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第四十九式野馬分鬃

第四十九式野馬分鬃 譜訣:野馬分鬃奔向前,手腳並用肩靠飛; 連環套跌攻腋下,雙手分捌意在先。 動作過程 (一)右野馬分鬃 1.身體右轉,左腳尖里扣踏實,重心漸全部移於左腿,右腳收回經左踝關節側向前提起虛懸。同時,左掌微內旋,向右屈肘弧形移於左胸前,掌心斜朝下;右吊手變掌外旋,自右向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掌心翻至斜朝上,與左掌相合,兩臂皆呈弧形。眼神關顧左掌(圖207)。

2.右腳緩緩向右前邁出,先以足跟著地,隨重心漸前移於右腿全腳踏實,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時,右掌掌心斜朝上,隨勢向右上方以橈骨一側弧形捌出,高與眉齊;左掌向左弧形下采至左胯旁。眼神關顧右掌捌出,並稍先於右掌到達右前方(圖208)。

(二)左野馬分鬃 1.身體微右轉,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全部移於右腿,右腿坐實,左腳經右踝關節內側向前提起虛懸。同時,右掌內旋,隨勢屈肘弧形移於右胸前,掌心漸翻至斜朝下;左掌外旋,向右弧形抄至腹前,掌心漸翻至斜朝上,與右掌相合,兩臂皆成弧形。眼隨轉體平視轉移,眼神關顧右掌(圖209、2 1 0)。

2.身體漸左轉,左腳緩緩向左前邁出,先以足跟著地,隨重心漸前移於左腿全腳踏實,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掌掌心斜朝上隨勢向左上方以橈骨一側弧形捌出,高與眉齊;右掌向右弧形下采至右胯旁。眼神關顧左掌挒出,並稍先於左掌到達左前方(圖2 1 1)。 (三)右野馬分鬃 1.身體微左轉,左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全部移於左腿,左腿坐實,右腳經左踝關節內側向前提起虛懸。同時,左掌內旋,隨勢屈肘弧形移於左胸前,掌心漸翻至斜朝下;右掌外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掌心漸翻至斜朝上,與左掌相合,兩臂皆成弧形。眼隨轉體平視轉移,眼神關顧左掌(圖2 1 2、2 1 3)。

2.身體漸右轉,右腳緩緩向右前邁出,先以足跟著地,隨重心漸前移於右腿全腳踏實,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時,右掌掌心斜朝上隨勢向右上方以橈骨一側弧形挒出,高與眉齊;左掌向左弧形下采至左胯旁。眼神關顧右掌捌出,並稍先於右掌到達右前方(圖2 1 4、2 1 5)。 3.以後的左右野馬分鬃,動作過程相同,惟方向不斷更換。

技術要領 1.歌日: 「野馬分鬃奔向前,連環套跌夾叉飛。」其一,說明此勢兩手的分捌,猶如野馬奔騰中迎風分鬃,左右披瀉分挒,發力在腰,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腰力運用得當,才能使發出的勁均衡完整,專註一方。其二,說明野馬分鬃所用的弓步是進身套步,即把我的前腳套在對方前腳的外側(進步宜深),但雙方必須形成「順步"(即用我左腳套彼右腳,或以我右腳套彼左腳),才能合勢。這種弓步的橫距比「摟膝拗步"等勢所採用的標準弓步會寬一些,而相對的直距就會略短。這是由實際的用途所決定的。如弓步的橫距太小,則根本無法套步,也就無法分捌,因步法、步型是由著法所決定的,必須與相應的著法相適配。同時如橫距太小,就會自立不穩,拳諺說: 「自立不穩,如何發人;下盤不靈,何來輕靈?"這樣就不能使分挒的手出勁有力,也就達不到挒的效果。其三,說明弓腿進身必須在前捌手與弓出腿之間形成夾叉之勢。即我以前腿邁進敵前腿外側身後,以前臂進抵其胸後,在我前捌手與弓出腿之間形成夾叉之勢。即捌手與弓腿上下間形成一個移位的樹丫叉形勢,憑藉步趨身擁、腰腿齊發的肩膊前靠之勁,勢如野馬分鬃奔騰,勢涌勁沖,勁起腳根,由腳而腿而腰而脊而手,完整一氣,將敵的根力拔起,叉夾擲跌出去。而不能光靠手的局部挒勁。因局部的勁是無能為力的。. 2.左右野馬分鬃的次數為奇數,一般為三或五次。以右勢始亦由右勢終,動作雖分左右,但每勢之間不能分割停頓,而是要勢勢相承,著著貫穿,一勢緊接一勢、連貫圓活。但也要避免一勢之手足等尚未到位,就接下一個動作,致使動作走過場。 3.前分捌手的路線是先向前再向外(右手偏右,左手偏左)。這是因為野馬分鬃用的是挒手,屬奇法。而捌勁的先決條件是將敵的根力鬆動拔起。所以須先憑藉腿腰齊發的肩膊前靠之勁將敵根力鬆動拔起,這樣手隨身走,必是先向前,待敵的根力鬆動,再向外施以捌勁,如此方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效果。 4.動作要做到開合有序,上下相隨,勁力通透順達,心、意、氣、勁、神完整歸一。陰陽相濟,虛實分明。不僅身、手、步要求分清虛實,而且要求內部和外部的虛實轉換相一致,尤其需要注意兩腿的虛實轉換和腰襠的虛實變換相協調。轉換得越細膩、配合得越協調,意氣就越換得靈,就越會「氣遍身軀不稍滯」,動作乃有圓活之趣。所以,演練者一定要做到全身松沉,正中挺拔,頭虛頂,襠提落,松腰落胯,屈膝下蹲,實腿(腳)碾轉,一腿坐實,另一腿才緩緩提起慢慢邁出,在腳跟未落地前,重心不能改變,做到起落輕盈,邁步如貓行。 用 法 野馬分鬃右勢:接前勢,敵自右側,用左順步按勢按我右臂,我即將身體右轉,隨以右手將敵左右腕黏住,用左手采拿其右腕,同時進右步套其左足外側,我右手臂從彼腋下經胸前向右前分挒,弓腿進身連肩靠,勢涌勁沖,將敵的根力拔起,叉夾擲跌出去。此時左手亦稍向後分開,用沉勁以稱右手之勢。 左勢用法相同,惟方向相反。 注釋說明 野馬分鬃顧名思義,是喻此勢演練時,肢體舒展,兩手隨步連續進步套合,交替地前後分捌,上下掤采,其神態、意姿、氣勢、形象,宛如野馬奔騰,迎風分鬃,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向兩邊分飛披挒,奔放流暢,氣勢磅礴。故名。 楊式野馬分鬃定勢的外形姿勢與斜飛勢相同,只是方向不同。斜飛定勢斜隅,為開勁,主采捌,左手采,右手捌,為奇法。而野馬分鬃定勢正西,除連續套步采挒外,加上了野馬「奔騰"向前,手腳叉夾,肩膊前靠的內容、形象更為姿肆狂烈,雖亦為開勁,卻主采、靠、捌。左(右)手采,右(左)肩靠,右(左)手捌,亦為奇法。但由於它採用了靠勁,而且是手腳順步叉夾的靠勁,運用了平行四邊形合力的原理,從技擊技術的角度來看,野馬分鬃勢要難得多了。野馬分鬃一式實是非常實用、非常犀利,很難掌握的一式。筆者一拳友,名重一時,思慕經年,想明白此勢的體用,由筆者介紹與趙老師推手,專式體驗,方得此勢之妙處。感慨日,習拳非明(名)師指點、好友切磋不可,否則枉費心機。 既然野馬分鬃一式是較難掌握的,那麼為什麼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對已在群眾中流行的太極拳進行改編、整理的,便於群眾掌握、易學易懂的24式簡化太極拳,卻把「野馬分鬃」一式放在「起勢"之後呢?正如太極拳專家沈壽老師所說:「至於24式簡化太極拳在起勢後接做『野馬分鬃",從肢體動作的角度看是『由簡人繁" 『由易而難",而若從技擊方法的角度分析, 『野馬分鬃"用的是捌手,屬奇法,如果沒有『四正"的基礎功夫而徑人『四隅",在技擊上就成了『由難人易』了。這說明古今對這種拳路的編套和布局的主導思想不同。明乎此,才能客觀地評價這兩種不同的編套方法。」沈壽老師的批評實在是婉轉而又中肯的。 《各勢白話歌》說「野馬分鬃往前進",《全體大用訣》說「野馬分鬃攻腋下", 《太極拳體用全訣》說「野馬分鬃腋下展,鬆手一分把敵摧"。精闢地敘述了野馬分鬃進步套插,腋下分捌,依仗陰陽兩種力量的旋轉變化,不失時機地進步占勢,連續環擊以摧敵,充分顯示了「妙手一著一太極"的特點。

推薦閱讀:

羽毛球步法圖解(三)看完果斷轉了!
鏤空系帶中袖衣白芍 女士鏤空毛衣款式圖解
看到絕對賺到:圖解太極拳十三勢!(2)
紅衣伴我過新年(有圖解)
女人手相算命圖解,從手相上看你的子女是否孝順!

TAG:太極拳 | 太極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