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孫氏內家拳樁功

xingyi 的 孫氏內家拳樁功

孫氏內家拳樁功  

孫氏樁功兩種功法。一曰「無極式」,一曰「三體式」。站無極樁可以站得很舒服,既是養生,又是能量的慢性積蓄,可以逐漸達於四梢,而且兩手兩足稍加變化即可用於迎敵。三體式的站法較為激烈,站之則體內可熱力蒸騰,較快出打鬥的能力,出打鬥的慾望,但較為辛苦。功效各有側重又互為補充。           無極式   面向正方,身子直立,兩手自然下垂,兩足開立呈九十度。其要領也完全一致;手足沒有動作;心內空空洞洞,一無所有;其氣混混飩飩,清濁不分。所謂「一氣渾然,形跡未露」是也。在無極式虛無之中生出「一氣」後,便自然而然開始「太極式」,身法由靜而動兩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兩足為9O度之形式。兩足尖亦不用力抓扣,兩足後跟亦不用力蹬扭,兩腿似直而曲,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無往來動作之節制,身心未知開合頂勁之靈活,但順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內無所思,外無所視,伸縮往來,進退動作,皆無徵兆。身體內外之情景,如同雨天屋簷下之流水,似直而曲,如沐如浴。此式的鍛煉,在於恢復習者天然之性,啟發習者先天一氣之源。技擊不過是極盡個性伸張與發揮之形式。故「無極式」為百形之母,萬法之基。   先從動中求靜開始入手,要作到「沙地立桿」,「騰雲駕霧」,要求是百會穴上頂,兩肩向外拉開,向內微含。把兩邊肩胛骨拉開,似的中間空,兩邊虎領筋抽緊,這個叫虎抱頭,左右兩手外翻,往下沉,兩胯朝裡縮,力點坐滿於腳跟,不可朝前,往後,左右偏,一定要中正,腳趾不許扣,兩腳成90度夾角,兩眼平視,舌頂上顎,口水嚥下。關鍵是坐滿腳跟,這時候腦子裡所有的雜念都沒有了,空空洞洞,無陰無陽,無我無他,與大地混為一體,像騰雲駕霧一樣。坐滿於腳跟一定要縮胯塌腰,這樣才能夠坐滿腳跟,才能自然提肛。無極式主要是動中求靜,一站架子,把所有雜念去處,同時產生深呼吸,叫真人呼吸,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孫公可將口鼻塞住練拳。全部用毛孔呼吸,叫還虛,也叫胎息功夫。無極式,頭要頂,項要豎,目要平視,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虛合,舌要頂上顎,齒要相叩,兩肩下垂有鬆開意,兩肘下垂有包裹意,兩胯胯根要松,兩膝如起步時略帶彎曲,不可有死彎子,此時足根不扭,兩足足尖不扣,整個體重移置於兩足足根,兩足前心與地似離非離,似著非著,好像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像騰雲駕霧,其目的要求做到虛無,搖搖欲墜的光景,即進入了靜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開小差,同時正因為把整個身體的重心平均分置與兩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貫臍下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思,與大自然渾為一體,有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概念,絕對跨進靜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虛無,精神內守,頭頂而鑽是順勁,頭落而翻是逆勁,兩肩下垂是順勁;兩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勁;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兩胯胯根要向後縮,即是松的意思,這是氣貫小腹時的關鍵性要著,才能把整個體重重心置於兩足足根,此時即能步入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虛無境地,落實到靜的境界。   無極樁枯燥無味,應細心感覺自身,出現麻脹感時不要執著,此皮毛之相。應靜心觀照,有時可能會有空亂之象,亦不要在意,此時亦有無極覺照。站無極樁應以站到一心不亂為最高境界。若達到此境界,則三體式亦不成問題,全架只需練上幾日,即可成也。但若不能站到一心不亂,則每日擇一辟靜之處,站無極樁兩小時,只觀意之所向或觀己之呼吸,只觀吸或只觀呼,漸可入靜,待欲收式時,可直接變為三體式,如此堅持一年兩載亦可小有成就。   站無極式時重心落在足跟處是為了在臨界狀態下求中正、穩靜,動中求靜是求得徹底松淨的入手方法。站無極式時,沒有任何追求,即不找勁也不找意,更不去執著於任何感受與景象。唯一的調整是在入手時要使重心落在足跟處,不要前移。意軸不固,接手則糜,發力則散。形軸不真,接手則僵,發力則拙。形軸主柔,意軸主剛。練習意軸,首先是通過無極式。所謂對意軸掌握不精確主要指兩腳分開重心位於兩腳間中點的站立方法而言,兩腳分開的越大,運用意軸的能力就越低。意軸的鍛煉是由細變粗,不是指外形,而是指自身穩固的能力。意軸由細變粗需要一個鍛煉的過程,由絲線充實為身軸,再由身軸充實為身柱。兩腳分立則難以鍛煉意軸,無法解決意軸由細變粗的問題。這裡所說的細與粗都是無形的,是用來形容意軸自身穩固的能力。動靜合一共分四個進境。作為最初的進境,需要有以下六項技能:1、單重軸意。2、架勁。3、臨界面滾動。4、雞腿力。5、行進中的起落開合與開脈的合一。6、蓄神。

           太極式   形意拳半面而右轉,成四十五度形式;太極拳半面向左轉成四十五度形式;八卦拳右足直出落步後兩足亦成四十五度形式。雖然三拳「太極式」形式不盡相同,但其內意要領卻基本一致:腰要用意塌住,兩肩鬆開,心氣要自然、平穩、沉靜。孫式拳用法之理就是制人之中心;拳術修煉之理就是誠一、歸一、守一,即以虛無而始,以虛無而終。而孫式拳的目的就是通過拳術的修煉,體一悟道。大多功夫都是動中求靜,而道家修煉功夫則是靜中求動,具體目標是還虛、胎息的境界,是先天修煉的秘訣,以達到長生的目的。   就在無極式的基礎上改為太極式;右足用足根左足用掌心,如撐船時用的竹篙一樣,左手掌心露蓋於自己的肚臍眼,右手不動,向右旋時用左足根如研墨一般旋轉,即拳中之研勁。無極式時足尖不扣,足根不扭,太極式時兩足足根各向外扭,兩足足趾均向地扣緊,這樣做既感到心平氣和,依靠重心在兩足足根,身子往下坐,鬆開胯根,右膝不衝過右足足尖,要膝與足尖垂直成一直線,左手在下,右手中指蓋在左手食指上,兩手與胸間人字骨相齊,這就是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內三合,然後邁步向前,即左足要在右足根的相齊一線向前邁出,要在不影響右足與右胯之下向前,如推東西向前,如按物向下的意思。如拳譜上說:腳打踩意不落空,足根先著地,足尖後著地,在著地的同時,要與後足即右足時把兩足足根向外扭,把兩足足尖向下扣,兩膝如同騎馬般向裡扣,右腿在極力松胯,即往後坐滿在足根,然後用力往上蹬,蹬腿、扣膝、扣足尖、扭足根,都不許顯露形跡,在左足邁出的同時,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兩手之指要撐開,大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與人字骨在一水平線,肘要朝上極力往裡裹,這是左手,右手往後拉,拉至肚臍眼,手腕靠臍停止,也要平腕豎掌,手根往外翻,裹肘不離肋,左手食指中指分開,如有兩線牽著兩眉,即拳譜上說:二指挑眉,右手的食指中指分開,極力往上翹,這就是二指挑肩,這就是三體式,右足足根與右胯與右肩成一條垂直線,左足足跟與左膝與左臂肘尖成一條垂直線,外三合是形意原的基本功,初練時老師往往傳授形式,力求形式合乎規矩,亦不將平腕、豎掌、裹肘、翻手根以及扣足尖、扭腳跟相告。先從扣足尖、扭足跟、扣膝頂膝、松胯塌腰蹬腿、垂肩鬆肩裹肘、平腕豎掌、手根橫翻、二指挑眉挑肩、豎項頭目視虎口、嘴虛合、齒輕叩、舌頂上顎、自足趾手指及頭頂等五處,要由下而在喊口令「一」均要做到。用這九要作為練拳工具,使人體由踵至頂渾然成為整個一塊鋼鐵。心與意合,就要做到整個體重70%置於後右足跟,30%置於前左足跟,也就是單重。內求三合,力除三害,其出發目的,就是要求身體組織穩定,循環系統正常。在內三合外三合的基礎上盡量做到九要,由下而上逐一檢查足尖扣了沒有,足跟扭了沒有,膝往前頂了沒有,扣了沒有,胯鬆了沒有,坐滿在兩足足跟沒有,腿往上蹬了沒有,腰往前向下塌了沒有,肩往下垂扣了沒有,兩肘往下垂往裡裹了沒有,兩腕要平著塌了沒有,兩手指要撐開,兩手手掌要圓滿,手根往外橫翻,大指與食指之間虎口要極力分開,力求食指指豎直,左手食中二指像有二根線牽牢印堂間兩眉眉端,右手食中二指指尖像有二根線牽牢右肩,最後檢查豎項和頂頭。這種檢查起初時只能一二個項目,逐次增添就能習慣在一聲口令下即能自踵至頂完全都到,以後開步打劈拳時每手都要做到,即等於寫字時沒一筆敗筆一樣,所以要這樣練法其目的把四肢散亂互不相關養成渾然一體,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體則首尾相應,所以要用九要的方法使得軀幹和上下肢緊密聯繫一起。            三體式   兩手相抱,頭往上頂,開步先進左腿。兩手徐徐分開,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兩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過口,伸到極處為度。大指要與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總要四平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臍下,大指根裡陷坑,緊靠小腹。左足與左手要齊起齊落,後足仍不動。左、右手五指俱張開,不可併攏,左手大指要橫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圓形。兩眼看左手食指梢。兩肩根鬆開均齊抽勁,兩胯裡根亦均齊抽勁,是肩與胯合也。兩肘往下垂勁,不可顯露,後肘裡曲,不可有死彎,要圓滿如半月形。兩膝往裡扣勁,不可顯露,是肘與膝合也。兩足後跟均向外扭勁,不可顯露,並與兩手之互拉相應,是手與足合。此之謂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氣穩定,則心與意合。意要專凝,則意與氣合。氣要隨身體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氣,則氣與力合。如此,則陰陽相合,上下相連,內外如一,此謂六合。實則內外相合。亦即陰陽相合,三體之內勁因此而生。    此式之效在於使人內外相合,培育內勁,實為拳術之總機關也。惟需注意的是,初練時,後腿極為吃力,此時尤需堅持,越感吃力,心氣越要平靜,身體上下其它各處越要放鬆,後腿越要蹬住勁,不可將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擔。吃力時維持心靜、形松、面目安祥,是練通此樁之關鍵,也是習者最難以做到的。頭,臀,腳跟,為一線;重心放在後腳上。前腳的腳後跟與後腳腳後跟在一條線上,並明白雙腳,雙腿的撐勁。體會到重心的同時,明白檔圓。孫氏拳三體式區別於其它行意拳之一式: 小手臂保持扭勁,有漲感;兩掌雖然在不同的部位但同為立掌,上掌中指尖於眼同高;大臂有內扣之意。體會撐勁。三體式站好姿勢後,要求不加一絲血氣在其中,即心中平和。站三體式,開始是增加腿部力量,但目的是調息。道家有煉丹最初還虛築基之功,即趺盤坐定之後,靜下心來,將心意神氣入於丹田之中,萬念具泯,一念獨存。久之,靜極,真陽萌動(即有時真陽勃起)而精生,真氣萌發,然後不離不即,綿綿若存,以文火養之,這就是最初還虛築基之功,然後才能開始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三步工夫。   由無極式(無思無意,無形無象)——虛無含一氣(無形之橫拳,動之初始之徵兆)——太極式(渾圓一氣形成)——兩儀式(動而分為陰陽)開始,是由靜到動,是心中生一氣,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三體式姿勢站好,將神氣注於氣海(丹田)之中,其心意如同人平地立竿將要立住之時,心氣自然平穩沉靜,是心與意合,是由動到靜。血氣不加於丹田之內,心中靜極,真意則萌發,元氣萌動,形成形意拳內勁之萌芽,這是由靜而後動,是人的先天元氣真意萌動,這便是形意拳最初還虛築基之功,形意拳的基礎,五行十二形演練之起點,叫做先天之真意;而身體手足動作即有形之物,叫做後天之形。以後天之形按照規矩形容內中先天之意(即外有後天之形內有先天之意),自最初還虛開始,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以至達到神化之功,這便是形意拳練習之道。其拳術最初積蓄之真意和氣,以至精氣滿足中和,中而不倚,和而不流,無形無相,這就叫形意拳內勁,內家拳術之名即此理。孫祿堂當年教學生時,十分嚴格要求站好三體式,要求初學者先站一百天三體式,以求最初還虛之功,因拳中之內勁,最初練習者不知其所以然,為使學習者免入歧途,所以三體式是形意拳入門之總機關。一百天是對初學者的最初要求,即站一百天才可開始練習劈拳,但三體式還要繼續站。   孫先生晚年將三體式曾改為立掌,但非90度,塌腕,虎口要圓,手往前推,後面掌也為立掌;身子向出手側倒,但外型不要有所表現,此傾倒的目的,可使腳趾自然抓地。其實有些拳家不知腳為何抓地,這只是在實戰中出現傾倒顯現時一種自然保護,故此式要傾斜(外型不可帶出,切切!)練習腳趾之力。關於立掌、塌腕、前推的目的,可使週身成為一體,形成整勁。崩拳孫祿堂晚年練法和書中都不相同。腰中之拳是立拳,而非拳心朝上。此三體式更科學的表現了形意整勁的練習。孫祿堂的三體式寓意明顯,如果接觸過軍隊的刺殺訓練,就會對這個動作感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順掌三體式與立掌三體式內意有別,順掌三體式,其意在順。立掌三體式,其意在圓。謂之在圓,因有三竅,可由立掌中體會出形意、八卦、太極三拳不同的勁意。若為順掌則難體會此三竅的妙用。立掌要領:虎口撐圓,講究一個字塌,塌則氣沉腹充實,為練功之架。順掌要領:掌背與臂平順,講究一個字順,氣灌四捎,為用之架。內家功成一般內勁直達指端,用指發人,收放容易控制,不易傷人。手形與勁力,食指與拇指撐開、食指向上挑住勁兒,指尖微扣,拇指與食指虎口撐圓、指尖微微向裡扣住勁兒,其它三指均向裡扣勁,這裡特別應指出的是:大指與小指這時也是向外撐的勁兒,這樣,大指、小指與食指、三指之間形成一個很圓的勁兒,然後手腕極力立起(書中手腕是不立的,但晚年改為立掌),塌住勁,也叫塌腕,手的大指一側向外擰勁,手心向回縮勁,這時,塌、擰、扣、挑、縮、五勁齊全。前腳,腳尖向正前方,如果地上劃一條直線,這時,腳的內側應緊靠線的邊緣。後腳腳尖與前腳腳尖呈45度角分開,(步子的大小可以根據人的高矮和式子的高低具體決定)。前腳後跟對著後腳的踝子骨。這時全腳要落實,腳尖抓地,腳後跟往外擰勁,後腳往前蹬勁,前腳往前搓勁。重心的分配是:前腳三分,後腳七分。這時腳的力量應該是:抓,蹬,搓,擰,扎。(兩腳向下扎跟)。特別注意一是腳尖抓地不能太過,否則站不穩。二是向下扎跟之力來自鬆腰和松胯。平時站樁單腿20分鐘,換腿再站20分鐘。站樁前腳後腳跟一定要與後腳裡踝骨一條線,才能合住勁,在家裡可找地板上一條縫為準,雙腳90 度騎縫站好,是無極式,然後含一氣,然前腳伸出成兩儀式,這時後腳不動,前腳小腳趾踩在線上或稍向裡一點為佳。 劈拳每天練200-300手,多點無妨,每天最少一個半小時(含站樁)。三體式初步體用的重點就是整勁。嚴格的技術要求,其目的之一就是練出最初級的整勁。所謂初級整勁有三個特點:1是傳力順達、手足相通。2是足下生根、穩固輕捷。 3是週身一家、氣足神完。開始練習時只能逐次做到上述3點。三體式初步練成了,則同時做到這3點,無先後之分。   傳力順達、手足相通就是後足之力可以完全順達到前手,前手受力可以完全傳遞到後足。所謂:「手上掛著全身的重量。」因此練習三體式對手、肘、肩、胯、膝、足的狀態和相對位置有非常具體而嚴格的要求。即外三合。三體式合不合乎外三合的要求,是完全可以檢驗的。先讓人用大力甚至全力正向推你的前手,如果你能在前臂不太叫勁的情況下,前臂保持原狀,身體重心不變化,只是後面的腿感到受力。這說明對方的推力傳到你的後足。說明你的式子初步做到手足相通了。   足下生根、穩固輕捷就是虛實分清,把腳趾連同小腿外側的肌肉練出抓力來,所謂雞腿力。這是通過站三體式時重心坐滿足根,使坐滿足根的身體重量與腳趾的扒力相平衡,逐漸練出雞腿力。同時兩足要分虛實。身體重心不落在足根處,腳趾的扒力產生不了。兩足不分虛實,移動不可能輕捷。如何檢驗足下是否生根呢?讓人用邊腿攻擊你前小腿的外側,若能小腿完全不動又能隨時收腿閃避而同時身體重心穩定,則可以說初步做到穩固輕捷。   「週身一家、氣足神完」就是體內的氣血充盈勃發,週身狀態如一銅鑄鐵打的剛體,這時全身肢體不僅姿勢正確傳力順達而且氣盈勃發貫通週身,週身各節貫通如一,有如男性陽具勃起的狀態。如果讓人用力晃動你的前臂甚至掛在你的前臂上,你能前臂不費力且紋絲不動,或者即使被人以任何方法打出去,你的身體狀態、身架四肢的相對位置始終紋絲不變。如此則可以說初步做到週身一家。   其作用就是通過練習三體式初步產生靜止狀態的整勁,繼而通過五行拳的練習使人在運動中找出這種整勁,逐漸做到隨時隨處瞬間發出這種整勁,則就初步具備了形意拳硬打硬進的能力。於是在實戰中就初步具備了迎著對方拳腳硬截直進這種獨特戰法的技術基礎。也就是通過三體式練出了初級的剛烈整勁。       三體式的站法及初級要求   站樁,意不可借,借則妄。氣不能御,御則亂。神不宜放,放則靡。其實站樁最緊要的1是外形姿勢到位。2是整體狀態確切。練習拳術最初必須從外形入手。只要外形姿勢基本對了,稍加時日,自然就會抗打。所以站三體式先不要求站多長時間,而是要求站準確。老先生給出了由無極式到太極式再到三體式這個程序。   心與意合,即不可求意,放下心來,讓心自然隨著意,什麼意?無確定之意,放下心來,意識朦朧,不追逐任何意識,亦不壓制任何意識,站無極式時,這是心與意合的入手點。   意與氣合,站太極式時,就是讓自己的意念敷在呼吸上,也就是讓自己的意念「關注」著呼吸,但不要引導呼吸,這就是意與氣合的入手點。   氣與力合,站三體式時,當真氣未發動時,先從呼吸入手,呼吸要自然,吸氣時身體的「陽面」有漲意,呼氣時則氣歸丹田。通過自然的呼吸撐住三體式之形,是氣與力合的入手點。入手時的過程是心隨意、意隨氣、氣隨形、形合乎力的和順。通過這個程序來誘導自己漸臻心空、意靜、神明。簡單說來,站三體式時的心理狀態是就把心思放下來,意念隨著呼吸而動,漸漸的物我兩忘,而歸於靜,意靜則神明,如是感應確切,氣機飽滿。要想達到意靜,則要從意動入手,這個意動不是假借、不是妄動,而是把意念留住在呼吸上或說敷在呼吸上,意隨呼吸而動,漸歸於意靜。所以站三體式時,意念不可假借、不可妄動。而應遵循內三合的要求,在外三合的基礎上做到內外六合。   站樁重要的是姿勢一定要準確,注意腹部的感覺,也就是氣沉丹田。注意一定要三尖相照,整個身體要正,不要歪斜,但要有身體向前衝的意念,但形是向後坐。前後手都要有撐勁,不能一味的松,但不是說要用強勁。站完樁,可以站渾圓樁放鬆,然後拍打全身,練練驚抖勁。下面是孫純周老先生論三體式,此式系形意拳之基礎,為各拳之起點。其主要在兩足不可雙重。單重又非一足著地,一足懸起之謂。主要者注重後足,前足可虛、可實,力起於足跟即呼吸以踵之意。身體要三折,其它塌腰、頂頭、蹬足、開胸、實腹俱不可用拙力,尤不可強制呼吸而運氣,內家拳之拳乃用後天之形(即姿勢之正確)養先天之氣(養字要注意),所謂尚氣者無力,養氣折純剛是也。三體式為形意拳之根本,務要詳視學者身體有無斜倚,說明其三折、開襠、合膝、足跟外扭、肩肘松垂之法。手執張開,食指直立,手掌微向裡合,目注視食指梢。   三體勢因站的標準不同,站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後腳尖至前腳跟一跪距離,臀肩腳後跟與一垂面相切為標準姿勢或稱三體勢的臨界狀態,此勢難度大,單腿支撐突破10分已十分困難。三體勢站的時間長短,首先取決於姿勢的選擇,姿勢難易取決三個因素:1、前後腳之間的距離;2、姿勢的高低;3、重心的位置。這三個因素決定了後腿的持重大小。難度小的姿勢容易入靜和調息,時間有與渾圓樁相提並論的可能性。標準單重三體勢難度較大,加上規矩要領約束,初練者來說時間少長,還談不上入靜的問題,就氣息難調,腿部顫抖,以致全身開始發僵。假設站樁人規矩要領完全掌握,調息已經完成,可以放鬆身體,氣沉入丹田,五臟歸位,按標準單重三體勢站樁〔排除微調和腿部顫抖〕保持姿勢一動不動,單腿支撐突破十分鐘是一大關。形意拳四正八柱   形意拳扣腳趾、擰腳跟的功夫稱為雞腿。形意拳一站出來就要做到一氣合四象。虎豹頭、熊膀、龍身、雞腿。八柱的虎領筋兩根就是虎豹頭;肱二頭肌兩根就是熊膀、斜方肌兩根做到龍身,股大肌兩根就是雞腿。要做到筋象鋼筋一樣堅硬而又不能失去彈性,這叫做筋長力大,這是暗勁要做到的基本功,就像人推著板車走上坡,千斤重量都往上在拉,筋長力大。   當小周天循環時,從長強穴入氣,吸氣提肛,立刻走道百會穴,速度相當快,然後從鼻尖到喉嚨再往下到會陰穴,速度象眼淚在流,而感覺如蜜糖般甜,到達會陰穴後稍微停頓,然後重複長強穴入氣的過程,這就是小周天鍛煉的一種方式,久而久之從膻中到肚臍中出現一條白線,這叫做氣槽。練到一定時間,頭腦爆炸,百會穴旁有兩個小心臟快速跳動,當慢慢平息下來以後,這樣就能夠做到鶴髮童顏,返老還童,皮膚非常細嫩光滑,臉和手也如嬰兒一般光滑。鬆肩、松胯、堅頂要把每個關節脫開拉長,如兩肩拉開做到胸中空,虛靈頂勁,一定要頂足,這才能有利於小周天循環,胸要空,使呼吸加深,同時氣就滿了,腹象皮球一樣飽滿。呼吸加深氣就不上湧,這樣不論是打拳練功或者做其它高強度工作就不會氣往上湧,做到心平氣和。使人的皮膚變的細嫩。孫氏形意劈拳   孫公曾經說:要做神仙,須精劈拳。劈拳一通百通,我於是這樣,練習劈拳三十多年,練劈拳的關鍵在於三體式。我站無極式樁一練就是七個月,目的就是要做到動中求靜,然後練太極式做到心平氣和,之後又是兩儀式練內三合,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樣做到真人呼吸,就可以入手練三體式了。三體式除做到內三合之外還要做到外三合,既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與外三合合稱六合。除了六合,還要求做到四正、八柱,還有三尖、三根。孫公說三尖不到難達四梢,三根不照,難求息調,三尖,就是手指尖,腳尖,鼻尖。四梢,是指毛髮為血之梢;牙齒為骨之梢;舌為肉梢;指甲為筋之梢。三根:耳根、掌根、足根。耳根半規管專司人體平衡,人站樁虛靈頂勁是耳根與腳根的平衡作用,坐滿與腳跟起到調息作用。手腕掌根豎起是為了兩指挑眉,兩指挑肩,做到大周天循環。站三體式是大小周天同時循環,在沒有做到這個要求之前不能打劈拳,這是基礎中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講劈拳的「明勁」、「暗勁」、「化勁」,也就是易筋、易髓、易骨的功夫,也叫三回九轉是一式,這就是劈拳包羅萬象的一式。   練劈拳要在四正、八柱的要求和規矩下,求得方正,並且做到每個動作腰胯合一,腰胯合一一般要做到8~90%,但是通常人1%都很難做到,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檢查每個動作的精確性並逐步提高準確率,沒有老師在一旁檢查指導是練不出來的,劈拳的架子,拳是口中出,肩不可抬,兩邊肋骨抽緊,拳頭捏實且要捏緊。主要練手腕和掌力以及尺骨和橈骨,練的是明勁;暗勁的練法是捏空心拳,練指力;到了化勁,練的時候一般不能捏拳,束而無力全部空。明勁要拳是口中出,下面腿法是上半步,形如槐蟲一般蠕動的感覺,出似箭,落如風,做到腰胯合一而且要求得方正。   孫公的指力驚人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壽關順也是通過這樣的練習練到全身如鐵一樣,筋骨像鋼筋一樣,既有硬度,又有良好的彈性,曾在練內功時腦子爆炸,所以皮膚如同嬰兒一般,全身關節,肩、肘、腕可以鬆開拉長。脊椎骨也可以拉長脫開,全身勁運足而不影響呼吸,這個叫做伸懶腰勁,稱為抻筋拔骨、節節貫通的功夫,像籐鞭一樣堅固但是富有彈性節節貫通的功夫。孫氏真人呼吸法(胎息功法)孫氏拳的呼吸法是貫穿在孫氏拳的全部拳術中的,但是在練行意拳時是專修課。一、無極式(沙地立竿)   站立方法;兩腳根靠攏,兩腳尖分開成90度。此時不能扣腳趾。兩膝微彎,兩髖根微向後縮,腰部稍塌,就是身子要直一點。頭要向上頂。兩手自然下垂於兩腿側。兩肩夾骨向兩側打開,兩肩微向裡合。不可露形。此動作正確了,前胸自然松空。兩肋自然抽緊了。所謂的含胸拔背,不是把胸彎著,而是靠打開後面的肩夾骨而使前面鬆下來空下來。這和外家拳就是一個道理了。所以孫老說拳術無內外家之別。直項,頂百匯,即向天頂頭。不可揚下顎。目視前方或下視前下方。舌卷頂上顎,扣齒,嘴微閉。意守丹田。氣沉丹田。呼吸方法;吸氣法;氣自會陰處向上,自身體後順脊柱上去,經後項直上百匯。呼氣法;自百匯起,緩緩由前腦向鼻,口,喉,胸,腹,經丹田而後至會陰。稍停於會陰處,再吸氣重複。吸氣時髖根稍有內縮,人的重心緩緩向腳後跟移去;呼氣時,兩髖根稍稍向前移動,人重心緩緩向腳前掌和腳尖移去。如此反覆移動,以求靜中有動。不可有意為之,只可自然形成。此法練習久之,便走通為小周天了。此式最少重複二十次以上,有時間者最好做十五分鐘以上。再做下動。二、太極式   雙掌外旋手心朝前打開雙肩夾骨,雙肩自然盡量下垂,可看出明顯肩下沉。雙手內旋,回到原處,手心向大腿兩側,兩肩夾骨微向裡合,向裡合不可露型。左腳尖向裡轉動,將腳尖對前方,右腳不動,兩腳成45度夾角。左手慢慢抬起,手心向裡,放於肚臍前。不是靠在身上,有一點空隙。呼吸兩三次再接下動。三、兩儀式,虎抱頭式   緩緩下蹲,蹲到三體式的高度就行了。同時左手和右手同時緩緩上抬,手心向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的中指和左手的食指重迭。手指向前。扣腳趾,用真人呼吸法。多做幾次。全身要放鬆。此時如能走通小周天,可感覺自身重心是會由呼吸而動的。即吸氣時重心向後根移,呼氣時重心向兩前腳掌移動。不可有意去做,練習久之自有分曉。也是動中求靜。此動最好也是多做幾次呼吸為佳。四、三體式   左腳慢慢向前伸出,落下,前三後七的重心。同時左手向前推出,成立掌。右手同時向下按掌,大指後側靠在肚臍前。要扣腳趾。就是用腳的五趾扒住地面。雙膝微展,兩腳跟微向外撐,不可露型。沉肩墜肘,打開兩肩夾骨微向內合。兩肋自然抽緊,頭頂,項豎。立掌圓虎口,掌面斜如劈斧。不可掌面正對前方。意識上左手兩指挑眉,右手兩指挑肩。挑右肩。真人呼吸法,走通小周天,此時重心也會吸時向後,呼時向前。呼吸越長越好但是不可不均衡。即每次一樣。重心移動熟練後可以吸時前三後七分重心;呼時前四後六分重心。全為自然為之,不可強行為之。時日久了自然功成。站不動時收回。方法正確,便有身備五弓之勢了。目視前方,神態安祥,思想集中。收回如虎抱頭,再回到左手在肚臍,右手在身右邊,左腳尖向前。再回到沙地立竿。   再從頭做右邊,完全一樣。只不過是左右相反而已。扣趾後,人的重心不在腳後跟,而是在兩腳的前腳掌。至少是在前腳掌和後腳跟之間不停的變換之中。孫式八卦的步法也是如此。重心在前腳掌,是跑的步法,在腳跟是走的步法。跑法肯定比走法更大程度上能閃展騰挪,竄跳自如。久練後可再練走通大周天。形意拳秘法講義——站樁開始練拳必須從站樁入手,三尖不找難達四梢,三根不照難求息調,將四肢百骸渾然成為一整體的練法、方法。分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求其正齊,上下一致,所謂一動百動,一靜百靜;第二步求其力面擴大,所謂拉絲棉拉鋼絲;第三步由圓而滿,由滿而空,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三個步驟姿勢不變而所得結果也隨著層次轉移,練一年與練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初步明勁時呼吸來往宏大,自己能聽到聲音,第二步暗勁呼吸仍然宏大,但已聽不到聲音,第三步化勁雖以輕如鵝毛置於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動,而做到內胎息,不論情緒波動或勞動強度擴大都不會影響到呼吸正常。   形意拳入手首先要站三體式,初步立正姿勢名之曰無極式,頭要頂,項要豎,目要平視,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虛合,舌要頂上顎,齒要相叩,兩肩下垂有鬆開意,兩肘下垂有包裹意,兩胯胯根要松,兩膝如起步時略帶彎曲,不可有死彎子,此時足根不扭,兩足足尖不扣,整個體重移置於兩足足根,兩足前心與地似離非離,似著非著,好像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像騰雲駕霧,其目的要求做到虛無,搖搖欲墜的光景,即進入了靜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開小差,同時正因為把整個身體的重心平均分置與兩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貫臍下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思,與大自然渾為一體,絕對跨進靜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虛無,精神內守,初步做到情緒安定,疾病勿侵,頭為一身之主宰,此處正則一身正,此處不正則無身正,頭是整個身體的領導大隊長,因此頭頂而鑽是順勁,頭落而翻是逆勁,但順逆二勁決不是割裂開來,分別加以運動的,而是順中有逆,逆中有順的互相協作,不可分開,用不著注意呼吸,一任自然,有心御氣,氣反奔騰,所以頂頭是調息(呼吸)的主要一環,豎項是穩定全身平衡姿勢的要頭。目的視線其範圍就比五官中任何一官來得廣,因為目有所視最易引起思想情緒波動,將目的視線調整在兩目一樣高低的水平線上,力避仰視為老陽,俯視為寒陰,配合頂頭豎項及整個體重重心安放在兩足足根,作為幫助攝心入靜的一環,必須將嘴虛合,萬不可用力緊閉。將舌頭略捲向上輕輕頂上顎。身上有四梢:一、骨之梢是牙齒;二、血之梢是毛髮;三、肉之梢是舌頭;四、筋之梢是指趾之甲,故舌為肉之梢又名鵲橋,舌頂上顎是使肉與肉之間氣流通達,猶之乎河上駕橋,交通往來,不受阻隔,牙齒為骨之梢,牙齒的運動要輕叩;兩肩下垂是順勁;兩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勁;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兩胯胯根要向後縮,即是松的意思,這是氣貫小腹時的關鍵性要著,才能把整個體重重心置於兩足足根,此時即能步入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虛無境地,落實到靜的境界。就在這個無極式的基礎上改為太極式;右足用足根左足用掌心,如撐船時用的竹篙一樣,左手掌心露蓋於自己的肚臍眼,右手不動,向右旋時用左足根如研墨一般旋轉,即拳中之研勁。無極式時足尖不扣,足根不扭,太極式時兩足足根各向外扭,兩足足趾均向地扣緊,這樣做既感到心平氣和,依靠重心在兩足足根,身子往下坐,鬆開胯根,右膝不衝過右足足尖,要膝與足尖垂直成一直線,左手在下,右手中指蓋在左手食指上,兩手與胸間人字骨相齊,這就是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內三合,然後邁步向前,即左足要在右足根的相齊一線向前邁出,要在不影響右足與右胯之下晝向前,如推東西向前,如按物向下的意思。如拳譜上說:腳打踩意不落空,足根先著地,足尖後著地,在著地的同時,要與後足即右足時把兩足足根向外扭,把兩足足尖向下扣,兩膝如同騎馬般向裡扣,右腿在極力松胯,即往後坐滿在足根,然後用力往上蹬,如邁步跨過河濱,即拳譜上說:消息全憑後腳蹬,蹬腿、扣膝、扣足尖、扭足根都不許顯露形跡,在左足邁出的同時,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兩手之指要撐開,大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與人字骨在一水平線,肘要朝上極力往裡裹,這是左手,右手往後拉,拉至肚臍眼,手腕靠臍停止,也要平腕豎掌,手根往外翻,裹肘不離肋,左手食指中指分開,如有兩線牽著兩眉,即拳譜上說:二指挑眉,右手的食指中指分開,極力往上翹,這就是二指挑肩,這就是三體式,右足足根與右胯與右肩成一條垂直線,左足足跟與左膝與左臂肘尖成一條垂直線,外三合是形意原的基本功,初練時老師往往傳授形式,力求形式合乎規矩,亦不將平腕、豎掌、裹肘、翻手根以及扣足尖、扭腳跟相告。(一)初立時不能求得中正,不能前俯或是後仰或左偏或右,思想上照顧不到。(二)難求中正,呼吸驟然變得宏大,手足鼓蕩尤其是後足即右足抖得厲害,無法控制,故事實上不允許再想其它。(三)初立時只能做到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在中正基礎上使有吸則降的感覺。(四)根據萬物土中生的道理,故先從扣足尖扭足跟扣膝頂膝松胯塌腰蹬腿垂肩鬆肩裹肘平腕豎掌手根橫翻二指挑眉挑肩豎項頭目視虎口嘴虛合齒輕叩舌頂上顎呼吸自足趾手指及頭頂等五處,要由下而上,在喊口令「一」均要做到。(五)故就是說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足尖)三要提(提肛,但決不可用意去提肛,如忍住大便一般,而是塌腰縮胯即包含了提肛)四要頂(頂頭、舌頂上顎,頂手、頂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要松(鬆肩、松胯)七要垂(垂肩、垂肘)八要縮(縮肩、縮胯)九要起鑽落翻分明,頭頂而鑽,頭縮而翻,手起而鑽,手落而翻,腰起而鑽,腰落而翻,腳起而鑽,腳落而翻。用這九要作為練拳工具,使人體由踵至頂渾然成為整個一塊鋼鐵。這九要是內家拳主要,得真傳和得不到真傳,知道家拳的九要而知道達到要道理者,往往有之。因此初步練拳入要站三體式,站三體式內三合,不挺胸,不可鼓腹,不尚拙力,這拳中三。心與意合,就要做到整個體重70%置於後右足跟,30%置於前左足跟,也就是單重。單重並不是前足完全不用力,心與意合就是要牢記八要:「心定神寧,神寧心安,心安清淨,清淨無物,無物氣行,氣行絕象,絕象覺明,覺明則神氣相通」,神氣相通即步入心息相依即意與氣合了。有所憤恨、好樂、憂患則心不正,心不正自然影響到呼吸。力與氣合,用力不是象舉重挑擔要咬緊牙齒屏住呼吸,這不是先天自然之力,而是後天笨拙之力,先天自然之力,在內三合外三合的基礎上盡量做到九要,根據萬物土中生的道理,由下而上逐一檢查足尖扣了沒有,足跟扭了沒有,膝往前頂了沒有,扣了沒有,胯鬆了沒有,坐滿在兩足足跟沒有,腿往上蹬了沒有,腰往前向下塌了沒有,肩往下垂扣了沒有,兩肘往下垂往裡裹了沒有,兩腕要平著塌了沒有,兩手指要撐開,兩手手掌要圓滿,手根往外橫翻,大指與食指之間虎口要極力分開,力求食指指豎直,左手食中二指像有二根線牽牢印堂間兩眉眉端,右手食中二指指尖像有二根線牽牢右肩,最後檢查豎項和頂頭。這種檢查起初時只能一二個項目,逐次增添就能習慣在一聲口令下即能自踵至頂完全都到,以後開步打劈拳時每手都要做到,所以要這樣練法其目的是養成渾然一體,用九要的方法使得軀幹和上下肢緊密聯繫一起,必須自身有了東西才能看到別人有或無,練到通體毛孔與鼻呼吸息息相通,久久貫注小腹,即能元氣回充,元神日旺,神旺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舉步輕捷,動作不廢,四體健康,顏色如桃李,拳中最上層功夫就是內胎之息。做到內胎息即能呼吸穩定,不受任何環境牽制。三體式是練拳築基功夫,也是變化氣質功夫。吞天之氣 接地之力老武術家練時大小腿成直角,身體不許站立起來只有這樣才會出功夫。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天富有大氣。多取之不以為貪也。力在人體有大用。地貴有載力。倘能接其毫釐。則為用亦無窮矣。致柔則老氏所謂。能若嬰兒。則壽亦可以無疆矣。在人身亦為三才。得天之氣。則位於上之顛頂泥丸宮一內。可以增長其靈氣。下則為地。接地之力。則足底心之湧泉要穴。可以增長其根力。中為腹部之丹田要穴。在腰線間。得能專氣致柔。則腰若活潑潑地。則腎氣自足。壽能增加也。然習之之法。亦甚簡易。一、隨時得有空暇,便覺以泥丸宮頂天,吞天之氣,沉於丹田。二、或端坐,或暇立時,在注意所及時,便欲將足心貼地,進而則欲足陷入地,久之則欲以我之足力,與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則我之足已有根矣。三、丹田,古人所謂行坐處臥,不離這個,是要以心與氣相守於丹田,如雞之孵卵然太極技擊功夫拳術練出功夫要看是否有真正的明師一步一步的指導,拳術的用法是多變的,關鍵幾點1、練的是否得法,練的不得法最後功夫沒有出來倒練出一身病來。2、練用法。3、勁力的練法,太極主要練點上的力,人體的骨骼表面可以承受幾百公斤的力,但是通常人的受到超過10公斤的衝擊力,就會使人內臟受傷,也就是內傷,導致體內淤血甚至吐血,而點上受到1公斤以上的衝擊神經就會受到損傷,點上受到20公斤以上的力骨骼就會受到毀滅性損傷。可以經受打擊,而是可以靈活變化而不讓人打到,訓練力量的基礎功夫是要運用得當,時間長了眼睛發光,運用自如表現為時間上掌握的恰倒好處,稱得機得勢,要做到第一步是封住別人,管住對方,不讓他發揮,這樣如同大人打小孩,要打輕可打輕,要打重也可打重,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不是四兩撥千斤而是千斤打四兩,打人如割草,隨心所欲。   學太極第一步要先學運用方法,所有拳勢單架都要拆開來練,太極有幾萬種單操的訓練方法要練熟,要在所有動作都熟悉的情況下再學習拳架,從拳架上提高運用水平,循環提高水平。青年人不宜先學拳架,一開始就應該從用法入手,有鬥志,年輕人掌握用法以後可以輕而易舉的戰勝對手,這時候再學習拳架就感到無比興奮,對拳架的運用體會更加深刻。而且對拳架提高更上一層樓。這時候拳架只要二、三年的時間就能比常人練20年還要有效,這樣可以有效的利用時間。我一開始學三體式、劈拳,其它都不會,但是10年以後別人的功夫比我相差至少20年,我練形意30多年了。鍛煉第一是力量,但力量因個人體質不同,力量應用的比對手巧,局部的力量可以超過對手,就能做到小個子打大個子,小力勝大力。形意拳的訓練方法是力量大而不損傷身體,渾身肌肉像鐵一樣能夠抗擊打但是保持良好彈性。肌肉、臂力,腰腿以及指力都比一般人超出很多,一般的人練1-3年就能夠有良好的成果。順逆和化(即拳中的起鑽落翻)。順是順其自然往前伸,逆是氣力往回縮,和是中正無乖,化是化後天的氣和力合於丹田。無極式,要起立正面,身子直立,兩手下垂,頭要頂,項要豎,鼻孔呼吸,嘴要虛合,舌頂上顎,兩肩鬆開,腰要塌勁,胯要縮,把重心移到兩腳後跟,兩足足尖不和,兩足足跟 不扭,身子如平地立竿,動靜不知,兩目平視,將神定住,內無所視,外無所觀,胸中空空洞洞,腹內至虛至無。首先做到靜,然後變為太極式。先將腰塌住勁,兩腿裡曲要園滿,不可有死灣子。兩足後跟俱向外扭勁,兩腿如騎馬式一齊扣勁不可顯露往一處扣,兩肘往裡裹勁。兩眼平著向前看,胯極力行為表現回抽勁。頭往上頂勁,口要虛合,舌頂上顎,呼吸要由鼻孔出入。項要豎勁,心不要用努力。兩肩齊往回縮。如此自然而然會內開外合,按照拳路的四正四隅作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等種種動作,俾與內臟各器官配合,起著平均發展,使其有外長一寸,內長一寸,一動百動等作用。決不局限於身體的任何一部分,單獨發展,達到氣機通暢心息相依。亦即是動中求靜,使得一切雜念無從產生,而知已的功夫,亦就生成。在步法上採用進步必跟、退步必隨的活步,其次,孫門還特別講究通過單練站樁來增加內力,做到腳下有跟,敵人一觸即飛,克服架高難以發力的問題。孫式太極練法上有三層功夫(水下、水中、水面)之說,實際上是運用內勁之法。人之力產生於足底,通過腰脊,運行至手指。孫式太極求勁,首先是將站樁所得之內勁,直接運用到週身,要將週身與空氣的阻力感練到如同在水下行走一般;之後在求得整勁的前提下,著重練腰的中樞作用,也就是求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陰陽分合之感;最後練到身如行走水面,是身法上極輕靈、內勁的運行也無跡可尋,與人接手,別人找不到我的點,而我則可以用身體的任何一點重創對手。孫門武學重中和,重視人體的平衡發展,形意是左右單練,八卦左旋右轉,惟獨太極是一套拳。也加強單式的練習,太極三十七,招法要單操,單練要佔全部練習時間的十分之九以上。就習孫氏太極拳推手者而言,若未練出內勁或無不意而發之經驗,則最好不練技擊。欲修孫氏太極拳之技擊,需在套路練習和推手練習中熟練八法,並能混而用之,既能一式出八法,又能數式皆一法。有此基礎後,尚須知三機、體三能、混融八法為一,多經實戰練習,由實戰中檢驗不順之處,再從盤架、推手中求之。如此循環往復,不計較一時之勝負,全在乎用心求理,則可漸精技擊之術。 孫式太極的步法非常詭秘隱蔽,不論前後左右移動,出腳均以不動重心為原則,前腳踏實而後腳起來,如蹺蹺板,隨之重心平移,完成步法的移動。整個移動過程中腰胯很平穩。這樣的移動如果下面穿長袍的話幾乎看不出來,讓人感覺身體是水平飄過去的。日久功深後身形會飄忽不定,令人難測。若懂形意雞腳之獨步,再參八卦走中行打之自如,即是孫式太極之創意。三回九轉是一式,舉手頭足,無一不是一式,如長江大海濤濤不絕。何為三機?變式之機、變動之機、發勁之機。當對搏時,在雙方尚未接觸的情況下,我能預知彼之運作變化,並使自身先於對方抱得有利態勢,此謂「變式之機先與彼」。故雙方未接觸時為變式之機。當雙方接觸的瞬間,我若能先於對手發勁於彼之重心上,則謂「發勁之機先於彼」。故雙方接觸之瞬為發勁之機。當雙方兩勁接定後,此時我若能變勁彼先,使勁走空,則謂「變勁之機先於彼」。故雙方接觸中為變動之機。此上為三機之要。三能,是只對彼作用的感應之能,對己之神、氣、形的瞬間協同之能,對彼之作用的恰合之能。此三能均以神氣相合為基礎,神氣不和三能則一能不能。所謂混融八法為一,是指出手即是太極,當用何種勁將因彼而變,是一個勁,還是幾個勁混合而出,也將因勢利導。

技擊基本功孫存周先生極為重視基本功的練習說:「練技擊有三個台階,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練通了,渾身都是拳。但到了這一步也還是個拳匠。還不能稱師。第二步是知拍,與人對打,感應確切,應對自如,如是才出得來節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這一步可以稱師。第三步是拳與性合,遇敵制勝,盡情盡性,喜怒哀樂因拳而出,皆能制敵,則可稱家。最終至木吶虛無,動靜無兆,制敵於不覺中。」他把孫門的基本功總結為六項:一、無極樁,二、三體式,三、劈拳,四、崩拳,五、單換掌,六、懶扎衣。後期應該加入雙換掌和虎撲二式,此八式構成孫門武學的大要。從無極到三體之間還有虛無含一氣、太極、兩儀的練法。無極重心在兩腳跟,虛無含一氣是外形不動,內中重心移到兩腳心;太極是半面向左,左腳跟對右腳踝,兩腳一虛一實;兩儀是雙手合於胸前,右手中指壓在左手食指,身子微微下蹲;此式可單練,手合身蹲一吸,手分身起一呼,反覆習之,這也就是山西蹲猴式。劈拳是立圓,打翻浪勁;崩拳如同中平槍,直出直入最難防。孫門練法上有定步練法,不僅是一步一拳不跟步,還有雙足不動,僅靠週身調整兩膀發勁的練法。劈崩是單手,走直線,所練步法為上步、寸步;虎撲為雙手法,走曲折,所練步法為踐步;孫氏形意從劈拳練起。三月後自己感覺勁力順達,週身輕靈。僵勁已經化去。即使是進步劈拳也不是用足跟往下跺,而是通過由足跟到腳掌的滾動完成落地,只有找到臨界才能真正體會到松透,形意拳同樣是松著打。懶扎衣,練法分定步、動步兩種。定步分四拍,以右式為例: 一、右手上繃,左手隨之,右足進步,左足跟至右足跟,腳尖點地; 二、右手向右後平捋,左手隨之,左足後退半步,右足尖翹起離地; 三、右手前按,右足進步,左足跟步; 四、雙手握拳下采,虎口向前,手心相對,至兩胯前,左足後退踏實,右足退至左足前足尖點地。左右式相同。 活步練法可前進,也可後退,旨在手足協調即可。 無極式和三體式要練到每次站30分鐘;劈崩兩式和懶扎衣左右練習每次要超過百次;單換掌走圈每次要超過30分鐘;以上基本功要每日練習,時間要不少於3個小時。孫祿堂真傳內家拳各階段之表現首先可以摸摸腿背臂肩頭,看是否做到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看看四正八柱怎麼樣,只有這些都做好了才可以說入門,然而這只是幼兒園水平。   明勁,能做到腰胯合一,五張弓要拉滿,所謂弓拉滿月出似箭、落似風,是小學水平。   暗勁,同樣用明勁方法打,自己知道力已經出去了,但是旁觀者反而覺得沒有力,這時大小周天已通,打拳很少出汗,如拉千斤之車上坡,屬於筋長力大,這是中學水平。   化勁,打拳就像平時走路一樣,腳落地無聲,全身像鐵一樣,身上熱乎乎的,像冬天洗澡後一樣,身上衣服顯得絲毫沒有重量,氣灌滿身,打拳不再出汗,皮膚表面亮晶晶的,這在道家修煉中叫沐浴,這樣就到大學水平了。   拳與道合,人看起來皮膚細嫩光滑,像嬰兒一樣,臉白裡透紅,看上去有光,眼睛很有神,用毛孔呼吸。   

練習孫門三體式若是入門,就能體會出五種基本勁法,槍勁、刀勁、劍勁、鞭勁、罩勁。槍勁是中正頂穿,刀勁是以線打點,劍勁是走粘對順,鞭勁是縱長摔貫,罩勁是氣打無覺。槍勁即是打人如飛之縱勁,火勁不打飛即或透之此勁善打。刀勁八卦勁,橫直之善變。劍勁即軔極能變,水火神針也有此能得八卦川掌之妙。鞭勁即軟鋼鞭鐵掃帚,想跌人此勁一沾抹即跌殺更不見痕跡,此時全臂成軔掌。罩勁護體功成,熊力之身亦成。習拳雜論

打法上不要去追求什麼特殊的身法和特別的姿勢。就像平日走路一樣,足到重心落,二者同步,一路逼過去。所以要有「看人如稻草」的心理狀態。要有寧在一思盡不在一思存的預動意識。否則整勁的效果就出不來。「打人如走路」,是在實戰中運用整勁的前提。是打人不見形。一路走去,腳行錯綜八字,身體要放鬆,不能有預示動作,動作一旦做出來,要突然、要盡性。是搶他重心奪地位。打人時往那裡走?往對手重心所處的位置上走。在這個地方發力。整勁就是用在此時此處。要足、手、重心同時到達對手重心位置,三者同步到達在這一點上。用自己的重心奪對方的重心位置。奪位時步要直進,前腳要直,要踏過對手重心位置後0到3寸處,少則不及,整勁空發。過之,則危險大,易被對手所乘。兩手連打不空回。運用整勁要以打為守,進也打,退也打,功守無別,都是逼住對手的重心,連續搶他地位,勿使他走脫,去要迎著對方的拳腳去,小臂挫著對方的拳腳去。回則鉤著對方的拳腳回,都是同一時間的發力打,兩胯帶動兩手有如老式火車輪子的曲桿快速往復連發,起落鑽翻如機輪。直進踩趟雞腿力。進身要趟踏,落步要踩實。此中趟踏的含義,並非是用腳底在地上蹭。而是用後腿的蹬勁將自己身體重心連同架式平著送出,如同跨大步過寬溝一般。形意拳初練不要談意氣神。形意拳的勁練整、透、活。三者中整是基礎。整光靠松是松不出來的。1靠姿勢正確,週身姿勢都要力求正確。2靠大節放鬆,松是在姿勢基本正確的基礎上放鬆。而且也不是全身都放鬆,主要放鬆肩根、胯根、胸腹和臀肌。姿勢不正確,無論你怎麼放鬆也整不了。3是靠動作協同,要點是手、足、身體重心同時同步到達作用位置。做到上述這三點基本就能弄明白什麼是整。能夠在極短的瞬間做到上面這三點,驚炸勁或說爆炸勁就出來了,能夠恰倒好處地在接觸對手身體一瞬間由放鬆狀態突然完成上述三點,透勁就有了。以後能夠純熟運用這個勁了,這個勁就活了。到了這個地步才好談實戰中的應用。形意的勁是整透,要想在實戰中應用,就要配合與之相應的打法。  

練習整勁,定步容易,動步難。靜止發力容易,運動中發力難。一般人,運動中發力大多不整。有了整勁還要會用,並且要學會與局部力相結合。整勁的運用原則與局部力的運用原則是不一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練到動靜合一的程度,自然在運動狀態下其整勁就要打折扣。說明他的功夫沒有達到動靜合一的境地。一旦功夫到了動靜合一的境界,則當動則動,當靜則靜,行止坐臥動靜皆然。人一碰他一摸一撞都如巨熊大虎撲人,此自然整。一個人練出了整勁,其在身體上必有所體現,首先關節的連接力必異於常人,否則不可能將身體各部分整合成一個整體,其次其神經反應力必異於常人。隨時都能用上, 方稱整勁, 不是打時有, 平時沒有,練出整勁, 舉手投足都是整勁, 目光含住對方, 只差打與不打, 練到高處, 有不聞而知之能。  

孫門形意縮提中輕靈打人,勁是暗勁,輕中帶縮意,中和中極力縮回兩胯兩肩。端在懷中打,要兜著勁打,以猴形為拳中主意。孫門閃戰勁,是一種動作微小但勁力深透的冷顫勁,對人的精神有極大的摧毀性。受到這種閃戰勁的攻擊後,往往萎縮一團,許久不能控制自己。此勁再上一層,就是瞬間移形技術。孫氏功夫幾乎都從暗勁起練,即形意亦如此。由形意實中起練,較易悟入。亦主暗勁慢練,慢練之目地,在於善養氣練氣。  

對練就是個引子,由此掌握各種技法相互作用的道理,練習一個安身炮就夠了。練習技擊一是要多練散手,更重要的是練習發揮想像力,在假象敵的情況下將五行、十二形任意組合發揮,隨機靈動。這種練習對提高技擊最有成效。  

形意單操某個或某些手法熟練後,自然就要在練習中發力了。由力小、力散到力大、力整,逐步操練出各種勁法、體認各種勁法,隨著功夫的加深,人的拳術思維發生質的變化,步入暗勁、化勁階段。單操發力熟練後,能發出整力,只見發力者身形一抖,力由腳、腿、胯、腰、肩直傳上肢,極其威猛、自如,之後即可生出暴力。這個階段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大多數人發力時震頭。有時一個單操式發出後,能震的自己頭暈眼花。練時無人似有人,原意是在習練中假想有強敵始終在面前,與自己拆招對手,自己也與其拆招對手,以增加真實性,培養臨陣對敵時的心理、心態。以至於對敵時不心顫手搖,眼花氣短。還有一層意思,即防止練習者在練習中憋住力(並非憋住氣,憋住了氣又是一回事),不自己打自己。大凡單操震頭,都是因為憋住了力,自己的力沒有真正發出去,力憋在了自己身上,自己的力打在了自己身上和頭上。這是個大問題,功越深,越受害,力越大,打自己越嚴重。極其凶險。丹田內息不夠,強硬發勁,追求那種剛猛、這樣就震頭,不僅練不出功,反而傷了身體,會使人變得呆傻。糾正的方法是,在練習中一定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按要領練習,以免再生出別的」病「來。真正做到眼前無人似有人,將神、意、氣、力發出去,發到眼前的「敵」身上,要領由老師細心督促、指導。在練習者面前懸掛一極輕之物,手絹、細繩、氣球等,單操時對準懸掛物操打,真實的打,將神、意、氣、力全部發在懸掛物上,發力用意要深遠,每次都將其高高打起。  

身軸即中線,由尾閭、玉枕、至泥丸,乃一直線。全在脊樑骨督脈之中。或練習、或較量,週身無不動,唯隨此軸移轉。此軸切忌歪斜、搖動。如此軸搖動,週身之勁即散,必敗無疑。脊椎雖可曲,然此軸始終要直,即尾閭、玉枕、命門、至泥丸要四點一線。先由無極站出其意,再以九要為規矩得此軸動靜合一之理。拳架中的道理可由此逐次領會。初練拳術時若無老師常在身旁指導,需要辦兩件事,一是要有個鏡子,對著鏡子練。二是要明白拳理,知道怎麼找。練拳先要找出這根軸來,對著鏡子找出這根軸,很快就明白什麼叫以形調息,什麼叫呼吸以踵。找出這根軸來,就要練到身知。軸練出來,下一步就要找出面來。面練出來,離球就不遠了。單憑一腳要負責全身重量,又要週身要求合格,難度很大,要領全都做到了,足根坐滿了,在這個要求下練出的松才是真松,才能真的節節灌通,由下而上,中軸同時都有了,各樣奇怪的自身感覺都引出來了, 越練越有味道。  

小指一纏內力可到手指,形意、八卦皆如此要求,有「大指扣,食指領,中指頂,無名隨,小指收」的說法,指法關乎氣血通達,內力貫穿之效,為練功必須注意之要務。  

孫門球勁就是能夠在任何方向任何情況下做到動靜合一,所謂產生各向同性的勁意。如飛速旋轉之陀螺,好像原地不動,實際上自身不斷轉動。間接反應力,如球碰壁還。旋轉若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丈尋。急流成漩渦,捲浪若螺紋,落葉墮其上,倏爾便沉淪。  

讓人用大力甚至全力正向推你的前手,如果你能在前臂不太叫勁的情況下,前臂保持原狀,身體重心不變化,只是後面的腿感到受力。這說明對方的推力傳到你的後足。說明你的式子初步做到手足相通外三合了。如果讓人用力晃動你的前臂甚至掛在你的前臂上,你能前臂不費力且紋絲不動,或者即使被人以任何方法打出去,你的身體狀態、身架四肢的相對位置始終紋絲不變。如此則可以說初步做到週身一家。  

無極的心態是產生中和的內在條件,而肢體的不偏不倚則是產生中和的外在條件。而當腹中真氣一旦產生,則說明身心開始進入中和狀態。此即為太極。當身體在運動時(如走架時)也能保持這一狀態,即符合真氣的發生與運行規律,則說明此時走架處於中和狀態。走架時研修、追求這種狀態就是以中和為原則。同樣,當技擊中身心也能處於這種狀態,則能產生打若未打、不打而打的技擊能力。  

真正把拳術的道理研修透了,能不加力而力自彰,不運氣而氣自周,自然而然。存周先生的感覺十分靈敏,身體非常靈活,動作極為矯捷,技擊時隨心所欲,力道精湛自如。只要認真進行技術分析,就會發現拳術的基本規矩大都可以從形意拳中演化出來,弄明白形意拳,便能有一通百通之效,對學習其它拳,掌握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形意拳一般以五行拳為體,十二形拳為用,體是調節自己週身氣血並有養生健身之用,體為養為蓄,用為出為發,不明體用,練習內家拳也許功倍而事半,練五行拳以不跟步為好,因為五行主要以體為主,當然也可以跟步為發為出,但這樣對身體並無益處。綜觀十二形拳多以跟步為主,要借身力為用。如用則十二形拳可矣,不必處處為用。   

練行意拳和八卦掌,初學要慢,熟練後一定要快,要猛。當然是協調的快和靈活的猛。能多快就多快。同時也要經常象練正楷那樣慢練基本功,一板一眼地走趟泥步,一板一眼地打五行拳。若以實戰功夫為目地,則宜由形意實中起練,較易悟入。孫門形意亦主暗勁慢練,慢練之目的,在於善養氣練氣,重養氣於內,已無剛爆之氣。  

凡求道藝者務要虛心,虛心則心明,心明則性真。有若無,實若虛,遠浮名。凡遇有一技之長者,無論其功夫高低皆要拜為師友,虛心求教,海納百川,故其深不可測。孫氏拳以養氣(柔) 練氣(剛) 養神(靈)三部分而言,孫氏形意最善養氣,孫氏八卦最善練氣,孫氏太極最善養神。孫祿堂前輩所說的骨如銅球、筋如鋼絲球、內氣如氣球,實戰中外形無須動作,可使犯者立僕;  

孫門功夫重在自然合道,故不主兇猛,主勝人自然。較重無形之柔韌勁、輕靈勁,以省力自然勝人為指導觀念,故將較猛烈之抖震勁,轉化成無形之沾粘顫,此勁得自孫先生所傳下之形意拳。雷聲之說,功夫到了,發力就會有聲,能助其力。發聲時腹中之氣下衝丹田,能實其腹。聲從口出,能懾敵膽,氣沉丹田實其腹也會助肩臂肘手的力量。  

孫家拳的勁是各派拳術中最銳利的,滲透力極強,當你還沒有什麼感覺時,裡面已經受傷。孫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鷹熊合演幾乎是貼著地皮練,鷂子翻身的束身幾乎是團成了一個球,但不能有低頭、貓腰、撅屁股之嫌。八卦掌走轉起來行如奔馬,勁力也非常渾厚。孫存周覺身後情況有異,急速俯身,子彈從身後擦脊而過,順勢以蛇形回身撩打,將車伕打倒在地。朱氏三兄弟與孫存周相比有很大差距,在身體的感應、節奏的把握和勁性上,都相差甚遠,孫存周認為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對基本功的掌握,後來經過3個來月對三體式和劈拳的深化練習,使朱氏三兄弟的實戰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很多名家、大師所以練用脫節,一是對基本功掌握的不準確。二是實戰練習少,距離感差,不知拍。三是體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堅。這些都與拳術練習的方法有關。孫存周講龍形就有練輕功之效,並表演龍形的輕身效果,孫存周跳龍形時,騰身而起,置於空中片刻,隨即緩緩下落,觀者無不驚詫。多參研孫先生五部著作,其動作照片之神韻,能悟即得。劍雲師八十八歲女子身輕如貓,發密如茂,此神足之像也,存周得其髓,劍雲得其神。  

孫存周早年的徒弟叫蕭德昌,人稱「怪蟒蕭」。身體柔如無骨,週身骨節可以自己脫開。最善與人纏鬥,因為別人鎖不住他,他一抖便能將對手震吐血。身體不僅能很柔軟,還可以變的很剛硬,一接手,對手就像撞在銅牆鐵壁上。練拳只需三年,即可登堂入室。孫存周只練三年,就獨杖南遊了。孫祿堂虎撲時一躍竟達三丈五,不加助跑,能前竄一丈,後跳八尺,是練習形意拳的基本要求。  

支燮堂稱形意拳既是修道術又是殺人術。壽關順也常說他不能用形意拳跟人切磋,那是要出人命的。支燮堂年輕時第一次與一位實戰名家動手,只一交手,竟把對手打穿磚牆,身體數處骨折。支燮堂後來功夫高深後,就可以控制,解放後支燮堂曾獨自與20幾個人發生衝突,交手中支燮堂在每人脖子根摸一下,20幾個人的腦袋都向一側偏歪,都抬不起頭。事情鬧到派出所,經公安人員調解,支燮堂再在每人頭上摸一下,使他們復正。孫劍雲曾告訴他脖子上的這個部位,並摸給我示範,確實一觸摸這個部位頭就要歪。在這個部位用不了多大力,就可以把頭摸歪。但是實戰中出手要准,份量要合適。否則是要出人命的。  

單以拳式的結構言,有小開門、大開門兩大系統。形意、太極、八卦、八極、心意都屬於小開門,披掛、攔手、太祖都屬於大開門。小開門若無靈活的步法相佐,其拳則滯。大開門若無樁功相助,其拳則散。小開門打人是鷹旋熊佇,打開門打人如蝴蝶翻飛。

引文來源Untitled Document
推薦閱讀:

形意拳樁功要領:無極樁、太極樁和兩儀樁
太極拳入門3-2 太極拳基礎樁功
【新提醒】太極拳樁功練習
太極拳樁功不是只有無極樁和太極混元樁的,還有很多其他樁功
萬功之基——樁功

TAG:內家拳 | 樁功 | 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