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入仕兩彷徨--憶吳晗

hpa738反思吳晗:讀書入仕兩彷徨 他卻一頭鑽進死亡之網轟轟烈烈的革命結束後,投身到建設祖國的大潮中的吳晗又是怎樣的呢?黃裳在《憶吳晗》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吳晗本質是一個書生,研究明史,至晚年仍然不失興趣。他有一次出國,途經上海,還抽暇來我家匆匆看了幾種有關明史的書。在北京,有一次我帶他去看新居,還嘆息說,『何時能有一室圖籍,坐下來好好讀書、研究……』他對忙碌無聊的開會接待……官場生活表示厭棄。可是他又那麼積極地趕任務,一聽風聲,就趕寫《海瑞罷官》,一頭鑽進死亡之網,真是怪事。」

從末世秀才家中成長起來的吳晗,身上本就帶著舊式文人的色彩。在追隨胡適先生治學的幾年時間裡,「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治學思想更是加重了吳晗身上舊式文人的印記。「學而優則仕」的舊文化傳統,使得吳晗緊跟時局,經綸濟世。他本是個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的進步知識分子,但是盲目令他失去了自己清醒的判斷力,直至粉身碎骨;他的耿直成了野心家們利用的「利劍」,掀起了日後的軒然大波;他的一生都在治學與從政這兩條道路間搖擺,他希望尋到正確的道路,卻在所謂正確的道路上停住腳步,再也沒有走下去。吳晗最為人們所知的就是他的歷史劇《海瑞罷官》。這揭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而他本人也因這一齣戲劇,「一頭鑽進死亡之網」。

1959年,毛澤東提出要學海瑞敢講真話、敢罵皇帝的大無畏精神。不精通戲劇的吳晗,積極學習劇本寫作,熱火朝天地「趕製」出歷史劇《海瑞罷官》。正當人們為吳晗塑造了一個敢講真話、敢斗惡勢力、為民伸張正義的清官形象而叫好喝彩時,康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一夥,卻在背後策劃陰謀,準備惡狠狠地向吳晗及《海瑞罷官》開刀。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在上海《文匯報》正式出爐。文章將吳晗的《海瑞罷官》定性為「並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據說在1966年,故鄉苦竹塘有一棵大樹突然被雷擊中,成為悲壯的「雷擊木」。這似乎預示了吳晗悲劇的命運。

批判一波接著一波,吳家開始不再安寧,紅衛兵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闖進吳晗的家中,甚至經常在深夜響起隆隆的砸門聲。造反派的批鬥形式不斷「升級」。他們把吳晗綁在烈日下的枯樹上,從頸脖處往他衣服里灌被曬得滾燙的砂子,用皮鞭抽他,還揪他的頭髮。

吳晗沒有屈服。甚至,他的眼中還常含著希望之光,他一直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批判他的人們。他利用揪斗的間隙,從抄家後剩下的書里找出馬列著作來讀,搜集有用的史料,準備同姚文元進行「文斗」。在酷暑烈日下,吳晗被勒令跪在粗沙粒上,膝蓋滲出血珠,但他忍著劇痛絕不求饒。他一拐一拐地回到家裡,擦去腿上血跡,重又拿起毛澤東簽名送他的書來看。

然而,希望僅僅是希望。1968年3月,康生、謝富治、江青一夥將吳晗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1968年4月,長年病號的袁震被送進勞改隊實行「群眾專政」。1969年3月17日,袁震被允許回家看病。住在樓上的萬里,特地送來了一鍋紅豆稀粥。當夜她突發重病,醫院不肯全力搶救,袁震最後的聲音竟是:「我想再喝口稀飯!」而此時吳晗正處於生命危急之中。鏡頭轉迴文章開頭,就在1969年10月11日,吳晗也離開了人世。直到死,他仍然在緊跟,但是歷史在峰迴路轉的時刻「賜予」了吳晗一把暗劍。無意中看到吳晗6歲時作的一首詩。

無題

廚中無菜市上有,飲酒何須杏花村?

人人謂我讀書好,吾謂耕者比我高。

時年60歲的吳晗,已經將人事看得如此之透徹。如果沒有政治,吳晗或許真會像他的詩中所寫的那樣,坦蕩如同陶潛,做個隱世埋頭做學問的書生。然而,書生在經歷了如此多的磨難之後,卻還是被自己全心信仰著的理想拋棄。可以說,吳晗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更是他個人命運的悲劇。就如同文天祥的《石灰吟》所言「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取丹心照汗青」,耿直如斯的吳晗在尋路的途中確實是「粉身碎骨渾不怕」,即使被拋棄,他仍然擁有著革命樂觀主義,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的信仰。這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誠或許在今人的眼中有些許的可笑與不可理喻,但是,就是這樣耿直的吳晗,給人們留下一身的浩然正氣。就如同生養他的苦竹塘村的老家,雖然素凈,留給人們的卻是無限的回味。http://sports.ifeng.com/a/20150605/43915090_0.shtml

摘自 海飛 著 《德情映青廬——名家故居逸事》當代中國出版社。來源:鳳凰網讀書

推薦閱讀:

用筆讀書《菜根譚》( 1-12)
讀書文摘(芳草青青)
「比不過他人」並不是因為你讀書少
讀書志第一千二百四十三部·《道藏精華錄》
古今中外讀書格言集錦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