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愛因斯坦說了什麼?

佛教,愛因斯坦說了什麼?

契入鍾茂森博士講座------(明寂)妙音

一. 愛因斯坦的原話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It should transcend a personal god and avoid dogmas and theology. Covering both natural and spiritual, it should be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rising from experiences of all things , natural or spiritual and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th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fromAlbertEinstein:TheHumanSide,editedbyHelenDukasandBaneshHoffma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摘自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於1954年出版的{AlbertEinstein:TheHumanSide}{人道這邊}一書

直譯(譯文):

「未來之宗教,乃關乎整個宇宙之宗教。其所尊崇之『神』將超越人格化之上帝,其教理之圓融,將勝過世間任何之教條,乃至神學。不外乎『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其教理之基礎,乃源於對所有------由『精神』或『物質』,或『精神與物質之不思議結合體(有情眾生)』所產生之一切現象和事實之概括與總結。佛教對此有相關論述。假如世間還有一種宗教,能與現代科學研究之需求而相適應,此一宗教,非佛教莫屬也。」 ---------- 愛因斯坦

意譯(譯文):

「未來的宗教,必定是一個關於整個宇宙人生真相的宗教,是一個超越了神學教理的宗教。其教理,不外乎『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是建立在現實世界中所發生過的大量的事實、現象、經驗和經歷等等基礎之上的,或者說,是源於對自然界中------精神、物質以及二者的不思議結合體(有情眾生),所發生過的無數事實和現象的概括和總結。對此,佛教有相關的回答和描述。現代科學研究,已發展到需要某種宗教意義上的指導階段,而能夠堪當此任者 ,也許只能是佛教了!」 ------- 愛因斯坦

精鍊(譯文):

未來宗教 宇宙盡照

教理圓融 超越神教

源於事相 根本三條

精神物質 尊卑老少

佛陀教誨 通達細妙

現代科學 需求指導

堪當此任 莫過佛教。 --------------愛因斯坦

二.愛因斯坦話中話

從上面愛因斯坦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體會,首先,愛因斯坦對於佛教與科學的相融性,給予了極大肯定;同時我們也很惋惜地看到,愛因斯坦沒有讀到或聞到過真正的『大乘佛法』,他所看到的只是『不解如來真實義的英文版佛學書刊,而多半是屬於『因果』方面的。』否則,他對佛教的理解和體會將遠遠超過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意境。因為,單就對佛教教理的認識,就存在著偏差。佛家的教理是自性的自然流露,心外無法,心外無理;而根據愛因斯坦的這段話,他對佛教教理的認識是:佛教的教理,有許多事相(事實真相)做證明,做支持;佛法教理的真實性、合理性是源於現實生活和現實社會以及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事件,現象等等的證明。因此,我們可以推斷,愛因斯坦可能看過的『佛教因果書』比較多。

其次,在愛因斯坦的這段話中,最重要的關鍵詞是『現代科學的需要modern scientific needs』,我們必須要問,到底是什麼需要?現代科學研究究竟需要什麼?從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我們不難發現,愛因斯坦的思維已隨著他的超光速的物體在地球視野中的消失而進入了另外一個維次空間,他在冥思苦想,這個空間到底是什麼境界?此時,他一定想到了上帝,和上帝所生活居住的空間,想到了宗教對於那個維次空間或天堂世界的描述,等等;更不可思議的是,當他想到,這個超光速物體,假如能無限制地提升速度,這個物體一定會突破並進入各種無量維次的空間,假如這個物體是一種飛船,我們就在這個飛船里,此時,我們一定會見到無量維次的空間世界,而每一個維次的空間一定都居住著各種不同形態的眾生,於是,宇宙或人類只有一個上帝的神學學說將被打破。此時的愛因斯坦一定認為:人類心目中的上帝(也就是人格化了的神)不止一個,實際上有無量多,因為宇宙有無量維次的空間,所以愛因斯坦才說『it should transcend a personal god,主宰宇宙的『神』(愛因斯坦所指的『神』,應該就是我們講的『佛』)將超越人格化的上帝。『相對論』的問世,使愛因斯坦對上帝的真實存在性產生了極大的信心…。至此,隨著愛因斯坦的想像,我們不妨假設,假如這個飛船的速度能夠像我們的意識,於一念傾可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是不是不離這個『業報體』就進入了一真法界?回答是肯定的,但是,這只是個願望而已,現代人類還沒有這個無限制提升物體速度的能力。

顯然,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已超越了三維空間,他需要一種超越時空靈感的指引,或者說他需要研究方向上的某種指導,因為,對超光速物體的研究,必然會把研究的目標多半都定位在無形物質上,即『意念』或『念力』的方面,換句話來說,現代科學的研究需要一種宗教的指導,而能與這種需求比較相應或匹配的宗教,愛因斯坦說:「也許只能是佛教了;it would be the Buddhism.」。

於是,『相對論』把『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和『宗教』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現代科學研究為什麼需要宗教?從上面的分析中不難看出,現代科學研究的範圍已超出了三維空間,『時』、『空』的絕對不變性受到了挑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把我們帶到了超三維空間。而超三維空間,對我們的科學家來說,是個冥想的世界。佛家的禪定,突破了三維空間,他們可以在禪定中到達不同維次的空間和世界,隨功夫的淺深,突破的維次不同。所以,要想研究超三維空間的世界,科學家的確需要有成就的佛家高僧大德的指導,或者說需要佛教『大乘佛法』的指導。佛在經上講,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萬法唯心造,一切法不出一心,十法界不出一心,現代科學的知識體系當然也不出一心。超越時空的研究,將偏重於對精神或意識的研究,也就是,對心力或對念力的研究。念力是精神,是能量,是無形的,物質是有形的。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就是:E = M *C2;虛空中,巨大的無形的能量聚集(E),會產生物質(M)。

這個結論就是說,精神和物質是可以轉換的,精神和物質是一,不是二。這與佛法上的『若真識心性,大地無寸土』的說法相應。無量壽經上的『堂宇房閣。廣狹方圓。或大或小。或在虛空。或在平地。清凈安隱。微妙快樂。現前。無不具足。』就是『念力可以變現出物質』的例子。

三.宇宙的形成與過去、現在、未來三者的同時存在

其次,關於宇宙的形成,我們把『佛』和『現代科學家』的說法做一個比較。

科學家推測:宇宙是由一個直徑為1*10ˉ33cm的微粒,在瞬間爆炸而成;

佛告訴我們:宇宙,虛空法界是從『無』中,一時頓現,本來無一物。

然而,不管宇宙開始是怎麼形成的,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即:一時頓現(或大爆炸)後的宇宙,裡面的一切物質,或物質團,乃至某個星系,都以各自的速度在各自不同的能量軌道上運行。

可以推斷:佛說的『十法界』,有10個速度區間,每一個法界中所有的物質(或星系),其運行速度是相對穩定的,或相對為零。

如,我們的人法界,相對於地球,速度在0~C(光速)km/s;既:三維空間物質的運行速度是0—C(光速)km/s;四維空間物質的運行速度是,C1-C2km/s;第n維空間,物質的運行速度是:Cn1 ~ Cn2 km/s.

而每個速度區間,又可以劃分出無數個速度區間,由此可知,佛講的『百界千如』就是指無量維次的不同運行速度的空間。所謂金剛不壞體,一定是由相對於地球來說,運行速度極快的物質組成。速度快到極處,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也就是,不去不來,不生不滅,非過現未來。那麼,一真法界離我們有多遠呢?一定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根據公式:lv = l0√1-(v2 ∕ c2) ,當物體的速度達到或超過光速之後,物體的長度或體積已為零,對於地球上的人來說,這個物體似乎消失了,實際上,它並沒有真的變短、變小或消失,而是完全或部分示現在與它的速度相匹配的另一個維次的空間里了。當它的速度與我們的空間速度相匹配時,我們又會再次看到它。因此,在0~C光速之間,實際上存在著無量的維次空間,就像飛行的物體,所謂變短或變小了的那一部分,不是真的變短、變小了,或消失了,而是示現在另一個維次的空間里了。

佛家講的『禪定』,是指我們的心,所處的一種狀態,在什麼樣的時空,取決於我們心的清凈程度,或取決於我們心識的運行速度,只要我們有能力把心識『定』在某個『速度』段,與該速度相匹配的『境界』就會現前。不同的空間,物質的運行速度不同,越是高維次的空間,速度越快,我們的心所需要的禪定功夫也越深。(不知這種認知與實際是否相符?)

其次,在禪定中,我們可以見到未來,也可以回到過去。而愛因斯坦,則藉助於他的『相對論』認為,物體可以通過改變它的運行速度使它從現在可以進入未來,也可以回到過去。所以他得出了『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的結論。

在這一點上,佛和愛因斯坦達成了共識,所不同的是,對於『過去、現在、未來三者同時存在』的結論,佛是『親證的境界』,而愛因斯坦是通過相對論的公式推導得出的(時間的超前或倒轉)。

真所謂:過去沒有滅, 現在沒有生, 未來已存在。何以見得?

過去沒有滅----因為我們從當下可以回到任意的過去;華嚴盛會沒有散。

現在沒有生----當下剎那已成為過去;

未來已存在----因為我們可以從當下到達任意的未來。

但是,依據佛講的因果定律,應該認為,未來雖然已存在,但它是處於變動的狀態,隨念力,願力和業力的變化而變化,換句話說,願力可以改變未來。否則,斷惡修善改命運就不成立了。舉例說明,假如今天我入定,進入20年以後的我的境界,所見到的狀況是不善的,出定後,馬上懺悔,斷惡修善,三年後,再入定進入17年後的境界(與三年前入定進入的境界,時空相同),將發現境界完全發生了變化,好得不得了!。同樣的道理,如果繼續為『惡』,那境界會差得不得了!

由此可見,科學與佛法在『相對論』的牽引下,在不容抗拒和否認的事實中,將融成一體。

四. 佛法與科學的重新審視

那麼,什麼是佛法,什麼是科學?聰明的人,有善根的人,一定會回過頭來,重新冷靜地,理智地審視這兩個極為『耳熟』實際卻非常『含糊』的概念。這兩個概念,決不是用我們一般平時的方法所能理解的,所謂『佛法無邊』,佛法中所包含的意趣,無量無邊。我們世間的現代科學,比起佛法,就像一個剛剛產生的嬰兒,太幼稚了。何以故?請看覺者的論述,自得答案。

什麼是佛教?佛教是關於宇宙和人生真相的科學教育。

什麼是佛法?佛法是關於宇宙人生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總稱;是覺者的知識體系;是現代科學之母。

什麼是科學?分狹義和廣義。

1.狹義科學:是佛法極其微小的組成部分。是現代人和現代社會所能公認的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

顯然,這是一個局限在三度空間內的定義;或者叫三維空間範圍內的

科學的定義。對於超三維空間,乃至無量維次的空間範圍,我們需要涉及整個宇宙範圍內的科學的一個『廣義』定義。即:

2.廣義科學:是全面反映整個宇宙人生真相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

至此,我們不難看出,廣義的科學就是佛法。

佛法是宇宙真實的科學。

我們現代社會的人,受歷史的影響,受『人云亦云』的成見影響,都迷在現代狹義的科學裡,把能夠認識和解釋的現象及事實,稱做為『科學知識』;而把超出自己認知能力範圍的現象和事實,稱之為『迷信』。舉個例子,現代人誰能把一台電視機當做『迷信』產物?不可能。現代的每個人,都會說『電視機是科學的產物,絕不是迷信。』然而,如果時間倒退2000年,假設2000年前,有一個人,說:『我要有一台電視機就好了!』,旁邊的其它人,必定說這個人,迷信!就像現代人說『我要是能飛就好了!實際上,人在脫離引力之後,就可以飛。』因為,電視機在當時的世間是不可想像的。我們現代人把古人說的『照妖鏡』、『千里眼』以及『千里順風耳』說成是迷信,那麼,現在的『可視電話』,不就是古人說的『照妖鏡』和『千里眼』以及『千里順風耳』嗎?從這裡看出,古人的迷信不就是現代的科學嗎?同理,現代的迷信就是未來的科學!

事實上,即使是三維空間,我們能夠探究的領域也很有限,何況超三維空間。而科學家依據現代的條件或手段還不能探究的領域,到底有多少呢?可以說是『無量無邊』。而對於這些無量無邊領域內所出現的不思議現象和事實,當我們不能用三維空間的知識和經驗來解釋或認識的時候,我們就武斷地把它定義為『迷信』,這是人類和宇宙的悲劇!這不是一個真正科學家的態度。

愛因斯坦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建議我們,要把所謂具有迷信色彩的宗教,尤其是『佛教』,作為現代科學及未來科學研究的總指導,愛因斯坦無愧於宇宙真正偉大的科學家。

應該說,整個宇宙,盡虛空遍法界沒有『迷信』,有的只是我們還沒有能力認知和理解的現象和事實。

懇請十方大德、人士給予指正,參與研討。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中國大陸彌陀弟子;妙音(明寂)。

Saturday, May 31, 2003

推薦閱讀:

中國人誤解了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遺信
[轉載]看愛因斯坦感慨人生:我們這些總有一死的人的命運是多麼奇特呀!
愛因斯坦的名言(99條)
愛因斯坦名言大全

TAG:佛教 | 愛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