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大將軍蔡鍔行草書法《王維詩》欣賞
護國大將軍蔡鍔
行草書法《王維詩》欣賞
堂主 撰文
釋 文
碧落風煙外,瑤台道路賒。如何連帝苑,別自有仙家。
此地回鸞駕,綠溪轉翠華。洞中開日月,窗里發雲霞。
庭養衝天鶴,溪流上漢查。種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靜泉逾響,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大道今無外,長生詎有涯。(還瞻九霄上,來往五雲車。)
唐.王維《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
蔡鍔(1882-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蔡鍔曾經響應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幼年在私塾讀書。1898年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接受了梁啟超等人維新思想。後入上海南洋公學。次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1900年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先入成城學校,繼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1904年畢業回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1911年初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蔡被推為臨時革命總司令。旋成立雲南軍政府,任都督。蔡鍔是於宣統三年(1911年)抵達昆明,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傳到雲南後的第三天,他秘密約集同志劉雲峰、劉存厚、唐繼堯、韓鳳樓、沈汪度、殷承瓛、雷飈、黃永社等計劃響應,預定於十二日發動,推蔡為總指揮,以新軍為骨幹。事機泄漏,蔡等知道事機迫切,千鈞一髮,遂約同李根源率講武堂學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革命軍攻佔了昆明全城,軍政學商各界集會公推蔡為「大漢軍政府雲南都督」,成立革命政府,。十六日蔡特派雷飈和彭新民禮送李經羲出滇。派謝汝冀和李鴻祥率師赴四川,迫川督趙爾豐獨立;令羅佩金、康恩腸率一軍南征;令李根源率一軍西巡。並派唐繼堯進軍貴州,由唐接任貴州都督。後為矯正軍人干政時弊,自請解職。
蔡鍔將軍1913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加以籠絡與監視。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由北京潛回雲南,與唐繼堯等人於12月25日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蔡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優勢袁軍,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後蔡任四川督軍兼省長。1916年8月經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於福岡大學醫院,年僅34歲。遺體由日本運回國,葬於長沙嶽麓山上。遺著編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鍔與小鳳仙結識於青雲閣的普珍園。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被許多野史所記載,也曾多次拍攝為影視作品.對其真實性各自說法不一。
據有關資料記載:蔡鍔將軍曾在青雲閣的普珍園結識名妓小鳳仙,並多次在普珍園小酌,普珍園的名菜辣子鳳節倍受小鳳仙喜愛,從而演繹一段名流千古的愛情故事。將軍逝世後小鳳仙因無法忘懷,又來到青雲閣找尋將軍的記憶,並又在此遇到她的丈夫,因為她的丈夫長相很像將軍,之後她便隱姓埋名,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八十年代在青雲閣原址拍攝的電影《知音》是根據蔡鍔將軍與小鳳仙的愛情故事改編,世人為之感懷。蔡松坡被誘進京師,軟禁跟班。後來又接受首席謀士,「願為帝王師」的曠世逸才楊度的建議,封蔡松坡為「始威將軍」,擔任一些有名無實的職務,加以籠絡。蔡松坡終日無所事事,內心煩悶,便到八大胡同走走,想不到第一次就碰到小鳳仙。小鳳仙識英雄、重英雄,兩人心生愛意.後小鳳仙幫助蔡鍔逃離北京。護國戰爭後,蔡松坡已病情沉重,來不及也無法偕同小鳳仙了,急忙沿江東下,經上海到日本就醫,終因病入膏肓而在福岡醫院逝世,享年三十四歲。小鳳仙等的是蔡松坡的死訊,小鳳仙悲痛欲絕。
蔡公成為國葬第一人。袁世凱死去後不到半年,蔡鍔也艱苦作戰,久病不醫,於11月8日在日本福岡長逝,為捍衛民國獻出了年僅34歲的寶貴生命。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公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蔡鍔之喪,全國唁祭,其祭辭和輓聯均有可傳者,輓聯於下:
孫中山先生:「平生慷慨班都護;
萬裡間關馬伏波。」
梁啟超:「知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夫人之慟而誰為?」
康有為:「微君之躬,今為洪憲之世矣;
思子之故,怕聞鼙鼓之聲來!」
唐繼堯:「所至以整軍保民為要圖,眾論之歸,大將慈祥曹武惠;
平時惟讀書致用相敦勖,公言不死,秀才憂樂范希文。」
丁懷瑾:「成不居首功,敗不作亡命,誓師二語,何等光明,故一旅突興再造共和;
下無逞意見,上無爭利權,遺書數言,如斯深切,問舉國朝野奚慰英靈?」
楊度的一聯最引人注意:「魂魄異鄉歸,於今豪傑為神,萬里河山皆雨泣;
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
楊度是楹聯聖手,他一生可傳的輓聯甚多,可是他挽蔡的這副輓聯,是因為兩人政見立場相對立的緣故,所以他的下聯可說完全是對蔡的成就唱反調。
小鳳仙的輓聯則是在莊嚴肅穆的偉人事迹中的一段小插曲,小鳳仙的輓聯和祭文都是衡州狂士王血痕所代撰。小鳳仙的兩副輓聯,當時傳遍都下,第一聯是:「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第二聯是:「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美人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蔡鍔在短暫的一生中,注意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抱病參戰,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勢敵人的進攻,逼迫敵軍停戰議和,表現了他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鬥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作戰指導方面,他注意及時總結經驗,克服初戰時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及時修改作戰計劃,調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動,避免被動,基本體現了他自己所主張的「因時以制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戰爭指導思想。
這裡介紹蔡鍔將軍行草唐詩軸,書於丁卯清和月,即1916年4月。為稀見之作。蔡鍔與小鳳仙的愛情故事膾炙人口,而他34歲英年早逝,流傳下來的墨寶相當少。從傳世的《蔡松坡軍中遺墨》看,幾乎全是於行軍戰事中用行草書擬就的電報、文稿,迅筆疾書,不求工整。而這幅詩軸字裡行間揮灑出一代名將颯爽的英氣與大度。正是這年春天,蔡正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優勢袁軍,迫袁取消帝制。袁世凱死後。蔡任四川督軍兼省長。8月經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書寫內容是王維在陪同李隆基一起游玉真公主的山莊時所做的一首應制詩,名為《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
碧落風煙外,瑤台道路賒。如何連帝苑,別自有仙家。
此地回鸞駕,綠溪轉翠華。洞中開日月,窗里發雲霞。
庭養衝天鶴,溪流上漢查。種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靜泉逾響,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大道今無外,長生詎有涯。還瞻九霄上,來往五雲車。
玉真公主慕仙學道。20歲左右的時候,她跟自己的姐姐金仙公主一起,向父親唐睿宗提出宮做女道士。唐時女權逐漸走強的時代,很多女子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出家為女道士。很多熟悉唐朝歷史的人一定知道,很多開放的女子甚至以女道士的身份,與各種男人打交道。所以那個時候女道士就是比較體面的身份掩飾,甚至他們可以與男子們自由交往而不被束縛,就像是一位女主人一樣。睿宗最初沒有答應兩個女兒的要求,這兩位公主都非常堅決,甚至提示出了為母親祈福的理由。於是睿宗不得不同意她們出宮做道士。其道觀的修建動用上萬人力,建造非常奢華。當時很多大臣曾向皇帝進言說:「陛下愛兩女,而造兩觀,燒瓦運木,載土填沙。道路流言,皆雲用錢百萬。」皇帝雖然表面上接納了各位大臣們的意見,不過卻沒有削減修建道觀的費用。兩位公主住進了豪華的道觀之中。按理說修道就一定要淡泊,就像老莊那樣,以平常心看待一切。玉真公主卻在「璇台玉榭,寶象珍龕」的道觀里過起了神仙般的生活。道觀婉然就是一座豪華宮殿。這與她們一起入道觀的,還有宮廷的樂師、舞女等等。雖然此時的玉真公主已經成了道士,她依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日常的用度還是按照皇家的待遇,甚至比宮中的公主們還要高。李群玉曾經在《玉真觀》詩中寫道:「高情玉女慕乘駕,
紺發初簪玉葉冠。」
在《全唐詩》還有附言寫道:「公主玉葉冠,時人莫計其價。」僅是一頂冠就如此貴重,那玉真公主的日常花費也由此可見一般。
玉真公主在她兄長李隆基當上皇帝之後,對她更是關愛有加。當時很多詩人都在尋求出名的渠道,其中主要的方式包括向達官貴人獻詩,以期取得那些人們的好感,這樣很多默默無聞的名人,會因此而出名,甚至因此而走上仕途。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玉真公主更是很多文人夢寐以求見到的人物。於是很多人都千方百計地想見玉真公主一面。她一人捧紅了王維、李白、高適等人,與她關係相對比較密切的,正是王維和李白這兩個人。最初王維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英俊少年罷了。據說在開元八年(720年),王維赴長安試,結果落第。為了來年取得好成績,也經常在寧王、歧王府中出入,這兩位王爺對他相當好,「待之如師友」。在第二年將要應試的時候,王維見到了玉真公主。王維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大才子,他不僅有才,而且有貌,還精書畫,彈得一手好琵琶,一位愛慕風流的公主,一位是文人雅士,相見之後彼此之間都多了幾分震憾。特別是當玉真公主聽完王維演奏後,又讓王維換上一身華服,在眾人之間,王維的風流蘊藉,語言詼諧幽默,都引得公主的矚目。於是在玉真公主的力薦之下,王維就十分順利地高中進士第。但王維進士及第後,因其精通音律,被封為相當於八品官員太樂丞。這職位是為宮廷宴樂培養樂隊、伶人。不久因「伶人舞黃獅子」一案,被貶出京城,擔任九品司庫參軍。
蔡鍔將軍的書法,顯視了一代儒將文韜武略的必備學識與修養;所書摒棄王詩最後兩句,正體現了護國大將軍力建共和,為剷除封建帝制絕不與之妥協的決心!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並天才書法家,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
※歷代書法大家手書「福」字真跡!恭祝朋友們新年大福大貴!福氣連連!
※【期末鉅獻】漢字之美——最簡漢字書法史
※硬筆書法:小字當中有大文章
※書法家董文才 收放有度 運筆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