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足部反射區和穴點陣圖解

實用足部反射區和穴點陣圖解

(一)

一、足部反射區分布規律

足部反射區排列是有規律的,基本是與人體大體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體實際位置上下、左右、前後順序精確排列的。將雙足併攏可以想像看到的足是個屈腿盤坐並向前腑狀的投影人形(見圖1)。其足拇趾及各趾相稱於人的頭、頸、面部反射區,內有大腦、小腦、垂體、三叉神經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齒等反射區,足底上部相當於胸腔,內有肺臟、氣管、心臟、甲狀腺、甲狀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區;足底中部相當於上腹部,內有大腸、小腸、膀胱、生殖器官(女為卵巢、子宮,男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區;兩足內側相當於脊椎部分,從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頸、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區(見圖2);足外側相當四肢部分,足底內有肩、腰、肘、髖、股、膝關節等反射區。 www.guanjiekang.com

圖1 足部反射區與人體脊椎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2 足部反射區分布規律示意圖二、足部骨骼和足部關節足部骨骼人有雙足,每足有骨骼26塊,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見圖3)1、跗骨 每足有跗骨7塊,分近側與遠側兩排。足跗骨較粗大且砌合緊密。近側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遠側列跗骨由內側向外依次為內側楔骨(第一楔骨)、中間楔骨(第二楔骨)、外側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關節頸椎健康網

2、跖骨 每足有跖骨5塊,由內側向外側依次為第1~5跖骨,構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跖骨分近端、遠端、足背跖和掌跖面。跖骨分頭、體、底3部,第五跖骨底外側分突向後,稱為第五跖骨粗隆。3、趾骨 每足有趾骨14塊,趾骨分近端、遠端。拇趾為遠節和近節,其餘各趾均為3節,分遠節、中節、近節。足部關節距骨與下肢小腿部的脛骨、腓骨下端構成踝關節,脛骨側(內側)為內踝,腓骨側(外側)為外踝。跖骨與趾內間構成跖趾關節。第一跖骨與第一趾骨近節趾骨的近端構成第一跖趾關節。第二趾第一節趾骨和第二節趾骨間構成第一趾間關節,第二和第三節趾骨間構成第二趾間關節(或稱遠側趾間關節)(見圖3)。

{關節頸椎健康網}|{http://guanjiekang.com}

足底面 足背面圖3 足部骨骼和足部關節示意圖三、足部反射區1、大腦部位 位於雙足大拇趾第一節底部肉球處。左半大腦反射區在右足上,右半大腦反射區在左足上(見下圖4)。功能 平肝潛陽,清頭明目,鎮定安神,舒經通絡。主治 頭痛、頭暈、頭昏、失眠、高血壓、腦血管病變、腦性偏癱、視覺受損、神經衰弱、帕金森氏綜合症等。

· 發表於 2009-12-21 08:45:42

引用 1 樓

· 按摩3~5次。2、額竇部位 位於雙足的五趾靠尖端約1cm的範圍內。左額竇反射區在右足上,右額竇反射區在左足上(見下圖5)。功能 清熱疏風,通絡止痛。主治 前頭痛、頭頂痛,眼、耳、鼻和鼻竇的疾患。手法 ...

· · 按摩3~5次。2、額竇部位 位於雙足的五趾靠尖端約1cm的範圍內。左額竇反射區在右足上,右額竇反射區在左足上(見下圖5)。功能 清熱疏風,通絡止痛。主治 前頭痛、頭頂痛,眼、耳、鼻和鼻竇的疾患。手法 拇趾尖自里向外方向刮壓3次,其餘各足趾各點按3次。3、小腦、腦幹部位 位於雙足拇趾近節基底部外側面。左小腦、腦幹反射區在右足上,右小腦、腦幹反射區在右足上(見下圖6)。功能 疏風清熱,通絡止痛。主治 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及小腦萎縮引起的共濟失調、帕金森氏綜合症。 http://www.guanjiekang.com 手法 由上向下按摩3~5次。4、垂體部位 位於足底雙拇趾趾腹的中間偏內側一點(在腦反射區深處)(見下圖7)。功能 調節內分泌,平衡陰陽。主治 內分泌失調的疾患、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性腺、脾、胰腺、功能失調等,小兒生長發育不良、遺尿、更年期綜合症等疾病。手法 由上向下深入定點按壓3~5次。

膝關節解剖圖

5、三叉神經部位 位於雙足拇趾第一節的外側約45度角,在小腦反射區前方。左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右足上,右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左足上(見下圖8)。功能 活血,通絡,止痛。主治 偏頭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經麻痹及面頰、唇鼻之誘發的神經痛等。手法 由上向下按摩3~5次。6、鼻部位 位於雙足拇趾腹內側延伸到拇趾甲的根部,第一趾間關節前。左鼻的反射區在右足上,右鼻的反射區在左足上(見下圖9)。功能 通利鼻竅。主治 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衄、鼻竇炎、鼻息肉、上呼吸道疾患等。手法 由足跟端向足趾端按壓3~5次,或由足外側向足內側方向刮壓3~5次。

膝關節解剖圖

7、頸項部位 位於雙足底大拇趾根部。左側頸項反射區在右足上,右側頸項反射區在左足上(見下圖10)。功能 疏經通絡,柔頸止痛。主治 頸部酸痛、頸部僵硬、頸部軟組織損傷、高血壓、落枕、頸椎病及消化道疾病。手法 沿拇趾根部,向內側推壓3~5次。8、眼部位 位於雙足第二趾與第三趾中部與根部(包括足底和足背兩個位置)。左眼反射區在右足上,右眼反射區在左足上(見下圖11)。功能 清肝,養肝,明目。主治 結膜炎、角膜炎、近視、老花眼、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和眼底的病變。 膝關節解剖圖 手法 壓趾根部敏感點,點壓3~5次或由足外側向足內側方向刮壓3~5次。9、耳部位 位於雙足第四趾與第五趾的中部和根部(包括足底和足背兩個位置)。左耳反射區在右足上,右耳反射區在左足上(見下圖12)。

· 發表於 2009-12-21 08:45:42

引用 1 樓

· 功能 補腎,開竅,聰耳。 http://www.guanjiekang.com 主治 各種耳疾(中耳炎、耳鳴、耳聾等)及鼻咽癌、眩暈、暈車、暈船等。手法 壓趾根部敏感點,點壓、按壓3~5次。10、肩部位 位於雙足足底外側 ...

· · 功能 補腎,開竅,聰耳。 http://www.guanjiekang.com 主治 各種耳疾(中耳炎、耳鳴、耳聾等)及鼻咽癌、眩暈、暈車、暈船等。手法 壓趾根部敏感點,點壓、按壓3~5次。10、肩部位 位於雙足足底外側,小趾骨與跖骨關節處,及足背的小趾骨外緣與凸起趾骨與跖骨關節處。左肩反射區在右足,右肩反射區在左足(見下圖13)。功能 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止痛利節。主治 肩周炎、肩頸綜合症、手臂麻木,習慣肩關節脫臼、髖關節疾患。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刮3~5次。11、斜方肌部位 位於雙足底眼、耳反射區下方寬約1指的橫帶狀區域(見下圖14)。

膝關節解剖圖

功能 舒筋通絡,祛風除濕。主治 頸、肩、背疼痛、手無力、酸麻、落枕等疾患。手法 從外向內方向刮壓按摩3~5次。12、甲狀腺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之間以及第一跖骨遠側部連成帶狀(見下圖15)。功能 調節激素分泌,平衡陰陽。 www.guanjiekang.com 主治 甲狀腺本身的疾患(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減退、甲狀腺炎、甲狀腺腫大等),能促進小孩長高,治療心臟病、肥胖症等。手法 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壓推按摩3~5次(註:拐彎處為敏感點)。13、甲狀旁腺部位 位於雙足內側緣第一跖趾關節前方的凹陷處(見下圖16)。功能 補腎養腎,柔肝養筋。主治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低下、佝僂病、低鈣性肌肉痙攣、白內障、心悸、失眠、癲癇等疾患。手法 在關節縫處定點按壓3~5次。14、肺、支氣管部位 位於斜方肌反射區後方,自甲狀腺反射區向外到肩反射區處約一橫指寬的帶狀區域。支氣管敏感帶位於肺反射區中部向第三趾延伸之區帶(見下圖17)。 傳奇偏方、地方神奇藥引,快速特效治療關節炎、肩周痛、肌肉勞損 功能 補肺益氣,清熱解毒。主治 肺與支氣管的病變(如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哮喘等)、鼻病、皮膚病、心臟病、便秘、腹瀉等。手法 由足外側向足內側方向壓刮按摩3~5次。15、胃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一跖趾關節後方約一橫指幅寬(見下圖18)。功能 降逆和胃,養氣止痛。主治 胃部疾患(如胃炎、胃潰瘍、胃脹氣、胃腫瘤、胃下垂等)、消化不良、胰腺炎、糖尿病、膽囊疾患等。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

{關節頸椎健康網}|{http://guanjiekang.com}

實用足部反射區和穴點陣圖解(二)

· 發表於 2009-12-21 08:45:42

引用 1 樓

· 16、十二指腸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一跖骨近端,胃反射區之下方(見下圖19)。功能 理氣和胃,養氣止痛。主治 十二指腸疾病(十二指腸炎、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憩室等)、腹部飽脹、消化不良等。手法 ...

· · 16、十二指腸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一跖骨近端,胃反射區之下方(見下圖19)。功能 理氣和胃,養氣止痛。主治 十二指腸疾病(十二指腸炎、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憩室等)、腹部飽脹、消化不良等。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17、胰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一跖骨體中下段胃反射區與十二指腸反射區交匯處(見下圖20)。功能 降糖清胰。主治 胰腺本身的疾病(如胰腺炎、胰腺腫瘤等)、消化不良和糖尿病。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定點按壓3~5次。18、肝

部位 位於右足底第四、五跖骨間肺反射區的下方及足背上與該區域相對應的位置(見下圖21)。功能 舒肝利膽,清熱解毒,補益肝血,平肝潛陽。主治 肝臟本身的疾患(如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功能不會等)、血液方面的疾病、高血脂、扭傷、眼疾、眩暈、指甲方面的疾病、腎臟疾患等。手法 自足跟向足趾方向按摩3~5次。19、膽囊部位 右足底第三、四趾間劃一豎線,肩關節反射區劃一橫線,兩線的交界處即為膽囊反射區(見下圖22)。功能 清熱化濕,利膽止痛。主治 膽囊本身的疾病(如膽囊炎、膽石症)、肝臟疾患、失眠、驚恐不寧、肝膽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痤瘡等。

關節頸椎健康網

手法 定點按壓3~5次。20、腹腔神經叢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間,腎與胃反射區的四周(見圖23)。功能 調理三焦,提高痛閾。主治 胃腸神經官能症、腸功能紊亂、生殖系統疾患、更年期綜合症等,對失眠亦很有效。手法 圍繞腎反射區兩側,由上向下按摩5~6次。

http://www.guanjiekang.com

21、腎上腺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三跖骨與趾骨關節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的稍外側(見圖24)。功能 補腎填精,活血祛風,搞休克,搞過敏。主治 腎上腺本身的疾病(腎上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各種感染、炎症、各種過敏性疾病、哮喘、風濕病、心律不齊、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統疾病等。手法 定點按壓3~5次。22、腎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即足底的前中心凹陷處(見圖25)。功能 補腎填精,壯陽,溫經通脈,醒神開竅,清熱利濕,利便通淋。主治 腎臟疾病(如腎炎、腎結石、腎腫瘤、腎功能不全等)、高血壓、貧血、慢性支氣管炎、內折、斑禿、耳鳴、眩暈、水腫等。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23、輸尿管

膝關節解剖圖

部位 位於雙足底自腎臟反射區至膀胱反射區之間,約1寸長呈弧線狀的一個區域(見圖26)。功能 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瀉火解毒。主治 輸尿管結石、尿道炎症、輸尿管積水狹窄、排尿困難、泌尿系統感染等。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24、膀胱

· 發表於 2009-12-21 08:45:42

引用 1 樓

· 部位 位於內踝前下方,雙足內側舟骨下方,拇展肌側旁(見圖27)。功能 清熱瀉火,通利小便,解毒。主治 腎、輸尿管、膀胱結石、膀胱炎及其他泌尿系統的疾患。手法 由足內側向足外側旋壓3~5次。25、 ...

· · 部位 位於內踝前下方,雙足內側舟骨下方,拇展肌側旁(見圖27)。功能 清熱瀉火,通利小便,解毒。主治 腎、輸尿管、膀胱結石、膀胱炎及其他泌尿系統的疾患。手法 由足內側向足外側旋壓3~5次。25、小腸部位 位於雙足底楔內到跟骨的凹陷處。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反射區所包圍區域(見圖28)。功能 消食導滯,健脾行氣。主治 小腸炎症、腹瀉、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心律失常、失眠等疾患。手法 快速、均勻、有節奏地從足趾到足跟方向按摩3~5次。26、盲腸、闌尾

{關節頸椎健康網}|{http://guanjiekang.com}

部位 位於右足底跟骨前緣靠近外側(見圖29)。功能 抗炎。主治 闌尾炎、下腹脹氣等。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定點按壓3~5次。27、回盲瓣部位 位於於右足足底跟骨前緣靠近外側,在盲腸反射區的上方(見圖30)。功能 導滯,通便,消食。主治 下腹脹氣、回盲瓣功能失常。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28、升結腸部位 位於右足足底小腸反射區的外側與足外側緣平行,從足跟前緣至第五跖骨底的帶狀區域(見圖31)。功能 行氣,通便。主治 結腸炎、便秘、腹瀉、便血、腹痛、結腸腫瘤等。

傳奇偏方、地方神奇藥引,快速特效治療關節炎、肩周痛、肌肉勞損

手法 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按摩3~5次。29、橫結腸部位 位於雙足底中間第1~5跖骨底部與第1~3次楔骨(即內、中、外側楔骨)、骰骨交界處,橫越足底的帶狀區域(見圖32)。功能 導滯,通便,去瀉。主治 便秘、腹瀉、腹痛、結腸炎等。手法 從右至左方向按摩3~5次。30、降結腸部位 位於左足足底第五跖骨底沿骰骨外緣至跟骨前緣外側,與足外側平行的豎帶狀區域(見圖33)。功能 導滯,通便止瀉。主治 便秘、腹瀉、腹痛、結腸炎。手法 由足趾至足跟方向按摩3~5次。

{關節頸椎健康網}|{http://guanjiekang.com}

31、乙狀結腸、直腸部位 位於左足底跟骨前緣的帶狀區域(見圖34)。功能 清熱,補虛,通便,消炎,通血。主治 直腸炎、直腸癌、便秘、乙狀結腸炎、結腸炎等。手法 由足外側向足內側方向按摩3~5次。

32、肛門

部位 位於左足底跟骨前緣直腸反射區的末端,約近於足底內側拇展肌外側緣(見圖35)。

功能 消痔,止血,通便。

主治 直腸癌、肛周圍炎、痔瘡、肛裂、便血、便秘、肛門脫垂。

手法 從足外側至足內側方向定點按壓3~5次。

33、心臟

部位 位於左足底肺反射區下方,第4、5跖骨頭之間與肩關節反射區平行(見圖36)。

功能 補氣,益氣,生血。

主治 心臟疾病(如心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衰恢復期的康復治療)及高血壓、失眠、盜汗、舌炎、肺部疾患等。

手法 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定點按摩3~5次。

34、脾

部位 位於左足底第四、五跖骨之間,距心臟反射區正下方一橫指(見圖37)。

功能 健脾化濕,統攝血液,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主治 發熱、炎症、貧血、高血壓、肌肉酸痛、舌炎、唇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膚病、增強免疫力及抗癌能力等。

手法 點按3~5次。

35、膝關節

部位 位於雙足外側第五跖骨與跟骨之間凹陷處,為足後跟骨之三角凹陷區域(見圖38)。

功能 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止痛。

主治 膝關節受傷、膝關節炎、膝關節痛、半月板損傷、肘關節病變等。

手法 膝關節反射區分膝前、膝兩側和國窩三部分。先由足跟向前上方呈弧形按壓3次後,再在國窩處,定點按壓3~5次。

36、生殖腺(性腺)

部位 位置之一位於雙足底跟骨的中央;另一位置在跟骨外側踝骨後下方的直角三角形區域。女性此三角形的直角邊為卵巢敏感區,此三角形的斜邊為附件(輸卵管)敏感區(見圖39)。

功能 補腎益精。

主治 男女性功能低下、男女不孕症、月經不調(月經量少、量多、經期紊亂、閉經、痛經等)、前列腺肥大、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並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手法 卵巢敏感區和足跟中央處做定點按壓3~5次。

37、放鬆腹部

部位 位於雙足腓骨外側後方,自足外側踝後起向上延伸四拇指的帶狀凹陷區域(見圖40)。

功能 補腎益精。

主治 痛經、月經期緊張、月經周期不規則、男女腹部冷痛、性冷淡以及其他生殖系統的疾病。

手法 自外踝關節後方起向上推壓3~5次。

38、髖關節(外髖) 股關節(內髖)

部位 位於雙足踝下之弧形區域。外踝下為髖關節,內踝下為股關節(見圖41)。

功能 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 髖關節疼痛、股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肩關節疼痛、腰背痛等。

手法 沿外踝和內踝關節下緣向前向後推壓3~5次。

39、腹部淋巴結

部位 位於雙足外側踝關節前由距骨、舟骨間構成之凹陷之部位(見圖42)。

功能 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免疫力。

主治 各種炎症、發熱、囊腫、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

手法 按壓3~5次。

40、盆腔淋巴結

部位 位於雙足內側踝關節前,由距骨、舟間骨構成之凹陷部位(見圖43)。

功能 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免疫力。

主治 各種炎症、發熱、下肢浮腫、踝部腫脹、囊腫、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

手法 壓入骨縫中出現脹感,按壓3~5次。

41、胸部淋巴結

部位 位於雙足背第一跖骨及第二跖骨間縫處(見圖44)。

功能 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免疫力。

主治 各種炎症,發熱、囊腫、癌症、腫瘤、乳腺炎、乳房或胸部腫塊、胸痛、免疫力低下等疾患。

手法 沿第一跖骨外側由近心端向足趾方向按摩3~5次。

42、平衡器官(內耳迷路)

部位 位於雙足足背第四、五跖骨間縫的遠端1/2區域(見圖45)。

功能 平肝益腎,調理陰陽。

主治 頭暈、暈車、暈船、美尼爾氏綜合症、耳鳴、內耳功能減退、高血壓、低血壓、平衡障礙等。

手法 定點按3~5次。

43、胸(乳房)

部位 位於雙足背第二、三、四跖骨形成的區域(見圖46)。

功能 清熱解毒,抗癌護胸。

主治 胸部疾患、肺部疾患、食道疾患、心臟病、乳癌、乳腺炎、乳腺小葉增生、囊腫、胸悶、乳汁分泌不足、胸部受傷、重症肌無力等。

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

44、膈、橫膈膜

部位 位於雙足背跖骨、楔骨、骰骨關節形成的帶狀區域,橫跨足背左右的部位(見圖47)。

功能 降逆和胃。

主治 打呃、膈肌痙攣引起的腹部脹痛、噁心、嘔吐等。

手法 自橫膈膜中央向兩側刮壓3~5次。

實用足部反射區圖解 (3):

發起投票 | 刪除

實用足部反射區圖解 (3):

45、扁桃體

部位 位於雙足足背拇趾第二節,肌腱的左右兩旁(見圖)。

功能 消炎,增強體質。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本身的疾病(扁桃體肥大、化膿等),可有消炎、增加防禦能力和抗癌之功能。

手法 直按壓3~5次(注意不要向趾端方向擠壓)。

46、下頜

部位 位於雙足拇趾第一趾骨關節橫紋下方的帶狀區域(見圖)。

功能 消炎,活血,止痛。

主治 齲齒、牙周炎、牙齦炎、牙痛、下頜發炎、下頜關節炎、打鼾等。

手法 由足內側向足外側方向按摩3~5次。

47、上頜

部位 位於雙足拇趾第一趾骨關節橫紋上方的帶狀區域。

功能 消炎,活血止痛(見圖)。

主治 齲齒、牙周炎、牙周病、牙齦炎、牙痛、上齶感染、上頜關節炎、打鼾等。

手法 由足內側向足外側方向按摩3~5次。

48、喉、支氣管

部位 位於雙足背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關節靠拇趾下方區域(見圖)。

功能 調理氣血,瀉火清音。

主治 氣管炎、咽喉炎、咳嗽、氣喘、感冒等。

手法 定點按壓3~5次。

49、腹股溝

部位 位於雙足背盆腔淋巴腺反射區上方約一指寬距離之處(見圖)。

功能 溫腎壯陽,回疝。

主治 生殖系統方面的病變、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抗衰老等。

手法 壓揉3~5次。

50、前列腺、子宮

部位 位於雙足跟骨內側踝骨之下方的三角形區域(見圖)。

功能 補益腎精,活血養宮。

主治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頻、排尿困難、尿道疼痛、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發育異常、痛經、子宮癌、子宮下垂、白帶過多、高血壓等疾患。

手法 由足跟端向上推壓或壓刮3~5次。

51、尿道、陰道、陰莖

部位 位於雙足跟內側,自膀胱反射區向上延伸至距骨與跟骨之間隙(見圖)。

功能 消炎解毒,通淋利尿。

主治 尿道炎、白帶增多、生殖器官系統疾病。

手法 由足內側緣斜向足踝後方向,滑按3~5次。

52、直腸、肛門(痔瘡)

部位 位於雙足脛骨內側後方與肌腱間的凹陷中,踝骨後方起約四指幅寬之長度帶狀區域(見圖)。

功能 寬腸,通便,止血,消痔,解毒。

主治 痔瘡、直腸癌、便秘、直腸炎、靜脈曲張等。

手法 自內踝骨後方向向上推按3~5次。

53、頸椎

部位 位於雙足弓內側,拇趾第二趾骨遠端內側1/2處(見圖)。

功能 舒筋活血,和脈。

主治 頸椎病、頸項僵硬或酸痛、落枕等疾患。

手法 從拇趾向足跟方向按壓3~5次。

54、胸椎

部位 位於雙足弓內側,沿第一跖骨下方至與楔骨的交界處(見圖)。

功能 活血,通脈。

主治 背痛及背部各種病症,胸椎間盤突出及胸椎各種病變。

手法 由拇趾端緊壓跖骨內緣向足跟端推壓3~5次。

55、腰椎

部位 位於雙足弓內側,第一楔骨至舟骨之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區,下接骶骨反射區(見圖)。

功能 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 腰背酸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從骨神經痛以及腰椎之各種病變。

手法 由拇趾向足跟方向,緊壓足弓骨骼內緣推壓3~5次。

56、骶骨

部位 位於雙足弓內側,從距骨下方到跟骨止,前接腰椎反射區,後連內尾骨反射區(見圖)。

功能 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 坐骨神經痛、骶骨損傷(挫傷、摔傷、跌打傷等)、便秘。

手法 由拇趾向足跟方向,緊壓骨骼內緣推壓3~5次。

57、內尾骨

部位 位於雙足跟骨內側,沿跟骨結節向後方內側的一帶狀區域(見圖)。

功能 活血,通絡,消痔,止痛。

主治 坐骨神經痛、尾骨受傷後遺症和生殖系統疾患等。

手法 由骶骨反射區後方,向足跟方向按摩,拐變處向上停頓並加壓至發脹,再由足跟向跟腱方向按摩,壓刮3~5次。

58、外尾骨

部位 位於雙足跟骨外側,沿跟骨結節向後方外側的一帶狀區域(見圖)。

功能 活血,止痛,消痔。

主治 坐骨神經痛,尾骨受傷後遺症和生殖系統疾患等。

手法 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拐變處向上停頓並加壓至發脹,再由足跟向跟腱方向按摩,壓刮3~5次。

59、肩胛骨

部位 位於雙足背第四五跖骨的近端1/2位置,與骰骨關節連成一叉狀(見圖)。

功能 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 肩周炎、頸肩綜合症、肩胛酸痛、肩關節活動障礙(抬舉與轉動困難)。

手法 由足趾向近心端按至骨突處,左右分開反覆3~5次。

60、肘關節

部位 位於雙足外側第五跖骨和楔骨之關節凸起範圍(見圖)。

功能 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止痛利節。

主治 肘關節外傷、脫臼、網球肘、肘關節酸痛、膝關節痛等。

手法 定點按壓3~5次。

61、肋骨(內肋骨、外肋骨)

部位 位於雙足背第一楔骨與舟骨之間區域為內側肋骨反射區;在第三楔骨與骰骨之間凹陷區域為外側肋骨反射區(見圖)。

功能 平肝止痛。

主治 肋軟骨炎、肋膜炎、肋骨之各種病變(如胸悶、胸痛、肋骨受傷等疾病)及肩痛等。

手法 定點按壓3~5次。

62、從骨神經

部位 位於雙足內、外踝關節沿脛骨和腓骨後側延伸近膝、月國窩位置(見圖)。

功能 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 從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膝和小腿部疼痛、糖尿病等。

手法 自足遠心端向近心端緩慢壓推3~5次。

63、臀部

部位 位於雙足底跟骨結節外緣區域,連接股部反射區(見圖)。

功能 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止痛利節。

主治 臀部疾患(外傷、癤腫等)風濕病、坐骨神經痛、偏癱等。

手法 按壓3~5次。

64、股部

部位 位於雙足底外緣結節,後連臀部反射區,上接骰骨與第五跖骨連接處的帶狀區域(見圖)。

功能 舒筋通絡,祛風除濕,止痛利節。

主治 風濕痛、坐骨神經痛、股部疾病(外傷、扭傷、癤腫等)、偏癱等。

手法 按壓3~5次。

65、上臂

部位 位於雙足底外緣結節腋窩反射區的下方,第五跖骨的外側的帶狀形區域(見圖)。

功能 舒筋通絡,祛風除濕,止痛利節。

主治 頸椎病、肩周病、臀部受傷、偏癱等疾患。

手法 按壓3~5次。

66、閃腰點

部位 位於雙足背第二跖骨與第二楔骨關節的兩側凹陷中,即肋骨反射區後方(見圖)。

功能 益腎健腰,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 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等。

手法 定點按壓3~5次。

67、血壓點

部位 位於雙足頸反射區的中部(見圖)。

功能 調整血壓、平衡陰陽。

主治 高血壓、低血壓。

手法 定點按壓3~5次。

68、食道、氣管

部位 位於雙足底第一跖內與趾骨關節上下方,下接胃反射區(見圖)。

功能 消腫止痛,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主治 食道腫瘤、食道炎症、「梅核氣」、氣管的疾患等。

手法 按壓3~5次。

69、腋窩

部位 位於雙足底、足背的肩關節反射區下方,呈香蕉狀,從足外緣斜向上行至於第四、五跖骨間隙的遠端(見圖)。

功能 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止痛利節。

主治 頸椎病、肩周炎、腋部淋巴結腫大、上肢酸麻痛。

手法 由足內向足外側方向按揉3~5次。

70、頭、頸淋巴結

部位 位於雙足各足趾間的趾骨跟部呈「凹」字形,足底足背兩面都有(見圖)。

功能 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免疫力。

主治 治療跟、耳、鼻、舌、口腔、牙齒等疾病,還可治療頸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大及免疫力低下。

手法 各點揉按3~5次。

71、舌、口腔

部位 位於雙足拇趾第一節底部內緣,靠在第一關節下方,毗鄰血壓點反射區的內側(見圖)。

功能 生津利咽,利喉舒舌,消腫止痛。

主治 口腔潰瘍、口腔唾液缺少、口乾、唇裂、唇燥、口唇皰疹等。

手法 由外向內側緣刮壓3~5次。

72、牙齒

部位 位於雙足各趾的兩側(見圖)。

Ⅰ 第一切牙(門齒)反射區在拇趾,位於拇趾遠節和近節的關節處,遠節為上牙反射區,近節為下牙反射區。

Ⅱ 第二切牙反射區在第二趾內側,遠節和中節的上半部為上牙反射區,中節的下半部和近節的上半部為下牙反射區。

Ⅲ 尖牙反射區在第二趾外側,遠節和中節的上半部為上牙反射區,中節的下半部和近節上半部為下牙反射區。

Ⅳ 第一尖牙反射區的在第三趾內側,遠節和中節的上半部為上牙反射區,中節的下半部和近節上半部為下牙反射區。

Ⅴ 第二尖牙反射區在第三趾外側,遠節和中節的上半部為上牙反射區,中節的下半部和近節上半部為下牙反射區。

Ⅵ 第一大磨牙反射區在第四趾內側,遠節和中節的上半部為上牙反射區,中節的下半部和近節上半部為下牙反射區。

Ⅶ 第二大磨牙反射區在第四趾外側,遠節和中節的上半部為上牙反射區,中節的下半部和近節上半部為下牙反射區。

Ⅷ 第三大磨牙(智齒)反射區挾於第五趾(小趾),遠節和中節的上半部為上牙反射區,中節的下半部和近節上半部為下牙反射區。

功能 生津斂液,舒筋活絡,固齒,消腫止痛。

主治 牙痛、牙周病、牙周膿腫等。

手法 按揉3~5次。

73、聲帶

部位 位於雙足背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間縫,第一跖骨近端處(見圖)。

功能 散風熄風,利咽舒舌,消腫止痛。

主治 聲帶息肉、失音、聲音嘶啞、氣管炎等。

手法 按揉3~5次。

74、子宮頸

部位 位於雙足足跟內側踝骨之後方,尿道、陰道、陰莖反射區之延伸部位(見圖)。

功能 益腎興陽,調經止帶,利水消腫。

主治 子宮頸炎、宮頸糜爛、子宮脫垂、白帶過多等。

手法 按揉3~5次。

75、失眠點

部位 位於雙足底跟骨中央,在生殖腺反射區上方(見圖)。

功能 益腎,安神寧心。

主治 失眠。

32、肛門部位 位於左足底跟骨前緣直腸反射區的末端,約近於足底內側拇展肌外側緣(見圖35)。功能 消痔,止血,通便。

傳奇偏方、地方神奇藥引,快速特效治療關節炎、肩周痛、肌肉勞損

主治 直腸癌、肛周圍炎、痔瘡、肛裂、便血、便秘、肛門脫垂。手法 從足外側至足內側方向定點按壓3~5次。33、心臟部位 位於左足底肺反射區下方,第4、5跖骨頭之間與肩關節反射區平行(見圖36)。功能 補氣,益氣,生血。主治 心臟疾病(如心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衰恢復期的· 發表於 2009-12-21 08:45:42

引用 1 樓

· 康復治療)及高血壓、失眠、盜汗、舌炎、肺部疾患等。手法 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定點按摩3~5次。34、脾部位 位於左足底第四、五跖骨之間,距心臟反射區正下方一橫指(見圖37)。功能 健脾化濕,統攝血液, ...

· · 康復治療)及高血壓、失眠、盜汗、舌炎、肺部疾患等。手法 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定點按摩3~5次。34、脾部位 位於左足底第四、五跖骨之間,距心臟反射區正下方一橫指(見圖37)。功能 健脾化濕,統攝血液,增強機體免疫能力。主治 發熱、炎症、貧血、高血壓、肌肉酸痛、舌炎、唇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膚病、增強免疫力及抗癌能力等。手法 點按3~5次。

膝關節解剖圖

35、膝關節部位 位於雙足外側第五跖骨與跟骨之間凹陷處,為足後跟骨之三角凹陷區域(見圖38)。功能 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止痛。主治 膝關節受傷、膝關節炎、膝關節痛、半月板損傷、肘關節病變等。手法 膝關節反射區分膝前、膝兩側和國窩三部分。先由足跟向前上方呈弧形按壓3次後,再在國窩處,定點按壓3~5次。36、生殖腺(性腺)部位 位置之一位於雙足底跟骨的中央;另一位置在跟骨外側踝骨後下方的直角三角形區域。女性此三角形的直角邊為卵巢敏感區,此三角形的斜邊為附件(輸卵管)敏感區(見圖39)。


推薦閱讀:

耳朵穴點陣圖
我剛學針灸時候自己標的穴點陣圖
九叔風水:風水大師詳解居家風水財點陣圖,超詳細!
6大男性壯陽穴點陣圖解教程按摩方法
頭部穴點陣圖

TAG:點陣圖 | 實用 | 圖解 | 反射 |