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可以與諸葛亮司馬懿一較智商的人:郭嘉(三國原創)
智者郭嘉
公元208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而歸,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郭奉孝是誰?緣何讓曹操如此捶胸頓足?
郭嘉者,何許人也?據西晉史學家陳壽《三國志》記載郭嘉自奉孝,穎川陽翟人也。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論令曹操欣喜若狂,慨嘆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認為「紹有十敗,公(指曹操)有十勝」,所謂十勝指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與武勝。從此,郭嘉成為曹操陣中最為重要的謀士。
郭嘉是識時務者。識時務者為俊傑。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郭嘉年少時即有鴻鵠之志。初從袁紹,後認為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絕,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而毅然離開。在荀彧的推薦之下來到曹操陣營。時至此時,才遇到了心目中的明主。在他的輔佐之下,曹操征呂布、克袁紹,逐步統一了北方,初步穩固了曹魏政權在黃河流域的勢力範圍。
郭嘉是運籌策者。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郭嘉在其短暫輝煌的一生中屢為曹操出謀劃策。東征呂布時,曹操三戰三捷。兵困馬乏,曹操準備退兵。在這個時候,郭嘉以秦末項羽與劉邦爭霸類比力勸:「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今布每戰輒破,氣衰力盡,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隨後,在曹操的追擊下,呂布退出了歷史舞台。曹操為了統一北方,公元202年與袁紹在官渡大戰。袁紹死,其勢力範圍由子袁譚、袁尚繼承。獲勝之後,曹操諸將準備乘勝追擊。郭嘉審時度勢認為:「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果如郭嘉之所料,袁譚、袁尚兄弟開始了無盡的自相殘殺。曹操坐山觀虎鬥,坐收其利。天妒英才,郭嘉在再征袁尚時因病短命而終。
郭嘉是預言家。郭嘉曾經準確地預測到「劉備終不為下人」與「孫策必死於匹夫之手」。劉備曾經投奔曹操,被任命為豫州牧。郭嘉認為劉備有雄才大略,另有關羽、張飛這等猛將,認為劉備「其謀未可測也。宜早為之所」。事後,曹操後悔之至當初放走劉備。其後,劉備勢力逐漸龐大,最後與曹魏、孫吳鼎足而立。官渡之戰時,曹操曾經擔心江東的孫策會襲擊許都,以至於首尾不能相顧。郭嘉認為孫策「輕而無備」,「若刺客伏起,必死於匹夫之手」。曹操於是專心與袁紹在官渡大戰。後來,孫策果然被許貢客所殺。
如若讓我們選擇三國時期的大智者,絕大多數人會選擇諸葛亮,即使選擇中國歷史上智者,絕大多數人也會選擇諸葛亮。諸葛亮在中國人心中猶如智慧的化身。諸葛亮的這種形象是逐步形成的,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莫過於羅貫中《三國演義》對其完美地塑造。以至於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評羅貫中塑造諸葛亮形象時,指出三國演義存在著「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亦頗有失」的情況。諸葛亮的智慧毋庸置疑。在那個時代,可與諸葛亮媲美的又有誰呢?那就是曹魏前期的郭嘉與後期的司馬懿。郭嘉是歷史的幸運兒,有幸選擇了曹操作為主公,助其成立北方霸業;郭嘉是歷史的棄兒,不幸英年早逝,無緣與諸葛亮、周瑜等才俊在歷史的舞台上一較高下。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唯曹操如此一言,郭嘉足以青史留名。郭嘉是智者。
推薦閱讀: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兩者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三國英雄誰最受日本人喜愛?諸葛亮沒進前十
※三國四大梟雄墓穴現狀:劉備最氣派,袁紹最荒涼,孫權最尷尬
※三國五虎上將誰最厲害?
※請將我葬在西涼——脫下戰神外衣的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