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雜說37

太極雜說37太極網羅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3無極樁功法,各個門派理解得並不一樣。其中頂頭懸、十趾抓地、搭鵲橋、添腰、兩腳平行或者八字、丹田等等是各個門派分支的地方。練習方法和理解不同,會導致出來的內功完全不同。幾個較大的門派,一搭手之間,就可以聽出來,甚至知道大體練習了幾年。l 我覺得練拳也要練功的,所謂功,就是氣功。氣功裡面的氣,其實是一種能量,古人根據對它的感覺起了個名字,並不是說它是類似空氣之類的東西。能量到處都是,充滿了空間,只有被人體吸收,並能夠直接被意識所驅使了以後,就成了氣。單純打拳,沒有意念應該不能增強氣,打拳要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就是這個道理。道家的精氣神,也跳不出物質世界的。l 真的「甘露」其實是腎氣發動的作用。腎氣發動的術語叫「北方坎水,逆轉天宮。」據說,腎間發生的本叫先天一氣。而此氣又是發生於坎宮水地,故內里又含著天一真水。那真「甘露」就是在經過一身最高處---崑崙頂後,行之於前,而前是一身陰之總匯,故氣行此處就有「甘露」的感覺。而要有「甘露」,那首先你就是要先天氣發,而後逆轉督脈三關,是有感覺的。您要是沒有,那您的「甘露」就不是我解釋的「甘露」。只能是練拳練功的津液效應,與您的身體有關係。切要記住,道家的東西,很實際,向來不追求這些,也不驚喜什麼。這些該來的都會來的,該沒的時候也留不住。她們都要不段的煉化,都是自然的事,一加入人為,就可能原地不動,先天的變成後天的啦。 所以,老子說:「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視百姓為芻狗。」此中內蘊真義是說,天地不行以假仁(後天的人為的知識道斷),在其先天無為之中,看那萬物的生滅就如同那芻狗一般的來去不定,用過之後,自然就結束它的使命。所以,你仁(後天知識道斷),那麼你也會如同芻狗一般的命運。聖人(修行之士)也要效仿此理,不能以後天的聽聞嗅感思等而流入那生死不盡,卻非知識道斷能夠阻擋的洪流當中。其實佛家所謂的:眾生皆有佛性,那是說的真靈共有,而不是人人能成。否則那豈不是遍地是佛了! 道家的真義很是幽遠。自身不成,就別說度盡天下的空話!l 太極(養生)拳,使氣血流通,抻筋拔骨外還練了什末?首先要說,這是後天氣血上的認識。不是真太極。任何的運動都能使氣血流通,甚至很多運動都能更好的達到抻筋拔骨。太極之不同於別技,不在這上面。真太極練的是內里的東西。而很多現象只不過是一種末的表現。如人晨練,出發點未必一致,而效果沒有什麼不同。甚至很多晨練的人比練拳者,練功者的身體,精神,壽命都長,都好。這是因為身體為一太極,練太極之拳流於形式,偏於正道,都會產生非太極的效果,哪怕他再厲害,也不是太極的東西。丹田氣在武家是一種丹田勁,實際,丹田這裡不是練氣的地方。故那個丹田勁也不是真的在丹田裡。真丹田在臍內一寸三。根據各道家修鍊的竅妙,丹田再生又無準確位置。中和之氣是虛無之氣,一是在未有功夫時的正心正意所自生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虛無。用氣一詞定義此時,是說的範疇。當真太極出來時,她還是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她除了正心正意,還有著一種清清之境的東西。那就是老子說的道。這已經不是光是打拳就能練出來的啦!炁在古時與氣同意。但是在道家裡,也不知道是哪一派的定義?把炁提升了一個層次。實際提升與否只是為了區分氣他們兩個的先天,後天而已。沒有別的。她不是普及的。很個別,據我所知,太極里沒這個。先天氣要是道家太極才能練出來,否則不涉及這個。先天氣很不好掌握!要有系統的練,要動靜結合的練,要理法並重的練,練太極的要是練出了先天氣,那就是正道正途正法,已經是跨進太極門裡了。l 和式太極拳大師和學儉 和式太極拳創始人為和兆元(1810-1890)。他自幼習武,將「易經」、「中庸」和「理學」溶入太極,在原趙堡「騰挪架」和「領落架」的基礎上創立了和式太極拳,又稱趙堡「代理架」,它與廣泛流傳的各式太極明顯不同。在「代理架」中,拳架功法、散手打法、技擊、推手和十八般器械熔為一體,如雙劍、雙刀、雙錘、棍、槍等均可按套路順序得心應手地施展招勢,無須另學器械套路。 這套拳架是按照陰陽、八卦和五行的原理順乎自然之道創編的,要求「手運八卦陰陽濟、陰陽無偏是為真」。無論上下、左右、前後、順逆、內外,都是圈、環組成,圈圈相連,有翻江倒海之氣勢,偃旗息鼓之幽靜。身形輕靈,巧小緊湊,混然無漾,渾圓一體。動靜、開合、虛實、陰陽、快慢相間,剛柔相濟。圓圈環形成瞞天過海之勢,在立圓圈的旋轉中,全然是螺旋式纏絲勁,以順制背,無往不復,故享有「圈太極」之稱。過去該拳種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單線傳宗觀念的束縛而未能普及。直到本世紀初期才由和慶喜、和慶台拳師傳入民間,後經鄭伯英、鄭悟清兩位先生的進一步努力,才使該拳種得到廣泛的普及和發展。 和學儉,1938年生,河南溫縣趙堡鎮人,和式太極拳第四代嫡系傳人(第一代和兆元,第二代和潤芝、和敬芝,第三代和慶喜、和慶台)。他幼承家學,隨父和慶台習練和式太極拳。多年以來,他孜孜以求,勤學不輟,深得和式太極拳之奧秘,尤其在技擊、養生、理論等方面多有繼承和發展。 和學儉不僅武學過人,而且武德高尚,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武林同道前來切磋交流,他都以禮相待,以技服人,從不自傲拒人,深得同道尊敬。在教學上,他以「萬兩黃金不賣藝,十字街頭送志人」為信條,無論學生來自何方,他都嚴格要求,傾囊相授,從不收取費用。如今,他的弟子已遍布全國,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法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地也有他的學生。他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武術盛會、重大賽事,並多次取得優異成績。他積極撰寫文章,向世人介紹和式太極拳,其中多篇被評為優秀論文。 由於和學儉為和式太極拳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被推舉為中國溫縣趙堡和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並應聘為中國武當山拳法研究會顧問、中國永年太極拳學院總教練、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副理事長、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被授予「河南省武術老拳師」稱號。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評定他為「太極拳大師」。l 不二法門與「絕象」是一個意思,絕象覺明。l 林里有五鳥,有空就小聚。喜歡推推手,磨掉周身力。想求混身氣,怎料只剩意,你道氣不氣!l 最強點就是最弱點。l 孫祿堂先生的「練拳經驗及三派之精意」:心中神氣一定,每覺下部海底(即陰僑處)如有物萌動-----------如欲泄漏者,想丹書坐功,有真陽發動之語,可以採取。--------真陽發動而欲泄,不敢動,--------萌動者上移于丹田矣。-----------到此方知拳術與丹道是一理也。l 我目前的老師與我推手,從沒彈過我,只是用無限放大的勁和意來控我,他更喜歡秤著我的力大小來與我玩,不然一下制死我,大家沒法再玩,他說這樣才能用我來練他,雙方都有得練。他其實是隨時可以彈我出去的。l 我站預備式時間稍長,入靜得比較好時,兩手臂會無意識的自然升起,象充了輕氣一樣,不知是不是常說的以氣摧形? 太極網羅無極樁功法,各個門派理解得並不一樣。其中頂頭懸、十趾抓地、搭鵲橋、添腰、兩腳平行或者八字、丹田等等是各個門派分支的地方。練習方法和理解不同,會導致出來的內功完全不同。幾個較大的門派,一搭手之間,就可以聽出來,甚至知道大體練習了幾年。l 我覺得練拳也要練功的,所謂功,就是氣功。氣功裡面的氣,其實是一種能量,古人根據對它的感覺起了個名字,並不是說它是類似空氣之類的東西。能量到處都是,充滿了空間,只有被人體吸收,並能夠直接被意識所驅使了以後,就成了氣。單純打拳,沒有意念應該不能增強氣,打拳要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就是這個道理。道家的精氣神,也跳不出物質世界的。l 真的「甘露」其實是腎氣發動的作用。腎氣發動的術語叫「北方坎水,逆轉天宮。」據說,腎間發生的本叫先天一氣。而此氣又是發生於坎宮水地,故內里又含著天一真水。那真「甘露」就是在經過一身最高處---崑崙頂後,行之於前,而前是一身陰之總匯,故氣行此處就有「甘露」的感覺。而要有「甘露」,那首先你就是要先天氣發,而後逆轉督脈三關,是有感覺的。您要是沒有,那您的「甘露」就不是我解釋的「甘露」。只能是練拳練功的津液效應,與您的身體有關係。切要記住,道家的東西,很實際,向來不追求這些,也不驚喜什麼。這些該來的都會來的,該沒的時候也留不住。她們都要不段的煉化,都是自然的事,一加入人為,就可能原地不動,先天的變成後天的啦。 所以,老子說:「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視百姓為芻狗。」此中內蘊真義是說,天地不行以假仁(後天的人為的知識道斷),在其先天無為之中,看那萬物的生滅就如同那芻狗一般的來去不定,用過之後,自然就結束它的使命。所以,你仁(後天知識道斷),那麼你也會如同芻狗一般的命運。聖人(修行之士)也要效仿此理,不能以後天的聽聞嗅感思等而流入那生死不盡,卻非知識道斷能夠阻擋的洪流當中。其實佛家所謂的:眾生皆有佛性,那是說的真靈共有,而不是人人能成。否則那豈不是遍地是佛了! 道家的真義很是幽遠。自身不成,就別說度盡天下的空話!l 太極(養生)拳,使氣血流通,抻筋拔骨外還練了什末?首先要說,這是後天氣血上的認識。不是真太極。任何的運動都能使氣血流通,甚至很多運動都能更好的達到抻筋拔骨。太極之不同於別技,不在這上面。真太極練的是內里的東西。而很多現象只不過是一種末的表現。如人晨練,出發點未必一致,而效果沒有什麼不同。甚至很多晨練的人比練拳者,練功者的身體,精神,壽命都長,都好。這是因為身體為一太極,練太極之拳流於形式,偏於正道,都會產生非太極的效果,哪怕他再厲害,也不是太極的東西。丹田氣在武家是一種丹田勁,實際,丹田這裡不是練氣的地方。故那個丹田勁也不是真的在丹田裡。真丹田在臍內一寸三。根據各道家修鍊的竅妙,丹田再生又無準確位置。中和之氣是虛無之氣,一是在未有功夫時的正心正意所自生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虛無。用氣一詞定義此時,是說的範疇。當真太極出來時,她還是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她除了正心正意,還有著一種清清之境的東西。那就是老子說的道。這已經不是光是打拳就能練出來的啦!炁在古時與氣同意。但是在道家裡,也不知道是哪一派的定義?把炁提升了一個層次。實際提升與否只是為了區分氣他們兩個的先天,後天而已。沒有別的。她不是普及的。很個別,據我所知,太極里沒這個。先天氣要是道家太極才能練出來,否則不涉及這個。先天氣很不好掌握!要有系統的練,要動靜結合的練,要理法並重的練,練太極的要是練出了先天氣,那就是正道正途正法,已經是跨進太極門裡了。l 和式太極拳大師和學儉 和式太極拳創始人為和兆元(1810-1890)。他自幼習武,將「易經」、「中庸」和「理學」溶入太極,在原趙堡「騰挪架」和「領落架」的基礎上創立了和式太極拳,又稱趙堡「代理架」,它與廣泛流傳的各式太極明顯不同。在「代理架」中,拳架功法、散手打法、技擊、推手和十八般器械熔為一體,如雙劍、雙刀、雙錘、棍、槍等均可按套路順序得心應手地施展招勢,無須另學器械套路。 這套拳架是按照陰陽、八卦和五行的原理順乎自然之道創編的,要求「手運八卦陰陽濟、陰陽無偏是為真」。無論上下、左右、前後、順逆、內外,都是圈、環組成,圈圈相連,有翻江倒海之氣勢,偃旗息鼓之幽靜。身形輕靈,巧小緊湊,混然無漾,渾圓一體。動靜、開合、虛實、陰陽、快慢相間,剛柔相濟。圓圈環形成瞞天過海之勢,在立圓圈的旋轉中,全然是螺旋式纏絲勁,以順制背,無往不復,故享有「圈太極」之稱。過去該拳種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單線傳宗觀念的束縛而未能普及。直到本世紀初期才由和慶喜、和慶台拳師傳入民間,後經鄭伯英、鄭悟清兩位先生的進一步努力,才使該拳種得到廣泛的普及和發展。 和學儉,1938年生,河南溫縣趙堡鎮人,和式太極拳第四代嫡系傳人(第一代和兆元,第二代和潤芝、和敬芝,第三代和慶喜、和慶台)。他幼承家學,隨父和慶台習練和式太極拳。多年以來,他孜孜以求,勤學不輟,深得和式太極拳之奧秘,尤其在技擊、養生、理論等方面多有繼承和發展。 和學儉不僅武學過人,而且武德高尚,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武林同道前來切磋交流,他都以禮相待,以技服人,從不自傲拒人,深得同道尊敬。在教學上,他以「萬兩黃金不賣藝,十字街頭送志人」為信條,無論學生來自何方,他都嚴格要求,傾囊相授,從不收取費用。如今,他的弟子已遍布全國,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法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地也有他的學生。他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武術盛會、重大賽事,並多次取得優異成績。他積極撰寫文章,向世人介紹和式太極拳,其中多篇被評為優秀論文。 由於和學儉為和式太極拳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被推舉為中國溫縣趙堡和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並應聘為中國武當山拳法研究會顧問、中國永年太極拳學院總教練、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副理事長、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被授予「河南省武術老拳師」稱號。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評定他為「太極拳大師」。l 不二法門與「絕象」是一個意思,絕象覺明。l 林里有五鳥,有空就小聚。喜歡推推手,磨掉周身力。想求混身氣,怎料只剩意,你道氣不氣!l 最強點就是最弱點。l 孫祿堂先生的「練拳經驗及三派之精意」:心中神氣一定,每覺下部海底(即陰僑處)如有物萌動-----------如欲泄漏者,想丹書坐功,有真陽發動之語,可以採取。--------真陽發動而欲泄,不敢動,--------萌動者上移于丹田矣。-----------到此方知拳術與丹道是一理也。l 我目前的老師與我推手,從沒彈過我,只是用無限放大的勁和意來控我,他更喜歡秤著我的力大小來與我玩,不然一下制死我,大家沒法再玩,他說這樣才能用我來練他,雙方都有得練。他其實是隨時可以彈我出去的。l 我站預備式時間稍長,入靜得比較好時,兩手臂會無意識的自然升起,象充了輕氣一樣,不知是不是常說的以氣摧形?
推薦閱讀:

練好太極話松胯(二)
太極拳「輕重」、「虛實」解
太極十三勢揭秘——從心意十三槍到太極十三勢
太極土 張義阜 無意風水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