長」(《甌北詩話》卷一 )
就詩體而言 , 李白詩中以七古、七絕的成就最為卓著 , 王世貞《藝苑厄言》 說:「五七言絕句 , 李青蓮、王龍標最稱擅長, 為有唐絕唱。」
推薦閱讀:
※李白詩
※李白的劍術怎樣?為什麼大才命運總是坎坷呢?
※李白最豪放的一首詩,一代詩仙的神來之筆
※是什麼讓李白成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究竟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