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開展與緊湊
其全文是「棚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粘連隨不丟頂」。其中,「引進落空」和「四兩撥千斤」有著密切的聯繫李亦畲說:「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撥千斤。」確切地說,兩者是因果關係,前者是因,後者是果,前者是方法,後者是效果。
「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在《打手歌》之外,也有人提過,但「合即出」之句,據我手頭的太極拳譜看,僅《打手歌》中可見。其它拳譜多是引用或詮釋。如「引進落空任人侵」,「引進落空妙入神」,「引,是誘人使來,牽引使近我身」等等。均無「合即出」三字。
「引進落空合即出」是太極推手和技擊的主要方法。這句話可分出三個層次,即「引進」、「落空」、「合即出」。所謂「引進」,就是當敵攻來時我將彼力順勢撥轉。這要體現出「順勢借力」,不能逆人之力,逆人之力就會發生「頂」,就是「雙重」,是太極拳之大忌。這個「引」,就是「牽動四兩撥千斤」中的「牽動」,「引」,不僅僅是順勢,也不完全是隨人而動,而是要用力,用力撥轉敵力,儘管這個力要小於敵力(即所謂「四兩」)。比敵力小,何以能撥轉敵力,關鍵就是順勢。
有人把「引進」的「進」,當成我進攻解,顯然錯了。所謂「落空」,是說「引進」要把敵力引向何處。是上是下,是左是右,這都不論,只要使敵力不能落在我的身上,不能落到實處,讓敵力落在我身側或我所做圓的切線上,其力受引之後雖仍能前進,但只能進而「落窄」。有人對「引」字的解釋是「引,是誘之使來,牽引使近於我身」(《搗手十六目》),不「落空」。僅「近於我身」,沒有任何作用,即便不「引」,敵力也會「近於我身」的。所謂「合即出」,「即」者,當時,馬上也。當對方之力落空或已向落空的方向運動時,由於我的「引」,可使之失重,失衡,前傾或旁斜,我馬上順其之勢,在其重心沒恢復,立勢不穩時「合進」,這裡的「合」是合進。有人把「合」當「收」、「蓄」解,是錯誤的,因為「引」之末即是「收」,是『蓄」。還有人把「合」當「撥」解,如《打手論》中就說「能引勁(人之勁)落空合(撥也)即出,則藝業成矣」。因為引進已有了撥的含義,再撥就有違原論之意了。
「引進落空合即出」,雖然是三個概念,但作為技擊:必須聯合使用,缺一不可。只「引進」,不「落空」,等於自引;只有「引進落空」,沒有「合即出」,只能起到保護自己不被人擊中,卻不能起到擊人致勝的目的。只有「引進落空合即出」才能既保護自己又能取勝。「引」是為了使敵力「落空」,為打擊創造條件。如果沒有「引進落空」而盲目進擊,就可能撞在對方的「槍口」(力點)上,造成「力大者勝」或者是兩敗俱傷,但在一些拳論上往往把「落空」二字去掉了。如「一引即進,轉進如風」,「誘之使來,牽引使進我身」,「遇剛則柔,剛要緊在其合」,「走化將半,即宜打發,走而不發是死手」等等,都沒有「落空」二字,這些雖不算錯誤,但起碼是不全面的。上述這些觀點,我以前也曾向人傳授過。後來通過學習、實踐,體會到如敵力不「落空」,儘管「剛要緊在其後」或者「轉進如風」都可能造成失敗。
「引進落空合即出」,要掌握好時機,做到不前不後,恰如其分,「引」早了,被敵察覺,被引部位一松,不隨你引的方向前進,結果是引而不空;「引」晚了,敵力可能挨上你,擊上你;「合」得早了,敵力沒落空,可能發生「頂」,「合」晚了,敵有防備,或撤或撥,你不僅擊不上,還可能被敵反引,使我力落空。掌握好時機,全在「聽勁」、「懂勁」。
「引進落空合即出」的方法:
①走圓,雖然沒有「牽動」和「引進」,但起到了同樣的效果。就是彼挨我何處,我何處走圓,使彼力沿我所作圓的切線前進而走空。這就是李亦畲所說的「觸之則旋轉自如」,這種方法在太極推手中運用得非常多,效果也非常好(請參考《武當》05年7期《談太極推手走化》)。有時一個圓一邊為走化,另一邊就是粘進(進攻),這就是「粘即是走,走即是粘」。比如我右手挨敵左胸時,敵用左手撥轉我左腕部或靠近腕部的小臂,使我力落空。與此同時,我即以小臂的中點為軸作一平圓,小臂的前半部為走化,後半部就是進攻。
②彼向我攻來,我順勢撥轉敵力,「引進落空」,或敵力已向落空方向運行時,我立即進擊。比如敵雙手向我胸上部擊來時,我雙手上舉,挑撥敵的雙臂(敵力猛而快時,我可稍撤步)使之落空。這時我立即用雙掌或雙拳前擊,即可成功。
③當我進攻,敵撥轉我力,敵「合進」之始,我即採用鉤掛、扳攔、推託等方法,將敵力引空。這叫「手去不空回」、「回如鉤桿」,變彼引為我引,使彼失衡。我主動變被動,又由被動變主動。
④敵力僵直,我可直接牽引使之失衡。如我雙手按住敵雙小臂時,感知敵用僵力向上托我,欲使人傾斜。我則不與其相抗,也不完全放鬆,而是向前下或我身側牽引。這種方法只有在敵力僵硬時才有效。如在我牽引時,敵力一放鬆,就會失效。
⑤一邊牽引,另一邊進攻。對方攻來時,我一手牽引,而另一手幾乎同時進攻。但必須能將敵手撥轉,或者敵力已向我身側運行時,另一手才能進攻。否則,不僅「攻」不能成,反而會被敵擊上。這種方法在太極拳中比比皆是。如摟膝拗步,搬攔捶,高探馬等等。有一太極名家著書說:摟膝拗步,必須將敵力摟空之後,另一手才能攻擊,這恐怕就晚了一步,若等你摟完,敵另一手早已攻上來了。所以必須邊摟邊攻。
總之,「引進落空合即出」,充分體現了太極拳後發制人,後發先至,以小力勝大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弱勝強,順勢借力等諸多鮮明的特點。
推薦閱讀:
※太極拳之「圓」
※傳統楊式太極拳的步法
※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五)
※楊澄甫傳太極拳式歌訣釋義(1)
※太極拳名家石明逝世十周年祭 提高思辨不與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