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不能遠離技擊
縱觀太極拳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技擊是太極拳更深層次的內容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它產生和發展的動力。然而,在今天的太極拳界,卻出現了一種「遠離技擊」的理論。這種理論認為:「養生是大道」,「技擊是小道」;「小道磬須服從大道」;「技擊是學習技藝的『末端」』;「如果太極拳僅限於實用的目的和技擊的追求,而心靈沒有更高地修為……即使天下無敵手,充其量不過一介赳赳武夫,一個淺薄的拳手,而成不了眾望所歸的太極大家。一個最好的太極拳家,就是得『道』當慎守,心態遠離技擊,遠離爭勇鬥狠。因為太極不僅僅是技擊。」
這種理論似是而非,其對習練者的誤導,值得太極拳界關注與探討。
太極拳自古以來就是內外俱練、體用結合、講究技擊藝術的拳術。技擊不是「末端」,不是「末技」,而是太極拳深處的核心。技擊不是「雕蟲小技」,而是太極拳的靈魂與精髓。 從太極拳產生的那一天起,陳王廷以及之後的王宗岳、陳長興、楊祿禪、武禹襄、李亦畲、孫祿堂、楊澄甫……,一代又一代的太極大家,始終對它的技擊內含進行著不懈地追求、尋覓、研究,從而推動太極拳不斷地向前發展。
關於研究技擊在太極拳修鍊體系中的意義,正如太極拳大家楊澄甫先生所講:「太極拳乃柔中寓剛,綿里藏針之藝術,於技術上,生理上,力學上,有相當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須經過一定之程序,與相當之時日……」:他還講:「太極拳之程序,先練拳架,(屬於徒手)如太極拳,太極長拳,其次單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由此可見,單純地把拳架打好,僅僅是習練太極拳的開始,而要將太極拳引向深入,還必須在練好拳架的基礎上,體用結合,學習好技擊,研究好技擊。否則就如楊澄甫所講:「談論終日,思慕經年,一朝交手,空洞無物,依然是門外漢……」。
而上述那個「太極拳要遠離技擊」的理論.把技擊當作「學習技藝的『末端」』.是「雕蟲小技」,顛倒了技擊與練拳的深淺關係,閹割了技擊在太極拳中的靈魂與核心的作用。
這個理論,還把追求技擊,與「心靈沒有更高的修為」混在一起;說「即使天下無敵手,充其量也不過是一介赳赳武夫,一個淺薄的拳手,而成不了眾望所歸的太極大家」。又把僅練好拳架,不去習練技擊與所謂得「道」簡單生硬的捏在一起,說成:「一個最好的太極拳家,就是得『道』當慎守,心態遠離技擊,遠離爭勇鬥狠。」兩者比較,給習武者以誤導,使習武者認為學習技擊、追求技擊是誤入了「小道」和「爭勇鬥狠」的歧途。必然影響習武者對太極拳深層次精華的追求與尋覓,給太極拳的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我們知道,練拳的過程就是「養生」和「心靈修為」的過程。那麼,練習技擊追求技擊,是練拳的繼續和深入:自然也是「養生」和「心靈修為」的繼續和深入。這個理論,把學習技擊追求技擊,與「養生」和「心靈修為」對立起來,說「養生是大道」「技擊是小道」;「小道必須服從大道」:我們不明白難道習練技擊就不能「養生」和「心靈修為」了嗎?
太極拳因有獨特的技擊功能而產生,又因有獨特的技擊功能而發展。技擊是拳術的核心與靈魂,任何拳術離開技擊,也就不是拳術了,太極拳也是如此。上述那個理論,把太極拳混同於一般的體育和普通的養生術,歪曲了技擊在太極拳發展中的意義,削掉了太極拳中最實質的核心,必然使太極拳失去向前發展的動力。
實踐證明:太極拳因其絕妙的技擊技藝而精彩,因習武者對其技擊技藝的追求而不斷地向前發展。技擊給太極拳注入了靈魂,注入了魅力,注入了生命。習武者不懈地深入研究追求技擊技藝,必然成為太極拳向前發展的永恆動力。因此「太極拳要遠離技擊」的理論,對太極拳的發展有害,應該予以批判。
推薦閱讀:
※《鳳凰會客廳》第115期:陳氏太極傳承人程保榮和你聊國粹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及二路炮捶單式拆招用法
※陳式簡化24式太極拳套路圖解及動作說明(文本)
※楊式太極拳不易做到位的幾個動作
※太極拳網??太極拳技擊之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